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5:35
我把dotsub上的中文重新译了一遍,看着好多了,分享一下。
阿兰德波顿谈人生焦虑
18小时前
http://dotsub.com/view/31bdc5eb-0f1b-465c-82fb-595bd68946bf
人生焦虑,选中文字幕
我对职业生涯感到焦虑,经常在周日的下午,夕阳西下,我看到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这样巨大,令人沮丧,我只能默默饮泣。 我提出这个,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是我个人才有。你可能对我的感受不以为然,但我认为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对职业的焦虑,它时时光顾,正当我们自以为认识了生活和事业的时候,它就把可怕的现实显现给我们看,让我们产生焦虑。

现在的生活比从前任何时候更加舒适,现在人们却比从前任何时候,更难以维持和平的心境,不受职业焦虑的困扰。今天我想要检视那些产生对事业生涯感到焦虑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这样默默饮泣变成焦虑的牺牲品?

我们受苦的原因之一是势利小人到处都是。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那些来访牛津大学的外国人,在这里有很严重的势利。英国以外的人会想,势利是英国人特有的现象,来源于乡间别墅和头衔。我的坏消息是,并不只是这样,势利一个全球性。 我们是个全球性的组织,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它确实存在。势利是什么?是别人取出你的一小部分,用它来形容你的全部。那就是势利。

今天的势利主要体现在职业方面。你在聚会上不出几分钟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当你被问到这个21世纪初著名的代表性的问题:“你是做什么的?” 根据你给的答案,人家或者会很高兴遇见你,或者会频频看手表,找借口离开你。

跟势利小人截然不同的,是你的母亲 (笑声) 不一定是你我的母亲 而是理想中的母亲。她永远爱你,不在乎你有多少成就。可惜,大部分数人都不像我们的母亲,他们要按照我们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计算出要为我们花多少时间,给我们多少爱,这种爱,不是爱情,也很重要,是普通的爱,包括尊敬。

这让我们如此顾虑自己的职业,促使人过份在意物质上的得失。

你知道,人们经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时代,人是贪婪的。我并不认为我们特别看重物质。我们生活的世界,把物质占有与感情回报牢牢地拴在一起我们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它背后的感情回报。这让我们用一种新眼光看待奢侈品。下次你看到那些开着法拉利跑车的人,你不要想“这个人真贪婪”。 而是“这人非常脆弱、缺乏爱。” 也就是说 - (笑声) 同情他们,不要鄙视他们。

我们比过去难得平和,还有一些其他理由,一个理由很令人困惑,这就是对自己的事业的期望 ,这其实是相当不错的东西。可是,对有生之年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有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人人都能成功。我们摒弃了等级制度,我们的制度使人人都能上升到高位,只要他愿意。这是个美妙的主张,伴随它的是平等意识,总的来说,人们是平等的。 没有严格的等级。

于是就有了嫉妒。当今谈论嫉妒是一种禁忌。但它是这个社会的最普遍的感受,它与平等意识相关。我想在场、或是在他处观看的诸位,很少会嫉妒英国女皇,虽然她比我们都更加富有,住在一个巨大的房子里 我们不会嫉妒她的原因是她太怪异了,她太怪了 我们无法想象自己与她扯上关系,她的语调令人发噱, 来自一个奇怪的地方, 我们与她毫无关联。当你认为你与这个人无关时,你不会嫉妒。

两个人的年龄、背景越相近,越容易引起嫉妒。所以,明显的,你们谁都不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没有比同学更强烈的比照了。当今社会的问题是,全世界相当于一所学校,每个人都穿着牛仔裤,每个人都一样。事实并非如此。平等的精神里蕴含着深刻的不平等。这会引起很严重的压力。

今天你不大会变得像比尔-盖茨一样又有钱又有名,就像你在十七世纪不大会成为法国贵族。但重要的是,你的感觉和十七世纪时不一样。今天的杂志和其它媒体让人感到只要你有干劲、对科技有一些新想法, 再加上一个车库,你就能变得跟盖茨那样了不起。(笑声)

我们可以从书店中感受到这个问题产生的后果。你如果像我一样常到大书店去看励志书,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全世界的励志书基本上分成两种,第一种告诉你:“你做得到!你能成功!凡事皆有可能!” 另外一种则教导你如何处理所谓婉转地叫作“缺乏自信” 或是不客气地称作“自我感觉极差”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有实质的关联,告诉人们无所不能的社会与自信普遍缺乏之间的关联。好事也会带来坏影响,这是又一例。

