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39:19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全球化报道
史蒂夫·希夫勒
BBC全球化记者 发自中国广西柳州

柳州仍然是宁静的城镇。
柳州市距离上海超过1200多英里,距离底特律更达1万英里。
但是刚刚把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地位输给丰田公司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来说,柳州可能就是决定整个公司未来的地方。
通用汽车在柳州生产小型客货两用车——“五菱之光”。这个产品是中国最畅销的车款之一,年销量达到46万辆。
“五菱之光”的价格是3700美元,发动机排量0.8公升,重量不到1000公斤。
不过由于车辆成本便宜,虽然售价低廉,通用汽车还是能实实在在的从每台卖出去的车赚取盈利。
“五菱之光”的生产线是传统的装配线,这条生产线出现40年代的底特律也不会让人觉得太新鲜。
不过柳州的工资不过只有每小时4元人民币,是上海的一半。
通用汽车亚太区总裁莱利说,他们造每台车的工资成本才不过100美元,而且工厂每天分3班,24小时运作。
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瓦格纳2005年到五菱车厂出席庆祝活动。
现在通用汽车正投资3.5亿美元在五菱建设现代化厂房,用来生产1.1升排量的发动机,预计8月就可以投产。
通用汽车还希望通过收购厂房,在青岛拓展业务。
这跟通用汽车在北美的策略背道而驰。在那里,他们集中出售庞大而昂贵的多功能休闲车(SUV)和货车。这个策略在油价高企和顾客口味改变下受到了威胁。
对于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瓦格纳来说,中国代表着新的生产模式。在这里,他们再度通过大量生产廉价汽车而赚钱,而不会受到工会和巨额成本的困扰。
冲向中国
通用汽车并非唯一认定中国为未来主要市场的汽车企业。
中国最畅销车款——五菱之光客货车
中国汽车市场在去年增长了25%,包括轻型货车和小型客货车在内一共售出800万辆汽车,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但是中国目前每百人中只有6人拥有汽车,相对于汽车拥有率达到90%的美国和80%的英国,中国的市场潜力无可估量。
据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提供的资料,中国人对私家汽车的渴求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此外,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估计,未来10年内,全球对小型汽车的需求将增长30%。
不过中国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美元,在中国销售汽车跟在美国和欧洲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农村市场
中国拥有的汽车数量将会超越美国。
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总经理胡俊表示,“五菱之光”的典型买家是男性、做小生意、高中毕业、每月工资在200到500美元之间。
超过80%的买家是第一次买车,而且大多数计划把车同时用于家庭和业务——有些时候是用来取代原来用来运货的三脚车。
他们许多人都付现金买车,有时候是全家人拿着钱到车行。
五菱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地方推销其产品,同时也在扩大销售网。在一些小城镇,他们会在广场播放影片来吸引顾客。
激烈竞争
五菱的另外一个车型是韩国设计的通用公司低价入门车“乐驰”(Spark)。
目前乐驰的年销售量有4万辆。不过这个车型要应付来自“奇瑞QQ”等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通用汽车一度指称奇瑞QQ的设计是抄袭乐驰。
奇瑞正积极推广他们的新车款。
“奇瑞QQ”售价是1万元人民币,比乐驰便宜。奇瑞汽车副董事长金弋波说,因为开发成本低,可以成功地与乐驰竞争。
奇瑞的基地在安徽省,也是远离沿海地区。他们在推出新车型方面表现得十分进取,最新的A1小型车在上海汽车展中备受瞩目。
整体来说,竞争加剧使中国新车价格每年下降7%到8%,蚕食着通用等大企业的边际利润。
有钱人的“别克”
不过,中国也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
通用汽车在农村地区售卖小型车的同时,也在上海推广“别克”(Buicks)和“凯迪拉克”(Cadillacs)等豪华车型。
对于企业来说,“别克”客货车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
别克在中国的定位是豪华车款。
虽然私人汽车在迅速增加,企业车主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富裕的沿海城市。
通用汽车发现,中国的老板喜欢“雇司机开车”,因此特别拓宽后座的空间和舒适程度。
通用汽车更加在他们的中国-泛亚设计中心开发了新的“别克”概念车。
但是随着丰田等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推出豪华车型,中国的豪华车市场也变得有点拥挤。
机会处处
涌入中国的企业也不光是汽车生产商。
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公司和零售商也争相在这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里赚取资本。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
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中国顾客,而不是中国劳工,现在是他们的集中点。
但是,了解如何在这拥挤和多元化的市场中获利,才是真正的考验。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世界第一"情结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面临巨大政治挑战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长城""竞选""新世界七大奇迹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春运-中国式劫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希拉克不满英语愤然退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变化中的俄罗斯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苗条的法国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日:破冰?融冰?如履薄冰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华人电影的外热内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美朝热络 中朝趋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清理煤矿“官股”未见积极回应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当局警告豪华饭店会受袭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证实首批人类禽流感病例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官员:富人超生影响社会公平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 时尚劲吹超短风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动用五十万士兵和武警帮助抗雪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信息欺诈缘何频频出炉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一个城市的诚信细节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哈尔滨断水危机公众基本平静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李肇星就松花江污染向俄罗斯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