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55:46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煤炭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 窦庆峰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技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源动力。分析了
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树立主动进入市场、发展自己、贡献
自己、贡献社会的创新观念;完成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市场的体制转换;作好用高
新知识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工作;解决科研院所的定位和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
展的关系是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当前创新的重点。

  关键词 创新体系 科研体制 科研机制 问题探讨

  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跻身强国之列,能否在知识
文明中做出我们的贡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不断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5月
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改革开放20年来, 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
巨大成就。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后,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在深
化改革中,总体效益与局部利益、知识的应用与储备、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学术目
标与商业利益、公益事业与商品经济、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都需要进一步妥善处
理。
  创新是打破旧的均衡并形成新的均衡的力量。我们要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和生产力
发展的前沿,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作为科技机构尤其要重视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创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通过创
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1 科研院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滞后
  传统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项目列计划,上级拨经费,其观念跟不上
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手足无措。因此,真正地更新观念是一个
首要问题。
1.2 科研和产品开发资金严重不足
  除国家重点项目外,一般科研项目经费都很少。我国科研经费总额不多,向科研
院所的拨款比例又大幅度减少,迫使再三减缩科研课题数量,致使科研院所的课题任
务和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一般来讲,上级给的总经费只占本单位总支出的15%左右,
不足部分靠创收解决。
1.3 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难
  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科研体制和长期把“出成果,出人才”当成工作目标,尽管我
国研究院所每年都出了很多科研成果,但多数成果未能被转化;出了很多人才,但多
数人才只完成了样品样机的设计和试制,写了若干篇水平高低不等的论文。多数成果
被束之高阁,不能投入国民经济建设,创造更高的效益。究其原因,很多项目在立题
审定时,仅从技术水平上考虑的多,而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不够,使成果不适应市
场需要。科研管理习惯于管理科研计划,没有足够重视成果转化和产品商品化的工作
,使产品转化为商品困难重重,而转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就更难。
1.4 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
  我们的科研院所,虽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已经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科技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主流还是停留在
原来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并在旧体制的包容之中运行,造成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有
脱节现象。事实证明,目前的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制约科技
事业的发展,应抓紧改革科技体制和转换运行机制。
1.5 人员多、手段少,资源配置不合理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长期吃皇粮、大锅饭,研究的分工太细太专,不注重成果的转
化和产品的开发,给很多科研院所造成了人员多、手段少、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2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2.1 观念创新
  1978年以来20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冲破旧思想、旧
观念的束缚,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速
度。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思想观念逐步更新的过程。国家的改革开放是
这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改革发展也是如此。要改变旧的体制、制度和传统做法
,首先应当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手,并应自上而下,先干部后群众,确定明确的
目的要求,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尊重客观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
一,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按客观规律和唯物辩证法来办事,这是创新的基础
,也是观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当前,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应打破依赖吃皇粮,靠
国家事业费拨款来支撑生存发展的旧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主动
进入市场、创造更高效益、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的新观念;打破吃大锅饭、分配上平
均主义的旧观念,树立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新观
念。
2.2 体制创新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
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
问题”,“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
体制,应该是有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应长期坚持
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促进科技
、教育和经济的结合,并要求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
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科学是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把它运
用于生产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往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有些往往把它作为
“展品”和半成品就算完事了,却没有下功夫把它变成商品,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
。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要支持、鼓励、强化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革新,使企
业成为科研开发的主体。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共同努力、通力协作,
在新的体制确定以后,寻找最佳的机制和途径,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再次强调科技与经济
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以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政策
。为了加速科技进入市场,首批242家国家经贸委下属各工业局的研究机构已于1999
年6月30日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李岚清副总理对率先转制
的242家科研机构说,我们进入了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总攻的阶段,而你们是“总攻”
的先锋队。据悉,到2000年年底之前,所有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系统的)
将全部“效法”这242个院所,完成整建制进入企业或变成科技企业的转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总攻的关键阶段,科研院所转制成科技型企业已是历史的必
然。20多年院所改革的实践证明,谁认识的早、适应的快,谁就能抓住机遇,发展自
己。我们要彻底摒弃事业单位、行政归口等带有行政色彩的头衔,变国家人、科技人
