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9:36

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10年10月21日
来源: 《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 刘?敏

  新闻策划是报道的开始或准备,是某一阶段、针对某一情况制定的带有导向性质的报道计划。现场采访是实施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而是要在策划案指导作用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性现场发挥,甚至是突破策划的框定,从而使新闻报道更精彩、更“出彩”。

  首先,策划的选题并非无懈可击,采访中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闻策划的最终结果要靠记者现场采访来实现,而现场情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策划方案也应是动态、可变和及时调整的。从一些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报道看,几乎没有最初的策划与后来采访完全合拍的情况。熟谙这一点,策划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要在记者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

  2010年“七一”,根据秦皇岛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大媒体要精心策划一系列反映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争创先进型基层党组织的报道,为出奇出新,找出独特的采访思路和重点,我们的策划方案把重点放在“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方案敲定后记者按照计划分赴秦皇岛的三区四县,寻找可以立得住主题的典型事件与人物。可是现场采访实施后很快发现,这个看似独到的选题内容太宽泛,然而缺失了特色。于是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和细致的摸底,再度对策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把重点细化在农村党支部发挥当地文化特色及优势,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农民提升文化素质方面,采访对象选取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示范村,通过以小见大、以点概面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先进性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这样,策划方案经过完善之后,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细节更真实,采访活动更加顺利展开。这组报道突破了时政新闻“多而全、大而空”的框框,变得鲜活、亲切。

  第二,策划的主题不可约束过多,过于拘泥,要留给记者创作的空间。

  新闻报道,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系列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的宣传效应,都应该在策划的主题上下大气力。但新闻策划的主题不能过细,否则容易扼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一些下大力气策划的重点报道,结果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策划越位,越俎代庖,策划得过细往往约束太多。策划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报道前的“运作和规划”,是为了使记者明了报道的重点,但主题虽然已经确定,现场采访时也要求记者要打开思维之门,考虑到与主题有关的可能出现的其它方面,现场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随着新闻事态的变化与发展积极地探索报道思路,提炼出更加的明确的主题。

  2010年“三八”节是中国妇联成立100周年,秦皇岛妇联向媒体推荐了10位女企业家。采访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策划方案,报道她们事迹的稿件几乎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于是记者没有拘泥于策划提纲,而是深入采访,在与10位代表接触过程中体会她们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坚强和隐忍,并根据她们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提炼出“自强不息”的主题,专题报道《她们成功的背后》播出后,以独到视角、干净利落的风格审视了新时期女企业家的风采,用讲述的形式道出她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第三,策划的报道角度不是一成不变,采访中强调应变,将采访与策划完美结合。

  策划的作用在于框定重点、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在确认前期策划的选题和主题后,要强调记者的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场,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和线索,通过创作性发挥将策划案完美表达出来。

  每年河北省都在秦皇岛举办全国干红葡萄酒节,各新闻媒体要对其进行深入报道。事前我们通过策划确定了一系列选题,其中一期主题是反映秦皇岛干红葡萄酒走品牌化发展的,报道角度选取长城干红葡萄酒的自身发展及其带动作用。记者在现场一个偶然机会听说秦皇岛昌黎县把农家酒庄进行统盘筹划,建一个农家酒堡文化长廊,以发展酒庄旅游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实施昌黎县农家酒庄品牌化道路,昌黎县政府借此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记者从中发现了农家酒庄这个新兴产业信号,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农家葡萄酒酒庄文化的兴建这个角度来写秦皇岛干红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大胆实践。《兴建农家酒庄文化长廊》特别报道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从这次报道看,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仅按方案采访,则达不到深度报道的效果。只有思路开放,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与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节目。

  第四,策划如果完全背离了现实事件,要突破策划,写出与策划不同的采访稿件。

  新闻策划通常由编辑部领导或资深编辑制定,具有一定权威性。但记者在采访时一旦发现前期策划与实际情况相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策划有前功尽弃、被推翻的可能。记者采访时发现这种情况,不能轻言放弃,轻易否定策划,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因为最初的策划实际上还是在起作用,只不过有可能是反向的刺激作用,它刺激记者在现场进行逆向思维。一些这方面的采访实例表明,如果没有最初的策划做前导,可能记者对采访中遇到的相反情形就不会引起注意,不会那么敏感,它激活了记者的思维点,使之对新发现的情况积极思考。

  新闻策划与现场采访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削弱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报道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一种过分夸大策划作用的倾向,甚至策划出选题后,记者坐在办公室里找材料、打电话替代现场采访。记者采访中要在策划的指导下,发挥能动性、开放思路,创造性地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精品。(

