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书海拾贝(15)每日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04:35
文章提交者:三十六洞人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

',1)">
《印象》
谁令我当晚举止失常
难自禁望君你能见谅
但觉万分紧张皆因跟你遇上
谁令我突然充满幻想
谁令我音韵脑际飘扬
撩动我内心爱情蕴酿
为我拨开忧伤找得失去乐畅
谁令我仿似初恋再尝
我心中蕴藏爱意千百丈
怎许相依恋永远心相向
结伴上天际似燕子飞翔
双双去编写动听乐章
谁令我朝晚苦苦思量
长在我梦境永恒照亮
令我万千猜想分不清去向
留下了这个深刻印象
“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美国总统里根
■现实中的铁幕——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凌晨,接邻西柏林的所有东柏林街道上灯光突然熄灭,无数辆军车的大灯映射出一道光影构成的“柏林墙”,2万多名东德士兵、6个小时的时间,东西柏林间43公里的边界上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就已筑成。8月18日柏林墙开始全面建设。

柏林墙不仅建在东西柏林之间,而且延伸于东西德边界。不断修建和完善后,柏林墙高达5.3米至4.2米,宽50公分,全长近166公里,其中水泥墙114.5公里,铁丝网55公里(主要架设在以河流为边界的水面上),沿柏林墙建起了望塔290个,地堡137个、警犬桩274个,防汽车壕和防坦克路障108公里,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7个过境站。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123.5公里长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柏林墙的建成封死了192条街道,其中97条连接东西柏林,95条连接东西德其他地区。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以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当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冲破柏林墙,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人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3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然而,西柏林群众发出雷鸣般的怒吼,你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你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警察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着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然而,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柏林墙外的空地仍属于东德,3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但面对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青年人奇迹般的逃脱了。没人知道这个青年人的名字。
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墙体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驾驶重型车辆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德国至今流传着布鲁希克的故事。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虽然起火燃烧,弹痕累累,但还是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撞开柏林墙,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那时候他还活着!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迦南--西柏林!
那时,凡是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这里的跳楼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着床单蜂拥前来接应。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最终是东德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了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柏林墙倒塌以后,新建成的文化宫专门采用了很特殊的设计,建筑之间均用伞状结构连接,原来的柏林墙东侧“死亡开阔地”被全部笼罩在保护伞下。
统计数字说明,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据联邦德国公布的材料,仅在196l—1982年就有180人因偷越柏林墙而丧生,民主德国监禁的叛逃犯就达5.5万人。
1989年11月9日晚20时整,东柏林市委书记、民主德国政治局委员京特•沙博夫斯基突然向驻东柏林的新闻机构宣布:“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废除东德人旅行自由的限制!”记者们最关心的是声明何时生效,沙博夫斯基支支吾吾地说:“就我所知,这个决定将……将……立即生效。”如同平地起了一个惊雷,成千上万的东柏林人开始涌向柏林墙。
贾格尔是民主德国在柏林墙设立的波恩霍尔莫斯特拉塞检查站的负责人之一。沙博夫斯基宣布这一决定时,贾格尔一下子愣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检查站外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贾格尔中校立即打电话向长官请示。但他的长官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处理。检查站前聚集的人群不断增多。贾格尔再次向长官请示,但长官只是告诉他说把人群驱散,按照民主德国边防军的职责规定,贾格尔中校守卫的检查站只允许西德官方代表团和西德外交官通过,一般公民根本不允许靠近检查站半步,如有违反规定者,格杀勿论!
到了晚上10点多钟,这个小小的检查站聚集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千人。所有的边防检查站和这边的情况一样,聚集的人群已经开始有节奏地一起高喊:“开门放行!!开门放行!!!”贾格尔直接打通了国家安全部的电话。国家安全部的一位将军突然建议说:“那就先放那些闹得最凶的人走,但条件是让这些人永远不能再回东德了!”
这时检查站外的人群已经有一万多人,黑压压的一片!将近夜里11点钟,贾格尔拿起电话,对将军说话的态度出奇地坚决,他此时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都豁出去了。“那好吧,小伙子。”国家安全局的将军回答说,一副听天由命的口气。当时针指向1989年11月9日晚上11点的时候,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柏林墙交界波恩霍尔莫斯特拉塞检查站的东德中校贾格尔向他的手下下达了“移走路障放人”的命令。下达这个命令时,他的腿战栗不停。这是他一生中下达的最重要的命令。
贾格尔后来估计,当晚从他的边防检查站通过的约有10万人,其中包括他的手下。柏林墙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第二天,通向西柏林的道路阻塞长达近50公里,柏林墙开始拆除,到12月底,东西柏林之间被柏林墙阻断的主要街道已重新畅通。柏林墙开放的最初10天里,大批民主德国公民涌向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官方的统计材料说,头三天就有300万民主德国公民进入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短暂访问”,到11月19日民主德国警察局已签发1000多万份私人旅游证,这个数字相当于民主德国全部人口的2/3。
柏林墙被凿下的水泥块和石头,成了政治家们互相馈赠的礼物,收藏家与博物馆视其为珍贵文物。在接受德国捐赠给联合国一截柏林墙的仪式上,安南秘书长说:“当你看着这堵墙时,你会惊异在我们想象中的庞然大物其实竟如此的单薄。也许这是一个启示:人类的分裂并非不可逾越,思想和物质上的鸿沟可以填补。”
2000年8月13日,柏林墙原联邦德国一侧的过境站“查理哨所”重新建成,在此之前,一堵长约70米的新柏林墙也已经树立了起来。这与分裂无关,而是希望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后来者记住这座象征着国家分裂的标志性建筑。新“查理哨所”共耗资9万美元,而且全部来自捐赠,它将以私人博物馆的方式存在。这段象征性的柏林墙则由德国联邦政府出资,新柏林墙两侧的岗亭、“无人区”、铁丝网、坦克坑和警犬等都一应俱全,新墙原联邦德国一侧也依旧站立着身穿美军和英军服装的士兵,但他们只不过是德国士兵装扮的。
如今在柏林,被拆除的柏林墙已经变成了一道贯穿旧城20公里长的鹅卵石小径,当年戒备森严的哨所已经成了旅游景点,但对于柏林人来说,这是一道他们宁愿视若无睹的疼痛疤痕。在宽阔的马路两侧,竖立着一片肃穆的木制十字墓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东西分隔的血泪历史。

