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为政第二》讲要选录-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8:54

《论语 · 为政第二》讲要选录

(四)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行孝之道。孔子答复他说:「色难。」色,是颜色。难,是不容易。以饮食养父母,不算是难事。唯以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才是难得。一个孝子,与父母相处时,心中自然和顺欣悦,形之于外,便是和颜悦色。此色是孝心的表现,能养父母之心,所以是难。

孔子说了「色难」之后,即举事例说明。「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马融注:「先生,谓父兄也。馔,饮食之也。」注称父兄为先生,后儒多不从。兹依通常解释,称呼老师为先生。孔子举例说。老师有事,弟子代劳。有酒、有食,弟子奉请老师饮之食之。弟子事师如此,如果人子事亲,也是如此,乃是以为孝乎。

《礼记檀弓篇》记载,事亲与事师,皆须奉养与服勤,但丧礼有分别。师去世时,弟子心丧三年,不须穿丧服。平时事师虽然与事亲要同等的奉养服勤,但事师着重于尊敬,事父母则着重于亲子之情,须有和颜悦色,所以只拿事师之道来事父母,不足以为孝。

此章「色难」之义,昔儒解释甚繁。古注约有两种解释。一是包咸说:「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此以色指父母的颜色。一是《诗经邶风凯风篇》,孔颖达《正义》引《论语》此章注说:「和颜悦色,是为难也。」此以色指为人子的颜色。氏《集释》按语:「色难,注与注异。然下服劳奉养,皆就人子言之。则色当为人子之色。注义为长。」

子曰:吾与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也不愚。

孔安国注:「,弟子,姓,名回,字子渊人也。」

孔子说:「吾与言终日,不违如愚。」孔子颜回谈话,谈了一整天。颜回「不违,如愚。」不违就是毫无阻碍之意。孔子讲,颜回听,顺畅无碍。颜回只在听,不问一句话,好象愚人。孔安国注:「不违者,无所怪问,于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也不愚。」前说「如愚。」实非真愚。所以孔子又说,退出之后,我省察他私与二三弟子言谈,亦足以发挥所闻的义理。也,其实不愚。孔安国注:「察其退还,与二三子说绎道义,发明大体,知其不愚。」

《疏》说:「诸弟子不解,故时或谘问。而颜回默识,故不问。不问,如愚者之不能问也。」诸弟子中或有认为,颜子不问,是愚者不能问。所以孔子赞美颜回不愚。颜子默而识之,寡言笃行,正是他人当学之处。所以孔子颜回不违如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学而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如何知人,此章视观察三句经文就是知人的方法。

《春秋》隐公五年《谷梁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尔雅释诂》:「察,审也。」氏《正义》说:「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

「视其所以。」以,何晏《集解》作「用」字讲。皇侃解释:「即日所行用之事。」即日就是当日,近在眼前。即日之事,就是《谷梁传》解释的日用寻常的事情。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

「观其所由。」《集解》:「由,经也。言观其所经从。」《疏》之意,从来所经历之事。氏《正义》:「所由,是前日所行事。」依《谷梁传》说,即是观非常之事。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

「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疏》:「安,谓意气归向之也。」氏《正义》:「安者,意之所止也。」潘维城《论语古注集笺》说:「行善而安之,则善日进。有过而安之,则恶日积。」

《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是隐藏之义。孔安国注,作匿字讲。知人很难,但用以上的方法,即由其人各种事迹去观察,便能知道他是何种人,是君子,是小人,皆能显然,他何能隐匿其实情。

《疏》:「焉,安也。廋,匿也。言用上三法,以观验彼人之德行,则在理必尽。故彼人安得藏匿其情耶。再言之者,深明人情不可隐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就是温习。侃《疏》说:「故,谓所学已得之事。新,谓实时所学新得者。」例如读书,已经读过的书,再加读诵思维,古人叫做温书,也就是温故。尚未读过的书,现在研读,以求了解书中所载的事理,即是知新。温故知新,随时吸收新知,而又研究已得之学。如此好学,可以为人师。

又如朱子说:「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此说是由温故而发明新义。亦可采取。

子曰:君子不器。

包咸注:「器者,各周于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

器是器具,一器一用。《疏》以「舟车殊功」比喻器的用途。舟行于水,车行于陆,各限其用。君子不器者,君子之学,不像器具那样限于一种功用。而是有大事时,即作大事,有小事时,即作小事。凡有利于大众之事,皆可为之。无论大小事,皆是尽心尽力而为。是以君子求学,不以一器自限,而须博学多闻。虽然博学多闻,犹不以器自许,而志于形器以上的道。有道便是君子儒。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如何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意是说,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后,其言从之。」「从之」的意思,就是言从其行。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朱子《集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

氏《正义》引《大戴礼曾子制言篇》:「君子先行后言。」又《立事篇》:「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氏《集释》引沈括《梦溪笔谈》,以及郝敬《论语详解》,主张以「先行」读作一句,以「其言而后从之」读作一句。但依朱子集注所引氏解释,即照旧读「先行其言」自无不可。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