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8:36
  |学校概况|学校信息|班级之窗|教育文章|学科资源|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动画城|小游戏|网上图书馆 网站地图 快乐人生—德育专题网站 学习着,快乐着,工作着,美丽着,幸福着 主页德育专题教师天地智慧甘露论语大观传统文化品德教育学校德育综合其他相关分类: 孔子画传 | 七十二贤 | 论语导读 | 亲近孔子 | 孔子故事系列 | 高伟·论语启示录 | 子圆·论语简说 | 钱逊·论语探微 | 相关分类

德育专题

幸福人生
礼仪之美
性情教育
道德教育
中华美德
荣辱观教育

教师天地

师道寻迹
品德教育
教师随笔
成长感悟
赏识教育
他山之石
教子有方

智慧甘露

愿望
嘉言
觉悟
修身
明家讲堂
哲理故事
教育评论

论语大观

孔子画传
七十二贤
论语导读
亲近孔子
孔子故事系列
高伟·论语启示录
子圆·论语简说
钱逊·论语探微
清风解论语
微言大义
审问明辨
经世致用
今日孔子
互动空间
论语讲要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研究
中华伦理道德
经典教育论坛
《儒学简说》
《三字经简说》
《弟子规简说》
《了凡四训》
《人鉴》
传统节日
养生之道

品德教育

感恩
仁爱
孝亲
尊师
礼仪
诚信
勤俭

学校德育

德育论坛
校园伦理
德育心理

综合其他

德苑信息
诗文共赏
编辑手记
感念亲恩
远程研修
中国德育
其他
热门关注
  • 论语讲要·尧曰(2):
  • 论语讲要·卫灵公(28)
  • 论语讲要·颜渊(15):
  • 论语讲要·颜渊(1):
  • 论语讲要·颜渊(19):
  • 论语讲要·子路(20):
  • 论语讲要·泰伯(8):
  • 论语讲要·雍也(26):
  • 论语讲要·颜渊(20):
  • 论语讲要·为政(24):
  • 论语讲要·为政(12):
  • 论语讲要·颜渊(24):
  • 论语讲要·宪问(4):
  • 论语讲要·卫灵公(11)
  • 论语讲要·为政(15):
  • 论语讲要·雍也(18):
  • 论语讲要·颜渊(22):
  • 论语讲要·颜渊(7):
  • 论语讲要·卫灵公(29)
  • 论语讲要·子罕(19):
  • 当前位置:主页 > 快乐人生 > 论语大观 > 论语讲要 >

    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

    (雪庐老人 发表于:2005-12-22 阅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雪公讲要】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  32.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8-07-1715:50:23,随便看看
      年轻的时候我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就像楼上的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此时立志,而且是常立志三十已经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观等个人特色已立,长志已有,但对自己的选择仍有很多困惑四十明究竟能贯通,对自己的选择不再疑惑(惑,心摇也,孔子曾两次辨惑),但仍想挑战天命五十后知尽人事而知天命,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但尚在意别人的看法六十后不再关心别人的看法,转为关注自己内心七十大成,知行合一,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

  •  31.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8-07-0114:35:50,黄师廉
      各位的评论都有一定道理,包括那位说可笑的仁兄,不过不要太绝对了,你也说了:孔子说的不过是对自己一生心路历程做了个总结,他的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大不一样,现代竞争激烈,科技发达,大家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更多早熟现象出现。所以当然不能用孔子的话一概而论,我们应当吸取可用之处,避其不适之处,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方法,你怎么可以片面的就说别人可笑呢,是你思考不全太过偏激了吧。

  •  30.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11-2615:36:00,卢梭
      这里的“天命”我理解为宇宙间的“道”,不知可否?

  •  29.体会,2007-10-1511:05:00,无缺
      从实际生活中我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三十之前都是在积累,到了三十及四十之间才可以有质的飞跃。

  •  28.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9-2112:13:00,无名
      只一学字到底。学者。觉也。念念背尘合觉。谓之志。觉不被迷情所动。谓之立。觉能破微细疑网。谓之不惑。觉能透真妄关头。谓之知天命(通晓因果之事理)。觉六根皆如来藏。谓之耳顺。觉六识皆如来藏。谓之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是得心自在。若欲得法自在。须至八十九十。始可几之。故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孔子之真语实语。若作谦词解释。冤却大圣一生苦心。 返闻闻自性。初须入流亡所。名之为逆。逆极而顺。故名耳顺。即闻所闻尽。分得耳门圆照三昧也。补注 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六识。如来藏即佛性。亦即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妙真如心也。真者不妄。如者不变。妙者不可思议也。入流亡所。即返闻闻自性。逆随缘之流。顺不动之性。性体不动。故能闻所闻俱尽也。是谓圆照三昧。三昧者。正定之法门也。 

  •  27.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9-0816:55:00,清风
      "IdecidetotranslateittoEnglish."如此,<<论语>>就会多一种好的版本了,是个好事!

