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家---侯祥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1:53
侯祥麟
百科名片
   侯祥麟
侯祥麟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世纪老人。 侯祥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他的一生也在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中得到推进。
中文名: 侯祥麟
别名: 曾名侯波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汕头人
出生日期: 1912年4月4日生
逝世日期: 2008年12月8日
毕业院校: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主要成就: 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
主要成就: 恩里科·马泰伊国际科学技术奖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
马太依国际科学技术奖(意大利)
国家自然科学奖
代表作品: 《中国页岩油工业》
目录
人物简介学历介绍生平介绍回国任教与世长辞
人生计事学历生涯学成回国生平贡献
个人自述《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 》自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出国留学
所获奖项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侯祥麟基金奖每年颁发一次
人格漫谈微笑,纯真的微笑责任风度惜才真爱
采访现场《面对面》王志专访侯祥麟人物:侯祥麟解说解说二解说三解说四解说五隔断解说六解说七解说八解说九解说十
先进报告会记录影片
人物简介学历介绍生平介绍回国任教与世长辞
人生计事学历生涯学成回国生平贡献
个人自述《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 》自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出国留学
所获奖项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侯祥麟基金奖每年颁发一次
人格漫谈微笑,纯真的微笑责任风度惜才真爱
采访现场《面对面》王志专访侯祥麟人物:侯祥麟解说解说二解说三解说四解说五隔断解说六解说七解说八解说九解说十
先进报告会记录影片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学历介绍
侯祥麟,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生平介绍
曾名侯波,广东汕头人,1912年4月4日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随后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实习员,重庆西南运输处炼油厂副工程师,云南光华化学公司精制  侯祥麟
部主任,重庆兵工署炼油厂正工程师等职。1945年赴美国留学,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当研究生,发表煤、焦反应活性指数的测定和微型填料的液液萃取等论文,获该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4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回国任教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在此期间,主要负责石油工业科研队伍、机构的组建和科研计划的管理;参加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部署和协调;组织领导重大炼油新技术的科研攻关会战,这些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中国炼油技术接近当时世界水平,并实现了石油产品立足于国内;领导解决了中国喷气燃料的特殊技术问题;组建队伍,研制并及时提供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各种润滑材料。1978~1982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主管科技工作兼管炼油生产。后任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第一届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第一届主席团成员,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文章多篇。主编出版了《中国页岩油工业》一书。与世长辞
2008年12月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侯祥麟遗体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侯祥麟病重期间及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薄熙来、李鹏、朱镕基、曾庆红、吴官正、何勇、路甬祥、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蒋树声、马凯、张梅颖和吴仪、曾培炎、雷洁琼、周光召、成思危、盛华仁、宋健、钱正英、陈锦华、徐匡迪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编辑本段
人生计事
学历生涯
侯祥麟 - 人生计事191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从事党的  侯祥麟
秘密工作。
1944年赴美留学 获得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学成回国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副部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生平贡献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鹤发童颜、目光坦荡的九旬老人,也许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两个比喻来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说二十世纪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险滩”,他就是挺立在这段激流中勇敢的弄潮儿;如果说石油是共和国生生不息躯体里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断为之输送“新鲜血液”的“造血人”……
2008年12月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编辑本段
个人自述
《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 》
编者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载《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侯老说:“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所有这些,对未来的人们或许能有一点点启示。这就是我最真诚的愿望。”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也是我们连载这本书的愿望。自序
1912年4月我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那一年正是民国元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侯祥麟
