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腐朽的“官本位”意识在蔓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8:32

极端腐朽的“官本位”意识在蔓延?

2010年09月10日14:58 来源:杨自度 作者:求是理论网 浏览:278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透露,我国收入分配方案今年内应该会出台,中国现在基本具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工资可年均增长15%以上。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作了如下注解:政府的作用在于率先增加公务员工资,并带动企业等社会阶层向政府部门看齐。这一显现“官本位”意识又公然招摇过市的消息,自然捅了舆论的马蜂窝,触痛了公众在“分蛋糕”问题上的最大焦虑,招来一片骂声。笔者以为,这并不是一个骂字了得的事情,应当直面正视、深入反思。

  其实,杨志勇研究员讲的是一句大实话、道破的是一种现实——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党政官员的“官本位”意识已不再加以掩饰,“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业已常态化了!难道不是吗,这些年来,从医改、房改、车改、“红色旅游”到实行“阳光工资”,但凡有好处和油水的事情,多是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优先享受(公务员中则是职级越高获益越多),等这个管理阶层基本满意后,才会忧百姓之忧。杨志勇正是按照这种现实逻辑看待“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的步骤的,在权力掌控着利益分配和工资改革决定权的“现实”和“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习惯下,公务员加不了薪,其他国民也加不了。从屈从现实逻辑的角度来看,专家的高论颇有些“道理”,并不荒谬。

  然而,现实的并不等于都是合理、合法的。党政干部“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这个“现实”,表明极端腐朽的“官本位”意识又在今天沉渣泛起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以所任官职的大小作为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确定人各种待遇的根本标准;所谓“官本位”意识,就是一切为了做官当老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官本位”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早已随着封建制度的被推翻而不复存在了,但是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滞后性,“官本位”意识可能长期流传,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沉渣泛起、污染党政机关。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漫长,封建意识特别根深蒂固,因此,当中国社会直接从封建社会跨跃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包括“官本位”意识在内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便不时会冒出头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管理科学,也让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进来,利己主义的“官本位”意识便得以死灰复燃,一些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官本位”意识的俘虏,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官本位”意识甚至成了名位安排、利益调整的“依据”。不管什么会议、什么场合、什么事情,全是党政领导干部唱主角,位置全是按职位高低排列;住房、用车、奖金、福利等等,统统按行政级别大小分配;有些干部不要做事、只想升官,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有的专投上司之好,跑官、买官、卖官;有的以权谋私,一心为自己、家庭、亲信谋利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人们对此早已见惯不怪,似乎本来就是如此。

  不过,腐朽的毕竟是该进历史博物馆的。“官本位”意识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官本位”意识是封建社会的观念,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的社会化、物质财富的涌流、科学文化的发达、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的标准也趋于多元化,不再是只看官职大小,而是主要看拥有社会财富或资本的多寡,或掌握科技知识的程度,或社会影响的大小等,“官本位”意识便逐渐淡化。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眼界的拓宽,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官本位”意识事实上已经被人民抛弃、被不少干部冲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应当大力提倡和真正实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干哪一行的,谁只要对两个文明建设、对社会贡献大,谁就应得到社会的尊重,谁的社会地位就高、社会价值就大。至今还固守“官本位”意识,无异于坚持穿黄袍马褂、踱着官步做戏,岂不太不合时宜、太令人可笑了! “官本位”意识说到底是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性的,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是掌控着社会利益分配调整决定权的官员应当引以为耻的。中国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个马克思主义理念为精神支柱的,党章明文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政府官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公仆服务得好不好、该给他们多少薪酬,应由人民说了算。我们的党和政府曾长期坚持党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广大党政干部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吃的是草、奉献出的是奶和血,因此,不管在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情境下,中国人民都是夸“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始终忠心耿耿地拥戴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一切为了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利益,主张“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显然,我们要保持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不能容忍“官本位”意识的存在。如果硬是要让“官本位”常态化、制度化,那岂不意味着让封建制度复辟、共产党变质?这绝非随意危言耸听,而是事情的本质就是如此!事关党和国家的性质,真正的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信奉者是决不会含糊、容忍、答应的!

  有人说,人性总是自私的,有权总要为我所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谈觉悟、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们总觉得有点虚伪,并不待见,倒不如顺着人性搞“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坦率。但是,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即使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多数时候,统治阶级为了平息百姓的不满、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其统治,也不敢赤裸裸地、没有制约地宣扬和实行“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反倒有唐太宗那样的“明君”大谈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的执政规律,也有范仲淹那样的智者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政理念。像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路易十五那种昏君、暴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结果皆是迅速激化阶级矛盾、一朝覆亡。在今天,在社会主义中国,谁提倡、践行“官本位”制度,“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就是蓄意激起人民群众不满、动摇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谁就是党和国家的使坏者。从这个角度看,杨志勇研究员等谋士出的确实是“馊主意”、“坏主意”。

  综上所述,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了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造福中国世代人民,作为执政党的成员和人民政府的干部,应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彻底清除、抛弃“官本位”意识,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念,克己复礼,自觉克制自私之心、毅然丢弃蝇头小利,在政策上、制度上、行动上,严格制止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特别是在分蛋糕上要先民后己,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一个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如果我们的各级党政干部都能以自己“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那么,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可以无忧矣!

  (作者系南通日报社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