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柏林墙拔地而起,德国人却走向了迷茫

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跳越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

柏林的著名建筑勃兰登堡门

把德国分离近40年的柏林墙

墙,代表铁拳般的权力,越境者将付出血的代价

“抓捕越境者”——这不是演戏,而是历史的真实镜头

墙上的小洞蕴藏着大历史

绿草掩映的亡魂,至今仍在诉说着东德人逃亡的命运

一群西柏林的示威者拆倒了柏林墙的一段

两德合并后进入联邦德国的大批市民

砸碎柏林墙,墙里墙外,咫尺天涯,却是同个民族的不同表情

柏林墙倒下了,德意志民族重归完整

所幸,灾难终究过去了……

孩子是幸运的——悼念逝者的同时,也将和平、统一的祝福带给新生一代

柏林墙的悲剧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全世界

那么,还是静静地站在大海边,凭吊亡魂吧

柏林墙被推翻后留下的印记

上下两张照片分别是1961年及2000年柏林一个路口的情况对比

而今,柏林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涂鸦画板

柏林墙漫画:前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和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热吻的"兄弟之吻”

柏林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涂鸦

在1990年东西德统一时,德国人积极地拆除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而今天,柏林却在做相反的事情——他们斥巨资180万美元,尽力抢救现存的最长的一段柏林墙遗址,防止目前已经成为德国著名旅游景点的柏林墙全部坍塌
●中国一百仕女图(十)

【妲己】
夏亡于妹喜,而殷亡于妲己。
妲己是有苏国王有苏氏的女儿,殷纣王征伐有苏国,有苏氏就献上妲己给纣为妃。
妲己貌美且精媚术,倍受纣王恩宠。据《列女传•殷纣妲己》记述:纣王好酒淫乐,寸步不离妲己,只要是妲己赞誉的人,登时就被纣王加官进爵,身价百倍;只要是妲己所厌恶的人,纣王不分青红皂白就一概诛之。妲己编制靡靡之乐、摇摇之舞,使纣目迷五色,遂命人“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令一丝不挂的男女在酒池肉林中徜徉寻欢作乐,比夏桀与妹喜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宫中荒淫无度,官外生民涂炭。纣王为压制民怨,发明了“炮烙”刑法。他命人在广场:上树立铜柱,柱上涂满又滑又腻的油渍,柱下焚柴,使人犯抱住铜柱上端以避下端之火,人犯的手,足、腹遂遭灼伤,且因滑腻不堪,人犯要竭尽全力搂住柱子上端才能稳住身体,最终均因不支而坠入火中烧死。妲己逢行此刑,
总是津津有味地居高欣赏,一见人犯坠入火中,即开怀大笑。
纣王的叔父比干为此谏道:“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妲己听闻,便微笑说道:“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真想看看!”
于是,比干就被削开胸腔。
周武王起兵伐纣,殷军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自焚而死。
武王抓住妲己,斩下她的头。插上小白旗示众:“亡纣者是女也!”
■“金镶玉”——北京奥运会奖牌

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工作室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金牌显得很富丽、柔和、纯净,配白玉。
银牌颜色本身发冷,配青白玉。
铜牌颜色最深,配青玉。
■金牌本非囊中物,何来“痛失”
□柳塘风

