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吉雅花园“一房多卖”事件背后的集资疑云(南方都市报 2008-3-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28:42
中山吉雅花园“一房多卖”事件背后的集资疑云
2008-03-26 11:10:5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占才强

图:吉雅花园部分卷入事件的业主聚集在小区内等候有关部门的答复。

图:张其在“三乡中心市场”奠基仪式上讲话。
三乡中心市场由吉雅公司于2006年斥资数亿开发兴建,市场建成后经营情况一直不理想,九成以上的商铺大门紧闭。据知情人士分析,这也是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
有人士猜测,张其通过社会集资数额巨大,每月光支付利息就数额不菲,本以为中心市场建成后,能通过商场租金和租卖铺面维系资金链条,没想市场不如所料,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利息,进而引发手握房产抵押的债主上门收楼,导致东窗事发。
●吉雅公司高息吸资上亿元?
●巨资建市场致资金链断裂?
自己购买并入住了两年的房子,在市国土局备案登记中怎么成了别人的名字?3月18日,中山市吉雅花园疑似“一房多卖”事件被本报率先披露。
第一个知道房子出事的是31栋101室盘先生,12日三个陌生人上门收楼,告知房子是他们的,已经在国土局备了案。他当即去市国土局查询,果然房产登记另有他人。这之后,更多的业主发现了类似问题。
这个位于中山市三乡镇,拥有900多单位的小区,究竟多少户发现问题?目前专项工作组仍在调查,而据已经沸腾开了的业主们透露,数字至少上百。
“吉雅事件”迅即进入公众视野。数位自称知情人士进而披露,“吉雅事件”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为严重但在当地早已不是秘密的高息“集资”问题,有知情人士称“涉及300多人,金额多达3亿。”吉雅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东窗事发。
政府介入“吉雅事件”
吉雅老板在“协助调查”,吉雅花园手续齐全;目前事件仍定性为“合同纠纷”
吉雅房地产公司老板张其,有消息称目前已被“软禁”在当地的一家宾馆内。3月20日在三乡镇政府,宣传办主任高兆辉向记者证实,张其事后一直在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吉雅事件”的定性,目前仍为“合同纠纷”。高说,根据投诉反映的情况,我们初步判断是“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关于购房的一种纠纷”。目前专项工作组还在对购房户逐一登记资料,先摸清多少户出现问题,再调查问题出在哪,最后会拿出解决方案。
从初步登记情况看,“几十人肯定是没有拿到证,备案名与购房者不符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高同时透露,通过对开发商的查询,吉雅花园项目有备案,有预售许可证,手续是齐全的。
为什么同一房产的购房者和备案名是两个人?高称有待进一步调查,希望购房户稳定情绪,给专项组一定的时间。
连日来,吉雅公司位于三乡中心市场的总部内,员工依然在正常上下班,“说我们公司搬走了,工作陷入瘫痪,这都不符实。”面对记者,吉雅公司总经理伍帝湖首先澄清。但他也同时承认,公司目前正处在风波之中,自己也被搞得焦头烂额。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伍帝湖接了10多个电话,几乎都是业主打来的,伍不断地安慰对方,“公司出了问题,肯定要解决”,“政府已经介入,请相信政府”。
伍并不认可“一房多卖”的说法,但具体怎么回事,“只有问老板才知道”。
“我也只是个打工的。”伍说,他2005年才来吉雅,而吉雅花园是公司之前开发的项目,所以很多事并不知情。而虽然与老板张其结识很早,但老板的事自己很少过问,对外界传言公司在社会上集资的情况,“这个事我也不知道,估计公司会计也不知道,那是老板自己的事情。”
重金竞地建市场
吉雅公司以7773.9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镇中心一块黄金地皮后,更是名声大噪
公开的信息显示,张其,广东茂名人,1963年生,今年45岁。
“很年轻的,经常见他开一辆白色的奔驰600从我们门前经过。”离吉雅公司不远的一家烧鹅店老板聊起张其,津津乐道。
张其深得这位老板敬佩。据他了解,张其以前也是给别人打工的,“(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来到三乡了,那时听说在建筑队搞拆墙什么的,给别人打工,后来做了包工头,越做越大就搞起了房地产。”