我们对于事业、社会地位,比以往更加焦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跟一些好东西有关,那就是“精英主义”。

现在的政治人物,不分左右,都同意“精英主义”是个好事, 我们应该尽力让我们的社会崇尚“精英主义” 。换句话说,一个崇尚“精英主义”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崇尚精英主义的社会相信,如果你有才能、精力、和技术 你就会飞黄腾达,没有什么能阻止你。这是个美好的想法。问题是 如果你打从心里相信 那些在社会顶层的人都是精英,同时意味着,你有更加残忍的相信,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只配呆在底层。换句话说,你在社会的地位不是偶然,而都是值得的,配得的。这种想法大大加重了失败的残酷程度。

你知道,在中世纪的英国,但你遇见一个非常穷苦的人,你会用“不走运”来形容他, 直接地说,那是没有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不幸的人。 今日,尤其在美国,如果人们遇见一些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被刻薄地形容成“失败者” ”,不走运“和”失败者“中间有很大的差别,这表现了四百年的社会演变。我们对谁该为我们的人生负责的信仰改变了,这个信仰不再是神,是我们自己。我们相信自己才是控制局面的老板。

如果顺利,这很令人愉快。如若然,会令人非常沮丧。像 Emil Durkheim 这样的社会学家的发现,这导致了自杀人数增多,追求个人主义的发达国家的自杀率 高于世界其它任何地方。原因是人们把遭遇完全归因于自身。成功属于自己,失败当然也属于自己。



有办法减轻上述种种压力吗?我认为有。是有的。我想讲几种解决方法。先说“精英主义”,也就是相信人的地位是完全是他的能力的体现,是他配得的。我认为这是个疯狂的主张,太疯狂了。我支持主张温和程度的精神主义政治家,无论左右。我同样相信精英主义,但我认为要实现一个纯粹的精英主义的社会,是疯狂的,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们能创造一个这样的等级社会,好人在上边,坏人在下边,精确到一丝不苟,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太多随机的因素。偶然的事件,出生的偶然,际遇的偶然,疾病等等。我们永远无法给人分级,分得恰如其分。


我想引用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里的一句话:“以社会地位评价人是有罪的”。在现代的意思就是:根据名片来判断是否要认识一个人,是有罪的。人的职位无关紧要。圣奥古斯丁认为,只有上帝才能判定一个人的地位。在最后的审判中,祂要那样做,那时天使围绕,号声嘹亮,天界开启。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世俗论者,你会觉得这样的想法不着边际。

但是,这个想法仍然很宝贵。换句话说,你最好在开口评论他人之前悬崖勒马,你并不知道他人的真正价值。那是他们的未知的部分,我们不应当自以为是。

当我们想到生活中的失败,另一种想法,令我们得到安慰。我们想到失败时,我们害怕的不只是收入和地位的损失,也担心别人的评论和讥笑。这些外界评论确实存在。

今日世界上最会讥笑他人机关就是报纸。每天我们打开报纸,都能看上边充斥着那些把生活搞砸的人的故事。 他们和不适当的人睡觉,他们使用毒品,他们批准一项错误的法案。如此等待,这正好值得人去讥笑。换言之,他们失败了,也被称为“失败者”。 除了这样做,是否有别的选择?我想,西方传统有一个辉煌的选择,那就是“悲剧 ”。

悲剧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这个戏剧分支专门描绘一个人是如何失败的。这种描绘带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心,这种同情,真实生活里难得给予。

记得多年前,我正我思考着这件事,去“周日运动报”社,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小报,我不建议你去读它。 我去找报社的人谈几个西方最伟大的悲剧。我想知道他们在周六下午的工作台上,如何以新闻体裁来揭示这些悲剧的本质。
我谈到的《奥赛罗》,他们从未听过,啧啧称奇 (笑声) 我要求他们以奥赛罗的故事写一句标题。他们写道“移民因爱生恨,刺杀参议员之女”,大头条。我告诉他们《包法利夫人》,他们再一次感到惊异万分, 写道“不伦购物狂信用欺诈吞砒霜” (笑声)然后是我喜欢的另一出悲剧。这些记者真的很有才。 我最喜欢的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与母性交致使失明” (笑声) (掌声)

