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剩论续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0:40
              经常被一个个的信息连接带入一个又一个的信息中,太多的信息,取读取,而没有充足的实践去思考和利用主要的信息,去做主要 的事情!需要适当抵制信息的诱惑,首先判断此信息是否对你有用,对你的用处有多大,然后再判断你目前花多少实践去理解和学习这些 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多大的可能性给你创造多大的价值,与你直接去做手头上重要的紧急的事情所创造的价值哪 个性价比更高!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无限的事情,需要在做每件事情前花1分钟时间来衡量! 信息上瘾与信息过剩
信息是无形财富,是战略资源。但殊不知,财富的巨大诱惑常常会让人沉溺其中不能
    自拔,过分膨胀的资源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过重的负担。信息的这两种"副作用",被专家们
    概括为信息上瘾与信息过剩。
    美国有两个典型例子,充分揭示了信息上瘾者症状有多么严重:一位妇女由于过分迷
    恋Internet,弃丈夫和孩子于不顾,竟然将床搬到计算机旁,"与电脑同眠";另外还有一位
    少年"网虫",在网上漫游玩得茶饭不思,没有办法,父母只得给他配备了轮椅,以便开饭时
    能强行将其从电脑旁"推"开。
    信息上瘾主要是扰乱个人生活,而欧、美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供过于求而
    产生的信息过剩,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英国路透社下属的一家公司曾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进行调查,有百分之四十
    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他们的决策效
    率已经受到影响。调查人员认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
    值。据IBM公司测算,目前许多企业花费昂贵代价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只有7%真正派上了用
    场。仅在英国,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要浪费3000万个工作日,折算下来
    ,相当于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
    模达到空前水平。目前Internet上的主页已达到1.3亿页,并正在以每天10万页、近2000
    万单词的速度递增。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五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就
    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
    5000年的信息生产总和。
    汹涌而来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上瘾与信息过剩现象,从两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
    知识经济时代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信息发展的这种"副作用",已于今
    年年初被摆上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向与会的各国
    首脑和工商界领导人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开发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和研究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现已成为信息技术界的一大热点。有消息说,美国政府准备
    拔款7500万美元,实施解决信息过剩问题的专项研究计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初现端倪,信息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如何更好地消除信息发展
    的"副作用"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它将决定人类是变成信息的某种俘虏还是成为信息的真正
    主人。信息过剩的时代  天一个海外的朋友MSN上发来一个文件,说是关于纸包子的最新消息,怕被国内封锁,看不到。我打开一看,原来早在牛搏网看过了。事实上,那篇评论就是牛搏作者写的,他早在第一时间就发在自己博客上了。

博客成了打破GFW的最佳利器。现在已经很少有消息是国内看不到的了,事实上,从我在中美两国生活的经验看,只要你会找,国内网络上的中文信息其实比国外还要多,还要全。首先要感谢新浪,每天为我们找来数不清的消息,免费供网民取用。其次要感谢博客,每天为粉丝们提供笑料和“敏感”消息。如今很多人上班花在浏览新闻和博客上的时间比工作还要多,网瘾已经不单纯是网络游戏或者聊天室,而是扩展到网络新闻和博客上了。

3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商品稀少,信息闭塞的国家。现在好了,商品多到过剩,信息也与时俱进,正在向“垃圾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前年我在非洲的时候悟出一个道理:判断幸福的指标不是财富的多少,或者生存环境的好坏,而是你是否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那么,这个道理在信息时代是否仍然可行呢?

从表面上看,信息多了,就可以更好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当然很好。但是,我越来越多地发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获取信息的目的,他们把信息本身当成了目的,每天沉迷在信息的海洋里,什么鱼都捞,什么鱼都往自己嘴里送,不管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为什么会这样?一大原因就是现在的信息来得太容易,太便宜了。

最便宜的信息就是时下非常流行的“酷评”。随便一件事,在各地的报纸上,能读到“本报著名评论员”们洋洋洒洒的评论,恕我直言,这些评论都是非常廉价的信息垃圾,就像醉钢琴所说,都是Opinion,不是Knowledge。在没有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谁比谁傻多少?我凭什么要看你的Opinion?更何况很多Opinion都是来自海外学者,他们习惯了对国内的情况指手画脚,全然不去想想,你丫凭什么这么做?就凭你丫是耶鲁的?

不能不说说三联。虽然有王婆卖瓜之嫌,我还是觉得三联是综合杂志里面做得最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联敢于投成本,非常强调第一手资料。原来因为条件限制,这种作法只是局限于国内新闻,现在三联经济状况好,已经初步扩展到国外新闻了。这就不能不提广告。三联确实广告多,有时我也烦。但是,你要知道,广告多意味着你可以花比成本少的钱读到三联,否则的话,三联每本涨到30块,没广告,你还买不买?

对于有些人来说,每本8块确实有点贵。现在好了,三联上网了,可以用每本1.5元的价格看到。具体办法参见这个网站。  信息过剩等于信息匮乏

我每天都要大量浏览网页信息,收看电视节目,读报,接收电子邮件,读书,与人谈话交流,但是回想一下,在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我看到的信息应该是我当时感兴趣的,我与之谈话的人应该是与我有关系的,可是我收到的信息大多数是无效的。

我脑子笨了吗?可能是。我记得我上大学之前,我只能从收音机中听节目,那时候很多信息会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那时我只能读课本和少量的纯文学杂志以及《大众日报》,可是我却能在我的作文中高效地运用这些信息。

信息的筛选与经历有关。我参加升学考试是时,有关此类考试的信息让我高度关注,我会屏蔽与之无关的信息。我恋爱时,自然会找一些恋爱指南之类的东西。如今我正处在表面平静的年龄,无所关心,无所不关心,所有的信息都涌了进来。可是我却发现我陷入了信息荒中。

其实我目前所要的信息,可能是人与人间正面交流的信息。而我恰恰不善此道。纸上得来、网上得来、电视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