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子思想之研究有感(五)--庄子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01:46
读诸子思想之研究有感(五)--庄子篇 文 / 榕树网友

  人喜欢树的形状和颜色,庄子却喜欢树的生命。

 

 

人生本来就是迷茫吗?庄子思考: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很可悲吗?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悲哀呀!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就如此茫然吗?亦或惟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 (齐物论)

 

 

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啊庄子,天地茫茫,万物渺渺,何况人之所存?时去两千年,我今于历史长河的另端,感君之所感,问君之所问,悲君之所悲,沧然而泣下。人出生后,就一直在用“人”的立场去追求着“真正的主宰”,好象把自己放在马背上拼命奔跑那样,永远停不下来,最后呢?心灵和形体都消失了,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一切不过都是自然的,假若以自然的立场去追求主宰,我们才能明晓“非有非无”,超越“有无“的境界呀!

 

 

往昔,我常问这世间,何以为是,何以为非,何以为尊,何以为卑,何以是为美,何以是为善,何以为之悲,何以为之喜,何以为有所值,何以又为无所值?庄子如是曰:“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齐物论)

 

 

庄子本身的根本哲学理论是在第二篇的“齐物论”。以一位叫南郭子綦的隐士的言论来说明人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自然语言是不同的,并非真实。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来表达事物,我们所认为的是非,是以自己认为不对的,而否认另一方的是。凭什么呢?我们认为西施是美女,那也不过是站在人类的角度而言,自然万物,存在只是存在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我们须懂得“齐一万物,莫强分别”呀!一切世间的是非、美丑、大小之对立,只是人的认识上的对立,而并非万物自身的性质。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当为漆园吏。“庄子”是一本大自然的智慧。庄子认为“人必须自觉人的存在,是和无限时空中大自然的有限运作息息相关的。人必须用自然来观察一切,换句话说:人不要从他人画出自己,不要自然画出人,不要从无价值画出价值,不要从过去和未来画出现在,不要从死亡画出生存,不要从无限画出有限,这样才能超越束缚而得到自由,这就是庄子哲学最不同于诸子百家之处。

 

 

战国,那是一个“强凌弱,众暴寡”,是一个离乱痛苦的时代。有什么是非存在?正义,邪恶哪能辨之?庄子的书中,多处反映那时代的痛苦。庄子“则阳篇”中说:“有个人到齐国去,刚踏入郊外,就看到一具罪犯的尸体。他便放声大哭说天下最大的灾害,你先遇上了,真可怜呀!国法上说不要去做强盗,不要去杀人,但是强盗杀人的行为,要责备谁才好呢?”是啊,到底来责备谁呢?是谁发动战争?是谁在残害无辜生命?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为何而战?人哪,这就是人,你们为着私欲为着名利,为着不可分辨的正义和胜利在杀戮生命,得到所想的又能如何?无非名利钱财,这些算什么?算什么?与渺茫无际的天地时空相比之,这些到底有何意义呢?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个不朽之人?那又何必来费着心思顾及这些身外之物呢?哎,人啊人,你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活?在为什么而奋斗?如今这个世界,在表面上好似太平安康,但处处却弥漫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自古以来就从未改善过。庄子啊庄子,视权贵如腐鼠,视钱财如粪土,即便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也不曾潦倒!(此处有三个典故,分别见于“庄子·秋水”“庄子·列御寇”“庄子·山木”)

 

 

庄子出生的宋国,是位于河南洛阳附近的一个小国,又处在四战之地。宋国本是殷商民族败亡以后的残余,被征服者的历史,总要涂上许多悲惨的色彩。在春秋时代以后受到楚国的侵略,而逐渐归于楚,因此他们对亡国有很强烈的无力感。到了庄子的时代,征服者周王朝的权威,也只剩下一抹黯淡的斜阳,卷缩在洛阳城头了。这世间,有些事物能在历史在茫茫天地间留下些许痕迹,但也不是一个虚名罢了。现实世界的痛苦,是一个无底的陷阱。夕阳下的权威,丘陵黄土下的贤者,是伟大?还是渺小?庄子的视线,从此离开了人世,他所旷观的延伸至无穷时空。人的根本问题,在于人的不自由。人为何不自由呢?因为人有依赖。依赖物质而生活,依赖感情而生活,依赖知识而生活,依赖神灵而生活........这些依赖,便使人人陷入自我建造的“不自由”的境地。如果人要实现自由,便须先去掉依赖心减少私已的欲望。(这依赖心也类似于佛学中的执著心)

 

 

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空中去体验的哲学。许多哲学家是把一棵活生生的树砍死了,才作分析。而庄子则是就一颗活生生的树来体验它的生命。庄子爱的是生命存在的本身,而太多世人不过是在爱生命的表象,容貌,富贵,权利,名誉........ 就象爱树木的颜色和形状。而庄子是爱树木本身的自由生命呀!那是精神,那是灵魂,那是道的依存,那是天地间唯一不灭的永恒!“庄子”最初一篇“逍遥游”,以比喻和想象把绝对自由的理想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种神思飞扬的作品,在当时真是无人能及。“逍遥游”的宗旨是说人的精神摆脱一切世俗羁绊,化同大道,游于无穷的至大快乐。庄子是距离世俗太远了,他的大鹏鸟鹏直上云天,飘翔高飞在九万里的天空,小麻雀们自然是要嘲笑了。所以世俗对他的误解诽谤是必然存在的。世俗的人说庄子是消极的,避世的,颓废虚无的。但事实上,究竟谁才是真正面对生命的真实和自由了呢?世俗又说庄子是个人主义,神秘主义,无政府主义。其实庄子的智慧却高高地超出了这些主义。这些主义不过都是世俗的东西世俗的代名词罢了,正如一切知识不能与大“道”相比一样!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而庄子所要追求的却是“有生命的无秩序”。问世间,明白者几人?!象大鹏这样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行动,不为外界所累,而内心平静永远自由活在自己世界的行动,是蝉和斑鸠所不能理解的,这就是小聪明和大聪明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大聪明么?就要达到“.......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庄子逍遥游)。庄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