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奢而不俭岂是孔子所愿(新京报 2008-3-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7:56
奢而不俭岂是孔子所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3-12 7:42:29 · 来源: 新京报

■ 视点
十几年前笔者刚到北京时,看到许多马路的两边有“孔府家酒”的广告。据说山东某地方官员在海外见到了孔府嫡传后裔孔德成先生,奉送两瓶“孔府家酒”,没想到老先生却而不受,说孔府没有这种酒。孔子那个时代,自然不可能喝过那种蒸馏酒,连近世的孔府后裔,也没喝过那种酒,但不妨碍商家以孔府的名义赚钱。
再过多少年,人们还会怀念孔子,也会知道孔府孔庙孔林,可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孔府家酒”呢?商家用这个点子赚钱,犹可理解,只要没有提出商标异议就行。可如果某些地方政府要以孔子的名义,“中华文化标志城”,圈钱圈地,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决策,即便是力图“维护传统文化”、“尊重孔子”,它也不能取得天然的合法性。
如果没记错的话,前两年,“孔子标准像”出台,成为坊间的笑料。但如果在曲阜、邹城之间的“三孔”核心景区附近,斥巨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其后续影响会比出台一张“孔子标准像”要大得多。对几个人认定的“标准像”,人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可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如果被破坏,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在曲阜开建这个项目,不但不能违背《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不能违背“三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的承诺,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还要有充分的民意支持。这种民意不能仅仅是曲阜和山东的,还应是全国的。因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孔”已不属于哪个地方所有,而是属于全中国甚至全人类。据报道当地政府不但要从地方财政拿出巨资,据说还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要花纳税人几百亿的工程,至少应该提交全国人大讨论。
如果有哪个企业,只要股东不反对,只要符合环保和土地诸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远离“三孔”的地方花钱盖这么一个文化标志城,作为一位旁观者,我只能笑其钱多得没法花。可拿国库的钱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附近搞建设,包括笔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资格表示自己的意见。
孔子一生俭朴而低调,他说过:“奢而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奢侈使人不逊,容易趾高气扬,节俭使人固陋,短见识。但与其不逊,宁可固陋。如果孔子地下有知,看到以他的名义花几百亿的奢华行为,会不会再说一句“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从各地找来名贵树木植在陵墓周围,而有孔林。这种对先哲非常环保的纪念方式,至今也不过时,不妨当地政府效仿之。
各地经常出现破坏文物的情况,而今,孔林附近又将大兴土木。如果为了利益,什么都能为我所用,不管多么宏大的设计,都与文化无关,也与尊孔无关。
□十年砍柴(北京 作家)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8/03-12/021@074229.htm
十年砍柴:奢而不俭岂是孔子所愿(新京报 2008-3-12) 十年砍柴:让网络更好助推民主(新京报 2008-3-19) 十年砍柴:解剖“分众”,看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新京报 2008-3-21) 十年砍柴:不可轻视“山那边的邻居”(新京报 2008-1-15) 十年砍柴:警方理应与保安公司解除“收养”关系(新京报 2008-2-28) 十年砍柴:建县2222年庆典:“伪文化病”又一症状(新京报 2008-4-7) 十年砍柴:是谁给打记者的人通风报信?(新京报 2008-4-16) 十年砍柴:阜阳官员这四年改正了什么?(新京报 2008-4-29) 新京报:当“卖身救母”成为公共事件(十年砍柴 2005-10-26) 新京报:警察卖肾救病妻,不能承受身份之重(十年砍柴 2005-11-30) 十年砍柴:32.86平方米人均住宅能说明什么(新京报 2006-7-5) 十年砍柴:像古人那样造桥(新京报 2007-8-17) 十年砍柴:执法者不能突破法律当道德判官(新京报 2007-9-6) 十年砍柴:警车闯红灯:可怕的“炫耀性违法”(新京报 2007-11-17) 十年砍柴:押公民游街:官员霸道的底气哪来的?(新京报 2007-6-29) 十年砍柴:押公民游街:官员霸道的底气哪来的?(新京报 2007-6-29) 十年砍柴:谁来监督监督者?(南方都市报 2008-12-21) 十年砍柴:想象农民工的暮年(潇湘晨报 2008-3-10) 十年砍柴:这20元交着不放心(南方都市报 2008-3-18) 十年砍柴:想象农民工的暮年(潇湘晨报 2008-3-10) 十年砍柴:这20元交着不放心(南方都市报 2008-3-18) 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生而平等和命价之差 十年砍柴:黑牢指定死因:暴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