还是少使用“痛失金牌”这样的字眼,少点悲情,而应多使用祝贺获得银牌、铜牌这样的措辞,多些喜悦。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结,也可减轻对选手在情感上的伤害。
看了几天奥运比赛,一个说法始终在脑际挥之不去,如影随行,那就是:“痛失金牌”,譬如说,“痛失首金”的杜丽,“痛失金牌”的朱启南,等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如此这般异口同声。听得多了,除让人生出一丝惋惜、遗憾之“痛”外,也觉得腻,更觉得不对味儿。
“痛失金牌”隐含“先入为主”、想当然的逻辑。何谓“痛失”?金牌本非你囊中之物,何来“痛失”!“痛失”说,其内在逻辑是,这块金牌本应该是我的,如今未能获得。问题是,“应然”不是“必然”,更不是“已然”。竞技体育不论资格,不讲名气,一切以成绩论金牌。比赛没有结束,不到分出胜负之时,谁也不敢打保票金牌谁属,除非是自己跟自己玩。这正是竞技体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因此,对奥运金牌而言,只有获得没有所谓“痛失”。
“痛失金牌”还是一种很主观的感性判断,未必完全符合当事人真实的内心情感。拿这种“很主观”的词语去描述去形容当事选手,可能并不恰当,甚至有将选手的复杂内心简单化而令外界误解。有媒体这样写道:“痛失首金的杜丽泪洒当场”,“痛失金牌的朱启南三次落泪”云云。其实,这只是旁观者的观察判断,给人的“错觉”是,杜丽和朱启南都是因没获得金牌而落泪(或许其中有此因素),但这未必完全符合当事选手的真实情感。奥运会射击冠军张山就不大认同此类笼统说法,对于朱启南的哭,她认为不是因痛失金牌而哭,而是一种释放;而杜丽的哭,她认为不是被网友逼哭的,而是为自己而哭,杜丽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首金的压力、主场的压力、卫冕的压力,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事实上,杜丽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强调的也是“我已尽力了”。可见,即使同样是未获得金牌后的落泪,也存在不同的情形,未必就是“痛失金牌”的结果。其中的复杂情感和个人体会,实在难用“痛失金牌”一语能概括之。
况且,对于奥运会这样国际顶尖的体育赛事,能够取得奖牌已属不易,他们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对像朱启南获得银牌的选手,仍以“痛失金牌”来标识之,实在未必恰切,与此同时,这是否也暴露了媒体过分严重的“金牌”情结呢?尤值得反思的一个例子是:法国队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在最后时刻被美国队超越获得银牌,国内媒体报道时也采用了“法国队痛失金牌”的调调,然而,布斯凯对此却轻松地说:“失望?你是说我吗?我的脸上写着失望吗?我可是奥运会的亚军。”“我们站上了领奖台的第二阶,这是一种荣耀。”尽管法国队此前也曾夸下海口要“给美国队好看”,但他们哪里有“痛失金牌”的惨淡,分明是“获得银牌”的喜悦嘛!这种心态不但要得,而且更好地诠释和体现了“志在参与”的奥运精神。
所谓“痛失金牌”,只是悲情式的扯淡。媒体还是少使用“痛失金牌”这样的字眼,少点悲情,而应多使用祝贺获得银牌、铜牌这样的措辞,多些喜悦。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结,也可减轻对选手在情感上的伤害。
■总投资达22.15亿的广州新电视塔



●世界之最
最高塔:新电视塔建筑高度610米,由一座高约454米的主塔体和一个高156米的天线桅杆构成;
最长的空中云梯:设于160多米高处,旋转上升,由1000多个台阶组成;
最高的旋转餐厅:424米高的旋转餐厅可容纳400人享受中外美食;
最高的4D影院:身处百米高空看有香味的电影;
最高的露天观景平台:高454米,面积为54米×40米,有半个足球场大
●广州新电视塔的颜色:白天身着素净灰衣,夜幕降临后,则换上五彩流云的“羽衣霓裳”。
454米高的塔顶,航空灯交替闪亮,犹如皇冠上的明珠,三柄射程可达到1公里的激光灯,直指广州三大高楼——中信大厦和珠江新城“双子塔”,与对岸珠江新城新中轴线璀璨的夜景相辉映。而天线桅杆通过时控电路控制,每天锁定不同颜色,市民只要一看塔尖就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新电视塔的外部钢结构体系由24根立柱、斜撑和圆环交叉构成, 2008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09年装修,2009年底试运行,2010年完全建成,满足亚运会赛事转播和信息传输服务的要求。
与传统电视发射塔“一杆穿一球”的造型相比,广州新电视塔有点不像塔:由上小下大的两个椭圆圆心相错,逆时针旋转135度,扭成塔身中部“纤纤细腰”。塔底椭圆长轴方向与珠江方向一致,顶部椭圆长轴方向与城市新中轴线重合,寓意电视塔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其“纤纤细腰”椭圆长轴大小相差两倍,最小处直径只有30多米。
据了解,广州新电视塔全部采用高强钢,总重不到5万吨,外筒大约3万吨。“如何令这根细细的筷子摆得稳”,焊接量大、高空作业、三维精度控制成为世界级施工技术三大难题。为此,建设部门列出30多个科研专题,目前已有八成项目攻坚成功。
广州新电视塔采取了消能结构减震的特一级抗震手段,使其可抗8级大地震。新电视塔采用了多种阻尼装置,如果没有使用阻尼器,其可以抵挡烈度最高为9度,相当于7级的大地震。而现在,8级地震也不会出现大问题了。
新电视塔建成后,如果遭遇台风,楼顶摇动最大位移将可能达到1.2米。为此,科学工作者们采用了世界领先的A-TMD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围绕着建筑物中央的圆筒状结构,安装两个各500吨容量的铁制水箱;水箱的下面安装着轨道,以便水箱可以滑动;水箱的上面安装有半主动混合控制装置。建筑物一点小摆动,传感器都会接收到信号,计算机随即对振动进行处理,通过自由滑动的水箱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装置,原来最大1.2米的位移可以被降低40%,具体的摆动控制可以精确到厘米。
目前,这一技术国内还没有做过。
广州新电视塔将是全球“内容”最丰富的电视塔:从广州历史文化民俗展览馆到千人共享大厅、4D影院、高科技游戏厅、休闲茶室,等等,将使游客既能领略广州历史,又能感受高科技带来的刺激。
届时,市民可乘坐高速电梯,最快不到1分钟就直达塔顶,也可到174米高的空中花园品咖啡;在424米高的旋转餐厅享受中外美食。
■ “水立方”下有秘密?