,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然而,革命果实迅速遭到践踏,代之以连年的内乱和军阀混战,中华民族陷入了更深重的苦难。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这种经历帮助我形成了最初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残暴压迫,培养了我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我寻找真理的热情。我曾经一心执著于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我青春的向往。大学毕业后,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我读了大量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书中阐述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科学真理,使我茅塞顿开,首先从理论上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列主义,并终生信仰,不曾动摇。
在日本对中国的大举侵略下,我亲眼看到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和蒋介石的两面派行为,大失所望,决心要寻找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我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毕生。我也曾渴望到延安去,也曾争取奔赴抗日战争的第一线,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如愿。当时抗战前线严重缺少油料,作为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种种机缘使我一直辗转在后方从事与炼油化工有关的工作,同时,秘密做党的工作。出国留学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组织的支持下,我去美国继续学习化学工程学,获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回到了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科学研究事业。可以说,我的后半生与国家新兴的石油化工事业紧密相连。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与中国共产党、全体人民一道经历了风风雨雨,一道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亲身参与了国家在变革中的重大历程,直到新的世纪来临。
《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不是一本文学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只是我在世纪之交的回顾。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回望过去,我和中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  侯祥麟
乎全部的历程,往事历历在目。能够见证历史,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参与其中,是我的幸运。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为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欣欣向荣而激动,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所有这些,对未来的人们或许能有一点点启示。这就是我最真诚的愿望。
是为序。侯祥麟2000年9月21日
编辑本段
所获奖项
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
侯祥麟基金是用侯祥麟院士所获得的何梁何利奖金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捐赠成立的。其宗旨是:为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鼓励优秀青年报考我国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领域本科学习深造;激励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毕业后继续在本学科领域工作的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立志  侯祥麟
献身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侯祥麟基金奖每年颁发一次
奖励学科在基金《管理章程》和《评奖办法》中称为石油加工(含天然气)领域,是指石油炼制和生产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方面的技术,包括工艺、化学工程、催化、催化材料、产品、分析、自动化、设备……。
1986年曾获意大利通用石油公司颁发的第一届恩里科·马泰伊国际科学技术奖。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马太依国际科学技术奖(意大利)等多项奖励。
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
编辑本段
人格漫谈
微笑,纯真的微笑
96岁的侯祥麟,脸上常常盈满孩童般无邪的笑容。“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锵锵心语,饱蘸着浓浓的平和,一种曾经沧海的平和。明德惟馨,宁静致远,云水之风悠悠然……责任
一次调查为中科院解决5亿元经费身为一代宗师,几十年来,侯祥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5年,侯祥麟这个委员当得很称职。上个世纪80年代,侯祥麟曾组织一些委员,对一些中科院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查。当获悉其中很多已不堪使用时,侯祥麟甚为痛心。“再不加大投入,科研的滞后将积重难返。”他们立刻形成调查报告,提交  侯祥麟
国务院。国务院很快批下来5亿元经费。这对当时囊中羞涩的中科院而言,不啻雪中送炭。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出谋划策。在繁忙的专业研究之余,侯委员在社会活动的新岗位上频立新功:《关于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5年间,侯祥麟参与组织了众多建言献策,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此之外,侯祥麟还担任了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等一大批社会职务,老人的退休生活繁忙而充实。“社会活动家”——侯祥麟不大习惯这个称呼,“还是'社会服务家’来得好。”在侯祥麟看来,能够为他人服务,实在是一种快乐。风度
慨捐百万家产,甘当幕后英雄。1986年7月8日,罗马巴比雷尼宫。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亲自向第一位获得“马太依国际奖”的中国科学家侯祥麟表示热烈祝贺,以表彰其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一回国,侯祥麟就把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国家。作为中科院的资深院士,按规定侯祥麟每月可领百元交通补助费,但他坚持不受,再三催促,才被迫领来,攒够整数交党费,一次便交了8000元。1981年春,广东老家传来消息,县里落实政策,将归还侯家祖上的40多间房屋,价值百万元以上,只需由侯祥麟签字即可移交。思量再三,侯祥麟复信:国家百废待兴,教育先行,房产宜办教育,全部捐给国家……
