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医学期刊频道--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11:58
多年来,无机化学实验课验证理论的内容偏多,采取封闭式教学,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是固定的,不允许随意更改。学生实验时只需按实验教材“照方抓药”,机械操作,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更难以培养学生观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存在实验考核方式单一化、考核内容教材化、考核题型共性化等弊端,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建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模仿型到创新型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我们修订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比例由95%减少至65%。保留了有代表性、教学效果好、学生感兴趣的验证性实验,如电离平衡、沉淀平衡,去掉了与高中化学实验差异不大的阴、阳离子鉴定等实验。精选了与现代药学发展密切相关又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验,如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及杂质限度检查。同时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茶叶中一些元素的分离和鉴定”、“废银液中银的回收”等实验项目。这些实验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宽松的实验氛围,将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促使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增强,思维变得活跃。

  2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生动和富有活力的场所。实验教学既有知识传承,又有动手实践,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遵循认识规律,亲身在科学实验中去发现和认识科学,检验所获得理论的真伪。因此,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着力于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于对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了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经历了挫折失败,直至取得成功,他们的创新和研究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只有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反复观察和分析,他们的敏锐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提升。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验课上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启发学生对实验原理及预习报告所出现问题展开思考,针对实验中易出现问题加以“启发式”说明,鼓励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观察和分析问题,遇到困难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学生们纷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以极大的兴趣展开讨论。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如在“茶叶中一些元素的分离和鉴定”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分离流程和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提前1~2周将设计实验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表1实验教学环节目标化管理细则实验环节教师职责学生任务实验的预习在前一次课结束后,布置下次实验的预习要求,简述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弄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预习报告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导和检查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操作指导和检查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和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正确与否能够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能够独立完成操作,且能正确计算,得出结论实验过程的创新,对出现异常现象或误差的分析指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异常现象、误差的分析能力在实验中有创新,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出现异常现象或误差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实验结果分析与实验报告的书写指导和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总结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文字表达能力正确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表达清晰作者单位: 050017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无机物化教研室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分离方案,实验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行目标化管理,明确制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职责和学生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见表1)。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既有共性的目标化管理,又有个性化的教学目的,师生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向着确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做到“教有目标,管有标准”,切实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3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改革实验考核模式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有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评分依据,学生们只要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完成、按时上交报告即可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比比皆是,反映不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经过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向“高素质、能力型、创造型”方向发展,我们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将实验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三个组成部分,立足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使考核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强化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见图1)。

  图1实验考核成绩组成结构图(略)


  3.1实验课平时成绩——反映学生平时实验课基本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了实验教学“三报告”制度,即预习报告、实验记录报告、实验报告。预习报告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必须写出预习报告;实验记录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如发现数据和现象异常时要求学生及时上报,并组织全体学生分析原因。如发现有私改数据或假报现象者,要给予严厉批评和科学道德教育,并扣减相应实验得分;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30 min内当场写出,教师对每次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计入期末考试总评成绩,要求书写工整、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论科学。

  3.2实验课理论考核——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之灵活运用,所以实验课的理论考核内容也应以围绕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设计一些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主、客观性试题,如:一些实验异常现象或误差的讨论、某些不宜进行的操作及原因、实验的关键点等,题量适中,覆盖面要广,分数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3实验操作考核——检查学生实验操作的质量和效果设计和选取一些考察基本操作的综合性考核性实验,检验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抽签选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独立完成,当场交实验报告,评分后计入总评成绩。制定评分标准的原则:考察点尽可能详细,可操作性强;根据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评定成绩,避免模糊给分。新型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更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起到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新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实验考核机制,通过问卷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反映进行了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普遍欢迎,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占到了85%以上。通过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我们提升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多的学生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通过网络或埋头于图书馆主动探求专业发展前沿的最新知识,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学生中提问题的人多了,课堂上讨论热烈,发言的人多了。虽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促使他们经常提出“为什么?”,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必将受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