(水立方内)好像50米的泳道一下子变短了,无论是自身状态还是与水体间的契合感都相当到位,一完成出发动作就感觉对岸似乎已近在指前,真正尝到了如鱼得水的滋味,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奥运游泳馆

奥运会游泳比赛才进行了4天,“水立方”就已诞生了12项新的游泳世界纪录。最夸张的是男子4×100米自由泳,决赛的前5名代表队都打破了世界纪录,也就是说,同样打破了世界纪录第4名和第5名,竟然连奖牌都没有拿到!人们不得不感叹:在“水立方”破纪录就跟换衬衫一样容易。
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游泳健儿们一次又一次地将世界纪录甩在身后?
在游泳运动员中,很多人都传说“水立方”是“魔方”, “水立方”真有什么魔力吗?
除了普遍认为的“鲨鱼皮”的作用和训练手段的提高,还有一种新的说法流传甚广。路透社就曾发表评论认为,水立方最令人惊喜的不是它独具一格的波浪形外观,不是它的节水和绿色环保概念,而在于蓝色水面下蕴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许多选手都反映,在水立方游泳的时候倍感轻松,人也特别容易兴奋“好像50米的泳道一下子变短了,无论是自身状态还是与水体间的契合感都相当到位,一完成出发动作就感觉对岸似乎已近在指前,真正尝到了如鱼得水的滋味。”更有人,毫不吝啬地赞美水立方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奥运游泳馆”。
毫无疑问,蓝色的池水中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世界游泳跨越式发展的真正动因究竟是什么,需要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研究探索、寻求答案。
■古典与唯美

《古典美》 英国 约翰•威廉•格威德
很钦佩这些网友,……能够观察得这么仔细,能记得这么全面,还有人对于语录锦上添花,我就特别敬佩这些听众们的智慧。——韩乔生

●韩氏语录奥运再热
“7号球员夏普分球,传给了9号队员,9号队员也叫夏普,他们可能是兄弟……这个球传给10号传得非常好。咦,10号怎么也叫夏普……漂亮,10号连过两名队员,破门得分,11号上前祝贺,11号是———夏普……(愣了大概几秒钟,突然恍然大悟)对不起,观众朋友,夏普是印在球衣上赞助商的名字”。
相信很多人对这段由央视主持人韩乔生解说的1.0版韩氏语录并不陌生。
8月10日的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现场,这个版本升级到08奥运版,当时韩国队朴泰桓与中国队的张琳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韩氏语录在观众的耳边响起:“朴泰桓,朴泰桓,朴泰桓,韩国的朴泰桓……哇!还是张琳!”
韩乔生之后,韩氏意识流解说风格大热。本届奥运会开幕以后,这种解说方式更是异常流行。焦研峰、张萌萌、钱红等主持纷纷加入意识流解说团体,集体“笑奥”江湖。为电视机前的观众详细解说赛事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数意外的笑声。央视名嘴韩乔生仍凭其风格独特的“韩氏语录”当仁不让地成为搞笑第一人。
●央视解说员爆笑喷饭的奥运解说
“所谓自由泳,就是什么泳姿都可以采用。”
“手球与足球不一样,它完全是用手而不是用脚……”
“菲尔普斯一个外星人带领的一群外星人。”
“运动员只要身体任何一个部位触壁都可以,你就是用头去撞都可以!”(解说游泳赛事)
“除了一对大耳朵,身上就没有其它异物了。”(赞叹菲尔普斯)
“这个项目中,美国的佩尔索尔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对手还是美国选手,包括菲尔普斯”。(菲尔普斯根本没参加仰泳单项比赛)
“为什么世界纪录能在水立方不停地被打破?”…“是因为泳池的水好,经过净化的水不但可以浇水、洗衣服、洗地板,还可以三次利用去冲大街和建筑物……”(男子200×4接力赛,美国队获得第一)
“这位选手的抓举成绩120公斤,还不到中国选手140多公斤的一半。”(介绍一位男子举重国外选手)
“刘春红她成功了,眉清目秀的刘春红,就像一朵小花儿一样,她举起了世界纪录!”(刘春红第二次挺举试举成功)
“好球!”(男子佩剑决赛,选手仲满刺中对手一剑)
“每组的前八名进入明天的决赛。” (女子蝶泳预赛)
“他的体重是30岁!”(介绍某游泳运动员)
“这是一个完全用脑子打球的球员。”(希腊对德国的篮球小组赛)
“这位男选手腿部肌肉很发达,像穿着一个马裤一样……”
“如果只是脸部鼻子受伤,哪怕眼眶裂开也没关系,只要不是脚受伤就行。”(中国和西班牙篮球比赛)
“这个队员还没有拿奖牌的实力,冲击一下金牌倒差不多!”
“幸福曾经离我如此之近……”(中国男篮对西班牙,眼见大势已去)
“她终于打破了金牌!拿到了纪录!”(陈艳青卫冕成功并破纪录)
“为啥菲尔普斯这么厉害? 嗯,看来得找些医生对他进行解剖,找找原因。”
“韩国选手朴泰桓现在处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朴泰桓!”
“日本选手是个十分明朗的人。明朗的心情,明朗的眼睛,明朗的笑容!”
“我们浸泡在巨大的幸福之中”。 (张湘祥夺冠时)
■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