对“利”如此,在“名”上,侯祥麟又何尝不这样?人们怎么也看不懂:1960年到1982年的22年间,这位石油科技界泰斗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其实,侯祥麟也指导过很多人写论文,但没一篇署他的名。“他不让署。”石科院燃料研究室原主任刘济瀛感慨,“他把很多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自己甘居幕后。”很多人为他在担任石科院院长期间没做科研题目而遗憾。他却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也是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安排。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这是我的使命。”
何等胸怀?何等风度?宽容,一个优秀科学家不可或缺的品质。侯祥麟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只要工作认真做了,哪怕做错,也不应该批评。恰恰相反,还应该好好地鼓励。”侯祥麟善于看到失败的另一面,“至少,它降低了成功的成本。”惜才
60年代力荐20余位年轻人当领导。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侯祥麟心目中,提携后进、奖掖青年,播撒科学种子,须不遗余力。多年来,侯祥麟一直为石化高层次人才后继乏人而忧心忡忡。1996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侯祥麟,领到100万港元奖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捐出50万元设立“侯祥麟基金”。如今,在中石油、中石化和石科院的支持下,基金已发展至800万元,奖励石化英才227人。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侯祥麟针对当时科技界人才面临“断层”之虞,提出设立“优秀人才基金”。不久,“中青年优秀人才基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江泽民接见侯祥麟
应时而生,科教界好评连连。两年后,国务院据此批准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才、爱才,侯祥麟更敢用才。1965年,在时任石科院副院长侯祥麟的举荐下,20多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推至领导岗位,其中包括3位副院长。“你们不仅要自己做出东西,更要让下面的年轻人做出成绩来。”这是侯祥麟对中层干部常说的话——他看重梯队的承继。如今,侯祥麟当年倾力打造的石科院人才方队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真爱
频“送”别人出国,偏不推荐女儿。在很多人印象中,侯祥麟“无情”。对身边人要求之严,近乎苛刻。早年,两个女儿读大学,一个清华,一个钢院。两姐妹天天骑车,风雪无阻,决不允许蹭父亲的公车。跟着他干,升不“官”。他也从不为身边人“说话”,五任秘书没一个从中沾光。“原来不是没有过想法,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真感激他。”秘书张宝文说,“他教会了我们凭真本事‘吃饭’。”对女儿,侯祥麟欠的“债”似乎永远也还不清。“小时候的印象中,爸爸永远都那么忙。”小女儿侯珉回忆,“别的孩子周末可以跟父母到公园玩,而爸爸好像从来就没这个概念。”多少年,“侯祥麟”这三个字,在国际上可是响当当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推荐了很多人出国留学,独独没有推荐自己的女儿,“自己的事就让她们自己去努力吧!”侯祥麟“亲远疏近”。对妻子,侯祥麟更抱有一种永远的愧疚。“我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与我的夫人李秀珍女士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在侯祥麟看来,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主持着家庭的运转从不懈怠,是全家的支柱。
癌症晚期,几次化疗,李秀珍身体极度虚弱。但每逢侯祥麟来医院探望,她强忍巨痛,露出笑颜,甚至站起来,咬牙走上几步,好让年迈的丈夫宽心。2004年6月25日,侯祥麟在中南海汇报工作。当他结束汇报、赶到老伴病床边时,她已处弥留之际。一个老人紧紧地握住另一个老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侯祥麟的胸口涌上一阵他从未有过的痛楚。两个小时后,老伴撒手人寰。
大爱无形,真爱无声。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如今,93岁的侯祥麟挺会赶“时髦”:不光能用电脑打字,还会上网、发E—mail。而他最爱干的事,就是用MSN,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小外孙女视频聊天,共享祖孙天伦之乐。
编辑本段
采访现场
《面对面》王志专访侯祥麟
导视: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91岁的高龄
共和国总理亲自邀请他为国家能源战略勾画未来
他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战斗机、原子弹等尖端武器中都有着他的科研成果
传奇的科学经历,坚定的人生信仰
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人物:侯祥麟
191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赴美留学 获得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  侯祥麟
士学位
1950年回国 曾担任中国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精彩对白:
记者:是不是因为总理点您的名,你无法拒绝?
侯祥麟:要是认为不能完成的,我当然就不接受了。
记者:当时除了回国之外有别的选择呢?
侯祥麟: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个副研究员。
记者:没有油的现实当时压力有多大?
侯祥麟:苏联要是不供应航空煤油了,那么我们的空军就不能飞了。
记者:文革十年,您也受难了。
侯祥麟:那个军管会要我承认我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我不承认。
记者:那个时候您没有怀疑自己回国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
侯祥麟:我认为对的我就坚持。
记者:那么多年,您一直没有改变过这个信念?
侯祥麟:坚定了我一生就不变了。解说
2003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我国石油化工业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侯祥麟的家中,亲切地看望了这位见证了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全部历史过程的老人。温总理希望侯祥麟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为中国能源战略的研究多作贡献。在这次会面之后,当时已经91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
记者:接手这个研究项目的时候,90岁已经过了?
侯祥麟: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多少岁,我觉得我有没能力能够承担?当时觉得还可以,我就承担了。
记者:是不是因为总理点您的名,你无法拒绝?
侯祥麟:我考虑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有可能完成的,所以我就接受了。要是认为不能完成的,我当然就不接受了,我接受了,我耽误他的事。
记者:当然一方面,大家对您表示钦佩,但是另一方面也担心也有疑问啊,是不是这个行业像您这样的人才,还是非常难得的?后面能不能跟上来?