在同情心程度表的一端,是这些八卦小报,另一个端便是悲剧和悲剧艺术。我想说,我们应该从悲剧艺术中学习。你不会说汉姆雷特是个失败者,那样的说法很荒唐。虽然他失败了,他却不是一个失败者。我想这就是悲剧所要告诉我们的,这也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现代社会把人放在中心位置,除了人本身之外,没有别的,这另一个特点产生了空前的焦虑。我们的社会是有史以来除了自我之外,什么也不崇拜的社会。我们对自己评价极高,为什么不呢 我们把人送上月球,达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我们倾向于崇拜自己。



我们的英雄是人。这是一个崭新的局面。 历史上大部分的社会崇拜都是人类以外的神、自然力、宇宙。总之是人类以外的什么。我们逐渐脱离了这种习惯,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被大自然吸引。人们说这是为了健康,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想逃避密集的人群。逃避人之间的竞争,细枝末节。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看冰川、海洋、从外太空凝视地球,等等 我们希望重新和那些“非人”的事物有所连接 那对我们来说十分深刻,十分重要 。

我想我一直在谈的是成功和失败。关于成功,有意思的是,我时常以为自己知道它的含义。如果我告诉你说,这个屏幕后面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你对他马上就会有一种想法。你会想,这个人可能很有钱 在他的领域很知名。我懂得成功的含义,我这个人对成功非常感兴趣,我想要成功,我总是想着“我怎样才能更成功?” 但当我年纪渐长,我越来越查觉“成功”的真正所指。

我对成功的见解是这样的。你不可能样样都成功,我们常听到劳逸结合的说法,那是瞎说,你永远不能两全。就是不能。 所有关于成功的见解,都必须承认为了成功而失去的东西,损失的方面,我想,如我所言,智慧的人生会承认,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是注定会有的。 而关于成功,关于什么才是成功的生活,那些意见往往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来自外人。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男的,这些意见来自于你的父亲。如果你是女的,对成功的看法则来自于母亲。心理分析将这件事宣传了八十年,还是没有太多的人在意。可是我十分相信它的真实性。。

我们自己会吸取各种意见,从电视和广告里,从各种商业宣传里。这些是强大的力量,决定着我们要什么,怎样看待自我。人们说银行业的工作非常受人尊敬,我们中的许多人于是想要从事这个行业。一旦银行业不再受人尊敬,我们便对它失去了兴趣。我们极想采纳种种建议。

我想不是要你放弃想要成功的想法。我要说的是,要确定,确定这样的想法是发自我们内心。我们应当审视内心的想法,确定我们确实这样想。梦想蓝图确实是出自自己笔下。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已经够糟糕了 更糟糕的是,到了人生的最后才发觉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却从来没有追求过。



我就说到这儿,我真正想强调的是,成功无可厚非,但请接受自己想法的怪异,让我们探索自己对成功的认识,让我们确定,我们对成功的看法,确实是我们自己的。

谢谢各位 (鼓掌)



Chris Anderson:说的真好。你要如何调和这两件事,把一个人称为失败者是糟糕的,但许多人都想掌握自己的生活,鼓励这种追求的社会,注定会有赢家和输家。



阿兰·德波顿:是的,我想强调的只是输赢过程偶然性。 今日我们太讲求事事公平正义, 政治人物总是在谈论公平,我坚信公平,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追求公平正义。但在一天结束时,但我们也应该记得无论何人何事,偶发因素总会起很大的作用。我只想为这个方面留一点空间,不然会引起幽闭恐怖症。



Chris Anderson:我是说,你认为自己这种温和善良的哲学与一个成功的经济是否和拍?无论怎样,我们这样反复强调都不为过?