  •  26.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9-0810:34:00,Jeson-he
      本人地址:adhyj@126.com

  •  25.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9-0810:29:00,Jeson-he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雪公之注较详,近日查之:一英文翻译竟将“三十而立”译作成家立业,且还有一些英语教师大加宣解,实是令吾辈心寒啊!故,IdecidetotranslateittoEnglish.诸位若有什么见解请联系本人。谢谢!

  •  24.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7-3008:17:00,一贯
      稍安勿躁!没记着苏家父子之间关系不影响硕士水平。孔子所讲的“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凡人用一用,对照一下,未尝不可。想“立”找到自己能立的路径,是正确的。

  •  23.(多谢指教!)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7-2917:38:00,学而
      多谢楼上指教!将苏轼的父亲和弟弟搞错了,确实很可笑,所幸有诤友指正,不致再错。这都是往昔看书学习囫囵吞枣的结果,当引以为戒。不过对于学“为我所用”的态度,末学还是坚持的,因为论语此章对我的人生影响确实是很大的。末学虽然冥顽愚钝,但心向圣贤,自当见贤思齐。孔子十五志于学,末学三十才有志于学,弃理从文,实在是因为虽然学了很多知识,但对人生大道所知几近空白,所以困而向学。至于对教育学研究的志向,最多就是“志于学”,确实不是所“立”,只是以孔子“三十而立”警醒激励自己而已。至于“四十不惑”,也还是再次警醒激励自己,其实自己并非达到“不惑”,只是希望自己能达到。如果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所学何为?

  •  22.评21的可笑言论,2007-07-2910:24:00,未立之人
      1.苏轼的父亲不是苏辙,苏辙是他的哥哥,苏洵才是父亲。教育学硕士就是这样的文化水平?2.弃理从文才能“立”吗,进修研究生课程就算“立”了吗?3.孔子是圣人,他讲述自己学习的经历,可以用来当作公式往自己身上套吗?“为我所用”,真是可笑之极!

  •  21.(回复13王家辉、14梁栋荣同学)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508:21:00,学而
      你们两位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难道只有30才能立,40才能不惑吗?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其一、孔子在此章中讲述他自己一生的学习经历,无非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停止不前,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其二、当然,我也相信15、30、40、50、60、70这六个阶段不是随意划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15岁时意气风发,是立志求学的最佳时机;30岁时所学成就,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不会人云亦云,但还需事上历练;40岁时历练成熟,知权达变,运用自如;50、60、70依次更进一步。3、虽然这六个阶段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定数,比如苏轼的父亲苏辙30才发愤学习,也有所成。还有,因各人努力不同,最后所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或有人止于不惑而不能再进一步达到“知天命”的境界,甚或有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志向,碌碌无为一生。4、就我个人来说,学习此章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我人生历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该进入了哪个阶段了。但是由于是在近30岁的时候才听到孔子的教诲,所以我整整错过了一个阶段。30岁的时候我在山东做事,人生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想到孔子的“三十而立”,于是下定决心弃理从文,到南京师大进修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照理这是15岁就应该决定的事情。40岁(2004年)还未来到之前,我又不断地问自己,自己真的不惑了吗?(其实还有很多困惑)我希望自己能在今后赶上去,50而能知天命,甚至更进一步。5、总之,我觉得学习论语,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我很欣赏楼上郭海滨、杨天弈、丁宁等同学的态度,就落实在当下,立定自己的志向,至少也要思考人生怎样才最有价值?如此,青春勃发的生机、活跃的思想才有用武之地,否则白白浪费了少年好时光,岂不可惜。

  •  20.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26:00,云皓
      申同学,你都说人无完人了,你还说成为完人,不是自相矛盾吗?

  •  19.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24:00,申严、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缺点,但融合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孔子将人生划分成了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为一个君子,或想成为君子的人应该和这几条论语作对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完人啊'

  •  18.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24:00,海南国科园高一(3)丁宁
      趁现在我们要努力,这样才能完成后面的说法!

  •  17.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20:00,海南国科园高一(3)班宋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改变也会随着性格所变化!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  16.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17:00,海南国科园高一(三班)杨天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圣人在我们这个年龄时,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的看法是,圣人毕竟有圣人的过人之处.他的一些行为和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至于后面的看法,年龄层次不够.不多发表评论.只是了解一下,为我们以后的人生确定一下大致的发展方向!...

  •  15.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08:00,国科园高一(3)班郭海滨
      十五岁要思考人生志向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  14.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07:00,海南国科园高一〔3〕梁栋荣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来去自如,不越矩”.为什么说是30而立40就不可以??问题依次类推?????

  •  13.评:论语讲要·为政(4):十五志于学,2007-06-1221:07:00,海南国科圆王家辉
      难到一定要年龄大才能不惑.知天命.心所欲,不逾矩.吗??
  • 上一篇:论语讲要·为政(5):孟懿子问孝
    下一篇:论语讲要·为政(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台州市双语学校(Taizhou Bilingual School)版权所有 © 2003-2008

    学校简介 | 组织机构 | 学校领导 | 师资队伍 | 学校照片 | 招聘教师 | 招生简章

    信息中心 张海兵 制作维护 QQ:422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