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灾害下的专家失语 /东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5:23
星岛环球网2008-01-31来源: 东方网
这几天,长江中下游的冰灾、雪灾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几百万被冰雪困在归途的旅客牵系着他们的亲人和其他老百姓的心,其中贵州有数十个县停电、湖 南输电高压铁塔被冰压塌、广州站滞留旅客达50万人,以及苏、皖、豫、鄂、川、湘、黔、粤、浙等地高速部分或全部关闭、京广线韶关至株洲段火车停驶等消 息,都令人震骇。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了中央抗冰救灾会议,温家宝总理亲赴湖南灾区视察并指挥救灾,说明灾情严重的程度,已超出了正常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
其实,长江流域遭遇大寒,这并不是第一次。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次大雪,江南的河湖全结了冰,那时我尚在读小学6年级,家乡常州的河沟都连底冻住 了,约40米宽的河沟上便能走人,我就在冰上走过,至今记忆犹新。而上海的雪,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有过一场大雪,当时我在外滩24号的一家纺织公司上 班,因42路车遇雪停驶,是从原先住的平江路一路走着去上班的。
但最近一、二十年来,这样的大雪一直没有下过,冬天也不像过去那么冷 了,所以,专家便年年出来讲话,说是“暖冬”来了,而且预言全球气候已“变暖”,还有什么“热岛效应”等,于是,长江流域地区便再也没有人想到要防寒防雪 灾了,至于这一地区还要防冰灾,如果1个月前有人提出来,恐怕还要被人讥为是痴人说梦话哩。
今年贵州、湖南地区的冰灾,既非是雪造 成,也非雨造成,而因为天上下的是“冻雨”,即本来高空坠下的是雨水,但到达低空时,便突然结成了冰,这些“水冰”凝结在高压线上、铁架上、树枝上、地面 上,遂造成灾害。这种天灾过去闻所未闻,而且它绝不会发生在北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自然的威力。
为什么我们面对冰雪灾害会猝不及 防?尤其是如此严重的灾害,气象部门事先竟没有预警预告,这不能不令人遗憾。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但普通人可以说天意难测,而气象专家却不能这么借口。例如 以上海为例,明明中央气象台及苏、皖等地均预报1月27日、28日两晚本地区均有大雪,但上海的气象预报却并未发大雪预警,以至于环卫部门措手不及,上海 未能及时组织人手于一大早扫雪。又如:贵、湘两地的“冻雨”,据贵州卫视援引气象专家称:这并不是新名词,贵州往年也下过。但是,为什么明知今年近几天有 一个大降水(雨、雪)的过程,气象部门却不发警示?
我认为,如此大雪(冰)灾害没有预报或预报不准,是气象部门的失职所致,由于近年 常年气温略高,专家们便迷失了研究方向,配合媒体炒作“暖冬”,从而在科学面前迷失了自己。其实,只要翻一下气象史料,便可知道这气候变化有时是周期性 的,人类活动“热岛效应”当然有影响,但与大自然相较,其影响仍然“有限”。我一直认为,现在的气象专家过分依赖或迷信卫星云图,有时他们的预报搞得很可 笑,坦率地说,还不及老农民说得准。过去乡间有关天气、气候方面的农谣、民谚是颇准的,它们不是“谣言”,而是几千年人类社会活动经验的总结。
由这场大灾害,我由此联想到几条:一是气象研究还要更科学、更严密些,目前我们在预报大灾方面,水平还很低。气象专家要有独立思考,对前几年的“暖冬” 鼓吹应该认真反思。二是交通建设如何适应气象大灾、战争等情况的发生。如广州火车站年年旅客要大量滞留,就因为珠三角仅此一条大通道出口。现在虽建了京九 线,依然是不畅。遇到天灾,一个车站就挤了50万旅客,太吓人了。为什么不多建几条铁路出口呢?还有,电气化当然是亇好东西,但看来它还是有局限性,因为 它对电网依赖太大了,这些都有警示。如果碰上战争,该怎么办?三是我们各大城市的能源储备问题,这两天不断传出一些地区煤、电、油告急的警讯,看来,能源 建设还是不能光靠远距离送电一条路,能源、粮食、其他物资储备,都不能掉以轻心。我担心,若在战争条件下,我们的一切运行机制能否马上就正常地转入战时状 态?当然,也许是我的杞人之忧吧。(作者:陈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