阿兰·德波顿:恐吓是刺激人们发愤的最好办法,这种想法像噩梦一样。或是环境越残酷,就会有越多人奋起迎接挑战。你必须想,你的理想父亲是怎样的? 你的理想父亲往往是严厉又温和的 虽然这界限很难画定。社会需要模范父亲这样的人物,不走极端, 要么完全集权、纪律,要么放任自流,无章可循。



Chris Anderson: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谢谢各位。 (鼓掌
  http://xiaohe.fyfz.cn/blog/xiaohe/index.aspx?blogid=419226 

王志希:读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抄书笔记

身份的焦虑

[英]阿兰·德波顿著  陈广兴、南治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

读书时间:2008.5.21-2008.5.25

 

中文版序言(阿兰·德波顿)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因此,惟有外界对我们表示尊重的种种迹象才能帮助我们获得对自己的良好感觉。

一旦对身份的焦虑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就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了。

界定

身份——指个人在社会中的为止……即地位。5

    ——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5

第一部分  焦虑起因

·第一章  渴求身份

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4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7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认知可以用一致漏气的气球来作比方——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的爱(对于气球而言,便是源源不断的氦气)来填充自己的内心,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我们的情绪变得难以理喻,一会儿因他人的褒扬而开心,一会儿为他人的漠视而伤怀。同事的一句心不在焉的问候,几通没有应答的电话就可能使我们闷闷不乐;而如果有人记住了我们的名字,或送来一只果篮,我们又会举得生活满洒阳光,人生何等惬意!8

·第二章  势利倾向

势利者最明显的特征其实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歧视,而是在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之间完全画上等号。13

势利者最关注的无非是权力,一旦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改变,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亦会自然迅速地随之改变。13

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其实才是势利产生的惟一根源……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17

单凭个体的力量很难挣脱势利的桎梏,因为势利的病症是群体性的。19

对于人类这种由于渴求尊严而受挫并深感恐惧的情绪所导致的势利倾向,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悲情,而不是一味去苛责。19

·第三章  过度期望

我们从来就不会孤立地形成我们对事物(如财富和社会尊重)的相应期待,我们的判断必然有一个参照群体——那些我们认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38

如果我们有了一个融乐的家庭,一份舒适的工作,但我们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发现了一些老同学(再也没有任何群体比旧时的同学更堪为比照群体了)住的房子比我们大,工作更优裕,我们回家后反倒更容易生发强烈的不幸感。38

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妒嫉的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39

以前,不平等是社会的普遍规律,因而即使再严重的不平等也不会引人注意。而现在平等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甚少,正因为如此,哪怕是细微的差距也变得明显起来……为什么生活在这个民主富足的国度里,人们仍有一种莫能名状的烦愁?这就是原因。为什么这里的人民生活平静安逸却又时时诅咒生活?这也是原因之所在。46【《论美国的民主》(下),页667

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读。49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49    这一算式同时也隐含了两种提升自尊的策略:其一是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其二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50

一个人对来世的可能若丧失信念,在希望受挫后他遭受的打击可能会更大。那些相信现世的一切只是永生世界的短暂序曲的人可能举得他人在现世的成功不过是永恒世界中一现的昙花,因而不易心生妒嫉。50

(卢梭)他认为,财富并不代表占有物的多少,而是拥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它是相对的,相对于人们的欲望。任何时候,不管我们占有的财务多么丰富,只要我们还在追求某种我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谈不上富有;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我们现时的拥有,不管我们实际占有的东西多么匮乏,我们是富有的。57

·第四章  精英崇拜

·第五章  制约因素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第一章  哲学

我们会对一些境况或财物垂涎不已,但其实一旦拥有这些东西,反而会使我们为之心烦。113

·第二章  艺术

小小的失误可以明显地导致非常严重后果的发生,我们往往对我们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152

悲剧促使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与挫折的简单化的看法,使我们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愚昧和过失。156

·第三章  政治

贫困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它所导致的身体上的痛苦,而是他人对贫困状态的负面反应所导致的羞耻感……182

然而这些意识形态的观点如果表现得过于咄咄逼人,那么它们就不会强有力地占据统治地位。意识形态观点的精髓就是,除非我们的政治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否则我们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存在。206

萧伯纳,《智慧妇女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指南》:

“你必须清楚头脑中的幻象,这种幻象在我们孩提时代起就已经具有了,那就是我们坚信,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任何机制都是同天气变化一样自然而然,无需争议。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它们在我们生活的小小世界里到处存在,所以我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在将来也会一直存在。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错误。它们实际上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相互替换的状态中。……”207

·基督教

因为我们总是在追求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把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一再延迟,好像我们总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这样做,死亡的想法能够改变这一切。220-221

