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家形象不在于外国人说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59:27
中国的国家形象不在于外国人说什么

评中评第519期

今天看到新闻,大惊“夜郎国”要斥资50亿在一个不算富裕或者算得上贫困的湖南小县城新晃重建了,据说重建的“夜郎国”预计在2020年完工,目标是希望通过项目建设能让更多人分享神秘的夜郎文化,预计建成后每年来当地的游客将达500万人次。

资料显示,2009年该县财政总收入为1.1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只有6838万元。也就是说,重建“夜郎古国”要花费全县近50年的财政收入。

学者吴祚来在评论中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窃人故国呢?不可能成为诸侯,但很可能引发众怒或成为笑料。

盛大林就在评论中调侃说:这个做法颇有夜郎自大的遗风,用一个县城50年的财政收入去建一个未来收益不定的旅游开发项目,小县城能否承受得起?这就是现实版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有人担心这会演变成一场烧钱游戏。

但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夜郎文化”。按照我们的文化传承或旅游文化开发之传统,我们大多开发孔府孔庙、曹操墓、李白家乡等等颇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遗迹,比如我们可以对着孔庙讲我们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讲“礼义廉耻”的社会道德,我们可以讲师仙李白的情操,念读他的《早发白帝城》。

而所谓“夜郎文化”呢?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夜郎自大”的出处,典故曰: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使者又到夜郎时,夜郎国王又用同样的话问使者“汉孰与我大”。夜郎国却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

花上5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去宣扬的这个文化,是为了造福地方?还是在一个申遗、文化旅游开发成为时尚、成为风潮、成为GDP主义、政绩至上理念的好帮手之后就乱了标准、没了尺度随便有点什么“文化”都挖出来开发开发,附会一点内涵花点钱,张口造福百姓,闭眼就权钱寻租?

想起了近期德国前总理费舍尔有关中国发展的文章。他的评价是:中国快速和成功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将让它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中国将发展为一个内向型的超级大国。“因为它庞大的12亿人口,将对其政府和领导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出现重大的根本改变时情况更是如此,而这正是中国目前的处境。”

他所说的“压力”和“处境”是什么呢?外国人不会比我们自己更加清楚,所谓压力,可以看各个地方政府面对拆迁和维稳的压力,在压力之下才会有一个宜黄官员的来信中所谓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告白和“风水门”书记被录音的“和政府作对就是恶”的叫嚣,才会有行驶第四部门监督职能的记者和媒体频繁被恐吓、被通缉、被伤害的种种和如上面所说各个地方打着发展的口号急功近利地盲目乱上项目开发所谓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写照。

而更加鲜活的例子就是河南的矿难,远有中国多次矿难的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近有智利矿难大救援创造的生命奇迹,而河南平煤矿难的追问除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是否有领导下井”和“井下避难所”之外,竟找不出其他的理由,或者说,其他的理由更本质,那是在为官当政者思维深处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硬件措施的要求和硬性的政策干预可以改变的。

而在面对以上这些情况的时候,费舍尔的话就显得格外的让人不舒服,他说:“透支国家内部政治结构的长期危险,让中国不太可能施行强权外交。”如果有外国人问:“一个连矿难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怎么能承担巨大的国际责任?”我们怎么说?也许把这个当做“中国威胁论”的另类反驳可以,而我们的国家形象,就在一些解决不好的矿难、拆迁等问题上,被自己损毁。

有的时候,对于外媒的指责所谓中国的种种不好的时候,应该多想想,我们最好的反驳是解决关系民生的种种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动辄有个地方政府斥资多少多少纳税人的钱去申遗、去搞什么夜郎“复国”。

凤凰网评论编辑:霍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