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10年10月21日
来源: 《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 刘?敏

  新闻策划是报道的开始或准备,是某一阶段、针对某一情况制定的带有导向性质的报道计划。现场采访是实施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而是要在策划案指导作用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性现场发挥,甚至是突破策划的框定,从而使新闻报道更精彩、更“出彩”。

  首先,策划的选题并非无懈可击,采访中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闻策划的最终结果要靠记者现场采访来实现,而现场情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策划方案也应是动态、可变和及时调整的。从一些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报道看,几乎没有最初的策划与后来采访完全合拍的情况。熟谙这一点,策划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要在记者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

  2010年“七一”,根据秦皇岛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大媒体要精心策划一系列反映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争创先进型基层党组织的报道,为出奇出新,找出独特的采访思路和重点,我们的策划方案把重点放在“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方案敲定后记者按照计划分赴秦皇岛的三区四县,寻找可以立得住主题的典型事件与人物。可是现场采访实施后很快发现,这个看似独到的选题内容太宽泛,然而缺失了特色。于是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和细致的摸底,再度对策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把重点细化在农村党支部发挥当地文化特色及优势,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农民提升文化素质方面,采访对象选取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示范村,通过以小见大、以点概面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先进性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这样,策划方案经过完善之后,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细节更真实,采访活动更加顺利展开。这组报道突破了时政新闻“多而全、大而空”的框框,变得鲜活、亲切。

  第二,策划的主题不可约束过多,过于拘泥,要留给记者创作的空间。

  新闻报道,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系列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的宣传效应,都应该在策划的主题上下大气力。但新闻策划的主题不能过细,否则容易扼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一些下大力气策划的重点报道,结果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策划越位,越俎代庖,策划得过细往往约束太多。策划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报道前的“运作和规划”,是为了使记者明了报道的重点,但主题虽然已经确定,现场采访时也要求记者要打开思维之门,考虑到与主题有关的可能出现的其它方面,现场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随着新闻事态的变化与发展积极地探索报道思路,提炼出更加的明确的主题。

  2010年“三八”节是中国妇联成立100周年,秦皇岛妇联向媒体推荐了10位女企业家。采访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策划方案,报道她们事迹的稿件几乎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于是记者没有拘泥于策划提纲,而是深入采访,在与10位代表接触过程中体会她们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坚强和隐忍,并根据她们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提炼出“自强不息”的主题,专题报道《她们成功的背后》播出后,以独到视角、干净利落的风格审视了新时期女企业家的风采,用讲述的形式道出她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第三,策划的报道角度不是一成不变,采访中强调应变,将采访与策划完美结合。

  策划的作用在于框定重点、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在确认前期策划的选题和主题后,要强调记者的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场,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和线索,通过创作性发挥将策划案完美表达出来。

  每年河北省都在秦皇岛举办全国干红葡萄酒节,各新闻媒体要对其进行深入报道。事前我们通过策划确定了一系列选题,其中一期主题是反映秦皇岛干红葡萄酒走品牌化发展的,报道角度选取长城干红葡萄酒的自身发展及其带动作用。记者在现场一个偶然机会听说秦皇岛昌黎县把农家酒庄进行统盘筹划,建一个农家酒堡文化长廊,以发展酒庄旅游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实施昌黎县农家酒庄品牌化道路,昌黎县政府借此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记者从中发现了农家酒庄这个新兴产业信号,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农家葡萄酒酒庄文化的兴建这个角度来写秦皇岛干红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大胆实践。《兴建农家酒庄文化长廊》特别报道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从这次报道看,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仅按方案采访,则达不到深度报道的效果。只有思路开放,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与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节目。

  第四,策划如果完全背离了现实事件,要突破策划,写出与策划不同的采访稿件。

  新闻策划通常由编辑部领导或资深编辑制定,具有一定权威性。但记者在采访时一旦发现前期策划与实际情况相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策划有前功尽弃、被推翻的可能。记者采访时发现这种情况,不能轻言放弃,轻易否定策划,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因为最初的策划实际上还是在起作用,只不过有可能是反向的刺激作用,它刺激记者在现场进行逆向思维。一些这方面的采访实例表明,如果没有最初的策划做前导,可能记者对采访中遇到的相反情形就不会引起注意,不会那么敏感,它激活了记者的思维点,使之对新发现的情况积极思考。

  新闻策划与现场采访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削弱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报道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一种过分夸大策划作用的倾向,甚至策划出选题后,记者坐在办公室里找材料、打电话替代现场采访。记者采访中要在策划的指导下,发挥能动性、开放思路,创造性地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精品。(

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10年10月21日
来源: 《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 刘?敏

