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重商主义与中国,及日韩港台的股市楼市泡沫的必然兴起与必然破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8:26
        重商主义与中国,及日韩港台的股市楼市泡沫的必然兴起与必然破灭
海宁原创,天涯经济论坛首发,
2010年10月13日
  前言:
  每个人自己的钱,如何投资,如何保值,应该自己拿主意,切勿盲目听信别人,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都仅仅是参考。
  
  本文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是封建社会末期的地主与原始资本主义早期的垄断资本的共同的必然选择。
  重商主义是“爱储蓄,重财富积累”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各自特定时期的必然选择。在重商主义产生巨大的外贸顺差,并积累巨量的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必然催生股市与房地产泡沫,无一幸免。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的兴起与破裂,是这些文化中“重生产,重财富积累,轻消费”的必然宿命。而泡沫破裂前是有一定迹象可寻的。
  
  重商主义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赢家与输家,在泡沫破裂过程中,也必然把大量原本自以为是赢家的人,变为不同程度的输家。
  
  文章目录:
  引子:钱乘旦论“重商主义”与“大国崛起”
  一)“重商主义”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股市房地产泡沫
  二)中国房地产泡沫各个时期的赢家与输家都是谁?
  三)泡沫破裂前的一些迹象,商品价格大涨,民工工资大幅上涨
  四)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每个人心中的CPI,通货膨胀,GDP平减指数,税收
  五)我认为应对经济危机 “应该”实施的解决方案
  六)普通人如何保家卫财--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七)换美元的问题
  八)本人在天涯发帖的合集,《踩准经济周期的节拍投资理财》免费电子版下载
  九)结束语
  
  附录一) 日本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的教训
  附录二)韩国房地产的美元价格的瀑布式下跌
  附录三)转载:前车之鉴──台湾股市从泡沫泛滥到破灭的过程
  附录四)英国自由贸易与德国贸易保护的殊途同归,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垒1841年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引子:钱乘旦论“重商主义”与“大国崛起”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03-12-03 09:44:36)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03/content_1210907.htm
  15世纪是人类重商主义历史的一个标尺。  
  2003年11月24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就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这一题目进行讲解。这一讲解进行了90分钟。为这次讲解,齐世荣和钱乘旦两位教授准备了3个月。
  2003年11月24日下午,钱乘旦和齐世荣教授一起,共就9个国家近代以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讲解。这9个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美国。其中,除前苏联外,都是昨天或今天的资本主义强国。……
  ……
  钱乘旦对《瞭望东方》说:
  其一,一个国家要强盛,统一的民族国家是前提。做不到这一点,不要说强盛,连生存都有问题。
  其二,以国家的力量推动重商主义,是富强的一个重要方式。  
  其三,现代化的道路有多种模式。
  ……
  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这9个国家,强的是什么原因?弱又是什么原因?中国现在(2003年)正在一个发展过程中,总结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有利于中国确定国策,确定发展方向。
  钱教授说:“我们提交的是一个全面的报告,不仅仅谈了经济、科技话题。我们非常强调制度的创新”。从制度创新来说,重商主义、工业革命是一种经济革命,也是制度上的。苏联搞计划经济,也是一种制度创新。
  政治也是这样。民族国家提倡中央集权就是制度创新。英国和法国也都是有制度创新的,当然做法不同。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钱教授说:“我们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史上应该学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要站在时代前列,跟进时代潮流。如果跟不上了,就一定会掉下去。”
  ……
  
  海宁读后感:
  就渺小的个人的财富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跟不上了,就一定会掉下去”,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的财富也一样,有的人的财富与存款的购买力,如果放在银行里不动,在结构性通货膨胀中,就会被大量消灭(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有的商品价格涨几倍,而其他的商品价格不涨或涨得很少)。等这些存款仓惶地恐慌性买房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也许陷入了另一个陷阱。不跟着地主与垄断资本设置的“时代潮流”的节拍走,“掉下去”是必然的。
  
