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增长是实现复苏的关键(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18:16

联合国《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人民图片
  专家解读

  世界经济走过2009年的艰难时期,复苏成为2010年的最大期待。然而,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充满复杂性,金融市场的隐患、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投资的乏力,都标志出种种不明朗因素。在此我们特邀知名专家解读世界经济难点,展望未来走势。

  复苏进程呈现深刻复杂性

  缓慢、脆弱、变数,总的形势是增长力量“东风压过西风”

  宿景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面临多重困难,即便2010年能够复苏,力量也很微弱,它决定了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将是缓慢和脆弱的,很可能会遇到新的重大危机。

  甄炳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主要是各国大规模刺激和存货调整的结果,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足。2010年世界经济运行面临不少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首先,与以往严重经济衰退后头一年发达国家消费开支出现“井喷式”增长不同,此次衰退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调整增长方式,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势必导致全球需求不振甚至萎缩。其次,发达国家产能仍严重过剩,加之西方银行信贷趋紧,固定资本投资难以像以往那样大幅反弹,而固定资本投资是历次经济复苏的基础。第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使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从而制约全球贸易复苏和经济增长。第四,美欧主要金融机构庞大有毒资产的处置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仍未完成,信贷条件仍然趋紧。第五,主要经济体在何时“退出”刺激政策方面处于两难窘境,过早会使复苏夭折;太晚又使通胀和资产泡沫加剧。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经济复苏由“政府驱动型”转为“经济自主型”,那么就不可能出现真正、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复苏。

  一些权威机构认为,2010年下半年,随着主要国家加息和财政刺激效应的消退,加上库存调整的结束,世界复苏将更加乏力,不排除一些经济体出现“双底”式(即W形)复苏的可能性。

  宿景祥: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09年12月2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2010年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将从2009年的1.9%升至5.3%,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年均7%的增长率。亚洲地区仍将保持相对最快的增速,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总的形势是“东风压过西风”,增长力量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经济,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金融市场渐趋活跃态势

  隐患、掣肘、困境,最大风险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

  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2010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过早退出将意味着经济复苏进程夭折,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前功尽弃。过晚退出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一系列动荡,如通货膨胀、汇率波动、主权债务危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资产泡沫等。从现在来看,发达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宁晚勿早”,因而后一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甄炳禧: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市场的活跃性将受到诸多问题掣肘。一是信用卡和商业房地产问题继续恶化;二是大量银行倒闭,2009年美国140家银行倒闭,目前还有超过550家银行被列为“问题银行”;三是主要金融机构“去杠杆化”仍未完成,继续收紧信贷。据估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银行已减记4万亿美元资产,未来两年还要冲销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金融机构要冲销近2万亿美元;四是全球或一些地区存在股市、房市泡沫破灭的隐患。

  李向阳:对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和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倾向使得投资者有可能继续推高全球资产价格,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会继续上涨。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与通货膨胀、资产泡沫风险并存对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率先复苏带来的一个难题是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风险加大,并可能早于发达国家受到冲击。对于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东亚经济体来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视。

  宿景祥: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的前景更加不明,一方面,美国经济短期内难以改变低增长、高失业和高债务的局面,美元前景黯淡,但由于欧洲和日本经济同样陷入困境,美元危机或许因此将得以缓解。
“再平衡”面对保护主义

  贸易、汇率、纠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陷入矛盾漩涡

  甄炳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显示,2010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2.5%,明显低于危机前2007年的7.3%。究其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后的“再平衡”调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降低进口需求;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各国就业压力,削弱了实施自由贸易和开放政策的民意基础。

  宿景祥:这场危机重创了西方世界,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从而引发了新的政治冲突,从国际层面上很容易促成贸易保护主义。因而,推进多边合作,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将比过去两年显得更为重要。

  李向阳:在国际范围内,“再平衡”作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受这种舆论的影响,发达国家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团体会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身上。全球经济“再平衡”即便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这种调整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会把这种长期趋势与短期行为等同起来,加大保护的力度。此外,东亚经济的率先强劲复苏也促使发达国家向东亚国家提出承担更多调整责任的要求。

  甄炳禧: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不仅遭遇更多国际“贸易战”,还将面临与美欧的“汇率战”。对此应有充分准备,一是从道义上坚决反对各种形式贸易主义;二是通过双边(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及多边(在WTO法律框架下)机制来缓解贸易纠纷;三是从行动上采取适当和对等的措施抵制不公平的贸易壁垒。
国际资本涌向新兴经济体

  “惜贷”、短缺、驱动,国际投资尚难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甄炳禧: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将逐渐趋于活跃,但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使FDI出现两个变化:一是全球FDI陷入低谷,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估计,2009年世界FDI流入量从2007年的1.98万亿美元降到1.2万亿美元;二是流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大于流入发达国家的FDI。

  李向阳: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明朗之前,国际资本向新兴市场的流动还会持续。从目前的预测结果来看,无论是“金砖四国”还是东亚经济,2010年增长速度会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是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基本驱动力。即使主要发达国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小幅调高利率,短期内也难以扭转国际资本的流向。

  甄炳禧:据UNCTA预测,2010年,全球FDI流量有望缓慢回升,达到1.4 万亿美元,并将于2011年重拾势头,估计将接近1.8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较快复苏和实力增强,它们不仅是FDI主要流入对象国,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对外投资国。

  李向阳:伴随全球金融监管新规则的出台,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为弥补其资本金的短缺会开始求助于证券市场。由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贷市场的低迷和金融机构“惜贷”倾向还难以扭转,企业融资将更多求助于债券市场。在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出台之前,围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所开展的大规模企业并购投资还难以期望。
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初现

  协调、合作、进步,二十国集团机制化发展踏上征程

  李向阳:在这场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新兴经济体受冲击较小。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一方面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上升,如扩大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另一方面相对于八国集团(G8),二十国集团(G20)的国际影响力加大。

  甄炳禧:G8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已无能为力,G20经过有效协调合作,成功地应对和缓解了危机,从而确定了自己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发展中大国和发达国家平等地坐在一起讨论世界经济事务,这是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巨大进步。

  李向阳:进入后危机时代,围绕全球经济治理的民主化是一个基本发展趋势。但是,这种发展趋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对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其一,美国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而丧失,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否决权”地位。其二,G20的权威性还缺乏组织保障和法理保障,例如,G20峰会关于遏制全球保护主义的承诺并没有得到遵守。其三,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大国提出了更多的国际责任要求,而没有相应的权利让与。其四,在许多重大的国际经济事务中,G20成员还缺少共同的利益和立场。例如,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制定,立场的划分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不是G20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因此,全球经济治理的民主化趋势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甄炳禧:G20的任务和内部关系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发达国家通过G20加强对新兴国家风险的监控,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也成为新兴国家监督和推动改革的对象。但是,目前G20是政策协调平台或是个论坛,而非决策机构,所达成的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也缺乏强制执行力。G20机制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