  新闻策划是报道的开始或准备,是某一阶段、针对某一情况制定的带有导向性质的报道计划。现场采访是实施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而是要在策划案指导作用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性现场发挥,甚至是突破策划的框定,从而使新闻报道更精彩、更“出彩”。

  首先,策划的选题并非无懈可击,采访中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闻策划的最终结果要靠记者现场采访来实现,而现场情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策划方案也应是动态、可变和及时调整的。从一些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报道看,几乎没有最初的策划与后来采访完全合拍的情况。熟谙这一点,策划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要在记者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

  2010年“七一”,根据秦皇岛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大媒体要精心策划一系列反映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争创先进型基层党组织的报道,为出奇出新,找出独特的采访思路和重点,我们的策划方案把重点放在“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方案敲定后记者按照计划分赴秦皇岛的三区四县,寻找可以立得住主题的典型事件与人物。可是现场采访实施后很快发现,这个看似独到的选题内容太宽泛,然而缺失了特色。于是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和细致的摸底,再度对策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把重点细化在农村党支部发挥当地文化特色及优势,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农民提升文化素质方面,采访对象选取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示范村,通过以小见大、以点概面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先进性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这样,策划方案经过完善之后,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细节更真实,采访活动更加顺利展开。这组报道突破了时政新闻“多而全、大而空”的框框,变得鲜活、亲切。

  第二,策划的主题不可约束过多,过于拘泥,要留给记者创作的空间。

  新闻报道,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系列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的宣传效应,都应该在策划的主题上下大气力。但新闻策划的主题不能过细,否则容易扼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一些下大力气策划的重点报道,结果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策划越位,越俎代庖,策划得过细往往约束太多。策划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报道前的“运作和规划”,是为了使记者明了报道的重点,但主题虽然已经确定,现场采访时也要求记者要打开思维之门,考虑到与主题有关的可能出现的其它方面,现场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随着新闻事态的变化与发展积极地探索报道思路,提炼出更加的明确的主题。

  2010年“三八”节是中国妇联成立100周年,秦皇岛妇联向媒体推荐了10位女企业家。采访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策划方案,报道她们事迹的稿件几乎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于是记者没有拘泥于策划提纲,而是深入采访,在与10位代表接触过程中体会她们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坚强和隐忍,并根据她们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提炼出“自强不息”的主题,专题报道《她们成功的背后》播出后,以独到视角、干净利落的风格审视了新时期女企业家的风采,用讲述的形式道出她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第三,策划的报道角度不是一成不变,采访中强调应变,将采访与策划完美结合。

  策划的作用在于框定重点、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在确认前期策划的选题和主题后,要强调记者的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场,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和线索,通过创作性发挥将策划案完美表达出来。

  每年河北省都在秦皇岛举办全国干红葡萄酒节,各新闻媒体要对其进行深入报道。事前我们通过策划确定了一系列选题,其中一期主题是反映秦皇岛干红葡萄酒走品牌化发展的,报道角度选取长城干红葡萄酒的自身发展及其带动作用。记者在现场一个偶然机会听说秦皇岛昌黎县把农家酒庄进行统盘筹划,建一个农家酒堡文化长廊,以发展酒庄旅游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实施昌黎县农家酒庄品牌化道路,昌黎县政府借此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记者从中发现了农家酒庄这个新兴产业信号,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农家葡萄酒酒庄文化的兴建这个角度来写秦皇岛干红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大胆实践。《兴建农家酒庄文化长廊》特别报道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从这次报道看,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仅按方案采访,则达不到深度报道的效果。只有思路开放,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与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节目。

  第四,策划如果完全背离了现实事件,要突破策划,写出与策划不同的采访稿件。

  新闻策划通常由编辑部领导或资深编辑制定,具有一定权威性。但记者在采访时一旦发现前期策划与实际情况相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策划有前功尽弃、被推翻的可能。记者采访时发现这种情况,不能轻言放弃,轻易否定策划,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因为最初的策划实际上还是在起作用,只不过有可能是反向的刺激作用,它刺激记者在现场进行逆向思维。一些这方面的采访实例表明,如果没有最初的策划做前导,可能记者对采访中遇到的相反情形就不会引起注意,不会那么敏感,它激活了记者的思维点,使之对新发现的情况积极思考。

  新闻策划与现场采访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削弱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报道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一种过分夸大策划作用的倾向,甚至策划出选题后,记者坐在办公室里找材料、打电话替代现场采访。记者采访中要在策划的指导下,发挥能动性、开放思路,创造性地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精品。(

现场采访如何突破策划的“框架”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10年10月21日
来源: 《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 刘?敏