侯祥麟: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个人,总有第二个人来接替你的。何况我这个年纪太大了,比我小的,80岁的,70多岁的,这些老人还很多,他们也都有他的所作所为,他的专长。这些人还都是不错的,但是我能搞,我觉得我就承担了,不一定要推给别人做。解说二
今年已经93岁的侯祥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当时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已经取得了化工学博士学位的侯祥麟就立即回到了祖国,希望实现他少年时期就树立的科技报国的理想。
而当时他面对的新中国,刚刚经历了战争的磨难,百废待兴,石油工业更是一片空白。全国仅有的几座小型炼油厂也在战争中损毁严重,一时无法启动生产。更让侯祥麟焦虑的是,解放初期全国的原油产量几乎为零。
记者:你怎么给自己找位置,学炼油的,别说炼油,有没有油还不知道呢。
侯祥麟:我们的天然油当时只有玉门油田一点点,整个没油。
记者:没有油的现实当时压力有多大,对你们来说?
侯祥麟:因为国内的没有油都要靠进口的,而西方国家进来不了,只能从苏联进口。在1960年以前我的精力主要是在人造油上。后来我们在广东茂名建了一个大的页岩油厂,当时都是想靠人造油来解决。解说三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封锁,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发展主  侯祥麟
要依赖于前苏联的援助。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了兰州炼油厂,开始生产部分工业用油,而像航空燃油和润滑剂等军需物资,则全部依赖从前苏联进口。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从前苏联进口的石油制品尤其是军需油品数量锐减,出现了全国性的“油荒”,许多汽车不得不使用燃气作为燃料,特别是航空煤油几乎无法供应,战斗机停在机场不能起飞,国防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已经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负责炼油技术工作的侯祥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为此还对侯祥麟发了脾气。
记者:余秋里跟你们说的,要把研究所的牌子倒挂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侯祥麟:这是因为我们的航空煤油要自己生产,生产出来的航空煤油,在试用的时候,发现航空煤油对飞机发动机燃烧时造成腐蚀。这个问题解决好几年没有解决。所以苏联要是不供应航空煤油了,那么我们的空军就不能飞了,所以军委这个头非常着急,就老找余秋里,说你什么时候给我解决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什么时候能生产?余秋里着急得不得了,老找我,有一天他急了,你什么时候给我解决,你再不解决,我就把你这个科学研究院的牌子给倒挂。解说四
1960年前后,我国遭受了连续的自然灾害,正值困难时期。石油职工每人每月的粮食定量减至10公斤,副食供应几乎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侯祥麟领导的航油科研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反复实验,反复装配,甚至1961年的除夕之夜,侯祥麟也是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记者:最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侯祥麟:能动员的人都动员起来参加工作,做了好多工作,取了好多数据。最后把这些数据再搁在一起,好好分析以后,就预测一个可能性,就是我们原来认为航空煤油里头含的一些坏的东西,实际上是好的。但是不好东西是什么,是一个硫化物,硫磺的化合物一直认为是造成腐蚀的东西,结果发现硫化物还是防腐剂,所以后来不可能就试一下吧,一试,行了。解说五
就在航空煤油研制成功的同一时期,侯祥麟领导的科研队伍,还在短期内为我国的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
1959年,大庆油田的顺利出油为共和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希望。但是由于大庆原油的含蜡量非常高,而当时我国的炼油技术又十分落后,只相当于国际二、三十年代的水平,因此炼制出来的油品仍然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因此石油工业部专门召开石油炼制科研会议,决定由侯祥麟所在的科研所负责,自主开发: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这五项炼油新工艺。当时一部叫“五朵金花”的电影正在全国热播,因此这五项新工艺被形象地称为“五朵金花”。
1965年,这五项炼油新技术开始在全国的炼油厂大量使用。年底,我国的石油制品就全部实现了自给,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隔断
他亲历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年代
侯祥麟:我们的天然油当时只有玉门油田一点点,整个没油。
科技救国的梦想奠定了他一生的信仰
侯祥麟:我们就要拥护他,到死为止。
动荡时代 他将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  侯祥麟
的奋斗历史解说六
随着一系列科研难题的攻克,新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而侯祥麟与石油化工专业的结缘,却是缘于中学时代一堂化学课的影响。
记者: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侯祥麟:给我们讲原子核里头有非常大的能量,要把原子核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那这个威力无穷,我们那时候理想主义者以为要是把原子核能量释放出来,打日本就很好了,所以也想从事化学,将来来探讨怎么样释放原子核。
记者:原子核是物理里面的范畴啊?
