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战略知识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7:05

何谓战略知识分子

        当今,很多学者不敢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不敢对政府的不当做法提出批评,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现代中国缺乏著名战略知识分子的一个根本原因

蒋高明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8期)

    《人民论坛》杂志9月上期推出的《中国战略知识分子》策划选题引人关注。笔者认为,作为战略知识分子,不论他的学问有多大,见解有多高深,他首先必须是个人,必须有人文情怀。在这方面,一些所谓的知识精英,动辄以别人不懂得其领域的科技问题,而斥责对方,盛气凌人,极端傲慢,容不得别人批评;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显露出霸道无理的一面,打压异己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人,显然称不上战略知识分子,顶多是现代知识分子版的“小人得志”。

    春秋期间的商鞅可谓是个典型的战略知识分子,他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国变法图强。其在执政20余年内,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然而,遗憾的是,商鞅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商鞅之死,说明作为战略知识分子,他缺乏最基本的人文情怀。

    今天的一些知识分子,存在着严重的文人相轻情节现象:学理工的瞧不起学文的;学理的当中,学数理化的瞧不起学天地生的;学文的当中,学经济的瞧不起学文史哲的,这样狂妄和固步自封心态显然不是君子所为。殊不知,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古代人重道轻艺,强调的是做人,不仅是对强势群体重视,更对弱势群体重视。一些人社会知名度很大,教育别人如何如何做人,但是对自己的学生却很刻薄,甚至自己的学生自杀了还要去参加什么政府的咨询会;做报告对自己的听众一点也不存在尊重之情,迟到两三个小时,却不会道歉。这样的知识分子实在连起码的做人标准都没有了,还奢谈什么战略知识分子。一些院士,唯有领导的话是听,领导决策错了,也不来指正,反而为其找各种理由;而对手下的人却很顽固,即使错了也要坚持观点,这样的人也不能成为战略知识分子。

    那么,作为战略知识分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文情怀呢?笔者曾与相声演员笑林邂逅,这里引用他无意中说过的话“当你将对方看成是人的时候,你做人才成功了”。作为战略知识分子,这个做人的功夫是无论如何也要学的。

    其次,战略知识分子是个善意的批评家。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我们决定不能这样做。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才打下了422年的汉家江山。“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倘若没有张良的善意提醒和批评,那么,中国的历史就得改写。

    能够善意批评,并敢于犯言直谏的知识分子,除了远见卓识,还要有一定的勇气。作为战略知识分子,能够在当局面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也是最严格的一条标准。“人云亦云”没有风险,但这对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批评与自我批评,曾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然而,放在今天的知识界,这样的做法越来越少了。很多学者不敢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不敢对政府的不当做法提出批评,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现代中国缺乏著名战略知识分子的一个根本原因。作为战略知识分子,他是一个批评者,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有强烈的参与感。古代的“士”就是这样做的,今天的“士”呢?(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