对张其的创业经历,伍帝湖表示并不清楚,但他证实张其原籍茂名,后来户口迁到三乡,并在当地有自己的房产。“在三乡,很多房地产老板其实都是这样从底层走过来的,能闯出自己的事业不容易。”
在三乡,房地产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毗邻珠海、澳门,本地又有众多的台资、港资企业,风景秀丽的三乡成为台港澳珠业主们选择安家置业的宝地。
资料显示,吉雅房地产公司注册于2002年6月19日,拥有国家三级资质,注册资金5000万元。吉雅公司对外的资料中称,其“先后开发了华丰花园、吉雅花园、三乡农贸市场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占地300多亩,建面30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
华丰花园的项目,在当地口碑颇佳。但三乡镇政府有关人士否认华丰花园是由吉雅公司所开发,据该人士透露,吉雅当时开发的其实是紧挨华丰花园的金乡居。
另有资料显示,早在吉雅成立前的2001年,张其注册成立有中山市华佳房地产开发公司,而华佳公司开发的楼盘正是金乡居。
“当时,金乡居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当地有一定的口碑。”镇政府人士回忆。
随后开发的吉雅花园,“也让张其赚了不少钱”。一位三乡镇人士透露,吉雅花园的项目,张其赚了至少有3000万。但对这一说法,伍帝湖表示不太可信,“(如果)能赚这么多,要是我就不干了。”
除吉雅花园,吉雅公司还开发了平东吉雅苑、倚翠轩、雅晴轩等项目,但这些项目规模都不大。另据了解在张其名下,还注册有多家公司,除了吉雅房地产公司,还有吉雅担保有限公司、雅碧装饰工程部、吉雅物业管理公司等。
在拥有香港上市公司雅居乐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的三乡镇,吉雅公司并不算特别出名,“属于中上水平”,伍帝湖说,但张其本人还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2003年11月,吉雅公司成功竞得镇中心农贸市场的一块地皮后,更是名声大噪。
参与当年土地竞拍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镇中心农贸市场的项目,是镇政府立项的重点民生工程,位于三乡最大的商业地带,交通便利,人流旺盛,是难得的一块的黄金地皮。这块地占地55819.7平方米,折83.73亩,当时有三家单位竞拍,现场争夺非常激烈,经过56次的举牌竞价,吉雅公司最终以7773.9万元的价格拿下这块地,竞得人可拥有40年的市场经营权。
中心市场200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2006年8月基本完成。市场建筑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内外街铺共300多间。2007年下半年市场举行盛大开业庆典,
然而未曾料到的是,据多位三乡当地人士分析,正是这个市场令吉雅元气大伤。
市场未旺资金链断?
外界传言,仅中心市场的项目,吉雅公司就陷入2亿资金,而市场不如预期红火,最终使得公司资金链断裂
三乡中心市场商户程先生依然记得开业剪彩那天的盛况,三乡镇多位领导都出席了庆典活动。据当时的宣传,面积1.4万平方米的华润万家购物广场将会进驻市场,而坊间也有传言,新市场建成后,三乡镇其它的旧市场也将会搬迁过来,“那时都认为这个市场肯定会火。”
然而世事难料,宣传中的华润万家购物广场并没有进驻市场,旧市场搬迁也一直没有动静。
伍帝湖承认,大型购物广场进驻计划搁浅,对没能带动市场人气影响巨大。吉雅原确有计划引进华润万家,合约都订好了,进驻仪式也举行了,但后来还是没来。具体什么原因,伍帝湖说,是老板在谈,自己不清楚。
华润万家没落实,吉雅又谈了好几家大型超市,其中一家是“壹加壹”。谈判进展较快,平面图都做了规划,但后来“壹加壹”最终选址在市场对面的另一个地方。
至于旧市场搬迁至新市场,伍帝湖说他没听说过有这计划,“做不做是政府的事情”。
3月20日,记者在市场看到,偌大的市场铺面整齐,场内道路宽阔干净,通向二楼的电梯都已铺架到位,停车场设施齐备,惟独人气欠缺,市场内大量铺面闭门空置,只见少数铺面开门,而顾客也寥寥无几。
一家蔬菜档老板告诉记者,市场为吸引商户进驻,头两年可免租期,但需交押金,他们上下三层两个铺面,押金是10万元。老板以为记者是找铺的,拉着记者要把铺面免费转送。
伍帝湖不同意用“冷清”来描述市场的现状,他认为市场刚刚开业,只是“不太理想”。投资这么大,目前的情况的确没有预想到,他分析一是附近居民没那么多,再者是企划、推广方面做得不够好。
市场投了多少钱?伍说从买地到建好投入使用,全部投入有四五个亿,光买地一项,加上手续、税金花了8000多万。
外界传言,仅中心市场的项目,吉雅公司就陷入2亿资金,而市场不如预期的红火,最终使得公司资金链断裂。对这一说法伍帝湖表示不知情。
有人士分析,“吉雅事件”可能并非“一房多卖”,而是张其为筹措资金,在社会上大量借款,其中一部分用房屋、铺面做了抵押。当资金链出现问题,不能按时还款,借款人以上门收楼的方式,向张施加压力。