侯祥麟:因为是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所以我就以为这是化学的事,物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是物理的事,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物理学的领域。解说七
1931年,19岁的侯祥麟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考入当时的燕京大学化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开始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并逐渐了解中国共产党。
侯祥麟:“9.18事变”之后,共产党号召抗日,这点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共产党当时是一个小党,你就看到他的光明前途了?
侯祥麟:那个时候只是认为他主张抗日,所以我们就拥护了,他是否能够掌握政权,我们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事,只是抗日,我们就要拥护他,到死为止。
解说:
193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的侯祥麟又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这期间,侯祥麟阅读了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而这些理论让侯祥麟的思想发生了社会意义的“化学革命”。
侯祥麟:后来我就尽量找这方面,社会主义方面、马列主义方面的书,包括《反杜林论》、《资本论》,好多经典的著作,我从1935到1937年这两年的时间,白天在化学室工作,晚上就是看书,我是看了两年的著作。
记者:这样就坚定你一生的信仰?
侯祥麟:就通过这些书树立了我的信念,坚定了,我一生就不变了。解说八
1938年,27岁的侯祥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由于日本的封锁,中国军队抗战所需的汽油非常紧张,到了“一滴油一滴血”的状况。当时正在长沙参加抗日运动的侯祥麟就和同事们研究从植物油中、从煤炭中炼制燃油,供应抗日前线。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侯祥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决定赴美留学。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我出去的时候最后到夜里到红岩村去看董老,董必武,他就给我们讲,说现在看形势越来越好了,日本可能不久就要垮台了,咱们党也需要一些科技人才,所以说希望我们这些出去留学的人好好学些技术回来好好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解说九
1944年12月,侯祥麟前往美国匹兹堡的卡乃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
侯祥麟:我们一般同学去了就埋头念书,我觉得我要了解一些美国的社会,所以我开头跟中国同学住在一起,后来我就跟美国同学住在一起,我到过一些美国的不同阶层的同学,我还到过一个矿工的儿子家里去作客,看到矿工那时候因为煤矿挖得比较快挖完了,所以他们很困难,在煤矿里头的矿工,在冬天的时候家里在客厅搞一个大火炉,四周围睡觉的房子都没有火炉。
记者:这说明什么呢?
侯祥麟:说明美国那么富,还是有穷人,还是很穷的。
记者:不平等。
侯祥麟:很不平等。大概有两年时间我是尽量了解美国的社会,我通过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我对美国崇拜的心理是越来越淡了。
记者:但是我从您的书中间看到,您年轻的时候还是非常活跃的,你的生活还是很西化的,比如说你很喜欢跳舞,舞也跳得很好。您对美国,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某些认同,它没有影响你的革命思想?
侯祥麟:美国有好多生活很方便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政权来讲,我就看到他一些腐败的一面。他也有民主,不能否认,但是他有好多是假象。
隔断:
为实现报国理想 他远赴美国留学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
繁华世界 他的信仰是否有所改变?
侯祥麟:我在那儿带头跳舞,大家很亲热。
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他又会作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侯祥麟:为祖国的建设那是我的信念,必须做的事。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解说十
1949年春,已经博士毕业的侯祥麟受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同年,在他和几名共产党员的推动下,在波士顿发起成立了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侯祥麟被选为常务干事。
侯祥麟:那时候党内是想要做一些学生工作,所以要我除了念书之外,也要做一些学生工作。记者:效果怎么样?
侯祥麟:起作用的,我们不光光是政府宣传,我们还联络,你说我为什么会跳舞,我在那儿带头跳舞,大家很亲热,我会,我在美国学会好多东欧的跟美国的民间舞,所以我就会带他们去跳舞,大家就觉得很亲热,我们讲得话他比较能听得见,所以用各种形势来影响大家,是起作用的。
记者:你在美国,在大洋彼岸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多年,您一直没有改变过这个信念?
侯祥麟:一点儿都不动摇。
解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6月,侯祥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回到了阔别6年的祖国。而同期回国的人员中,“留美科协”的科学家和学者就有300多名。
记者:当时的状况是,新中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美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为什么愿意回国呢?
侯祥麟:因为我本来就是为了要建设中国才去学习,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不是说随便出去,我不是羡慕美国才去,到美国去,我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到美国去。
记者:当时除了回国之外有别的选择呢?
