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学者撰文剖析日本新一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2:42
在日学者撰文剖析日本新一代2010年11月01日 12:02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钓鱼岛撞船阴影下的中日关系,在民间冲突和情感交锋持续不断的当下,看上去似乎仍和北方的天气一样寒冷。

二战结束已经一甲子有余,今天二十岁上下的日本年轻人,已经是战后第三代了。比起战前、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出生的第一代、第二代,他们这一代,在思想意识方面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他们在想什么?如何看待与中国的交往?对历史的认知情况如何?

作为近邻,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年轻人的生态。因为,唯其如此,才可能更加真实而理性地看清中日关系的未来

日本年轻人在想什么

十几年前,我曾在课堂上说过:50年后,中日必有一战。但是学生们哗然:马老师,您可别吓唬我们。可是最近,一个快要毕业的学生发电邮给我:“老师,我决定参加自卫队了……”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马挺发自东京 刚刚过去的一周,来自日本民间的两条消息一好一坏。

好的是,从10月27日起,约1000人组成的“日本青年上海世博会访问团”开始访华。因钓鱼岛撞船事件而推迟的这场中日民间交流活动,赶在世博会闭幕前闪亮登场。坏的是,就在上个周末(10月23、24日),日本国内再次爆发了反华游行活动,参与其中的不乏年轻人。

年轻人的想法和心态,从某种程度上说,将决定着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

战后已经六十多年了。而今二十岁上下的日本“年轻人”——可以说是战后第三代了。比起战前、跨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出生的第一代、第二代,他们这一代,在思想意识方面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罪——不复愧疚

如果说手上沾有中国以及亚洲人民的鲜血,那也至少是现在日本年轻人的祖父、曾祖一代了。让今天的日本年轻人上溯两三代为祖上去反省、谢罪,是否可能?

平心而论,日本人对“过去的战争”是作了相当的反省的,而且至今还在反省之中。但是,中日文化的迥异,也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对于日本来说,首先是历史观与中国人迥然相异——中国是断代史观,而日本则是“绵延史观”。

中国历史上,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后代绝不会为前朝的“罪行”负任何责任(包括心理层面)——正因为前朝有“罪”,才要取而代之。

但日本,如果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纪元前六七世纪)开始算,“万世一系”,至今已有125代天皇了,有“换代”而从未“改朝”。

这种绵延史观,加上战后弥漫日本的“一亿国民总忏悔”论,转移了对战争责任追究的视线,再有进步势力反对军国主义的“努力”,也就使战后几代人都“无可奈何”地要在为“过去的战争”辩解的同时,“永远”地反省下去。

但中日之间,对于反省不但立场相反,而且对反省的内涵外延、作法结果等的认识亦不尽相同。

老一代日本人是感到确实做过对不起中国的事,不管有些人如何要将侵略行为合理化,但内心的“愧疚感”是无法抹消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提供了一系列的援助,虽然很少被中方在国内提起,日本虽有微词,但也不了了之,就是这种愧疚感使然。

但是,时过境迁,毕竟已是从飞机到“因特”网络遍布全球的时代。根据笔者的观察,不管是否到欧美去留过学,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脑子里,传统的历史观和欧美的现代思想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他们心目中,即使老一代有罪,也轮不到他们来赔罪、道歉——爷爷、太爷爷的作为与我何干?再与欧美的所谓“自由”、“平等”思想联系起来,他们更加主张即使在国家之间,也应该平等相待。而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历史问题”,在他们看来却成了是在动辄拎起“历史问题”敲打日本。

厌——中华思想

前些日子,一位中国人同事和我提起,近年来在日本教中文或有关中国问题的日本教师里,好像“亲华”的不多了,取而代之是些年轻的“厌华派”。而这些年轻教师,不但现代汉语水平比上一代高,而且往往是长期留学中国,甚至是中国几个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但他们不像老一代教师,对中国赞不绝口,而是表面比较客观,实际上不乏“厌恶”。

他们去了中国,捧了这个饭碗,只能吃这碗饭,但是他们讨厌中国,甚至包括一般中国人。

当然,在日本人中,真正的亲华派不多,说“知华”可能比较确切。老一代主要喜欢或者说崇拜的对象是中国的古代文化。老一代日本人,不但能够直接阅读中国古典,还有的会写汉文诗。我身边的几位日本人汉语老师之间,甚至常有汉诗唱和。