1914年8月15日 巴拿马运河开始通航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横穿巴拿马地峡。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宽150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
根据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9年后每年再付租金25万美元的代价,从而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运河动工开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
运河的开通使美洲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7000至8000海里,亚洲到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4000至5000海里。开通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目前,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有1.4万艘船只从这里通过。因此,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的美誉。但对巴拿马来说,运河的开凿通航却使自己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美国把运河区变成名副其实的“殖民飞地”,在运河区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设立“美国南方司令部”,驻有上万名美军,使运河区成为“国中之国”。
在经济上,美国通过这条运河取得巨额利润(过路费以吨位計算,美金10元/吨)。从1960—1970年十年中,所得的通航费就达7.57亿美元,这还不算美国船只由于通过运河缩短航程而节约的50多亿美元,以及美国从运河其他方面得到的巨大好处。而美国付给巴拿马的运河租金却很少,由于巴拿马人民的斗争,虽经几次增加,然而每年只不过193万美元。
1999年12月14日,美国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主权的仪式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至此,这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巴拿马人接管运河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运河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活动以及货运量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超大型船只投入运营,巴拿马运河现有通航条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只有33.5米和305米,允许通过船只的最大级别是巴拿马限制级,而那些超大型的船只因体积过大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
为使运河在未来的世界贸易活动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巴拿马政府于2006年4月24日正式提出了总投资为52.5亿美元的运河扩建计划,并于同年10月就运河扩建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显示,超过78%的投票者支持运河扩建,运河扩建计划获得通过。
根据扩建计划,巴拿马将在运河的两端各修建一个三级提升的船闸和配套设施。新建船闸的宽度为55米,长度为427米,可以让超巴拿马级船只通过。运河扩建资金的大部分将通过收取运河通行费来筹集。运河扩建后,每年将有1.7万艘船只从这里通过,运河的货物年通过量也将从现在的3亿吨增加到6亿吨。
2007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根据计划,整个扩建工程将于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