要想克服认为自己微不足道的自卑感,我们无须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重要,而是要认识到所有的人相对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一旦面对那些比我们要大上千亿倍的东西时,我们对他人比我们高几毫米的关注就会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些巨大的东西的敬畏之情,我们往往称这种力量为无限、永恒——或很简单地,同时也最顶用地,称之为上帝。237

为了鼓励人们之间的相互情感,耶稣力劝我们要像对待小孩那样对待成年人。一旦我们把他人想象成一个小孩,我们对他人品格的评价就会产生180度的大转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对成年人表达同情和宽容……245

基督教并没有废除等级,它的功绩是用伦理和非物质的方式重新定义等级——强调贫困能够与美德共存,低贱的职业能够同高贵的灵魂同在……254

·第五章  波希米亚

……被人忽略本身就意味着被忽略一方的优越性。一个人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表明在他身上有好多东西尚需理解。280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0670/ 《身份的焦虑》:甩不掉的现代性焦虑 亦舒当年在一部作品中大概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一生的成功不是某一方面的成功,而是生活各方面的全面平衡。

她为广大都市女性指明的生存法则,没想到也恰是德波顿在这本书所要说的中心思想。德波顿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现代人生存焦虑的几大原因: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等等。

多数人食裹腹、衣蔽体,可是却有更多的人感到不快乐。Why?除了物质上的成功,我们还要性爱成功、感情成功、事业成功、交际成功……

每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并不仅仅是为了吃一口饭、穿一件衣,快马加鞭是为了不要落于人后。许多心理良师曾经指导我们:要宽广心胸,不要去攀比,不要太过功利。生存在现代社会,要不去攀比、不功利几乎不可能。你的心可以对比尔·盖茨的财富没有丝毫的微漾,但是你却没法在听到隔壁那个开五金杂货铺的王二居然有百万存款而保持心如止水,没法在得知办公室里高矮不吭声的老赵居然升官进爵、薪俸高涨的消息后波澜不惊。

身边人的状况是对个人状况的映射,一群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忽然都不如自己了,也许你会沾沾自喜于自己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之一。倘若猛然间发现他们都爬在你上头了,也会立刻诚惶诚恐。贫穷是相对的,没有一条绝对客观的标尺衡量得出只有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才是贫穷。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耻辱。”

贫穷,不再代表你有良好的品德,也不能因此让别人认为你出身贫寒,而给予你更多的怜悯。相反,贫穷意味着在这个充满机会的社会中你是懒惰的,懒惰到任何机会都放弃掉,以至于让自己如此穷困潦倒。

现代社会灌输给我们的一个观念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它赋予了人类以生活的希望,不管你出身贵族还是庶民,身份都是平等的。当资本主义社会日渐壮大,这样的观念伴随着社会体制和生产的进步而来,它带给人类全新的理想,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商业社会恰好又提供给我们公平的机会,不管你是来自什么家庭,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你所想要的。

因此,害怕贫穷就是害怕被指责为懒惰、愚蠢。财富被人们所重视,是因为这种集聚财富的能力能够证明一个人所拥有的一些基本品质,如创造力、勇气、智力和毅力。因此,经济上的成功或者失败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其尊严的看法。

虽然伊壁鸠鲁认为人类所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饮食和住宿等必需条件,但是亚当·斯密却在《国富论》中冷静地重申了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必需”不再是简单的饮食和住宿,物质产品已经脱离了仅仅是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层面而带来了非器物性的意义,它们指涉着物质的拥有者的能力、技术、毅力和勇气,这些是人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尊严得以成立的基础。

现代身份理想认为“体面”与财富直接相关,而“不体面”与贫苦直接相关。这种观念鼓励人们努力做得更加出类拔萃之外,也将人们的视域变得狭窄和偏颇。它会使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加广泛地流行,而忽略掉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制度问题。

德波顿在书的后半部分指出了几大解决方法: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和波西米亚。至于波西米亚,他是希望我们能从波西米亚人身上学到那种更多关注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的优良品质。

我不怀疑会有人钻研其中一个领域,并且从中获得满足和自信。但是多数的人恐怕难以做到。对于一个经济收入有限的人来说,他何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去接触、领悟那些哲学思想的精深奥秘?何以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出入展览会、音乐会呢?