据调查,3月20日吉雅花园购房户李国辉就遭遇两名男子上门收楼,其中一名自称姓郑的男子说,张其每个月要还他800元钱,因不能按期还钱他们才上门收楼。而该男子出具的商品房登记备案复印件显示,早在2006年4月30日,房子就以他人的名字登记备案了。
有自称知情人士者向本报透露,其实在三乡,吉雅公司多年来在社会上以高息的方式大量借钱融资,早已是广为人知的事情了。
高息吸资数亿元?
月息高达5分到7分,“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借钱给张其,涉及300多人,金额多达3亿”
自称知情人士透露,其从吉雅公司内部人士获知的信息,“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借钱给张其,涉及300多人,金额多达3亿”。
该人士介绍,张其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2003年拿下中心市场的地块后,当地的生意人纷纷借钱给张其,帮其融资,但更吸引这些人的原因,是月息高达5分到7分的利息回报。
“打个比方,借10万元,每月能收到5000元到7000元的利息,一年多就能收回本金,剩下的都是赚的钱,最初借钱给张其的人都发了财。”
该人士透露,借钱的多是三乡当地的生意人,以潮州、汕头等地人为多,本地人也有。少的十万八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很多,更多的甚至有几千万的。这些人并不直接跟张其接触,而是有几个中间人,他们分别找周围的熟人集资,然后再统一借给张其。因为借的钱越多,利息就越高,而且关系越熟,利息也越高。借十万八万的,只能拿5分利,上千万的就能拿7分利。“去年年初时听说,张其每月光支付利息就是300多万。”
另一三乡人士向记者透露的情况与之出入较大,这位人士的说法是,张其每月拿出的利息是20多万,但他表示这仅是他知道的。他印证说很多向张其借钱的人都发了财,当地很多人都知道。
自称知情人士还透露,据其所了解的情况,三乡某中间人借给张其2000多万,用利息拿了市场里的铺位;还有一位中间人借给张1900万,至今本息已达2600万;另有一个中间人也借了2000多万给张其;此外还有一个有地皮的人,将自己的地给张其开发,地价折约6000多万,另外还借了5000万给张其。
“从2004年开始,前三年半张其还利息一直比较准时,大家都信得过他,但从去年下半年就还不上钱,猜测可能是资金链断了。这次张其出事,有人着急自己的钱要不回来,但也有人本金早就从利息收回来了,也可能不会继续追究。”
自称知情人士透露,中间人和张其之间有没有借据不清楚,有些私人给中间人钱后连个收据都没有,因为是熟人都凭信誉。有些借钱人,还要求张其用房产和铺面作了抵押。
记者就此事向伍帝湖求证,伍表示对借款筹资的事自己不知情。记者在三乡镇政府向新闻办主任高兆辉求证此事,高表示,目前还没接到这方面的投诉,利息如此之高,这种事情的真实性很难说,并表示所述情况会为专项工作组提供帮助,下一步也许会做调查。
3月21日,按照自称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记者在三乡镇找到一处据说是“借给张其2000多万”的“债主”。面对记者的核实采访,“债主”没有否认此事,但表现得相当谨慎,暗示现在还不方便说,要看形势发展。“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如果不处理好,就告到中央,影响大了,(他)不可能不还钱。”
有人士猜测,张其通过社会集资数额巨大,每月光支付利息就数额不菲,本以为中心市场建成后,能通过商场租金和租卖铺面维系资金链条,没想市场不如所料,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利息,进而引发手握房产抵押的债主上门收楼,导致东窗事发。
资金困境现端倪
张其开发的另一楼盘去年年底已停工,“当时施工方就很怕资金会出问题”
张其陷入资金困境,从其开发的另一楼盘——金地·碧翠园项目中,亦可见端倪。
三乡中心市场马路斜对面,绿榕居小区的隔壁,是正在建设的金地·碧翠园商品房项目。3月20日,记者在该项目工地看到,10余栋商品房的框架已高高建起,但工地已不见施工,只有少量的工人留守在工棚里。留守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去年年底已停工,留在这里的人是照看工地的。
据调查,该项目实际开发者正是吉雅公司,工地人员称“张其是大老板”。
在伍帝湖和高兆辉处,此事先后得到证实。伍帝湖承认金地·碧翠园也是吉雅的项目,但只是与人合作。高兆辉表示知道此事,“这个项目既然能开工,应该是有手续的,肯定是取得了土地证的,也应该有规划许可证,但我知道有一个证肯定没有——预售许可证。”
据工地一位知道内情的人士介绍,金地·碧翠园的地皮属于一个现居澳门的河南人,此人将地皮交张其开发,该项目预算投资为7600万元。