运河动工开凿

巴拿马运河刚开始通航

繁忙的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或大西洋每天有很多船隻在等待,船隻多時要等3至4天是常有的事,否則繞過南美洲的合恩角至少須多行駛8千公里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1 楼
■“登月之旅”——尼克松访华(转帖)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2年3月8日那一期的封面故事是:Nixon's China O dyssey(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现代英文中的奥德赛(Odyssey)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是浪漫冒险的象征。在美国媒体看来,尼克松的这次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言外之意,他们的总统像是要去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在尼克松的回忆录《在竞技场上:胜利、失败和重新崛起的回忆》中的第一页,他像是写日记一样开始描述这次“奥德赛”之旅:
中国,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在北京,从机场到政府国宾馆这一路,简直有些怪诞。
在我担任副总统和总统期间,我曾经对梵蒂冈、克里姆林宫、东京日本皇宫、凡尔赛官和威尔士宫等进行过官方访问,但我几乎从未准备过首次以一个美国总统的身份去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年,我在卡拉奇见到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他当时刚刚从中国访问回来。他极力鼓励我到中国去。我问他中国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回答说:“人,几百万人在大街上挥动着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国旗在鼓掌和欢呼雀跃着。”
中国政府的豪华轿车里的窗帘紧闭。我透过狭窄的缝隙向外窥视,除了看到每隔百米设立的岗哨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大街上完全是空空荡荡。
此时此刻,北京市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在哪里呢?对尼克松而言,直到他临终前,这始终是个没有被完全破解的谜。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为尴尬和荒诞的年月。就在几个月前,林彪元帅政变未遂后暴尸他乡的事件,已经向全国百姓公布,但是对国外仍然保密。在报刊上只是将林彪等人笼统地称之为“刘少奇一类的政治骗子”。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里,我们绝对无法相信,这种为自己国家保守秘密的最原始的方式,当初居然是极为有效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度的人民大众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族类几乎毫无联系。在北京东郊的三里屯一带,尽管驻扎着极为庞大的外国使团,但这些外国人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和普通中国人接触。当时,偌大的一个中国,像是一个高度封闭的城堡。
依照上级的指示,在尼克松率领的美国代表团访问北京期间,所有机关、学校等单位要延长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未经特殊批准,任何人不得在八点钟前下班或放学回家。于是,出现了尼克松的礼宾车队经过北京时大街上空无一人的情景。
尼克松访华的那几天,为了要让美国人看看我们的“市场繁荣和物价稳定”(这是那几年的官方流行词汇),专门从全国调来了大量的鸡鸭鱼肉蛋菜,堆满了北京商场往日空空的货架。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上街采购,所以不可能造成抢购现象。但是尼克松刚离开北京,货架上马上又被腾空了。
一位当年红得像影视明星一样的外交部礼宾译员章含之在她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七天。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是没有人感受到寒意。”这句话固然富有诗意,但有些华而不实。其实,对于大多数中国的普通人而言。尼克松的到来,其实倒是使本来就高度禁闭的社会增添了更多的紧张和恐惧。他们如同一群本来还可以有限度地外出吃草的羊群,此刻要被服服帖帖地圈在栏杆里了。
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天,毛泽东在他那个摆满中文线装书的书房里接见了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报纸事后说,毛主席和美国客人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交谈。但具体谈了什么,人民似乎无须知晓。在毛泽东离开这个世界的几年后,人民才开始陆陆续续获悉一些当时谈话的内容。
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眼里,毛泽东无疑是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对于毛泽东而言,继续对这些西方人保持自己的神秘感,显然极为重要。尽管有人后来一直对这次谈话过程赞不绝口,但我们还是不难从那些东拉西扯毫无逻辑的谈话内容中,看出毛泽东的用心良苦。谈话开始不久,毛泽东就决定将话题引向苏格拉底的方向,他向客人们建议,他只想谈谈哲学问题,具体两国关系等问题,由周恩来总理等人去谈。
此时的毛泽东,内心里其实是苦涩不堪的。林彪的自我爆炸,“文革”的积重难返,苏联的大兵压境,经济的停滞不前,这位世纪老人从来没有感到如此疲惫和力不从心。但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他需要竭力掩饰内心的疲惫。
美国客人们显然对所谓哲学问题毫无兴趣,但毛泽东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在这位刚刚中过风但思维依然敏锐的神秘老人面前,美国人处处显得彬彬有礼和小心翼翼(这足以使很多国人日后深感骄傲和自豪)。在谈话中,美国总统先生选用了中性的和日后不会被他的政敌抓住把柄的话恭维毛泽东说:“主席先生,您改变了世界。”毛泽东此时倒是没有故作神秘,反而用东方人谦虚的姿态回答说,其实他并没有改变世界,他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在北京郊区顺义县马坡公社的一个叫毛家营的村庄,在生产队召开的“批林批孔”大会上,一个朴实的农民发言说:“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像林彪这样一个每天大米白面可以随便吃的人,为什么要去谋害毛主席呢?这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吗?”
直到今天,东方神秘主义一直是我们东方人对付西方人最有效的武器。这个武器如同汉方药材,既能内服,也可以外用。有时候双管齐下,还可以内外兼顾。大导演张艺谋在这方面就显得老谋深算聪明过人。他的几部险些为我们捧回奥斯卡大奖的东方神秘主义电影恰恰就在这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有美国孩子在问:“你们中间真的有人一跺脚就可以上房顶吗?你们中间真的有人可以在柔细的竹子上飞来飞去吗?”
尼克松离开北京后,一个关于尼克松在故宫偷窃国宝的离奇故事在京城里不胫而走。故事说的是:尼克松在参观故宫时,趁人不备将一个当年慈禧太后珍爱的国宝放进了自已的大衣口袋里。此后,尼克松无论走到哪里,这件大衣始终不离左右。其实,中国人注意到了尼克松的盗窃行为,但是由于尼克松的特殊身份,中方不好直接向尼克松讨要这个国宝。后来,周总理巧布了一条妙计,在上海时,请尼克松观看中国的魔术节目,让魔术师在舞台上先将一个颇为相似的假国宝在手中变为乌有,然后魔术师再当场从尼克松的大衣里将真国宝取回。这样既使得国宝完璧归赵,又维护了外交上的礼节和尊严。故事显然是杜撰和荒诞的,但我发现周周的人们却热衷于相信这是真事,人们从中似乎可能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内心平衡。
尼克松离开北京后,的确到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但他并没有去看魔术表演,而是去看了南京路。
在中国人眼里,上海人做事情似乎总是比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显得精细和独到。尼克松到上海时,上海人没有采取像北京市那样的坚壁清野的做法,而是真正做到了既不卑又不亢。
在欢迎姿态方面,上海人更是别具匠心。南京路两边的窗户只准许打开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要关闭。打开的窗口旁边要特意安排人向尼克松的车队挥手示意。但是不能把手伸出窗外,这样会显得过分热情,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分子;但又不能不挥,因为他们是毛泽东请来的贵客。居委会主任向居民做了示范:不伸手臂,只用手掌,小幅度地慢慢摇摆。面部表情不能铁板,也不能太高兴,而是微笑。
那天下午,尼克松的车队注意到南京路上窗户旁边摆手微笑的人们了吗?尼克松本人和他的随行人员对南京路的观感如何呢?似乎没有人知道。
但睿智的余秋雨教授似乎从那半开的窗口发现了什么,他用自己那独特和细腻的文字写到:“我更不知道,这些稍稍打开的窗,这些轻轻摆动的手,正为中国预示着一种未来。开窗容易关窗难,只要启开了一条小缝,就再也难以彻底闭合。开放——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将成为这片土地的再生秘诀。”
事实证明,我们国家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后来的命运,都将与这两个字密切相关。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智取威虎山》
■中国特殊的体育体制下的"让球"

