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走了,留给人们的悲痛与思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6:57
[ 郑华淦 ]
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发表时间: 2007-06-03 10:38:41
69岁的黄菊走了,人们在哀痛与追思的同时,也对中央高层领导在任期内病逝感到非常惋惜。按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医疗水平,按中国人目前的平均寿命看,黄菊的病逝,都让人们感到实在是早了点儿。
目前,不仅是在资本家工厂内,工人存在着超强度的劳动或从事着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就是在科学家、教师、公务员队伍以及其他知识分子阶层,即所谓的精英阶层或称之为“白领阶层”,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劳死”的现象,有的甚至是从事医学保健的专家、大夫护士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太注意日常的健康检查,不重视医疗保健工作,有的青壮年、有的在中年或刚步入老年队伍便因病不治而逝世。
存在上述情况,除了由于个人本身身体素质、遗传因素以及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决定外,社会与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工作节奏在加强、工作压力在加大,自然环境在进一步的恶化,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存。我们看看自身生活的周围,有哪一条河流是没有污染的?有哪一个地方的空气是清新的?即使是远离都市的山区,也难逃工业与生活污染的影响,即使是生活在被称之为山青水秀的地方,河里也越来越难见到过去野生的鱼虾。笔者童年时河沟边时常见到的野生甲鱼,现在已经基本灭绝,田里别说是泥鳅,连过去城里人畏惧的蚂蝗、水蛇也很少见到了。我想,黄菊同志长期生活的大上海,尽管有许多长寿的老人,但严重的工业、生活污染,长期以来不可能不对其有消极的影响。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的确是不理解现在的黄埔江,如何是这样的一个颜色。而如果看看发黑发臭的苏洲河,你再不断地看到报道的江湖蓝藻暴发,大海赤潮暴发、淮河治污、太湖治污几亿、松花江的休养生息,上百亿元的投入不见好转,人们不由得担心,未来,十几亿中国人能喝什么样的水?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劳死”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着的热门话题,“三十年前拼命赚钱,三十年后用钱保命”是许多白领阶层特别是众多在事业上的成功人事的无奈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选择,才使我们国家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为相对于有钱人、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在保命上是不吝惜钱的,也出得起钱,而中国却又有着众多的穷人,看不起病,有些病又是长期生活环境所致,或者是职业病,赚回的钱根本不够治病。对生活和生命的无奈、无助和不或预期性,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教,更使得香火日盛,迷信猖獗。
应该说,在中国,再高的官员,都属于公务员,公务员队伍从整体上看,生活、医疗上比工农和其他一些阶层相对要好多了,但是,现在公务员医疗上都是实行包干制,门诊费用一年每人才几百元,超过一定额度自己掏钱。这点钱实际上只够看一两次感冒发烧,或作个常规的体检,而许多人又自信自己年轻、身体自我感觉没问题,一年到头不上医院,也不作体检,直至身体不适,生病住院就是癌症或重症晚期了,医生也回天无力。因此,即使是公务员队伍中,许多离退休活至70多,80多是常见的,但却有不少是英年早逝。笔者单位就有三十多、四十多患癌症,大家捐款最后还是死亡的例子,一例例触目惊心。因此,无论是系统内或者媒体上报道许多英模、先进人物英年早逝,动员大家学习时,总是起到反作用,人们总是抱怨组织上生前为啥不宣传,不关心他,人死了,才来宣传,给个称号有什么意义。许多人还有更难听的。甚至在政府和系统内部网上,这些牢骚怪论压倒了正面的声音。这样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黄菊同志虽然将近古稀之年,但是,既然是在任上病逝,想必按照规定,还未到退休年龄。公务员未到退休年龄便病逝,不能不让人思索。在黄菊因生病而不能出席公开活动期间,民间便有各种猜测。从现在看,病逝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人们一定的思索。因为媒体时常报道,我国的食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时常遇到所谓的绿色壁垒,许多我们国家能够食用,国家有关部门一再解释对人体无害的,老外就是不买帐,就是将其拒之门外。咱这里的农民也不理解:我们都能吃,洋人为什么不能吃?笔者所在县是茶乡,老外要的是我们的有机茶,茶农也不理解,咋就他们的命这么金贵?这化肥农药、塑料不是先从他们那儿“进口”来的?卖给我们化肥,又不许我们施化肥,要什么不打药,不施化肥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我想,如果是一个出身寒门的人,即使是中年后事业有为,赚了上千万上亿元或者是做到高官,老了有所谓的享受某某级医疗待遇,但是,长期的污染与影响,到了病的晚期,医生还能有回天之力吗?因为,对任何人来说,死亡与纳税一样,是无法避免的。
未退休就病逝的黄菊,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悲痛,更多的应该是惋惜与深思。它将警示国人,如何善待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也要为此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