为企业人、经济人。尽快进入市场,学习市场知识,掌握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
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最大效益。通过追求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学术价值,能够
最好地实现科技人员的自身价值,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知识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是知识经济的生命与源泉,实施科教兴国
,发展知识经济都离不开知识创新。要通过知识创新来培育科技和人才优势,进而培
育经济优势。好的条件,各地、各单位都有,而人的优势,不是谁都具备的。各行各
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根本的差距在人的素质差距。在一切优势中,科技优势和人
才优势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已有的优势要靠科技和人才来发挥、来巩固,新的优
势要靠他们来开辟、来创造。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优势在人,人在素质,素质在教育
,教育需要新知识。在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的时期,科技、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为
着眼于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不甘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落伍,除注意正常教育、培训提
高外,一定要注重知识创新,增加知识储备。用高新知识培养高质量创新科技人才,
多在具有前瞻性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研究项目上下功夫。
使我们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储备在改革与发展中得以更好地加强。
2.4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并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它是科学技术和经济
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系统问题,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科技创
新是为了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事业的发展。
  在很多情形下,基础研究多对应于平时所说的科学,而应用研究多对应于平时所
说的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科学技术都起作用,但技术的作用要远大于科学的作用。
许多国家的创新实践和创新研究表明,基础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比人们想象的复
杂得多。在前苏联,基础研究投入很多,但因研究独立于企业之外,因此,前苏联的
科技发达但企业创新很少。英国按人均诺贝尔获奖人数是世界上最高的,超过了美国
,但美国的经济竞争和创新能力要远高于英国。在美国,高校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基础
研究,政府只有少数联邦的实验室。在日本,基础研究对创新的贡献很少。因此,决
定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应用开发研究,是企业的研究开发水平。当然,基础研究是科技
创新的重要基础,基础研究对一国竞争力的影响是长期的,是一项需要很多投入的活
动。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都没有强调基础研究,如日本、韩国,只是在发达国
家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日本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基础研究。
  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强调了科技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科研机构、高校面向企
业、市场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努力从根本上解
决科技经济相脱离的问题。
  我国企业最缺的是产业化技术,只有吸收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信息、新成
果,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不断地去积累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类知识,才能形
成可产业化的综合配套技术,才能不断发展自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
    从政府的科技计划看。我国的技术创新政策,从干预创新过程的早期阶段转到了
干预创新过程的后期阶段,主要包括:建立技术市场,创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工程
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特别是支持国家确定的1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
开发中心。在这项工作中,一是引导和支持一批开发类院所整体或部分进入大型企业(
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二是引导和支持一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三是引导和支持一批
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逐步发展成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政府建立和完善创新政策和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产业整体技术
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机制和能力的建设
,促进科研、开发与生产和市场的结合,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最终达到最优化地配置
和调动科技和经济资源,最有效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并使这种能力为增强国家竞争
力做出最大贡献。
    综上所述,开发类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首先应解决好在科技体制改制后的“定位
”和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科研院所从以前的以公益事业为主的科技
研究,到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科技开发机构,不是撤销科研机构用企业
取而代之,也不是把科研单位改造成普通的企业。科技体制改革后的定位应当是:始
终以最高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 ,以需求为导向,以高
科技开发及实现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高科技含量的成果输出(包括产品、技术、信
息、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以获得最大效益为最终目的,具有科研院所和现代企业的双重属性。立足企业、行业、面向区域、全国,着眼世界、未来。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的高科技是更高的生产力。各类企业
不论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还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盈利)
,要实现这些目的,归根到底有赖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各类企业应当通过科技创
新和研究开发,为自身的经营活动提供有竞争力的、能够占领市场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从而为企业增加新的经济效益(盈利);企业的盈利反过来又为科技创新、
研究开发提供了更充分的经费保证,同时也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这种科技创新活
动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关系的良性发展,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与
经济的脱节问题,而且把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共同提高
市场竞争能力,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加快事业的发展,共同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贵州创新体制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胡锦涛:加快推进社保体系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良玉: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云南文山加快油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 加快现代化医院建设步伐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创新型科研院所建设的步伐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核心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华日报 何勇:坚持反腐倡廉方针 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思考 吉林临江:创新惩防体系建设“1+n”模式考核到人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 国家创新体系 美国加快重塑金融监管体系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国广播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 全球最大中文音频网络门... 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86号) 论加快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建设 四川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