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早在1972年中国已向世界释放开放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8:01:31
1972年10月2日,北京人民在 “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刚刚庆祝过新中国成立23周年的节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便正式开播了。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立刻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均迅速作出显着报道,称:“中国开办外语广播讲座是向世界宣布开放的一个信号。”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派出人员到北京电台了解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情况;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bbc)随后也派团到北京电台探讨交流合作。

  我是1972年5月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正好也分配在负责外语广播的专题组,专题组同在一个房间办公,有关外语广播讲座的事,我也知道一些,有时他们忙不过来,我还帮助做一点儿接待、联络方面的工作。那时全台紧张筹办外语广播讲座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毛主席、周总理的战略眼光

-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调整,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会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根据我国对外交往日趋增多的新形势,毛主席、周总理首先想到了如何推动外语学习的问题。1972年5月,毛主席在一个文件上作出重要批示:“外语学习要搞好。”周总理也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这件事情。

  这年6月的一天,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宣传工作的军代表戴征远主持召开广播电视宣传方面的会议。会后,他把当时归属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军代表朱德重留下来,专门谈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事。戴征远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外语学习要搞好”的重要指示,并说:“现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渴望学习外语的要求很强烈。中央广播事业局考虑,为适应形势,要尽快把外语广播讲座办起来。先在一个地方台办比较好,北京电台离得近,联系也方便,你们研究一下,北京电台能不能办。如果有困难,我们就在离北京比较近的省台选一个来办。”

  朱德重从中央广播事业局开会回来后,立即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军管小组和革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作了汇报。台领导班子开会研究认为:让北京电台在全国率先办外语广播讲座,这是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对北京电台的信任和委托,台里一定要响应毛主席、周总理的号召,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7月上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关于申请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报告,经中央广播事业局报送了中央。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7月18日,他亲自在北京电台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北京广播外语讲座,一经出现,影响极大。请于7月下旬先将第一月教材稿、教师播讲录音,送外交部由浦寿昌、章含之、唐闻生三同志组织审查,肯定可用后,再在8月中旬于北京开课。”周总理的重要批示,对北京电台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意义和影响作出了富有战略眼光的预见,并对教材编写、审定、教师讲课等具体事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周总理的重要批示传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台同志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以周总理的重要批示为强大动力,开办外语广播讲座的各项筹备工作在全台紧张而有序地展开起来。

  精心筹办外语广播讲座

  举办外语广播讲座,是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当时的北京电台一无外语人才,二无开办这类节目的经验,完全是白手起家,摸索着干起。

  台领导把筹办外语广播讲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是向中央广播事业局申请一套频率。报告打上去之后,中央广播事业局积极支持,很快就批准同意用1480千赫专门播出北京电台的第四套节目《外语广播讲座》。

  二是争取北京市的支持。按照当时的管理体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由中央广播事业局代管,宣传业务由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重要的宣传精神、宣传口径都是听局宣传小组的指令。但北京电台的宣传服务对象仍然是北京市,编制、经费都由北京市提供保障。在北京电台交中央广播事业局代管时,北京市领导明确表示:“市里对北京电台的人员编制不减,财政经费照拨,只要是中央批给北京电台办的事,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得知北京电台根据中央精神要开办外语广播讲座,市里立即批准了台里申请经费和人员编制的报告,专门拨出20万元作为台里开办节目的经费,增加编制的问题也很快得到批准。

  三是台里调兵遣将,组织筹办外语广播讲座的工作班子。台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编辑部的专题组负责,徐宏是组长,具体联络这个节目筹备工作的是张大祯,尔后陆续调入了耿炎、武全福等同志。台编辑部副主任田月华负责筹办节目的联络、接待、协调。台领导还专门为录制外语广播讲座调出一个录音机房,以保证节目的录音、制作。

  四是抓好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播讲。这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任务,毫无疑义地落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头上。学院领导抽调出陈琳等几位优秀英语教师,组成教材编写组,并根据英语初级班的特点,本着“从标准发音开始,从生活语言入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快编写出了《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教材》。有了教材,学院和北京电台的领导就精心挑选讲课教师,经过双方反复研究、比较,决定前期讲课由张冠林和屠蓓两位老师担任。他们按照学校编写并经外交部审定的教材进行备课,每逢录音时,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用当时台里仅有的一部华沙牌小轿车接他们到电台录音机房录音。由于教材编写适合大众学英语的需要,又经过了外交部浦寿昌、章含之、唐闻生三位外交专家的审定,加上两位讲课老师也是学校精心挑选出来的,英语讲得非常标准且十分动听,因此在录制出第一批教学磁带后,送外交部审查时很快便得到通过。

  在筹办外语广播讲座的过程中,北京电台由于有周总理的重要批示作为“尚方宝剑”,所有审批环节一路绿灯,所有困难问题迎刃而解。从接受任务到正式播出节目,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1972年10月2日,《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立即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

  为了把外语广播讲座节目办好,台里还十分注意听取社会上广大听众的意见。记得节目刚开办不久,台里要我陪张冠林、屠蓓两位老师去北京维尼纶厂开座谈会,听取对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的意见。我和两位老师从广播电台所在地复兴门坐公共汽车到北京站,从北京站坐火车到顺义牛栏山车站,下车后再步行半个小时到北京维尼纶厂。厂里知道广播讲座里教英语的张冠林、屠蓓两位老师来了,就像过节一样热闹。收听过外语广播讲座的工人和干部把两位老师团团围住,问长问短,用刚学到的简单的英语同老师对话。在座谈会上,大家对北京电台开办外语广播讲座节目给予高度评价,赞扬两位老师的课讲得好。厂里的领导和工人们都向我反映,现在想学外语的人很多,希望北京电台把外语广播讲座节目继续办下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