《身份的焦虑》: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3308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00636.shtml 闲闲书话』身份的焦虑-- 读书笔记 为什么今天人人都着急挣钱?
  
  在一次聚会中,一个朋友提出需要多少钱,才可以算“够了”?他随即给出自己的答案:一千万。我和他一起长大,小时候大家都是过的普通生活,也没见他抱怨。今天他有车有房,身家百万。是一千万才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求吗?显然不是。他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千万,他就可以满足地退休,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这里,体面意味着受人尊重,意味着优越。在百万身家已经不稀奇的今天,他必须要挣到一千万,才能体现出身份。问题是,当他获取一千万的时候,标准也许又变了。
  
  德伯顿指出,在很大程度上,获取财富的目的在于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超级富豪们比常人们更孜孜以求地积聚财富,即使他们的财富根本消费不完;也解释了为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一方面为财富在市场上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却慷慨地捐赠遗产。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地位的担忧。我们的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把它扎破。惟有外界对我们表示尊敬的种种迹象才能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其实我们一直在为身份挣扎。从幼儿园的小红花,到小学的红领巾两条杠,到中学学生会干部,大学入党,毕业后进大公司。这些选择往往不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而是来自父母长辈的意志;并且通过他人不断地肯定得到强化,直到我们进入社会时觉得顺理成章。
  
  亚当斯密说:被他人关注,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富有的人忘情于财富,是因为财富能够自然而然地为他吸引世界的目光。在傲慢与偏见中,一位年轻绅士的年收入,直接决定了班纳特太太对他的态度。
  
  
  反过来,穷人的痛苦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的匮乏,更在于由于物质意义的不如意而带来的低下身份及自卑感。城市贫民如民工,很多人做出无意义的反社会行为,不是出于逐利的目的,而是因为郁闷和愤怒,因为他们根本得不到城市的承认。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遥,却又视之为无物,完全不给丝毫关注。”
  
  
  其实,只要不觉得羞辱,人们完全可以过着艰苦生活而不发怨言。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人们比过去更急切地要挣钱,即使我们的生活已经改善很多。因为社会身份的标准在改变。过去很多职业收入不高,但在社会上受人尊重,例如教师、作家。但是今天评价的标准被简单地折算成金钱,即使像教师作家这样的行业,标准也可以取自课时费和图书销售金额。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后,报道结尾总不会忘记提醒奖金数字和新印的图书数量。
  
  还有其他的原因。今天,人们比过去更容易改变身份。古代,人们很难跨入贵族的行列。绝大多数人是生下来就被命运决定在社会中的角色。因此虽然存在很多的不平等,但人们并不因此感觉耻辱。底层的仆人坦然自若地接受他们的命运,并保持自尊。上层社会一方面坚持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在也一定程度上认为社会各阶层存在的必要性,甚至赞美农夫的劳作,因为他们保证了贵族的生存。
  
  但在今天,平等给予每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白手起家,在几年内创立像Google 那样的企业。在这种情势下,贫穷成为某种“罪行”,意味着懒惰或者无能。普通农民工人不仅得不到赞美,甚至得不到同情。而富人得到从未有过的荣耀。他们不仅拥有财富,更重要的,社会认为是他们在创造财富。风投家被请上电视,介绍点石成金的手段;被引入贵宾室,期望他们来创造就业机会。更好的例子是对福利政策的态度。福利政策被认为是侵犯了富人的权益,即使慈善事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懒汉。
  
  在无限市场理论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浮现是自然而然的。事实上,对穷人的批评,往往来自于出身于贫困阶层的新精英们。例如,在反对福利政策的共和党议员里,有很多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商业巨子;而民主党人中多富家子弟。后者更相信财富是一种幸运,而前者则通过自己的经历认为福利和慈善是不必要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包括了他们的心肠;怜悯和同情是多愁善感的表演,是给虚弱者提供表演的舞台。”
  
  但事实上,机会从来不是完全均等的。某些人通过额外努力或者额外运气得到的成功,不能掩盖大多数人所遭遇到的不公正。
  
  由于焦虑往往来自于同一层面人之间的比较,出身相同的人们在今天更容易分化,也因此更容易互相嫉妒,自增烦恼。马克吐温说,一个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是会嫉妒另一个讨钱多的乞丐。我不会嫉妒比尔盖茨,但是我可能会嫉妒发财的老同学,特别是那些过去成绩平平貌不惊人的家伙。
  