  新闻策划是报道的开始或准备,是某一阶段、针对某一情况制定的带有导向性质的报道计划。现场采访是实施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而是要在策划案指导作用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性现场发挥,甚至是突破策划的框定,从而使新闻报道更精彩、更“出彩”。

  首先,策划的选题并非无懈可击,采访中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闻策划的最终结果要靠记者现场采访来实现,而现场情境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策划方案也应是动态、可变和及时调整的。从一些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报道看,几乎没有最初的策划与后来采访完全合拍的情况。熟谙这一点,策划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要在记者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

  2010年“七一”,根据秦皇岛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大媒体要精心策划一系列反映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争创先进型基层党组织的报道,为出奇出新,找出独特的采访思路和重点,我们的策划方案把重点放在“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方案敲定后记者按照计划分赴秦皇岛的三区四县,寻找可以立得住主题的典型事件与人物。可是现场采访实施后很快发现,这个看似独到的选题内容太宽泛,然而缺失了特色。于是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和细致的摸底,再度对策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把重点细化在农村党支部发挥当地文化特色及优势,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农民提升文化素质方面,采访对象选取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示范村,通过以小见大、以点概面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先进性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这样,策划方案经过完善之后,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细节更真实,采访活动更加顺利展开。这组报道突破了时政新闻“多而全、大而空”的框框,变得鲜活、亲切。

  第二,策划的主题不可约束过多,过于拘泥,要留给记者创作的空间。

  新闻报道,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系列报道,要想取得预期的宣传效应,都应该在策划的主题上下大气力。但新闻策划的主题不能过细,否则容易扼杀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一些下大力气策划的重点报道,结果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策划越位,越俎代庖,策划得过细往往约束太多。策划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报道前的“运作和规划”,是为了使记者明了报道的重点,但主题虽然已经确定,现场采访时也要求记者要打开思维之门,考虑到与主题有关的可能出现的其它方面,现场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随着新闻事态的变化与发展积极地探索报道思路,提炼出更加的明确的主题。

  2010年“三八”节是中国妇联成立100周年,秦皇岛妇联向媒体推荐了10位女企业家。采访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策划方案,报道她们事迹的稿件几乎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于是记者没有拘泥于策划提纲,而是深入采访,在与10位代表接触过程中体会她们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坚强和隐忍,并根据她们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提炼出“自强不息”的主题,专题报道《她们成功的背后》播出后,以独到视角、干净利落的风格审视了新时期女企业家的风采,用讲述的形式道出她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第三,策划的报道角度不是一成不变,采访中强调应变,将采访与策划完美结合。

  策划的作用在于框定重点、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在确认前期策划的选题和主题后,要强调记者的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场,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和线索,通过创作性发挥将策划案完美表达出来。

  每年河北省都在秦皇岛举办全国干红葡萄酒节,各新闻媒体要对其进行深入报道。事前我们通过策划确定了一系列选题,其中一期主题是反映秦皇岛干红葡萄酒走品牌化发展的,报道角度选取长城干红葡萄酒的自身发展及其带动作用。记者在现场一个偶然机会听说秦皇岛昌黎县把农家酒庄进行统盘筹划,建一个农家酒堡文化长廊,以发展酒庄旅游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实施昌黎县农家酒庄品牌化道路,昌黎县政府借此发展旅游、发展经济,记者从中发现了农家酒庄这个新兴产业信号,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农家葡萄酒酒庄文化的兴建这个角度来写秦皇岛干红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大胆实践。《兴建农家酒庄文化长廊》特别报道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从这次报道看,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仅按方案采访,则达不到深度报道的效果。只有思路开放,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与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节目。

  第四,策划如果完全背离了现实事件,要突破策划,写出与策划不同的采访稿件。

  新闻策划通常由编辑部领导或资深编辑制定,具有一定权威性。但记者在采访时一旦发现前期策划与实际情况相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策划有前功尽弃、被推翻的可能。记者采访时发现这种情况,不能轻言放弃,轻易否定策划,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因为最初的策划实际上还是在起作用,只不过有可能是反向的刺激作用,它刺激记者在现场进行逆向思维。一些这方面的采访实例表明,如果没有最初的策划做前导,可能记者对采访中遇到的相反情形就不会引起注意,不会那么敏感,它激活了记者的思维点,使之对新发现的情况积极思考。

  新闻策划与现场采访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削弱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报道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一种过分夸大策划作用的倾向,甚至策划出选题后,记者坐在办公室里找材料、打电话替代现场采访。记者采访中要在策划的指导下,发挥能动性、开放思路,创造性地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将策划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