可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汉文水平就只是那么不到两千个汉字。而且学中文的简体汉字,又与繁体字挂不上钩,更谈不上解读古典汉籍了。但是对中国的现实,他们却要比日本老师们知道得多,而且是亲身感受。当然其中就包括中国社会的阴暗面。这些现实用他们自小培养起来的价值观来衡量,那当然就是“厌恶”油然而生。

究日本人“厌华”缘由之极,往往是所谓“中华思想”——主要是指自秦汉以来,中国自以为世界之中心,中国人又惯于强烈表达自己的主张。

“那美国不也是一样吗?日本人为什么不‘厌美’?”我问。“美国离得远啊!越近越觉得讨厌……”有识者答。这会不会是日本“中国威胁论”的心理情结呢?

日本人一般不善于表达感觉,而是压在心里,但到了压不住的时候,就会以很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前两年的“毒饺子”事件,就是多年对华积怨一次大爆发。日本媒体一夜之间就掀起了厌华风,甚至连NHK也丢掉了一向“公正”的面纱,接连一个月,每天的主要新闻时段,头条都是“毒饺子”。连我上课讲到饺子,也只好教学生如何包“毒饺子”了(当然是开玩笑)。

不知在日本长期滞留过的鲁迅,为什么会有“痛打落水狗”的思想。日本有识者对我说,让着弱者,是日本人的伦理道德之一。战后至今,之所以日本人对中国一再“退让”,其中有对侵略的反省,但也正是认识到,由于日本人过去的作为,才使得中国在战后几十年,不能马上脱离贫穷——有一种愧疚。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强大了,超过日本了,同理,他们就会认为,你(中国)就应该“让着”日本,至少不要再像以前,在战争责任呀,赔礼道歉上那样咄咄逼人了。

在日本是讲究师道尊严的(但现在也基本“扫地”了),但没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中国人可能认为当了日本上千年的老师,就应该得到感恩。殊不知,“学生”一旦发现“师道”有误,就会马上“跳槽”。

日本近代的“脱亚入欧”应该说无可指摘——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观察,当时的日本学者就明白,再跟着中国走下去,结果日本只有像大清帝国一样,成为西欧列强的殖民地。

至于近年来日本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有没有嫉妒的成分在内?笔者是没有明显感到过,而是看到日本人早就做好了在某个时期,中国经济超过日本的心理准备了。

但有识者曰:“当然有羡慕、嫉妒。但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因为日本人觉得,一旦承认自己在嫉妒,那就等于承认‘败北’。而承认(中国超过日本的)现实,则不算败北。”

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的“暴躁”,是承认“败北”呢,还是失去了“自信

在日学者撰文剖析日本新一代 剖析日本新一代 日学者:日本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图) 剖析日本新一代:年轻的厌华派取代亲华派 剖析日本新一代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剖析日本新一代:年轻的厌华派取代亲华派(图)——中新网 日学者:解放军若攻台将抢占日本岛屿储存导弹 美国学者撰文:中国国力增强令人不安 河北教授撰文缅怀宪政学者蔡定剑 日某学者首倡日本回归中国:称日本应与中国结盟 日本学者称中国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理所当然 中国学者破解遣唐使身份之谜 日学者称日本学界都败给了他 华科大教授撰文剖析中国工程院长周济从政之路 学者撰文称劳动力廉价实为中国经济最大软肋 学者撰文称劳动力廉价实为中国经济最大软肋 学者撰文:美量化宽松政策负效应不容小觑(全文) 日本新一代新干线列车投入运营 赴日留学签证松动 中国学生可受益-留学日本信息-日本留学|留日论坛|日本签证|日语学习|在... 开设银行帐号需知-留学日本信息-日本留学|留日论坛|日本签证|日语学习|在日华人|出国留学 防范信用卡被害有三招-留学日本信息-日本留学|留日论坛|日本签证|日语学习|在日华人|出国... 日本教授撰文解读:日本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 日本教授撰文解读:日本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 日本教授撰文解读:日本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 日本对朝下制裁重手:冻结在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