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需要大智慧:中国战略知识分子问题的提出与争鸣 //呼唤战略知识分子 化解“钱学森之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37:06
大变革需要大智慧:中国战略知识分子问题的提出与争鸣 // 呼唤战略知识分子 化解“钱学森之问”
2010年09月09日 14:33:15  来源: 人民论坛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一个伟大时代的兴盛,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具有远大抱负、远见卓识、学贯中西,深刻洞察时事变迁;一个文明大国的雄起,同样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国家公民的优秀代表,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人民利益为旨归、以国家兴盛为己任、以国家振兴为关怀。我们把他们称之为战略知识分子。他们是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精英中的精英。真理往往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人数甚少,但作用甚大。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孟子,及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古代士大夫都是战略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当代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称强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一批像萨缪尔·亨廷顿、弗朗西斯·福山、约瑟夫·奈等一批青梅煮酒、纵论天下的学者,他们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发挥了他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转折的历史时期,也是实现中华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问题异常突出和重要。我们更加需要一批胸怀宽广、志趣高远,有着雄才伟略的大专家、大学者,为国家民族兴旺付出大智慧。
首次提出战略知识分子概念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陶文昭教授,他发表在人民论坛杂志2010年8月(上)的文章——《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提出“我们社会正需要一批务虚的、踱方步的战略知识分子”。这篇短文及提出的战略知识分子概念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在我们组织实施并推出《中国战略知识分子》特别策划过程中,这一问题引起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并形成赞同与否定正反两方面的激烈交锋,这是近几年来人民论坛一系列选题策划中少有的现象。
一个概念和相关问卷调查的推出,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与分歧,为什么?它至少说明以下几点:一是概念本身的重要价值,二是这一问题对现实状况的深刻揭示,三是这一概念及其所揭示的问题亟待解决……自然,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会错过。
除对战略知识分子概念进行深入的论证与研讨外,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与挖掘。所有这些,既不是对某一概念进行炒作、吸引眼球,更不是为了鼓噪、引人关注,而是出于一个媒体人的职业精神与理想追求。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信息社会、知识时代和知识分子本身,让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进一步登高望远,仰望星空,期待那些思想巨星的出现,为知识分子立标杆,为思想发展作引领。
呼唤战略知识分子 化解“钱学森之问”
从知识分子到战略知识分 子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替换,更重要的是战略知识分子拥有一 般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详细
知识分子与战略问题
新形势下,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要更好地治国理政,就必须进一步重视战略问题,组织更多的力量开展战略研究,把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的研究、制定和运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详细
中国是否需要战略知识分子——关于“战略知识分子研究”调查综述
在知识阶层队伍不断扩大、内部分工更为细化的当前趋势下,需要重新来思考知识分子概念及其内涵,而战略知识分子问题的提出,不仅对知识分子群体进行了细分,也从中传递出新的价值取向,凸显了一些新的内涵和新的标准,切中时代需求与大众心理期待,得到了广泛支持。>>>详细
古代战略知识分子的当前借鉴
对于当今日益专业化、技术化的知识分子而言,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首先应该学习的。>>>详细
哈佛的战略学者们
每个学者战略眼光的养成各有特殊的条件,其中学术广度、学术深度以及社会关系、政治敏锐等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详细

当代党员高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知识分子地位的论断: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尊重"
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荣誉
搜索更多中国战略知识分子 战略问题 的新闻
“后改革时代”要有新战略
呼唤战略知识分子 化解“钱学森之问”
2010年09月09日 14:34:27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呼唤战略知识分子 化解“钱学森之问”
——从知识分子到 “战略知识分子”
从知识分子到战略知识分 子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替换,更重要的是战略知识分子拥有一 般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
20世纪初,国家命运虽值飘摇,但在文学、建筑、历史等众多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群星闪耀之局面,他们的思想影响到现在,有些思想至今还是学界巅峰,无人超越。2005年,钱学森先生面对温家宝总理直言:“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对温家宝总理,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很大的刺痛。
2010年7月末的一天,中国力学之父、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远逝。大师远去,“三钱”不再,但大师留下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尚未破解。究其原因,就在于如今之教育不可与当年之教育相比,当年的教育纯粹;如今之知识分子不可与当年的知识分子相比,当年的知识分子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现在,中华民族已经摆脱了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迈进了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知识分子们却缺少了一份国将不国的危机感。提升知识分子的综合素养和使命感,培养战略知识分子,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迫切需要。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产生于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之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存在差异,其身份、特征和功能等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与演进中,从知识分子到战略知识分子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替换,更重要的是战略知识分子拥有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社会性。
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功能。在中国古代,与近代“知识分子”涵义相近的概念是“士”或“士大夫”。“士” 位居士、农、工、商“四民之首”,占据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中心位置。通过血亲宗族、学校会馆和乡约民俗等社会组织,士在民间依然占据主导层。因而,在一般社会心理中,“士”是所接受的道德培养和知识训练使他们成为治理国家和领导社会的唯一人选。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并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从封建士大夫中脱胎而来的。他们或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或从事近代学术研究,或创办近代企业,或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梁启超,严复,张謇,詹天佑等人可以算作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搜索更多战略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群体 的新闻
知识分子一定清贫吗? 民国时期文人经济收入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