  
  一)“重商主义”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股市房地产泡沫
  我不认识钱乘旦教授,我也不知道钱乘旦教授是否代表了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网上查了一下,好像是个令人尊敬地位比较显赫的历史学家。
  复制粘贴重商主义的概念毫无意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重商主义的定义。这里是其定义的一种解释,wiki.mbalib.com/wiki/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期,一个国家与民族尽量多生产,少消费,保持贸易顺差,以便积累金银财宝或者美元。15世纪末还是金银本位时期,西欧重商主义的目标是获得金银。而1971年后的世界是信用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时期, 日本,后来的韩国,台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外贸顺差带来的,积累的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国国债),而不是金银。
  重商主义实施时期,一般都是这些国家与地区人口非常年轻的时期,重商主义使得生产力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实体财富大量增加,而社会虚拟财富(房价,股价,字画古玩的价格等)是实体财富增加的好几倍,甚至10几倍。所有才有泡沫一说。1998年到2008年,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左右,这为中国以后发展内需,完善福利,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耗量从1995年到2007年翻了一番,社会大部分的人群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任何全盘否认中国1992年以来的发展成就的论点,是非常没有根据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财富的创造机制和分配机制。中国劳动者的蛋糕的份额从1990年的52%左右,下降到1999年的45%左右,再下降到2009年的35.6%左右。效率与公平,很多时候是不能完全兼得的。社会到了特定时期,将不得不牺牲效率(增长速度),弥补前期在分配公平问题上的缺失。日本,韩国,台湾,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量外贸顺差的结果自然是商品的净流出多了,国内的商品少了。货币多了,多余的货币实在没处去的时候,只好投资于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因为造好的房子是永远不能出口的。等股市楼市的价格被炒得高高在上的时候,股市楼市上产生的账面财富效应,必然导致消费的超级繁荣,特别是高档消费,因为法制不健全的时候,到处都是寻租的机会和痕迹。到最后,必然是物价房价都比其他国家高许多,国民的自豪感一般也是急剧升高“你看,我们有钱了,一套房子就值多少,一个东京的地价就能抵得上整个美国”。泡沫时期的经济形势,自然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但是,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股市地产泡沫和消费泡沫。日本泡沫时期那种公司聚会一次花掉几千美元的盛世场景,其后近20年都没有重现。
  泡沫的最后阶段,则是越来越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与工资上涨压力(在韩国就会表现为愈演愈烈的罢gong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可能因为猪肉价格暴涨,导致羊肉价格暴涨,引发紧张关系),然后宏观管理中必然不得不紧缩货币(加息,升存款准备金率),从而触发刺破破灭的临界点。本文侧重定性分析,不做定量分析与时间点预测。
  
  ######
  
  二)中国房地产泡沫各个时期的赢家与输家都是谁?
  重商主义是封建社会末期的地主与原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早期的垄断资本的共同的必然选择。
  在重商主义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赢家与输家。
  最大的赢家自然是地主和垄断资本,地价上涨10倍都不止,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垄断资本在经济超级繁荣中,自然也是收获颇丰,一年几百亿的利润的都不好意思说。
  ###地主,一种阶级成份,拥有较多土地而租给他人耕作的人家,一般按年收取租金。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列宁在1916年称,因私人垄断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突显,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此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将积极干预经济,从而使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其次的赢家是给地主打工的建筑包工头,帮忙收租的,维护秩序的,等等各种帮地主干活的人,地租收入好的时候,他们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这些人的饭碗一般比较牢靠。
  
  再其次的赢家是汇率低估时期的外贸公司的老板们,以及识破重商主义策略,提前卡位的民间资本。这些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被当成替罪羊牺牲掉。
  再再其次的赢家是跟随地主的调控节拍参与盛宴,并在下跌前提前结帐的投资者。
  
  输家是谁?
  输家首先是大量规规矩矩的,满含“美国都欠咱们钱”式自豪感的,对美国的蛮横义愤填膺的,工资8年来涨幅小于物价涨幅的,也没有在股市楼市里赚钱的,但是存款的购买力已经缩水的人们。这个群体,数量不小,而且情绪是相当得稳定。
  输家也是8年之中,长期生产价格涨幅很小的农产品的农民。
  输家是福利很少的,与城市房子距离极其遥远的,劳动效率从1998年到2008年提高了200%的,而工资按可比价格没有涨200%的工人。(劳动效率提供也有先进的进口机器,技术人员,更有效率的管理,社会分工合作等的功劳)
  还有一些,原本以为自己是赢家,并以此沾沾自喜,但是突然变盘之后,才发现自己在高位接了个烫手的山芋,从赢家,变成潜在的输家。因为不动产不动了,没有割肉卖掉之前,自然还不算是输家。
  