项目去年4月份动工,承建方为茂名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七八栋已近完工,另有三栋刚把桩基做好,“不知什么原因无法继续施工了”。去年9月,张其找来另两位老板继续施工。12层的楼房建到七八层的时候,工地开始传言,说地皮不是张其的,而且有手续没办下来,于是就停工了。
“当时施工方就很怕张其的资金出问题。”因为按照常规,一般楼房建到快封顶时,开发商可以到银行抵押贷款,用以维系后期运作,但当时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像这种承建当中的房子是不能抵押的”,如果贷不出来款,资金链就会断掉。而按施工方与张其签的合同,这个楼封顶后就要付70%的工程款,其中一家施工方已经投资了500多万,另外还欠着供货商的材料钱。
“春节放假前,两位承建老板就让张拿钱结算,但张表示拿不出来。”于是本来春节前封顶的三栋楼,其中一层建到第10层,另两栋建到第8层就停下来了。
春节后,两位老板继续与张其谈判要钱未果,愈发意识到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干脆把建筑材料全都拉走了。
“就在一周前,施工方更加意识到情况不妙。”据一位值夜班的保安报告,一天凌晨4点左右,有“吉雅公司的五六个人”,用一辆小汽车拖了三四麻袋文件资料,趁夜在工地上分成两堆焚烧。保安过去问,对方说是烧废纸。“烧废纸有这么烧的吗?”施工方得知后,那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没想很快就真的出事了。”
该人士说,施工队刚来的时候,有传言说张其实力不菲,其个人资产就有6个亿,是个大老板。但逐渐地大家开始怀疑,有6个亿,至于弄到现在这个程度吗?
另据调查,除金地·碧翠园外,张其目前在三乡镇商圈中心的汇通路附近、金洲俱乐部对面的一片河边空地上,还正在开发一排商业门面。伍帝湖对此并不否认,但说“情况很复杂”,不愿意多讲。
业主忧虑“债主”愁
未到手的房产证能办下来吗?“如果张其真的出事了,借给他的钱还要不要得回来?”
除了暂时不愿曝光的集资户们的担忧,“吉雅事件”之后,更多的业主开始为自己尚未到手的房产证忧虑。有人反映,在中心市场购买了铺面的业主,也存在可能办不下来证的问题,“因为吉雅花园、中心市场还没通过综合验收。”
对业主的这种担忧,伍帝湖解释,吉雅花园第一期、第二期,去年就已经通过了验收,第三期由于建成时间不长,综合验收正在进行。之所以办证迟缓,他认为,公司在“架构”上的确存在问题,办证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公司如果有专门的班子来做这件事,发证就会顺畅很多。以前在规范上做得不够。”
伍帝湖说,第一、二期业主房产证肯定可以拿到,现在正在进行分摊面积的测量。第三期业主等验收通过后,才能办证。
至于中心市场,伍说由于市场建成时间不长,这一块的综合验收目前还在办。不存在消防验收等没通过的问题。
伍帝湖强调,公司在开发中一直是规范的,在办预售许可证时有关部门曾收取保证金,就是为了防止开发商不为业主办证。
在三乡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买了房子迟迟不能办证的情况,在其他小区也有存在。
三乡镇政府一位人士则表示,在三乡,大多数开发商都是很规范的,吉雅只是个案,此次涉及到的问题会尽快调查和处理,并借此对行业作进一步规范。
三乡镇政府宣传办主任高兆辉称,吉雅事件后政府高度重视,所有跟事件有关的部门都参与进去,迅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政府的责任就是帮助购房户和开发商去解决问题,同时会“让不诚信的开发商受到谴责”。
但有人并不希望张其出事,一位三乡本地人告诉记者,其一位亲戚去年下半年通过朋友借给张其50万元,在收了3个月利息后就再也联系不到他了。“如果张其真的出事了,这笔钱还要不要得回来?”
知情人士揭秘“高息吸资”
一自称知情人士透露,其从吉雅公司内部人士获知的信息,“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借钱给张其,涉及300多人,金额多达3亿”。吸引这些人的原因,是月息高达5分到7分的利息回报。“去年年初时听说,张其每月光支付利息就是300多万。”
该人士透露,据其所了解的情况,三乡某中间人借给张其2000多万,用利息拿了市场里的铺位;还有一位中间人借给张1900万,至今本息已达2600万;另有一个中间人也借了2000多万给张其;此外还有一个有地皮的人,将自己的地给张其开发,地价折约6000多万,另外还借了5000万给张其。
“从2004年开始,前三年半张其还利息一直比较准时,大家都信得过他,但从去年下半年就还不上钱,猜测可能是资金链断了。”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3260062.asp
吉雅花园曝出“一房多卖”
据估算被欺骗业主超过100名,据悉开发商负责人已被公安“请”去接受调查
日期:[ 2008年3月18日 ] 版次:[ QA34 ] 版名:[ 中山新闻 重点 ] 稿源:[南方都市报]

