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楼市新政迭出 房价还能“挺”多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3:05
观察:楼市新政迭出 房价还能“挺”多久?
2010年11月04日 10:28:56  来源: 新华网综合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北京CBD地区楼群林立。新华社记者 许逆之 摄
以“新国五条”出台为标志的第二轮房地产调控可谓落地有声,面对成交量和销售额的大幅缩水,开发商降价的压力大大增加。11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多数城市成交量波动显著,被监测的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城市成交量跌幅超过20%,但价格还未见松动。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成交量下降使开发商资金回笼难度加大,开发商必须“降价换量”,因此未来房价下行可能性比较大。
=== 购房者 再次陷入观望 ===
14座城市出台限购令 观望退房降价潮在各地涌现
“‘限购’打压投资性购房需求,加息则遏制自住型需求的释放;可以预见,未来三个月,各地楼市的成交量将迅速萎缩,房价也将随之松动。”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莫天全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房价下行压力增大 专家称市场将转入观望阶段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涨幅比8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终止前两月的连续环比持平。同时,9月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也均创下年内新高。但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以及国房景气指数的持续回落也显示,未来市场不容乐观。
限购、加息后 一线城市购房成交量急剧下滑
京沪深楼市“限购风暴”:约7成受访者推迟购房
楼市二次调控政策效果立竿见影 各地涌现退房潮
=== 全国各地楼市 迅速降温 ===
调控新政“满月” 多城市楼市成交下降
楼市新政出台一月之后,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多个城市楼市成交的回暖态势戛然而止,成交量明显下降,个别楼盘甚至出现退房率攀升现象。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房价下跌可能性加大。
北京23个新盘11月入市 "金九银十"销量接连下挫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0月中上旬(截至20日)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扣除保障房)实际成交4345套、50.1万平方米,相比9月份同期分别下降了8.4%和5.4%;商品住宅现房共成交459套、7.7万平方米,环比更是下降了53.9%和42.6%。由于愈来愈多的签约集中在城郊的几个楼盘上,导致10月中上旬商品住宅整体成交均价为19700元/平方米,环比9月份下降了618元,降幅为3.0%。
上海:年底上海半数楼盘优惠只是“小打小闹” 深圳:深圳楼市成交急降6成 部分炒房资金转战商业地产
广州:广州楼市出现量价齐跌现象 开发商卖房消极
天津:天津二手住宅上周量价齐跌 和平区成交骤降四成
南京:南京10月楼市比9月还火?未来两月将明显退烧
合肥:合肥二手房成交量跌两成 中介难熬渐生退意
杭州:“限购令”下杭城楼市陷入观望 10月量价齐跌
重庆:调控发狠威成交量猛滑 重庆楼市直接进入观望期(图)
海南:冷风吹热温暖房 海南楼盘争夺成都客

杭版楼市新政实施 一次性全额付款比例超四成
楼市新政满月 北京新房成交降3成
楼市新政满月调查:京沪穗等地房价仍坚挺
媒体揭秘四大曲线购房招数规避楼市新政
广州楼市新政估计“消灭”三成购房需求
楼市新政影响购房 买家解约开发商退款
住有所居,政府有责
2010年11月04日 07:19:5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谢正军绘
本版系列报道“深入看楼市”刊出后,先后聚焦住房的基本属性以及土地问题,明确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和“地价不能成‘天价’”的观点,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今天推出第三篇,探讨房地产调控中的政府责任,也为这组报道画上句号。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民生周刊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客观反映普通民众的呼声,理性探讨房地产业中的基本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 者
住房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飞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不足,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秩序混乱。对政府职责认识不清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特殊阶段,对政府如何行使住房的保障职责,如何调控住房市场等问题,认识尚不清楚,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有人希望住房完全由政府提供,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太多,应完全靠市场调节。
事实上,从福利分房时期的国家包办,到房改初期过度依赖市场,再到近年来一边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一边开展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中的角色正越来越清晰。但市场和保障的关系如何处理,面对利益的得失,怎样保证政府职责能够明确落实,还需要通过相关制度的深化改革以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①:保障房
政府应成为公共住房的直接供应者
经历了房改前几年过度依赖市场而忽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后,2007年起,我国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且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房规模逐年增加,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07年起,可以说公共住房以一个新的角色在中国重新出现和兴起,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失灵可能引起的社会缺陷,也重新审视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住房方面的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首先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住房保障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目前的住房保障覆盖面还比较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王伟成认为,既然明确了在解决低收入家庭问题上的市场失灵,政府就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成为住房市场的供给方,直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住房,并影响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和资金走向。
政府作为供应者,首先就要明确供应给谁、供应多少等基本问题。保障房面向的是“中低收入”并且“住房困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由于我国住房领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统计制度和管理体系,也尚未开展全国性的住房普查,一直没有权威的数据供参考。
有关专家已经多次呼吁,要做好“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当前有必要对全国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住房状况尽快进行调查,并加快推进住房统计制度和住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政府成为一个有效的住房供应者提供支持。
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对保障房的投入力度
保障房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就理应由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障房建设需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国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0万套,供需投资约9000亿元。尽管中央财政对保障性住房的专项补助资金今年增加到近700亿元,大部分仍要靠地方财政。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扩大,尤其是公共租赁房大量增加,地方财政的压力会不断增加。
“建保障房是政府的职责,财政不投谁来投?”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保障房投入上,政府不能逃避,而是要努力增加财政对保障房的投入。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土地出让收益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当前我国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用于保障房建设,目前重庆市已经将净收入的10%改为毛收入的5%,实际上既能大幅增加投入又便于计算。而吉林则直接将净收入投入比例提高到20%,青岛也提高到15%。
“净收益的10%比例太低,既然土地出让收益是通过房地产开发的形式获得的,理应更多的用于保障房建设。”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强认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将是趋势,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计算方式还要进一步简化。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如划拨土地、减免税费、财政进行融资担保等。近期财政部等出台政策,要求对公共租赁房建设实行税费减免,并且正在酝酿将各类保障房的财政补助资金打通使用,目的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快资金的落实速度。
总理再谈房价,地方政府当有所作为
三部委向地方警告:稳房价不力 问责省政府
稳定房价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听到了吗?
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
搜索更多房地产 房价 的新闻
国务院重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主要城市楼市萎缩
姜伟新:特殊国情决定我国不能走高房价道路
党报称房子须给人住 高房价是不可承受之重
专家建议用高房价控制大城市人口遭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