  
  三)泡沫破裂前的一些迹象
  商品价格大涨,猪饲料价格猛涨,石油价格猛涨;
  民工工资大幅上涨;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空间缩小或者消失;
  外贸出口个位数增长;
  投资品的看多比例占绝大多数(仅指具备购买力的人群);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连续2,3个月在15%以下。
  
  
  四)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每个人心中的CPI,通货膨胀,GDP平减指数,税收
  统计局的CPI,是中国特色的最大代表之一。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一个自己的CPI,对于北京上海存钱准备买房的年轻人而言,2009年的CPI超过40%,因为房价涨了60%以上。
  统计局其实是有非常优秀的物价涨幅数据的,GDP平减指数就是指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加权平均的涨幅,2010年第一季度,GDP平减指数5.4%。2009年为零左右;2008年12%,2007年9%。
  其实,还要算上税收对于人们收入的影响。
  归根结底,税后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力,才是普通人最终在乎的购买力。
  
  五)我认为应对经济危机 “应该”实施的解决方案
  以前我很少提到解决方案,只是觉得目前的情况下,连周其仁这样的人物说的话都没有影响力,我就没有必要提了。现在就说说我认为的解决方案。
  1.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江湖规矩。香港江湖片告诉我们,在道上混的,规矩最重要。保护费的收取要合情合理,不能涸泽而渔。
  2. 减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与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到哪里都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轻徭薄赋不扰民,就是对人民最大的爱护。(农业税已经被免除)
  3. 福利。不得不收的那部分税收,尽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5,6万亿的税收与土地出让金,其他方面省着点花的话,足以搞点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福利了(部分农村已经在高大病合作医疗)。
  4. 对内开放。民营资本不是恶魔,他们也想在法律的框架下“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医疗服务,金融,还有其他不少行业,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行业。医疗系统已经现在这个样子,让民营资本参与竞争,并无太多害处。如果哪家民营医院违法法律与道德,勒令关闭就行了。
  5. 均衡贸易。贸易顺差不要太多。重商主义要有个度,否则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六)普通人如何保家卫财,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首先,认识我们所处的处境,有利于独立判断我们经济与泡沫所处的时期与位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比较好得实施保家卫财。
  其次,钱都是自己的,主意要自己拿。
  在泡沫起步与繁荣期,自然应该紧跟地主与垄断资本的步伐,但是必须关注地主与垄断资本收摊的时间点,当他们不得不收摊的时候,如果投资者还在站岗的话,那只能怪自己了。
  本文只是定量分析,不涉及时间点的分析与预测。
  
  七)换美元的问题
  发个帖子总是有人问“什么时候换美元”。我就先老实回答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换能达到利益最大化。薛暮桥说:“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发行数量”。
  我有两个帖子供参考。
  简述1993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87399.shtml
  人民币汇率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从升值预期到贬值预期的议题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75997.shtml
  
  八)本人在天涯发帖的合集,《踩准经济周期的节拍投资理财》免费电子版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263909.html
  《踩准经济周期的节拍投资理财》海宁 著 2010年9月24日
  里面是我在天涯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时间匆忙仓促集合在一起,错别字不少,排版也不好,忘谅解。
  
  9)结束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我的想法,该表达的基本已经都表达了,再继续絮叨也没有太多意思了。当然,在2010年11月30日前后,我在某个帖子还欠一个总结或者道歉。2011年我猜测的3个时间点附近,我也会上天涯分析,更新帖子。
  我在天涯发帖,已经耗费很多时间。取名“海宁的马甲”也就是让大家不必过于认真,也许这只是众多马甲中的一个,也许,带“马甲”两字的ID,不一定用马甲。
  虽然已经说过很多遍,我还是想再提一遍。我谨再次借此文,向那些起草,撰写,和捍卫《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人们致敬。也向那些不听话的,但是说人话的专家如李稻葵,周其仁,许小年等致以敬意。
  祝那些被地主与垄断资本打了个措手不及,“跟不上了,就一定会掉下去”的人们一切安好。
  祝福那些在地主与垄断资本的盛(剩)宴下狂欢的人们一切安好,此话毫无讽刺的意思。
  
  
  