吉雅花园不错的环境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业主购买。

部分受害业主聚集在小区内等候有关部门的答复。

事发后当地村委会向吉雅花园的业主们发布了安民告示。
家住吉雅花园31栋101室的盘先生怎么也想不到,当年自己花了10多万购买且已经入住了3年的商品房在国土局备案的房主竟然是个陌生人。与此同时,吉雅花园的其他业主也陆续发现自己在买房的过程中被开发商———中山市吉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一房多卖”的形式坑骗了。据业主们估算,受到欺骗的业主总数超过100名。
 
神秘访客揭开地产黑幕
 
“如果不是有人来我家收楼,我还不知道我们的房子被开发商卖给了别人。”吉雅花园31栋101室业主盘先生第一个知道自己的房子出了问题。
 
据盘先生介绍,3月12日下午2点左右,一辆宝马小轿车停到了他家楼下,接着从宝马车内走出两男一女三个陌生人,这三人直接敲开了盘先生家门,“这三人我都不认识,我妈妈开门时,他们还惊讶地嘀咕了一句‘怎么有人住’?”盘先生说,当他出面与这三人正面对话时,这三人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房子是他们买的,已经在国土局备了案,现在要来收楼,要求盘先生限期内搬走。这三人在与盘先生对话的过程中还无意中透露,他们购买了吉雅花园内100多套房子,现在要全部收回来。“就在我还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小区的物业主管过来将那三人拉走了。”由于距离较远,盘先生只略微听到陌生人向小区物业主管摊牌:“这是你们老板逼的,打电话给他不是关机就是不接,我们也是没办法了。”
 
