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对“不拆迁 知识分子吃啥”的担忧应大于愤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4: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江西某县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在课后遭到该县县委书记批驳:“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可以想象,这句话必然会面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同样的舆论热议。但是,这两个异曲同工的论点不是无独有偶那么简单。如果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是宜黄部分干部的权力狂妄的话,那么万载县委书记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就能反映出“大多数的地方官员就是这样认为的”,只是他把“新中国”细化为“吃”,其实是一个意思,新中国就是让人民好吃住好,只不过县委书记说的是“知识分子”,把“这碗饭”浓缩到皇粮而已,但还是关于有没有饭吃的问题。


  这样的论调,遭到舆论强烈抨击是必然的,一是有强制拆迁的劣迹在先,二是有国家的制度和性质对照在后,如此说辞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在愤怒之余,是不是可以冷静地分析一下,这些关于拆迁与“新中国”或拆迁与“吃什么”到底有没有关系。


  拆迁是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战役,没有房地产开发的需要,拆迁就完全成了劳民伤财。那么,把拆迁纳入房地产开发是天经地义的。房地产开发的意义是造房子么?似乎比这意义更大,10月25日,社科院在京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指出,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业膨胀发展(10月26日《重庆晚报》)。房地产业支撑了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只要把中国的经济增长视为“新中国”的一种象征,房地产业的膨胀发展就功不可没。保持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不能不算作地方官员的政绩,在各级地方政府重政绩不重民生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拆迁就成了体现政绩的唯一途径,也可能是保乌纱的最好手段。万载县委书记又把拆迁的意义具体到涉及“知识分子吃什么”,更说明了拆迁带来的经济利益,还养活了一大批吃国家俸禄的人。对如此现状,对这些官员的如此说辞,在我看来,应该担忧大于愤怒。


  拆迁本来是经济建设中的常见现象,对拆迁的愤怒其实是来自强制拆迁。但当我们知道拆迁已经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主要动力的时候,这台“发动机”的失控也在预料之中了。这种极端的做法是有先例的,在视发展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东西的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可以割到鸡犬不留,这些地方官员不管在政治口号下还是经济口号下,都会把极端看作出色,欺上瞒下横行霸道,否则,亩产万斤粮也不会成为“现实”。现在,拆迁恶性事件频发,我猜想在相关地方政府的眼里,还不是他们把发展经济做大做足了?至于百姓怨声载道有什么关系呢,乌纱是百姓给的么?


  对拆迁的不满和愤怒不是在相关政府官员口出狂言的今天,对“不拆迁知识分子吃啥”的抨击,抑或对“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痛批,在我看来,不过是把这些官员抛出的“底牌”当作了把柄。对此,愤怒只是一种重复。真正应该值得担忧的是,为什么强制拆迁有恃无恐、愈演愈烈?如果地方政府官员都怀着“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不拆迁知识分子吃啥”的坚定信念,拆迁的前景就可想而知了。即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江西某县给七百多人讲课时,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县委书记明确表示,为了发展,就得拆。这恐怕是最让人担忧的。而于教授提出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这又何尝不是需要宏观的经济调控和明确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