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漏网之鱼和替罪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3:44
http://view.QQ.com  2008年02月20日16:55   四川在线  八喜评论761条
相关新闻:辩护实录:大兴安岭火灾主犯17年后宣告无罪(图)
“当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的消息传来时,他(赖宁)心痛极了,忍不住奋笔疾书,怒斥官僚主义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还记得小学语文课《小英雄赖宁》里的这段描写吗?
那些犯了“官僚主义作风”的官员中,主犯就是当时的林业局局长庄学义,他因“玩忽职守罪”获刑3年,却最终于17年后被宣告无罪。火灾后的17年来,庄学义一直在申冤,因生活贫困,几次进京申诉时连吃饭的钱都是律师掏的。直到今年2月13日,媒体报道了他洗冤的经历,这只“替罪羊”才算迎来迟到的正义。
记得黑砖窑案时,有位记者这样描写:“他埋着头,一刻不停地抽烟……再抬头已是满眼泪水。(这些官员)担心的不是自己能否在公众面前撇清自己的过失,而是自己一说话,可能就成为各方谴责的对象,而成为事件最终的‘埋单者’。”
而庄学义,这位实际上的救火英雄,还是因其身份成为“埋单者”。
多少年来,我们见惯了,每当有类似的灾难或负面大事件,官方的应对往往是控制与安抚并举,而不管是控制还是安抚,目的都是一个——平息事态、维护稳定。这时候真正做到了“政治挂帅”,而非追求真相和依靠司法。具体操作中,便有英雄、漏网之鱼和替罪羊三种角色。
著名影片《兵临城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苏军司令官问基层指导员:士兵们现在最需要什么?一名指导员答:希望。于是苏联的宣传部门便开始“制造希望”——神枪手瓦西里被塑造成一位传奇英雄,用来鼓舞士气。相信大家都熟悉,在我们的救灾过程中,这样的手法也是必备的。这些英雄并非不值得敬佩,但经过宣传包装后面对世人的形象,则很可能被夸大甚至神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勾起人们内心的善良,从而把目光从问责引开;另一方面在黑暗与丑恶中给人以温情与希望,也能安抚人心。
第二种角色就是“漏网之鱼”,它与“替罪羊”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不追究“责任人”不足以平民愤,而扩大化又会对事态推波助澜,两者都不利于大局。最佳办法是找出“核心责任人”从严从快处罚,同时作为事件了结标志。这个“核心责任人”并非事实上的应该担责者,而是“理论上”,或者说民众心目中想当然的那个角色,大兴安岭火灾中这个角色当然是非林业局长莫属,于是庄学义就成了那只“替罪羊”。有时候它不是很形象地“丢车保帅”般的替罪,而是为“大局”替罪,为“体制”替罪。这就叫“形势需要”。
至于“漏网之鱼”,在黑砖窑案中看得最为真切。大规模、至少数百人的窑工,分散于不止一个黑砖窑中,这些窑主、打手们哪个不应该重判甚至领死?但最后媒体上渲染的只是以洪洞县黑砖窑主王兵兵为代表的有限人员。至于其他,我们没看到明确的说法。
诚然,出了灾难事故,相关行政负责人引咎辞职或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为过,但判刑还是司法的事情,司法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是运动式的、批量式的“从严处理”,实际结果就是无罪者受冤,有罪者漏网。
民众并非不明事理,虽然对灾难事故中的责任官员痛恨的咬牙切齿,但大家真的就接受不了一个事实上清白的官员免责吗?如果说猜疑是不可避免的,那也是因为做样子的问责太多,让人们学会了往最坏处想;何况真的不可避免吗?我看只是没有足够的透明罢了。
还清白者以清白,不管他是官员还是平民。我们追求的是正义,而不是身份,因为若有一个为体制牺牲的官员,必定有更多个为体制牺牲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