侯祥麟: 1950年回来的时候,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个副研究员, 1949年底签1950年的合同,我不愿意留下,我要是留下很简单,我签合同就留下工作。
记者:今天侯老您的成就大家觉得您成功了,您回来是对的,但是当年不一定能看到这一点儿?
侯祥麟:我自己认为回国总有贡献的,总会做一些事,做什么事我当然说不出来,能够有什么样的成就我说不出来,但是为祖国的建设那是我的信念,必须做的事。所以这没有什么考虑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犹豫的。
隔断:
祖国的需要让他毅然回国
侯祥麟: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
文革中的遭遇, 他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
侯祥麟:我宁可去劳动我也不承认,违心的话我是不说的。
93岁的高龄,他将如何应对能源战略研究的历史性课题?
侯祥麟:油是一个战略物资,所以这里头牵涉到政治,牵涉到经济。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解说:
回到祖国后,侯祥麟和石油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的石油化工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1965年,我国的石油工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动力之源。
但是,刚刚起步的石油工业很快就遭遇了文革的破坏。在那场全民族的灾难中,侯祥麟也没有能够幸免。1969年,他和全家被下放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改造。当时进驻研究院的军管小组对侯祥麟说,只要他写一份检讨就可以留在北京。但是这份检讨侯祥麟始终没有通过。
侯祥麟:那个军管会要我承认我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我不承认。我自己认为我不是走资派,更不是死不改悔,所以他叫我要承认,只要我承认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就可以留下,我不干。
记者:那你干吗嘴上都不服软呢?
侯祥麟:我服软什么?我承认走资派吗?这个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实事求是,绝不会受他们的屈服,这个不行。我宁可去劳动我也不承认,违心的话我是不说的。
记者:你性格中间是不是有很固执的成分?
侯祥麟:也可能我有固执一面,我认为对的我就坚持。
记者:那个时候您没有怀疑自己回国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
侯祥麟:没有,一点都没有。
解说:
文革岁月的磨难,并没有改变侯祥麟的人生信仰。
1978年,66岁的候祥麟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开始关注全国石油战略的调整和发展:面对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转化的现状,1994年,在他的提倡下建立了中国工程院;面对经济改革中石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四次给中央领导写信,积极筹建奖励基金,并捐出自己的奖金,鼓励青年人才进行科技创新;1997年,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让中国石油界融入了国际舞台。
[画面+字幕]:调整国家石油战略,应对国际能源危机
1994年 中国工程院成立
1996年 设立“侯祥麟基金”
1997年 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中国举办
[同期:出门。]
每天早晨,侯祥麟都会准时出门,赶到办公室上班。作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作为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知总理交付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他在2004年6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侯祥麟:树立节约的观念是第一位,因为别的还可以限制,最难限制的是什么?汽车。汽车的发展很不容易控制。
记者: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不让人家买?
侯祥麟:年轻人都要攀比,谁房子建的大,装修得漂亮,谁就有面子,买车要买大车,好车,都攀比。这个完全是跟咱们这个国情不相融。所以要这种奢侈之风不扭转,节约型社会是建立不起来的。
记者: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多买一点油,多炼一点油嘛。
侯祥麟: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得到油啊。因为这个不完全是市场经济,油是一个战略物资,所以这里头牵涉到政治,牵涉到经济。
记者:您的下一个愿望是什么?