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盘先生当日下午就赶去中山市国土局查自己房子的房产备案,“果然是那三个人说的那样,我房子备案的名字是别人的。”据盘先生介绍,这套面积为85平方米的商品房是他于2005年3月采用一次性付清房款的方式购买的,共花了100300元,“购买时开发商还给我们写了保证书,承诺1年后一定能将房产证办下来并发到我们业主手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一拖再拖,到现在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盘先生不但后悔,对于自己房子的未来也忧心忡忡。
 
吉雅花园业主多为外来工
 
“开发商太无良,这样做是坑骗我们的血汗钱啊!”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吉雅花园采访时,30多名被骗业主正聚集在小区大门前商议应对措施。据业主们介绍,分三期建设的吉雅花园小区占地60亩,共建有6层高的楼房37栋,小区内可供居住的住房接近1000套。“这家楼盘开始发售时价格比较便宜,与同期的其他类型楼盘相比,价格便宜了差不多500元/平米,除此外,开发商在卖楼时还宣传可为业主解决3个中山市户口指标。”在开发商“价低实惠”的宣传下,小区内的业主90%为外来务工人员。而此次查出所购住房有问题的业主多为一次性付清房款和以付了首期房款但还没进行银行按揭的业主。
 
“我们都很不容易,小孩长大了要读书,这家开发商又承诺可以解决我们的户口问题,于是从老家借钱过来买房,没想到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小区业主黄女士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很是后悔。
 
当地政府发布“安民告示”
 
记者昨日采访获悉,当地政府已在3月14日由国土、公安、建设、规划、司法等多个部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处理吉雅花园业主产权事宜,并且已向业主发布了《安民告示》,要求业主向小区所在地村委治保会提交购买相关商品房的收据、发票、合同等材料,以便专项工作小组掌握情况。在《安民告示》中,专项工作小组的3个联系电话被公布。
 
在采访过程中,当地政府宣传办主任高兆辉主动找到记者说明该事件的处理情况。据高兆辉介绍,经过初步调查,吉雅花园确实存在“一房多卖”的事实,镇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后,已经接到了大量业主送来的相关材料,而吉雅花园的开发商负责人也被当地公安“请”去了公安局进行配合解决该事,受害业主的情绪已趋稳定。高兆辉称,受到影响业主的数量“可能有几户”,目前尚在清查之中,具体数字无法确定,经过政府的协调,开发商已经承诺将在4月18日前向业主们发放第一批房产证,有关手续正在紧张办理之中。当记者问及已被改变了房产备案的业主能否在承诺时间内拿到自己的房产证时,高兆辉表示“无法确定”。
 
■被骗案例
 
1承诺一年办房产证现成空
 
黄女士于2005年10月23日在吉雅花园以大约1300元/平米的价格购买了两套住房,由于黄女士采取的是一次性付清房款,开发商将原本223560元的房款进行了少许优惠,这两套房子最终以196733元成交。
 
“在买房前,开发商就向我承诺,1年后可以帮我们解决3个中山户口的指标,同时还将在1年内把房产证办好送到我们业主手中。”黄女士告诉记者,她购房时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被开发商收走,其后一直没有还回来。2006年年底,开发商承诺的1年内办好房产证的承诺到期后,业主们还没收到房产证,于是集体向开发商讨说法,开发商当时写下了“保证书”,再次承诺于2007年5月31日前将第一、二期的房产证发到业主手中,如果没有办到,便无条件退款。然而开发商这次的承诺依然是空头支票,户口指标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不说,房产证的发放时间也是一拖再拖。
 
2欲办按揭协商百次无结果
 
同样是受到开发商承诺的解决3个中山户口指标的吸引,张女士在2006年4月8日以首付两成十年按揭的形式买下了吉雅花园的一套81平方米的商品房。
 
“按照购楼小姐给我设计的购房方案,我们首付了22000多元的房款,加上契税之类的杂费,共交30000多元就能入住小区,其后每个月只要向银行按时交纳900多元的房贷即可。”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交纳了首期房款的当月就向开发商提出尽快办理按揭手续,想马上供楼,但这个事情一直都被开发商拖延了。“为了办理按揭手续这个事情,我们找开发商不少于100次,但每次都被他们以种种理由推脱了。”入住新房已超过1年多时间,但仅仅只付了首期房款,张女士并不觉得其中会有问题,“和我一样情况的业主有很多,大家都认为开发商会帮我们解决,从来没想到他们会把我们的房子另外又卖给了别人。”
 
■提醒
 
是否一房多卖 该如何查?
 
