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后代网上发帖呼吁修缮烈士陵园,近读宿迁民生,宿迁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9:04:18

烈士后代网上发帖呼吁修缮烈士陵园

来源: 宿迁晚报   2010-04-06     近读宿迁民生





  杂草丛生 陵园衰败 无人管理

 

  当地政府:本月开工进行一期工程修建

 

  ■记者 张琥 杨亦文

 

 

  近

 

  日,一封名为《请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英灵!》的帖子在宿迁本地的论坛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发帖人称他的爷爷是一位烈士,目前安葬在泗洪县龙集镇应山烈士陵园里。但让他和家人不理解的是,“陵园日趋衰败,没人管理,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作为烈士的后代,这位网友呼吁有关部门能尽快修缮陵园。

 

  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记者联系到发帖人,赶到位于泗洪县龙集镇应山烈士陵园进行详细采访。

 

  发帖人:想让烈士有个像样的栖身之所

 

  在网上发帖的人叫韩明,老家泗阳,目前在北京开一家公司。面对记者,韩明坦诚地说,“我发帖的目的就是想让烈士们能有个像样的栖身之所!”

 

  韩明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就是一位烈士,目前葬在应山烈士陵园里。

 

  “爷爷韩广先1943年牺牲,当时是机枪班班长,为了掩护杨超连长撤退被日本鬼子的子弹打穿了肚子(杨超后成为原淮阴市委干部),他是个烈士!”谈到烈士爷爷,韩明的话中透着自豪。

 

  韩广先牺牲时,韩明的父亲韩绪早刚刚3岁。韩绪早说,为了找到父亲的坟茔,他9岁时就从泗阳县走了3天的路找到应山烈士陵园。面对众多的无名烈士墓,却无法辨别哪一个是父亲的。直到韩绪早从部队转业后,他又先后寻找6次,直到根据一位老人提供的线索,开棺比对骨骼才找到父亲遗骸,了却了老人心中多年的夙愿。

 

  韩明回忆,他小时候跟父亲给爷爷扫过几次墓,那时还有青松翠柏,但现在陵园里却长满了杂草。“我一直以爷爷是位烈士为骄傲,但现在看到陵园日趋衰败,没人管理,父亲经常在爷爷的坟前老泪纵横,长跪不起。”

 

  从2004年起,韩明就为应山烈士陵园的修葺工作四处奔走。2009年初,他开始将应山烈士陵园的情况发表在一些论坛上,打算用募捐的方式对陵园进行修葺。同年10月,韩明接到相关部门的邮件,邮件中写明应山陵园已经列入修建规划,在2010年的清明节之前将有明显变化。

 

  “4月4号当天,我们从北京赶到陵园,但这里的状况并没有改观,环境依旧破败。作为烈士的后代,我们心中只有深深的失望。”韩明说。

 

  记者调查:断碑书英雄,英名应长存

 

  4月5日,记者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应山烈士陵园。陵园在泗洪县龙集镇东10里左右,一条水泥路正从陵园前经过。下车,河沟上一条窄窄的小路,一个写着“抗战烈士公墓”的小型纪念塔出现在记者眼前。纪念塔塔身的水泥已经风化成了土黄色,塔身底部的青砖没了棱角,斑驳不堪,一切都显得那么破落。

 

  陵园四周没有围墙,西边一条水沟里的水已经发黑。陵园其中八座墓有墓碑,从落款上看,大部分是从外地迁来的烈士墓,立碑人都是烈士的后代。后面是五排或是六排,有点杂乱的土堆,当地人称这就是烈士墓。墓上布满荆棘、灌木的根,墓前没有碑,在几棵东倒西歪的松树掩映下,在清明节温暖的春风里,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落寞。行走其间,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荒凉。

 

  在塔身的东侧,记者看到一块断为两截的墓碑。在墓碑的中间写着“殉国谢故县长骙及七烈士之墓”几个大字,碑身的底下写着另外七个烈士的名字——战士杜传金年二十岁,金镇人;战士方学伦年二十七岁,永城人;战士杨太山年二十一岁,路西人;战士杨兴才年十八岁,运北人;战士卜江年年二十岁,宿迁人;战士何勇年十八岁,运河人;战士胡顺友年十九岁,龙集人。

 

  就在记者仔细阅读碑身上的文字时,旁边有几个人拿着纸钱、祭品来祭扫烈士了。一问,他们原来都是烈士何勇的侄子和侄媳妇。

 