侯祥麟:我现在考虑2050年以前,石油怎么解决供需的问题。
记者:好谢谢您,祝您健康长寿。
侯祥麟:谢谢。
[字幕:]
我深感国家的命运就是我们个人的命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我的政治信仰始终不悔,作为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侯祥麟
编辑本段
先进报告会
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温家宝听取先进事迹报告并会见侯祥麟和报告团全体成员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沈路涛、陈菲)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普通听众的身份在听众席上听取了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并在报告会前亲切会见了侯祥麟和报告团全体成员。温家宝高度评价侯祥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号召大家向侯祥麟同志学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侯祥麟同志今年93岁,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全部的精力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连日来,侯祥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温家宝在会见侯祥麟和报告团全体成员时,关切询问侯老的身体状况,并和他亲切交谈。温家宝说,侯老最常讲的两个字是平凡,但是在平凡中有不平凡的事迹。侯老的可贵之处就是这么多年一贯坚持为国家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一贯坚持献身科学,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做一时容易,做几十年难,做一辈子更难,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举行。上午9时,当温家宝搀扶着侯祥麟,和报告团全体成员一起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侯老”的老战友、85岁的师昌绪,首先以“我所认识的侯祥麟”为题作了开场报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李大东,侯祥麟原秘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机关行政事务中心副主任张继光,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从不同角度充满感情地展示了侯祥麟报效祖国、鞠躬尽力、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锐意进取、勇攀高峰、自主创新的科学人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这些感人肺腑的事迹深深打动着现场每一个人,许多人不禁热泪盈眶。
报告会结束前,当侯祥麟走上主席台和大家见面时,温家宝等起立鼓掌,青年科技者向侯祥麟献上鲜花。侯祥麟表示,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我一生没有什么传奇色彩,也没有突出的事迹。如果说有点成绩,也是和同事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我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应尽的责任。我和石油打交道已经60多年了,预期在我的余生还会保持这个深厚的缘分,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感到欣慰。
温家宝等再一次带头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对侯祥麟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表示敬意,向报告团成员表示感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出席报告会并参加了会见。 报告会由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主持会议。
矢志薪火传承 屡屡捐助科教
1986年7月8日,在意大利罗马的巴比雷尼宫,侯祥麟从意大利阿吉普公司董事长手中接过一尊"征服宇宙"铜雕、马太依国际奖证书和2.5万美元奖金,以表彰侯祥麟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亲自上台向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侯祥麟表示热烈祝贺。回国以后,侯祥麟即把所获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国家,作为用来购买国外科技图书的专用资金。
半个多世纪以来,侯祥麟筚路蓝缕,启山奠基,为中国石油、石化和科技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自己则是操守廉洁,克己奉公,多次捐出所获奖金和家产财物,支援国家教育事业和石化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早在1950年,侯祥麟准备回国时,就未雨绸缪,花费大量积蓄购买了一批科技书刊,共装13箱带回国内,全部捐给了石油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这些图书资料对我国炼油科技研究事业的开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侯祥麟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按规定每月可领取百元交通补助费,可他坚持不去领取,经再三催促,他才领来,但并不花用,攒在一起都交了党费,一次就交了8000元。"文革"期间,他曾被扣发工资,落实政策后,他将补发6000元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80年代初,侯祥麟家乡政府为侯氏家庭落实政策,准备归还其祖上在广东揭阳留下的祖屋、花园等房产。老家的侄辈、侄孙辈来京,请求侯祥麟这位大家长签字,以期收回后,分一部分归他们使用。但侯祥麟却说服他们,把这些房产全部捐给地方政府,不留尾巴。他说现在国家办教育事业困难很大,家乡学校的条件也较差,咱们把这些房产捐了用于办学校,为教育事业出把力吧。
侯祥麟的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家里有了积蓄,他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办学校。侯祥麟毕生的一个强烈愿望就是为教育做一件事。侯祥麟基金的设立使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1996年10月17日,侯祥麟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是获此奖励的3位中国著名科学家之一。奖金领到后,他仍然没有个人花销的安排,首先想到的是要为培养石化高层次后续人才出把力。他决定捐出5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协助下,设立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的侯祥麟基金会,旨在激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炼油与石化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积极进取,攀登高峰,为促进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1998年5月,第一届侯祥麟基金奖颁奖大会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举行。侯祥麟亲自向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荣誉证书和每人20000元人民币奖金。侯祥麟基金至今已颁发7次,共奖励227人,其中本科生118人、硕士65人、博士25人、博士后6人、青年科技人员13人。目前,"侯祥麟基金"已发展到800万元。
侯祥麟院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一届委员;1986年中国科协成立振华基金会(今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他是副理事长之一。目前,由侯祥麟院士主持的还有两个专项基金:一是"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该基金是新加坡华人李成智先生资助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旨在促进中国国际象棋水平的提高,侯祥麟院士任主任委员。二是中国科技馆基金,成立于1994年,对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普教育和科技馆事业,优化社会科技教育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侯祥麟任会长。
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设立资深院士制度。侯祥麟同时成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在同记者谈话中表示完全拥护国务院决定,支持两院院士制度改革。担任资深院士以后,将集中精力,发挥特长,做好科技咨询、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工作。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是很累人的事情。由于涉及全国大多数学科和专业,每次评审都有数百项之多。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学问渊博、知识面广,而且要办事认真、公正。侯祥麟对各学科组的初评结果,尤其他兼任组长的化学化工组的项目,都一一认真研究,逐条细抠,严谨辩问,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按原则办事。