乒坛名宿、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表示,1961年他曾在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让球给庄则栋。
当时世乒赛第一次在北京举行,进入男子单打前四名的是四名中国大将: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徐寅生说:“当时领导考虑到庄则栋还年轻,把冠军让给他可以让他在后来的比赛中有连续三次夺冠的机会,这样中国选手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会很高。”
当时按照领导安排,徐寅生让球给庄则栋,张燮林让球给李富荣。男单决赛李富荣有些不情愿,第一局把庄则栋赢了,教练傅其芳焦急万分,趁换场时提醒李富荣必须让球。当时,李富荣反问傅其芳:“没有规定我要以0比2输给小庄,打成1比2为什么不可以?”最后,李富荣连输两局,按照“计划”输给了庄则栋。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曹燕华让给童玲。以两个人的实力对比,曹燕华对童玲有绝对优势。但是,曹燕华被认为是思想有问题,不讨教练组喜欢的刺儿头,于是,乒乓球队决定,以童玲在团体赛中立下大功为由,让曹燕华让出冠军。当时年仅19岁的曹燕华只有怀着一肚子委屈打了一场假球确,失去了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的机会。曹燕华说:“当时教练让我2比3输,我就输了,但场面打得很精彩。”
曹燕华当时确实有些出格,运动队规定运动员不准吸烟,她偏时不常地来上两根,规定不准谈恋爱,她偏与施之皓打得火热,这当然让上层看不顺眼。但她是乒乓球天才,曾连获37届、3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1983年的全运会,曹燕华在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四个项目的比赛中都遇上了童玲,她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对手,尤其是女单决赛,她更是以近乎疯狂的3比0狠狠地出了一口气。曹燕华23岁便退役,可以说那次让球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987年第39届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何智丽与管建华的让球事件,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争议最大的让球事件。当时,南朝鲜选手梁英子胜出女单半决赛,另一场半决赛在何智丽和管建华之间进行。何智丽在5个月前的亚运会女团决赛中输给过梁英子,教练组考虑管建华的削球打法对梁英子有一定优势,为确保世乒赛女单夺冠,决定由何智丽让给管建华。
出人意料的是何智丽临场变卦,击败了管建华而杀入决赛,最终以3比1击败了梁英子获得了冠军。何智丽说:“他要我让给管建华,我说我不让,我之前混双进了半决赛都让了,这次我不让。”这种公然违背领导意图的举动,犯了众怒,更重要的是,她极大地动摇了让球的理念基础。事后何智丽负气离队后又远走日本。何智丽没有让球,但在8进4的比赛中却接受了队友陈静的让球。如此前后不一的行事作风是何智丽备受诟病的主因。

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单半决赛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当时,另一场半决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和中国队陈静之间进行。教练组认为焦志敏曾经输给过赫拉霍娃,而李惠芬曾赢过她,因此做出李上焦下的决定。此外,焦志敏与安宰亨的恋情也是导致教练组安排她让球的原因之一。但当时以焦志敏的实力,是中国队当之无愧的大姐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不得不让球,结果陈静出人意料地赢了赫拉霍娃,最终获得了金牌。
在颁奖台上,挂着铜牌的焦志敏望着披金戴银的队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乒乓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大家庭,女单金牌之重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恐怕是焦志敏一生最大的遗憾了。汉城奥运会后,焦志敏退役,一年后远嫁汉城,用婚姻结束了自己的乒乓生涯。她说:“八年的国际比赛,我让了五次球,所以不想再打了。”

2002年9月德国世锦赛,在16进8和8进4的比赛中,为了避开强敌俄罗斯和意大利,中国女排两次打假球,分别以0:3输给实力不如自己的希腊和韩国。两场“假球”的反响越来越大,尤其在这时国家体育总局也站出来公开提出批评,在总局的严厉斥责下,中国女排代表团团长徐利和主教练陈忠和不得不向广大球迷道歉。