  何庆春告诉记者,何勇是他大伯,“他是在朱家岗战斗中为了保护谢骙县长牺牲,当时才18岁。”何庆春回忆说,何勇12岁就参加革命,是在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当时他们都埋葬在别的地方,后来和战友共有6座坟被统一迁到这里。但在埋葬时没有分清楚谁是谁,所以我们现在只知道伯父在这六座坟中,但具体是哪一座,我们就不知道了!”何庆春指着陵园东侧的六座坟对记者说。

 

  虽然不知道伯父是哪座坟,但每年清明节,何庆春还是和两个弟弟一起前来祭扫。

 

  守墓老战士:要维护陵园应有的尊严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应山烈士陵园西侧有一个独门小院,一位花甲老人默默地看守着这片陵园,只为九泉下那83名无名烈士的忠魂得以安息。

 

  今年82岁的金立珍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正是怀着对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战友的尊崇之情,在1975年,他从部分转业回家后便主动为应山烈士护墓。

 

  “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九旅的卫生院,一些从前线下来的重伤员全部集中在这里。因为医疗条件过于简陋,很多同志因伤势过重牺牲,全部葬在这片陵园里。”金立珍告诉记者,陵园始建于1943年,83名烈士的墓前全都竖着木碑。但在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从外围反扑回来,这里便成了敌占区,在当地一些地主的带动下,所有烈士的木碑全被拔起扔掉,原来有名有姓的英烈现在全变成了无名烈士。

 

  记者了解到,从1954年至现在,金立珍和其父亲一直义务看守陵园。后来,金立珍被儿子接到南京生活了十几年。“我走时,陵园前面还有条宽敞的通道,等我回来以后发现通道都被人刨起来种了庄稼,陵园由于无人看管,现在变得破败不堪。”

 

  清明节当天,金立珍将军功章全部挂在胸前,来到墓地里看望这些“老朋友”。“我现在年龄大了,也干不动了,无法给老朋友们上坟了!”看着荒凉的陵园,金立珍无奈地说,“没有这些烈士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陵园应该好好修修了。

 

  当地政府:已完成规划,本月即可动工重修

 

  在随后的交谈中,金立珍对记者说,“听说这里今年就要重新修建了!”说完,他从房间里拿出一份泗洪县龙集镇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25日下发的文件,名为《关于成立应山烈士陵园筹建领导小组的通知》。为了解应山陵园的筹建情况,记者联系了龙集镇民政助理,也是这次陵园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尚国玺。

 

  “应山烈士陵园重修的规划已经通过,一期工程招标也已结束,本月15日就可以开标,一星期后可以开工!”尚国玺在电话里明确地告诉记者。

 

  尚国玺说,应山烈士陵园重建工程预算在380万元左右,今年开工的一期工程包括大门、院墙、下水道、辅助用房等设施,工期预计120天左右。二期工程奖建纪念碑重修烈士墓等。

 

  那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开始重修应山烈士陵园?对此,尚国玺解释,其实他们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重建陵园的方法。“但重修陵园至少也要几百万,别说我们镇里,就是县里又哪有这笔资金。我们只能向省里申请,2009年,省民政厅终于同意我们重新修建陵园,并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县里又配套了一部分,这才解决了资金的问题!”

 

  尚国玺表示,这次陵园的重修方案是特地请专家做的,所有工程完工后将为大家呈现一个崭新的陵园。
烈士后代网上发帖呼吁修缮烈士陵园,近读宿迁民生,宿迁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为何无人预测到金融危机,文摘,宿迁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环球时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天上有一朵云,品味悦读,荆门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中国女性十大银幕经典形象,讲述,营口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敬业奉献”写成“精液奉献”,上一期,焦作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中国十大美食之都,美食,上饶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1953年的土地证 还有法律效力吗,市民之声,海口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淮安清代歙县籍程氏家族述略,淮安风情,淮海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看看下表 您的年薪是否与指导价相符,重要新闻今日时评,西安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暴富之城:金钱追上了鄂尔多斯,特别报道,内蒙古晨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办公室里的那点“绿”,休闲,荆门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逼宫人民币 美唱“独角戏”,财经综合,西部商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芝麻油的妙用,太太帮,生活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学习实践,广西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改善微循环3法,养生保健,中国中医药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厦门保障房的探索与争鸣,西岸观察,福建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从山里打拼出来的“生鲜超市”,头版,荆门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三版,安康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立足“三创” 服务“三化”,警方,常州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探索长效机制 加强土地执法,国土专刊,安吉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一代“革新大王”掌家忠,五彩徐州,徐州日报电子版,读报社区,爱读爱看 飞机航班,民生,盐城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火车班次,民生,盐城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