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上访3次将劳教”是法制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21:01:34
法治健全的国家,对公民私产的保护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英国一流浪汉在伦敦有一间自搭房,因超10年,开发商要拆除它需补偿400万英镑财产;反观我国,在征收条例难产之时,“城管能进,保安能进,‘县令’更能进”。很多民宅,往往被一些人用过去的拆迁条例作标准,轻易地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说拆就拆,有的百姓被逼得站上楼顶以自婪作抵抗;有的无家可归,踏上了北京上访的辛酸路,孰料,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还将被铲掉,甚至因此被关进囚笼。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啥。”江西省万载县县委书记陈晓平因为强拆找理由的这句雷语走红网络。2日,陈晓平称,他对此的态度是“冷处理”,并称“我虽委屈但无愧”。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4日再度透露,陈晓平曾在讲话稿中说,今后凡是到北京非正常上访的,第一次训诫谈话并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11月4日《羊城晚报》)

    官员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诟病进行冷处理我们见得多,但又是委屈又是无愧,就难免让有些费解了。陈书记感到无愧的难道是认为的确是县委书记们推动的一轮轮的强折行动养活了知识分子吗?这就危险了,因为这反映们陈晓平走红网络,广泛受到公众批评后,仍未意识到自己的方向性错误,仍把“县令”当成人民的老爷,将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的纳税人当成仆人了。这才有坚持自己的这一观点的行为出现。

陈晓平之所以有此“拆迁养活论”,根源还是他未有摆正自己的公仆地位。公民的住房说拆就拆,百姓遇到不平之事,需要举报,然而一些地方阻止这种举报的力量却非常强大,无奈他们只能自掏腰包进京上访,去追回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这样做,却面临被劳教的命运。略有法律常识者都会明白,对谁进行劳教,都应以法律作为准绳,并由专门的执法机关来执行,其他任何机关无权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所以三次进京上访被劳教于法无据,是权力的主观任性与张狂。

时下,公众之所以倾力关注这些频发的上访被定性为“缠访”,以及一起接一起的将上访人员被强行解押回来的事件,均反映出权力未能替百姓伸冤、有不公平的事情出现后及时予以化解,往往是不理不问,甚至还染指其中。在法律武器维权不顺畅的语境下,谁都可能成为一名靠双腿行走的“上访者”与“缠访者”;在各种社会矛盾与不公错综叠加的当前社会,每名公民都有面临自身权利受到强权侵袭的可能,若仅因他们的上访,就限制其人身自由,那只能是法制社会的悲哀。

不管我们愿不意承认,当前官场潜规则与官员的雷人之举,在百姓心中的负面印象已经越来越显现了,而及时有效地遏制这股“妖气”的法律机制却一直未能形成。这股“雷气”生就的路径还是基于一种利益驱使。一是“山寨霸王意识”驱动下,认为我是一地“一把手”,总能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这是官员大脑中一直未能去除的一种“官感利益”;其二,一起接一直的强拆现场,如果没有关联利益的撞击,当然便没有“县官”直接搀起衣袖冲至拆强现场。

法治健全的国家,对公民私产的保护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英国一流浪汉在伦敦有一间自搭房,因超10年,开发商要拆除它需补偿400万英镑财产;反观我国,在征收条例难产之时,“城管能进,保安能进,‘县令’更能进”。很多民宅,往往被一些人用过去的拆迁条例作标准,轻易地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说拆就拆,有的百姓被逼得站上楼顶以自婪作抵抗;有的无家可归,踏上了北京上访的辛酸路,孰料,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还将被铲掉,甚至因此被关进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