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8:40:24
对真正的课堂,许多教师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当然,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之梦》中也谈到此事,他说:“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认为有以下特征: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展度。”
以上的这六个方面不就是我们教师苦苦追求的吗?当然所有“六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由此我们要注意这么一个概念:“心力”,它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基本力,它是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心力”系统包括情动力、意志力、自评力、调控力、注意力,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能力。
1.情动力。学习的动力之一,表现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倾向,一种好学精神。所谓“动之以情”就是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人是有情感的,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感情丰富、真挚、热烈。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用生动感人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弦”,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成功”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一席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一个‘行’字,坚信我们的孩子能行。恰恰这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同大人一样,渴望得到赏识,渴望被瞧得起。”
2.意志力。意志力在能力的形成与实现中更加举足轻重。众所周知,“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一种意志的磨练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到学生意志品质的个别差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战斗英雄故事,特别是一些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儿童顽强斗争的英雄故事,进行培养;还可以结合教学、劳动等实际活动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述意志锻炼的意义和方法;还可以结合小事进行培养,如写字不认真,害怕上讲台等等。对于怯弱、自卑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应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克服主观武断和盲目自信。
3.自评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明辨是非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自我评价。直至今日,在大部分中小学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都习惯并安于这种方法,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从性,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创新。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从各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自学能力的信心和决心。他经常给学生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具体事例,还有许多肯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型。学生认识一步步深化,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就架起了一座桥,学生学会了理解老师、支持老师,并逐步成为教改的主动参与者,从而产生了远远大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单个功能相加的合力。
4.调控力。调控力分为自我调整、控制与忍耐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加工、改造的对象。有见地的教育家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能够引发和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学生身上的自我教育的“潜能”是很大的,这种潜能是否充分发挥出来,要看教育者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像自己制定进步计划,自己写缺点、错误的“病历”,提高学习时间的效率,控制“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等等,使学生真正学会进行自我教育并尝到甜头。
5.注意力。当学生聚精会神地看书,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和思考时,我们可以说这种现象就是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注意的分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上,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对新课题或新内容发生兴趣;当教学步入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时,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并适当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趣味性的谈话等使之注意。有些人善于分配注意,能够轻快地同时做两件事,有些人却不善于把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事物上。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并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