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玄奘西游记之降伏外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7:08
       第26讲降伏外道

        在上期节目中,钱文忠教授讲到,一个亡命的辩论者打上门来,用40条论纲挑战那烂陀寺。挑战者是顺世外道法师,而外道这个称谓是印度佛教徒对佛教以外其他宗教派别的泛称。当时在印度,被佛教贬斥的外道就有96中之多,其中顺世外道以追求现世生活愉悦、推崇肉体享受,与佛教截然对立。面对挑衅,玄奘将日和面对?它是如何降伏这个外道的?而这个上门挑衅的顺世外道还会牵扯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玄奘做好一切准备,应对戒日王召集的那场辩论会,由于戒日王忙于战事,暂停出发前往。正在这个当口,一个顺世外道,一个亡命的辩论者打上门来。玄奘以出乎我们意料的姿态接受了这个挑战。

        玄奘走上前去,一把将这个外道拖进那烂陀寺,请戒贤大师和那烂陀寺的各位高僧,出席作证。由于玄奘的气势,一开始就压倒了顺世外道。从玄奘弟子写的文字记载中,我们看到了玄奘一直在进攻,今天,我们好像仍然能感受到这场辩论的激烈。那么,玄奘是用什么策略来进攻的呢想?玄奘是怎么来展开辩论的?这里边放映出玄奘极其高超的一种辩论技巧,一种对逻辑的应用的一种能力。

        玄奘一开始,就对当时流行在印度思想界的,几种主要的外道,展开全面的攻击。你单独的一个顺世外道,还不值得我摩诃耶那提婆奴专门来驳斥你,我先攻击所有的外道。玄奘的突破点是由外到内,从外表来进攻他的本质。玄奘怎么开始攻击呢?

        玄奘说:你们这些外道,有的用灰啊,泥啊,炭啊涂满全身,浑身白惨惨的,活像是睡在炉灶旁的狸猫,这指的是涂炭外道。你们中间还有的,袒露身体,披头散发,皮肤开裂,就像河边的一棵枯树,这指的是露形外道。你们还有一些,把骷髅,把死人的骨头串起来,当花环挂在脖子上,或戴在头上,活像坟墓边上的恶鬼,这是指骷髅外道。你们还有一些,穿着破烂不堪,肮脏不堪的衣服,喝尿食粪,浑身恶臭,就像粪坑里发狂的猪一样。这种外道今天还有,是一种极其严酷的苦行,是所谓苦行头陀。你们这些外道,这样做难道不让人恶心,不愚蠢吗?

        面前的对手是顺世外道的法师,而玄奘为社么在辩论中根本不提顺世外道,却首先批驳其他一些极端的外道呢?这体现了玄奘一种什么样的辩论智慧呢?

        请大家注意,玄奘一开始就给顺世外道下套挖坑,有意识的使用辩论技巧。顺世外道是佛教徒所认为的外道之一,但是,他的外表是不是就和玄奘所攻击的那些外道一样呢?不是,顺世外道恰恰是顺着这个世界走的,他们追求现世生活的愉悦。在玄奘眼里,反正你们都是外道,我先把你们放在一起骂。

        在辩论时,玄奘采取的技巧和手段,始终王顾左右而言他,愣是不理顺世外道的茬。用中国的古话说,玄奘用的手段是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或者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实,在辩论中,运用中国式的智慧,是不符合印度辩论的逻辑要求的。玄奘是出于什么考虑,才这么做的呢?

        面对这场挑战,其实玄奘的心中有说不出的苦。那么玄奘难言的苦衷到底是什么呢?