  附录一) 日本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的教训
  《金融战败:发自经济大国受挫后的诤言》( 吉川元忠著)读后感
  关于日本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的文章已经够多,我就不重复了,我说点自己的看法。
  我看了《金融战败》。我认为日本的股市楼市泡沫的问题不在于升值本身(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在1985年9月到1987年,也对美元升值30%,40%以上,但他们的经济体没有泡沫),而在于日元该升值的时候拒绝升值,或者说对于升值的态度是能拖就拖,能少升就少升,即使升,也要慢点升,从而制造了人们对于“日元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的预期,这种升值预期,配合低利率,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推手。
  更深层次的背后,则是日本民族对于外贸与就业的认识。日本整个民族怕升值导致日本的出口受到影响,就业受到影响,而且6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人,注重打拼,鄙视享乐主义。最后导致日本东京的物价和房价都达到了世界第一。
  作者说得比较正确的一点是日本政府与民间买的美国国债,其购买力确实大幅下降了3000亿到6000亿美元(一定要以石油,矿产等日本需要进口的商品为参照系,而不是日元,因为对于整个日本而言,美元不管存放多久,最终的用处必然是购买国际上的商品,否则就是美国签发的日本人永远不花出去的欠条而已)。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国防税或者保护费。对于日本整个国家而言,这点保护费一点都不算多。
  日元撑住不升值一段时间后,在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后,在导致美国企业叫苦连连后,最后还是不得不像德国马克,法国法郎一样,对美元升值。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如果一直不升值,结果肯定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日本国内的房价股价越来越高,而美国的失业越来越严重。万事总有个度。
  1985年9月开始的日元升值到1989年底告一段落,美国当时已经陷入萧条,日本股市泡沫1989年底破灭,楼市泡沫1991年破灭。其下跌过程,下跌幅度,我就不重复了。
  但是日本人的劳动生产率实在太强了,1991年后日元继续升值,到1995年,1亿多人口的日本的GDP,相当于2亿多人口的美国的95%以上,日元1995年要是再升值2到3个百分点,1995年日本的GDP就会超过两倍人口的美国。  
  日本只是走了重商主义发展思路必然要走的道路而已,美国国债购买力的损失,更多地可以看作是保护费,期间大藏省打电话要求各种基金不断买入美国国债。后来这个路子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也走了一次,中国从2003年到2011年再走了一次。以后还会被“爱储蓄,爱美元,轻消费”的体制与国家重复走这一条路。
  日本是个坚忍的重视储蓄的民族,日本人愿意为了积累财富而多工作,少消费,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食量都非常少。6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也缺乏消费与享乐主义思想,这是重商主义的文化基础。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都有类似的文化基础,而享乐主义盛行的南美则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中国文化也类似(为了积累财富而多工作,少消费)。这是文化的宿命,这是股市楼市泡沫必然发生,到一定时间后必然破灭的宿命。
  德国在日本的同时期遇到的是日本同样的问题,德国为什么没有楼市股市泡沫? 因为德国任由德国马克升值,德国人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了,德国坚决不允许通货膨胀超过2%,德国有自信他们的经济即使升值了也会强劲增长,因为德国靠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德国马克的升值比日元早,升得比日元快,德国经济也没有下滑,为什么? 因为德国人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生产更高端的,附加值越来越高的东西,否则工资成本上竞争不过人家(升值后德国人的工资相对别国而言更高了),到最后,机床,织布机,经编机等资本品由德国人生产,而进口织布机,经编机机器的国家的人则从事附加值低的工作。
  海宁观点:
  日本用一代人的自愿的艰苦奋斗与打拼,建设了一个非常发达的经济体,并在富裕后不惜降低发展速度,实施大量的福利政策,扩大内需,日元升值后日本游客遍布全球各大旅游景点。日本还实施了众多的反哺农业的政策。日元升值后,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源源不断地汇回大量利润。日本国内更注重高端制造业,与德国一起作为世界资本品的两大生产与出口国。股市楼市泡沫主要是日本人自己的文化与决策导致的,日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附录二)韩国房地产的美元价格的瀑布式下跌
  韩国30年甚至50年的发展,与朴正熙一切抄袭日本的重商主义发展思想,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在1969年朴正熙被暗杀后,其发展策略几乎被完整地延续了20多年。韩国变态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是朴正熙在五六十年代,因为发展重商主义的需要而灌输的,朴正熙成功灌输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绵延半个多世纪,蔚为壮观,不得不让人佩服。
  1996年韩国加入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也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俱乐部,大家在那里全面比拼各种社会发展指标,比如谁的教育水平高,谁的女婴死亡率低)。1997年11月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11月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997年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1,韩元在不到一个月内,对美元贬值42%。
  1997年10月到1998年1月,3,4个月内,韩国房地产价格按韩元计算,大约跌去30%以上。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不动产在那个时候是不动的,(价格低了卖家不肯,要等等看,高了买家不肯,也要等等看),所以那个时候价格是多少,谁也说不清,只能说大概。到1999年大致清楚了,按韩元,韩国房地产价格跌去了40%到50%。1998年到2002年,韩国壮士断腕,大宇,起亚等大量企业破产,优秀企业的大量股份被外国人持有,比如沙特王子在现代汽车困难的时候,买入大量现代股份,后来巴菲特也持有大量浦项钢铁股份,韩国成功转型后他们都是暴赚一笔。韩国大量破产完毕后,凤凰涅磐,浴后重生,经济罕见地快速转型成功。从2001年到2007年,韩国经济,特别是外贸,超级大发展。韩国经济,从原来落后台湾8到10年左右,到超过台湾3到5年。经济大发展,加上期间韩国货币购买力不稳,韩国的房地产价格也从低位再起泡沫,5年上涨300%左右,任由韩国政府几百个压制措施都没有用。
  ######
  