消费者所购房屋是否属于一房多卖,国土部门有人人士表示,买受人可以凭《商品房买卖合同》正本或《商品房销售登记备案表》及本人身份证亲自到市国土资源局大楼三楼交易大堂窗口查询。
 
而对于中山市吉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其他项目,如华丰花园、农贸市场等项目,暂时还没有业主前来查询。
 
■部门说法
 
市房管局:具体多少套需尽快查实
 
对于吉雅花园一房多卖的情况,市国土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从前两天到现在,国土部门已经接到多宗关于该楼的投诉,也有多位市民前来查询该楼盘情况。对于投诉,国土部门表示,当地政府已成立专责工作组负责调解,有关问题可向工作组反映。
 
该人士介绍说,吉雅花园于2005年已经销售完毕,从登记备案情况来看,一套房子只备案登记了一次。而从向市民查询的结果看,确实有部分单位存在着一房多卖的情况。具体多少套房子存在问题,国土部门也无法统计,需要尽快查实这一情况。
 
对于如何会出现一房多卖这种情况,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商品房进行买卖时,开发商需要出具《商品房买卖合同》正本或《商品房销售登记备案表》,开发商登记时,一个单位只能登记一次。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要想一房多卖,有可能出现伪造房屋登记部门印章,出具虚假抵押手续,重复骗取购房者首付款和贷款的情况;或者对已销售或抵押的商品房,开发商编造虚假手续解除销售或抵押骗贷。
 
统筹:本报记者 何涛
 
采写:本报记者 魏启扬 杨同峰
 
摄影:本报记者 韩涛
http://epaper.nddaily.com/B/html/2008-03/18/content_415912.htm
中山吉雅花园“一房多卖”事件背后的集资疑云(南方都市报 2008-3-26) 凤凰“少女跳楼事件”背后疑云? 进京拘记者事件背后的博弈:西丰大市场两个拆迁户的上访命运(南方都市报 2008-1-24) 进京拘记者事件背后的博弈:西丰大市场两个拆迁户的上访命运(南方都市报 2008-1-24) 解密艳照门背后的故事(南方都市报 2008-3-14) 解密艳照门背后的故事(南方都市报 2008-3-14) 杜光:在“集资诈骗案”的背后 商丘非法集资背后的政府魅影 杜光:在“集资诈骗案”的背后 温州“购房门”疑云重重(南方都市报 2010-3-18) 肖雪慧:倒钩事件背后的权力失控(南方都市报 2009-10-23) 9。11事件背后 《3》 社论:澄清利益输送的疑云需要决策透明(南方都市报 2009-12-4) 社论:奶粉事件再检讨:媒体责任的失落与承担(南方都市报 2008-9-26) 刘柠:毒饺子事件的公共舆论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8-2-3) 马光远:马明哲们的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南方都市报 2008-3-28) 刘柠:毒饺子事件的公共舆论危机(南方都市报 2008-2-3) 刘柠:毒饺子事件的公共舆论危机1111(南方都市报 2008-2-3) 杨帆事件辞职的是萧瀚(南方都市报 2008-1-12) 邵建:范美忠事件的“自由”误读(南方都市报 2008-6-8) 邵建:范美忠事件的“自由”误读(南方都市报 2008-6-8) 历史疑云:“林彪事件”是毛泽东逼出来的吗?-米尔网 广东中山女市长市长落马、家族坍塌:20亿资产背后的可怕权力 “瓮安事件”被撤职县委书记复出(南方都市报 20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