        从顺世外道自己打上门来以后,玄奘不可能不知道,在这段时间,玄奘一直在长考,他知道这条论纲,并不好对付,很难辩驳。外道心里知道,我这条,很难通过辩论来决定胜负的,基本上会是一场混战。如果打成一场混战,因为我是主动打上门去的,所以结果还是我赢。

        玄奘想,既然你弄了这么一些题目来辩论,我就不和你纠缠具体的理论问题,而是从辩论的手法上来动脑筋,先把你和那些容易批驳的外道放在一起。经过好几个回合,这个顺世外道跟玄奘辩着,辩着,发现压根不是在辩自己的题目,被玄奘绕进去了。

        这样,外道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全盘已经输了。而这个顺世外道自始自终没有发现玄奘下的套子:把顺世派列入外道,外道都是一样的,其它几家外道被驳到了,把你不是也捎带进去了。所有的外道都不行,你是外道,所以你也不行。这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最后,那个外道只有默无所说,我今负矣,任依先约。在印度的辩论中,你要是不认输,就更烂。我已经被你绕得糊里糊涂,说不出话了,我认输,我把脑袋交给你去处置。

        那烂陀寺受到受到攻击性挑战的事情已经在相当的范围内传播,作为胜利者,玄奘将如何处置这个挑战那烂陀寺的外道?他们又会结下什么样的因缘呢?

        这个时候,玄奘表现出一种高姿态,玄奘说:我们佛门弟子是绝对不会害人的,玄奘开出的惩罚条件是,你就做我的奴仆吧,随时听候我的命令,随时接受我的教诲。根据记载,这个外道听到这个处置结果后,喜出望外。记载上用了四个字:这个外道即将向房。一下子就溜到玄奘的房间里,躲了起来。

        这场辩论是胜利了,但是,玄奘心里明白,他是怎么赢的。玄奘对这一次胜利,根本不看重。他心里牵挂的,还是戒日王召集的那场辩论会。玄奘心目中真正的劲敌,是三代帝王的灌顶师般若鞠多。

        赢了顺世外道,保护了那烂陀寺的声誉,但是,巨大的威胁正等待着玄奘。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玄奘费尽心力,托了好多人,想了好多办法,找到了般若鞠多的那本《破大乘义》七百颂,玄奘埋头钻研对方的著作。

        般若鞠多不是一般的高僧,也是属于顶尖级的高僧,这部著作是他精心撰写的。般若鞠多在小乘佛教徒心目中,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不是浪得虚名。果然,玄奘大师对这部著作,有好几个地方百思不得其解。看不懂,破不了,解不开。玄奘火急火燎,找谁去问呢?公开请教,贴大字报,我有几点不懂,谁来教我?肯定不行。且不说能不能问到,别人会不会如实的告诉你,而你这样去一问,其实,等于你已经认输了,怎么办?

        和“三代帝师”的辩经随时都有可能开始,而玄奘却还没有读懂对方的著作。辩论还没开始,那烂陀寺就已经处于下风,那么,谁才能够帮助玄奘走出这个困境呢?玄奘是病急乱投医,玄奘在房间里绕室彷徨,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一眼看见那个顺世外道,就问他:这部书你看过吗?这一问,问出一个天大的惊喜。这个顺世外道说:我不仅听过般若鞠多讲过这部经,而且前后听过五遍。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回,又印证了佛教理论中的善有善报。如果,当初把他的脑袋砍了,你去问谁?

        这时,玄奘显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本着能者为师的态度,请顺世外道为他开讲这部经。顺世外道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我现在是您的奴仆,怎么能为您讲经呢?玄奘说:这是别的派别的学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啊只管说,不要想那么多。那个外道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等到半夜吧,因为我担心别人知道后,您跟一个奴仆学法,会玷污您的名声。

        到了半夜,顺世外道为玄奘原原本本,仔仔细细,把《破大乘义》从头到尾解释了一遍,解决了玄奘百思不得其解的几个疑点。这样,找出了般若鞠多的破绽,找到了用自己的大乘有宗的学说和方法,去攻破对方的途径。

        为此,玄奘撰写了他的第二部梵文著作,叫《破恶见论》。你不是《破大乘义》吗,我认为你这个书是恶见,我是《破恶见论》,而且篇幅之大,是《破大乘义》的两倍还多,共有一千六百颂。这部经没有传下来,玄奘用梵文撰写的著作都没有传下来。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还没有一部中国僧人用梵文写的佛经。

        戒贤大师和寺内的高僧看了以后,都赞不绝口。这次戒日王组织的辩论会,能不能赢,其实,当初连戒贤大师心里都没有底。但是,看了玄奘的这部著作以后,戒贤大师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对赢得这一次辩论充满了信心。