  附录三)转载:前车之鉴──台湾股市从泡沫泛滥到破灭的过程
  香港《经济导报》2007年第22期朱磊
  (提要) 2007年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于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
  台湾股市泡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出现连续贸易顺差,同时大量外资涌入,形成国际收支双盈余,迫使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短短两年间大幅升值近40%,由于民间的投资机会和渠道有限,大量游资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发股市和房市泡沫。从1986年台湾股价指数超过1000点,到1990年超过12000点,期间经历长达40个月的多头,而后股价开始狂跌,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到1990年10月1日,跌到2485点,造成台湾空前的泡沫破灭,并给台湾经济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一)台巨额外贸顺差与外商投资使新台币升值压力剧增。
  (二)美国采多种手段迫使新台币升值。
  在各种压力下,台当局于1986年开始采取对新台币汇率缓幅升值的策略,1美元兑新台币由1985年的39.8元小幅升值到1986年的35.5元。
  但是,这种“缓升”策略不仅没有减轻新台币的升值压力,反而刺激了市场更强的升值预期心理。不仅岛内民众纷纷抛售美元,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
  新台币升值过程中大量热钱流入及巨额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骤增,岛内货币供应量随之扩大,1985~1987年三年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分别高达51.42%、37.82%和24.44%。在当时外汇管制尚未取消和银行体系吸收存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过大造成社会资金浮滥,加上岛内投资机会有限,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股、房市飙涨。
  1985年台湾股价指数仅746点,但到1990年2月竟冲至12600点,五年上涨17倍。
  同时,台湾平均房价上涨3到5倍,地价飙涨10倍以上,形成严重的泡沫经济。
  ...
  ######
  附录四)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重商主义的殊途同归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垒1841年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成长,进入原始积累时期;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扩大外贸顺差,积累金银财宝。到了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重商主义也逐渐开始被部分国家抛弃。以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认为一国财富在于其国民素质及生产能力为标志。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极力提倡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经济。
  既然提到了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经济观点,那么不得不提一下亚当斯密的反对者,贸易保护理论的鼻祖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主张贸易保护的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到多少倍。”(《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金钱是买不来工业与军事的现代化的。只有本国的科技工作者掌握工业生产与研发能力,才能实现现代化。
  向别的国家购买廉价的商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德国工业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德国将处于落后和从属地位。而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跌落下来,商品价格甚至会低落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关税政策当时促进国家统一后,还落后于英国的德国工业的发展,使它在很短的时期内赶上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海宁解读:
  我们看到,已经处于科技与国防领先低位的英国,主张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经济。因为这个对英国有利,英国保持世界第一强国近百年。
  而后进国家德国,使用贸易保护和科技教育,也让德国在科技与经济实力上实现了赶超。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实现赶超,显然是有前提条件的。其前提条件就是对外贸易壁垒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同时对国内的民族资本要开放,让国内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去产生本国的工业核心生产能力。真正的科教兴国与重商主义并举,才能产生德国那样的赶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