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國際新聞 - 特寫:中期選舉的加州戰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8:55

特寫:中期選舉的加州戰場

鬱從周

美國時政評論人士

今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歷來在總統任期進行到一半時舉行的中期選舉,國會改選都是看點,被當作對在位總統政績的一份報告單,目前失去國會兩院的共和黨更是力圖振作,不遺餘力地攻擊奧巴馬。

這些每隔兩年、四年都上演的老套華盛頓政治,在選民眼中可能缺乏新意,但今年加州的的地方選舉,卻有些讓人矚目的看點。

博克瑟被稱為政壇老手

女強人PK職業政客

這次共和黨出馬競選加州最高兩個政治職位的候選人,都是出身企業高管的「女強人」:競選州長的惠特曼(Meg Whitman)是eBay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競選參議員的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是前惠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他們的對手,民主黨州長候選人布朗 (Jerry Brown),和民主黨女參議員博克瑟 (Barbara Boxer),則都是政壇老手。

加州一向開風氣之先,這兩對政治對手中,女性就佔了三位,這在保守的德克薩斯州是不能想像的,媒體和選民的關注焦點,即使是八卦,也不怎麼在候選人的性別上。女性參政的門檻,可以說基本已經跨越。

性別以外,這兩對候選人的反差就集中到職業政客和作為政治圈外人的企業家上了。

負面廣告鋪天蓋地

惠特曼本人是億萬富「翁」,菲奧莉娜也一擲五百萬美元無吝色地投入競選,這還不算共和黨、美國商會的組織的支持,於是電視上、路邊告示牌就充斥著她們的廣告。

相對來說,民主黨方面的布朗和博克瑟前期廣告投入不多,到競選後期才趕上。

巨額廣告預算是政治廣告業者的福音,於是創意疊出:

布朗角逐州長職位

布朗陣營找到惠特曼與現任州長施瓦辛格一模一樣的演說詞片斷播放,以示其人自稱將為加州帶來改變,其實並無新意;

惠特曼陣營則播出克林頓指責布朗的電視鏡頭(兩人曾競爭民主黨黨內提名競逐總統),用另一位民主黨人的話揭其老底,惹得布朗遷怒克林頓,暗諷他出過白宮醜聞。

「齷齪啊,齷齪。」白人工程師布萊恩不住搖頭。兩個候選人沒有一個讓老派的他滿意,但身為工會會員,估計他還是會投給布朗。

「我早就通訊投票了,而且是永久性郵寄選民。」布萊恩得意地說,「那些廣告對我不起作用了。」

加州郵寄選票的選民越來越多,沒等到選舉日他們都投完票了,那些廣告不是打水漂麼?

外包專家?

惠特曼和菲奧莉娜都強調,她們曾經有領導企業的成功經驗,可以運用到政壇上,讓加州更具活力。在經濟議題突出的2010年,這應該是不錯的競選策略。

不過對於菲奧莉娜來說,她履歷表能否支持她的主張頗有疑問. 博克瑟就大打廣告,指責她將惠普的工作外包到中國和印度、俄羅斯,自己則大筆獎金入袋。

菲奧莉娜是前惠普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

一位微軟公司的前高管不無尖刻地在推特(Twitter)上說,該不該選菲奧莉娜,問問惠普員工就知道了,答案是,沒什麼惠普員工會選她。

也許因此,菲奧莉娜後來的廣告就不大提成功企業家這些字眼了。

從商與從政

惠特曼的履歷要堅實得多,沒有人能夠質疑她的成功。eBay公司在她的領導下,從百萬元級的初創公司成長為十億美元級的大公司。

於是,惠特曼不無自信地現身廣告,聲稱振興加州經濟,需要她的從商經驗。

一位資深硅谷科技人則不以為然。「這是誤區,跟支持華爾街等於支持美國經濟一樣是誤區。」這位華人高管指出,第一,惠特曼花費巨資,來競爭一個她以前聲稱「不感興趣」的職位;第二,惠特曼的投資回報感覺一貫良好。第三:結論你自己找。

不過,對相信惠特曼是更好選擇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惠特曼的政綱是為億萬富翁(包括惠特曼在內)減稅,也會為百萬富翁(包括這些擁躉在內)減稅,還需要比這更有力的理由來支持她嗎?

八卦壓倒議題

人們總是說台灣民主幼稚,選民對八卦的關注超過嚴肅議題,現在看來,台灣選民也沒什麼好愧疚的。

惠特曼曾在eBay公司擔任高職

惠特曼和布朗共進行過三場辯論會,兩人說過什麼,估計大多數電視觀眾都不記得甚至不關心,但似乎人人記得,惠特曼過去的管家出現在電視上,聲淚俱下地控訴惠特曼種種不是,而且她自己還是非法移民,所以惠特曼雇她涉嫌不法。

同時不少人也從媒體的大肆渲染中了解到,布朗的助手在不知道錄音的情況下,稱惠特曼是「(政治)娼妓」,結果布朗數度道歉。

惠特曼說,使用這種髒字,是對全體婦女的污辱,不僅僅關乎她個人。

不過似乎沒有多少婦女選民認同這一點,惠特曼日前出席一個婦女論壇,現場出席者噓聲一片,布朗則大受歡迎。挑動性別鬥爭,看來不太容易。

八卦壓倒議題,仍然是美國選民的通病,同時,總還是有認真的選民關心著議題和利益。也許這就是民主選舉的常態。

華人選民的迷思

加州這場中期選舉,特別是州長競選,可謂勢均力敵,選舉前兩周的民調還顯示不出惠特曼和布朗兩人,誰佔據有統計意義的領先地位。

這種白熱化的選舉,使得少數民族選民具有杠桿性的地位。華人選民人數雖不多,但是如果體現出集體性的偏好,就可能作為一個整體影響選舉。

但是,現實中存在這樣一個「華人選民」整體嗎?來自台灣的台大畢業生,來自北京的清華畢業生,從越南投奔怒海的華僑,餐館的老闆娘,硅谷的程序員,奧蘭治縣的房地產經紀人,法輪功練習者,可能都算作是美國的「華人選民」,但是他們能有多少共同的利益和偏好呢?

能影響選舉結果、舉足輕重、從而令候選人不敢小覷的「華人選民」,可能還是出現在台北、香港,甚至將來的北京、重慶、上海的投票箱前的選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