编书也是一种苦差事,自80年代中期以来,侯祥麟主编和参编了多部大型专业著作,主要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中国炼油技术》、《中国页岩油工业》、《中国军事工业·石油》、《中国炼油技术新进展》(英文版)、《英汉石油大辞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发展史》等。这些书少则四五十万字,多则几百万字。侯祥麟对每本书的各个章节都与参编者认真研究,议定提纲,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初稿他总是细致审看,亲自查找资料,纠正错漏,进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有的书按照他的要求反复多次修改,直至他认可为止,并为多部书亲自撰写了序言。在他严谨治学态度影响下,这些书都以很高质量出版,受到读者和专家的好评。
温家宝亲切看望著名科学家侯祥麟和王大珩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孙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上午分别来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和王大珩的家,亲切看望这两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在看望侯祥麟和王大珩时,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两位科学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对他们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十分关心和支持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表示感谢。他希望两位科学家健康长寿、生活愉快,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上午9时20分许,温家宝首先来到91岁的侯祥麟家中。温家宝紧紧握住侯祥麟的手,亲切地询问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
作为我国炼油工业科技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侯祥麟院士1950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石油工业部等任职,曾出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等,领导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炼油技术课题,为推动我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他年届九旬,但仍十分关心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侯祥麟家陈设简朴的客厅里,摆放着几盆粉红色的康乃馨,生机盎然。看到侯祥麟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温家宝十分高兴。在客厅里,温家宝与侯祥麟一起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侯祥麟对总理在百忙之中来看望自己感到高兴。他说,近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人民更加增强了战胜非典的信心。温家宝说,中央领导也十分挂念老科学家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治非典的措施,巩固成果,防止反复。
石油资源的开采、规划和储备等问题,是温家宝与侯祥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温家宝认真听取侯祥麟的建议,并就一些技术问题与老人进行讨论。温家宝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石油消耗增长很快。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出详尽的战略规划。他希望侯祥麟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这方面多做贡献。
随后,温家宝又来到王大珩院士的家。王大珩是国内外著名的应用光学专家,是我国“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1948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哈尔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任职。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他为我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在王大珩家,温家宝仔细询问了王老身体和起居的情况,赞扬他88岁高龄仍壮心不已,十分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这种精神十分可嘉,令人敬佩。温家宝说,“王老最近就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给我写了一份建议,今天我专门来听您的意见”。王大珩看到自己的建议引起总理的重视,十分高兴。他向温家宝详细阐述了有关意见和建议。他说,中国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国家要在开发、预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予以倾斜。温家宝认真倾听,并不时就有关问题与王老交流。
温家宝说,我国幅员广阔,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这方面,我国拥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人才和较好的基础。航空工业今后的发展要着重解决好规划、体制和人才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和制定新世纪的科技规划。这个规划包含许多重大科技研究项目,一定要把科学家们好的建议吸收进来。
在看望两位科学家途中,温家宝还在北京北滨河公园和中科院宿舍区下车,与市民们亲切交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陪同前往看望。
“金花”灿烂的科技人生--记世界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侯祥麟
在中国的石油化工领域,提起炼油技术,不能不说到“五朵金花”;提起“五朵金花”,不能不说到侯祥麟。
打开中国石化技术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花”俨然已成为新中国石化技术的一个代名词:从上世纪60年代炼油技术的“五朵金花”到80年代石化技术新的“四朵金花”,还有其他若干的“金花”,它们铸就了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辉煌。一路下来,伴随着“金花”的灿烂,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
今年93岁的侯祥麟,年轻时目睹了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他从小立志勤奋学习,为改变国家面貌不懈努力。青少年时代,从笃志理化专业到投身革命事业,始终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置于个人命运之上。
新中国成立后,侯祥麟从海外留学归来,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为石油化工事业呕心沥血的历程。侯祥麟参与了炼油科技立足国内这一方向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组织领导的“五朵金花”、航煤等科技攻关项目的成功,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炼油科技的成长和发展。他参与国家《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石油的若干建议》调研,对中央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和能源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2年,侯祥麟退居二线,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始了另一个“黄金时代”,作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的顾问,继续推动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同时,与其他5位科学家发起,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侯祥麟矢志薪火传承,心系祖国未来,以个人获奖奖金,设立侯祥麟基金鼓励青年高层次人才尽快成长,为国家作贡献。耄耋之年,接受温家宝总理的嘱托,参加“可持续发展油气战略研究”。
编辑本段
记录影片
《侯祥麟》
片名:侯祥麟
英文名:