        顺世外道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有功之人,玄奘就把这个顺世外道给放走了。顺世外道得到了自由之身,又一次喜出望外,马上就离开了那烂陀寺,回南印度去了。

        这个顺世外道与玄奘的因缘却并没有结束,他还给玄奘惹出了一大堆的事情,再次印证了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此时玄奘觉得凭母校高僧的实力加上自己的《破恶见论》,即使他不亲自与“三代帝师”辩论,那烂陀寺也已经稳操胜券。于是他决定回国,然而一个赤身裸体的人却又找上门来,给玄奘算了一次命,竟算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觉得自己对那烂陀寺的责任,已经尽到。他又开始准备回国。这个时候,有一个露形外道,叫伐者罗的,伐者罗是金刚的意思,到玄奘住所来串门。这位伐者罗,在那烂陀寺范围内是以算命著称的,玄奘早有耳闻,就请他算一挂。算什么呢?我是支那僧,到印度已经好长时间了,我想回国,不知能不能到家?我回去和留在这里都可以,是走是留不知哪一种最为吉利?玄奘还流露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独特关心的事情:我的寿命有多长?

        俗世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印度高僧都不太在意这个问题。这个外道是用印度的方法来算的,玄奘听了以后,觉得等于没讲:你留下来很好,回去也可以到,至于您的寿命,还有十年,也许能活得更长一点。究竟有多长,我也不知道。这算的是什么命?

        但是,玄奘心目中有一个更重要的担心,在印度留学期间,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求取佛经。所以,在印度学习的这些日子里,他积累了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典,佛像等,怎么运回祖国去?这是一个难题。

        伐者罗打消了他的疑虑,伐者罗说:您别担心,戒日王,鸠摩罗王,自遣人送师,必达无苦。玄奘觉得奇怪,彼二王者从未面,如何得降此恩?这两个王我一次也没见过,怎么会有这样的皇恩降到我身上呢?

        鸠摩罗王已发使来请,二三日当到,既见鸠摩罗王,亦便见戒日。鸠摩罗王已经派使臣来接你,你如果见到了鸠摩罗王,你也就会见到戒日王。

        邀请玄奘的使者就要到那烂陀寺了,陆形外道的预言马上就会得到印证,素不相识的鸠摩罗王为什么会前来迎请玄奘呢?我们还得从玄奘最初的对手、曾经的奴仆、后来的功臣顺世外道说起。

        这要从顺世外道说起。顺世外道离开那烂陀寺后,回到南印度,见到了当时仅次于戒日王的一个王,叫鸠摩罗王。这个国王的名字在《大唐西域记》里,写做拘摩罗,意思是童子,小孩子。

        鸠摩罗王是当时印度对中国情况最为了解的一个国王。根据唐书的记载,贞观年,公元年,唐代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时候,鸠摩罗王主动派人向唐朝献上奇珍异宝,更重要的是,他居然献上了印度地图,这是很不简单的,等于是我把国家的大门为你敞开了。而且还请过老子的像和《道德经》,这一切都是玄奘影响的功劳。

        顺世外道对玄奘心悦诚服,他见到鸠摩罗王之后,详细介绍了这位支那高僧的道德和学问。鸠摩罗王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和佛教的关系远不如戒日王,但是他非常好学,非常敬重有学问的人,因此,在他统治的地域里,也有很多高僧。他一听说在那烂陀寺,居然有这么一位从支那来的高僧,赶紧派人前往迎请玄奘。

        伐者罗,他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这个消息肯定不是算出来的,但是,他跟玄奘说,我是算出来的。不要忘记,露形外道有一个特点,他是经常在外面活动的,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虽然他不穿衣服,但也不是一直都待在房子里的。这次算命,坚定了玄奘回国的决心,玄奘开始整理行装,他特别注意佛经和佛像的包装。那烂陀寺的僧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位和自己朝夕相处五年的支那国高僧,这位曾经为那烂陀寺保住了声望的留学生,恐怕这一次,真的要回国了,整个那烂陀寺好像炸开了锅。那么,那烂陀寺是怎么看待玄奘回国想法的呢?大家又是如何来劝阻玄奘法师的呢?玄奘法师又是怎么来应对的?这一系列的事情请大家听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