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悲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1:03
大和悲歌 2007-07-29 21:53:24

大和悲歌

美空云雀之死,对日本到底有多少影响,外国人是很难估量的。美空云雀是一位演歌的歌手。什么是“演歌”?日本人有时候把“演歌”写成“艳歌”或“怨歌”,不论怎样写,发音相同,也都形容了演歌的某一层面。
 
演歌,不论是歌咏意兴、悲吟情怀、咏叹哀怨、吐露牢骚,或回忆往事、怜惜情人、吊年亡友,都反映日本庶民的某些抑郁、悲情与委屈。你看美空云雀以及尚存的几位演歌派歌手唱歌,常常唱得声音激越,涕泗横流,那是一种心情的发泄,为自己发泄,也为听者发泄,洗涤其胸中之屈。
 
日本人,表面积极、认真、进取,骨子里压抑是很多的。他们平日受制于上司、受制于工作、受制于环境、受制于社会规范、受制于道德思想,甚至受制于自己的认真及自我的期许,以及人情、世故、义理、家庭、精神的负担是很重的。对于一个诸多想不开的民族而言,这样的负担是足以扼杀很多乐趣的。日本人生活在诸多压迫之中,乐趣本来很少,偶尔出去旅行,又赶飞机、赶舟车,紧张得很。喝点茶、赏个花都有茶道、花道的束缚,真心松开自己,放浪形骸的机会太少了。听演歌是他们舒解自己的一种方法。听而不足,于是自己也唱起来。遂有“卡拉OK”的诞生。
 
“卡拉OK”目前已在五大洲流行,是唯一领导世界流行的日本文化。但“卡拉OK”这个典型的日本合成语是什么意思,可能少有人知道。
 
“卡拉”是日语“空”的意思。“OK”是来自英语“Orchestra”的本外来语的前半截。卡拉OK是“空的管弦乐伴奏”的意思。只有管弦乐伴奏而无歌唱声音,故称空的。因为有此伴奏,即任何人可以对着拍子唱进去,填满这个唱歌者的“空位”,是为“空伴奏”的作用。为何一半日本语言一半英语(而且只是英语单词的前半截)就可以合并成这样不伦不类的名词?这是差不多的外国人都会发生的疑问。但这种疑问,在日本人中间是不会发生的。大概这也是日本文化或文字的盲点吧。
 
话说回来,日本的上班族,上了一天班,受够了上司的官腔、忍够了客户的冷面孔、忙够了琐琐碎碎的“公事”,走上归途,心中自然有许多委屈,于是到路上小酒吧先饮一杯,洗洗乌烟瘴气的胃肠,然后三三两两到“卡拉OK”去唱歌,把一肚子乌气接着酒力对着麦克风吼叫出去。乍看似乎是在娱乐自己,但一个人,平生受尽委屈,既无法对任何人申诉,也不可能反抗,只能在夜晚归途上,找一家卡拉OK,在凄清的灯光下,发泄一下心头之恨,岂不是也很可怜吗?
 
还有那因为唱出来的声音根本不成调,所以不敢接麦克风,坐在一旁,默默看着同事们悲歌的可怜虫,只能在别人的歌声中排遣自己的悲怀,他们都是经济大国的小职员,虽然在大企业中享受一份薪水,在繁华的社会中饮酒唱歌,但夜半醒来,无以肯定自己的个体价值,酒醉饭饱之后往往茫茫然不知生存的意义何在。在日复一日的上下班中,重复体认自己的渺小与无力,累计无可奈何的自卑。而卡拉OK,
无疑地是渺小自卑的人,唯一可以放肆高歌大吼的地方。卡拉OK对日本庶民之重要,自不在话下。
 
卡拉OK在传到外国其他各地以前,已经在日本有二、三十年的流行。成千成万的日本人,在卡拉OK中洗涤胸中的郁闷,恢复明天又可以上班的心情。
 
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唱歌方式。意大利人在艳阳下高歌“我的太阳”。法国人在傍晚的塞纳河边唱他们的“香颂”。美国牛郎在牧场栅栏上唱“老黑爵”。而日本人则在黯淡的酒吧间,唱“卡拉OK”,因为他们不敢公然反对上司,怠工则不忠于事,发牢骚则显得娘娘腔,在重重生活规范下,只能在深夜的都市一隅,阳为唱歌取乐,实则吐露怨气。说来这个民族,也是很可怜的。他们受尽上司、社会规范、生活义理的重重压迫,迄今并未稍解。也许大和民族,只有这一腔悲怀是和汉民族很相似的。
 
--转载自谢鹏雄著《透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