  商业社会极大地刺激人们的占有欲,即使我们并不真正需要。16世纪的印第安部落生活非常简陋,但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自给自足。欧洲商人为了得到欧洲市场需要的皮毛,成功地诱使印第安人“需要那些他们以前从来不需要的东西,因为他们此前从来没拥有过,但贸易使这些东西成为必需品”。这些东西包括耳环、手镯、项链和酒。但是幸福并没有随着交易水平的提供而来到,印第安部落的酗酒率和自杀率上升,内部为分配奢侈品而分裂。
  
  “商业社会的维护者会辩护:没有人强迫印第安人购买耳环和手镯,没有人强迫他们喝酒,没有人阻拦他们离开帐篷。是印第安人自己放弃安静简单的生活。这说明,他们过去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这个说法忽视了人们被他人观点影响的因素。今天,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各种各样的手机、汽车和时尚服装的时候,我们的处境并不比印第安人更好。我们既不真正明白产品的用途,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但是在广告媒体权威口吻和充满诱惑的画面引导下,陷入对奢侈品无止境的追求当中去。对很多人来说,无所谓穿的是什么,只要它是时尚的。因为时尚代表着身份。媒体的力量,使得身份的焦虑在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来得强烈。它鼓励人们过分关注名人生活和流行趋势,培养出过度的期望,以及失望后更多的沮丧。
  
  
  解决的办法
  
  压制欲望
  
  焦虑的公式是成就/期望,当成就有限,减少焦虑的办法就是降低期望。我认识一位背包旅行客。她有一份紧张的白领工作。每年,她会出去背包旅行至少一个月,走上千里。她的背包中只有最基本的必需品。她说,每天她只会去想水、食物、宿营地和避免疾病,她做的最多的是走路和呼吸。背包旅行是非常困苦的过程,却是她每年最快乐的时光。焦虑的产生来自于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之后。当她把期望降低到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时,社会压力所产生的焦虑消失了。
  
  艺术
  
  阿诺德说,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仔细研读伟大的艺术作品,你就会发现它们直接间接地致力于消除人类的错误,澄清混乱,降低痛苦。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怀有美好愿望,使世界更加美好。他们的作品中总有一个声音在谴责社会弊端,质疑获得地位的方式。艺术帮助我们了解痛苦,重新点燃对事物的敏感,培养感同身受的能力。伟大艺术家纠正我们的势利观念,让我们更关注内在的美德。”
  
  宗教
  
  宗教让人们思考死亡,考虑后世的问题。它提供了另一个世界,区别于世俗世界的喧嚣。人生而平等,死而平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各种头衔毫无意义了。“基督教的伦理学者明白,要安抚焦虑者,最好的方式不是像乐观的心态教我们的那样,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相反,我们告诉他一切最终消亡,我们都将死去,每一个我们所爱的人都会去世,我们的成就包括名字都会深埋地下。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和抱负之伟大密切相关。如果从1000年的角度看待我们渺小的焦虑,那么我们将会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从而获得心情的宁静。”
  
  “要想克服自卑感,无须努力使自己更重要,而只要认识到,所有的人相对那些比我们大上几千倍的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那我们就无需为几毫米的差距而焦虑,代之以对巨物的崇拜,我们往往称这种力量为无限、永恒,或者更简单地,称之为上帝。”
  
  对焦虑最好的治疗,是去旅行,在现实或者艺术中旅行,去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
  
  另外一个方法,是明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地位非常有把握的人来说,他无心去矮化或者嫉妒他人。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是恐惧,由于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才要设法让别人觉得不如自己。” 王塑说过,他不在意所谓专家对他的评判,也不在乎大众对他批评或崇拜。他要的是发小圈子里的肯定。
  
  但只有精神非常强大的人,才可以真正做得到。事实上,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彻底摆脱身份的焦虑。“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讨论它,这好比气象卫星发来热带风暴的讯息。气息卫星不能阻止风暴的发生,但可以告诉我们其来源、强度和发生的地点,从而减轻我们在灾难前手足无措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再听说希尔顿小姐的八卦故事,再看到小区汽车被人无故损害的新闻,或者遭遇网络社区当版主倒版主的chaos,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是出自身份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