2005年十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的决赛,奥运冠军孙福明未经战斗就自己倒下,将金牌拱手让给解放军队小将闫思睿。
孙福明赛后向媒体哭诉“让金”,结果引起轩然大波,该场比赛重赛,最终小将闫思睿再度战胜孙福明,一场争议在重复的结果中结束。
■人类到底能跑多快?9秒69?
“我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我甚至可以跑出9秒60。”———博尔特

鞋带松开
双臂展开
捶打胸部
左顾右盼
跳着舞步
一边咆哮
一边冲刺
——博尔特未尽全力冲过终点
●怪人博尔特
国籍:牙买加
生日:1986.8.21
身高:1.96米
体重:88公斤

“太恐怖了,每天都要看你那张脸!”一朋友给菲尔普斯发来的短信
■新“水怪”

在“水立方”9天
17次跃进池中
狂揽8枚金牌
打破7项世界纪录
两届奥运会夺金14枚
“国际奥委会应该查一查菲尔普斯的球籍,看他是否有参加地球奥运会的资格。”——网友
●档案
姓名:菲尔普斯
身高:1。83米
体重:91公斤
鞋码:48号
臂展超过2米
每分钟心脏传输血液30公斤(普通人为15公斤)
每天需摄取能量12000卡路里(为一个正常同龄人摄取能量的4倍)
●菲尔普斯日常标准食谱
早餐:三个加奶酪、生菜、番茄、炸洋葱、蛋黄酱的煎蛋三明治,两杯咖啡,一份加了五个鸡蛋的煎蛋卷,一碗粗燕麦,三片抹了糖粉的法式吐司,三个巧克力薄饼。
中餐:一磅营养强化意面,两个大号抹蛋黄酱火腿奶酪三明治,含1000卡路里热量的能量饮料。
晚餐:一磅意面,一整个比萨,更多的能量饮料。

菲尔普斯是人是神?他到底凭什么游得那么快?

■三大秘密造就神奇水怪
●秘密一:大手大脚 上长下短
任何一个看过菲尔普斯身材的游泳专业教练,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人就是为游泳而生的!”
菲尔普斯身高1.87米,而他的上身长度达到了90厘米左右,这相当于一个2.07米的人的上身长度,而且他的臂长达到了2.01(一般人的臂长和身高差不多)。菲尔普斯的教练鲍曼比喻菲尔普斯的身材是“一副容易浮起来的好船身”。2米的臂展保证了菲尔普斯每划一下水都会比别人前进更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索普被人称为“大脚怪”,但菲尔普斯的脚相当于我们国内47码的尺寸,比索普只大不小。菲尔普斯更胜一筹的,还有他的“大手”。他的手掌经测量后相当于一位身高2米的NBA球员的手掌,这等于给他的脚和手装上了“蹼”,每划一下,前进的距离就比一般人要增加很多。
手大脚大,再加上“好船身”和“长臂围”,游泳运动员渴望的好身材全集中到菲尔普斯一个人身上去了,他怎能不成为“水怪”?
●秘密二:体质特异 作息规律
2003年,年仅18岁的菲尔普斯在巴塞罗那世锦赛上打破男子100米蝶泳世界纪录,比赛后的取样显示,菲尔普斯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仅为5.6毫摩尔/升,这个数值只有其他顶尖高手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众所周知,乳酸被认为是导致人体疲劳的物质。菲尔普斯体内乳酸含量明显偏少,相当于同一场比赛后,他只要休息20分钟就能恢复别人休息1小时才能恢复的能量,这也是他能屡次在大赛上冲击6金或7金的有力保障。
当然,特殊体质离不开良好的作息规律。菲尔普斯在今天赛后的发布会上告诉记者,他恢复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北京奥运会游泳决赛每天上午进行,他下午都要睡一个很长的午觉,晚上10点准时入眠,早上4点30分左右起床。经过一系列的热身和调整,一般到上午10点至11点之间,他的身体机能就到了最佳状态。
●秘密三:胃口奇大 渴望胜利
正常人一般一天需要摄入的热量为2000卡路里左右,但这只是菲尔普斯每天从饮料中摄入的热量,他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为4000卡路里。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菲尔普斯首次透露了自己的食谱:早上吃谷类、牛奶和鸡蛋,主食一般是通心粉和匹萨,再补充点碳水化合物。听上去很简单,但菲尔普斯却没报“数量”。据奥运村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菲尔普斯一顿早餐曾经吃了8个鸡蛋。而美国ESPN一位评论员也曾感慨:“你如果看到过菲尔普斯吞下一大堆鸡蛋薄饼的场面,你肯定终生难忘。”
不但吃得好,睡得着,菲尔普斯还拥有一颗永远渴望胜利的心。“一到了泳池里,我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我只知道前进,再前进!”菲尔普斯曾这样形容自己。他的教练鲍勃也感叹,菲尔普斯的注意力远比一般人要集中,只要到了泳池里,任何人也不可能打扰到他,眼中就只有“胜利”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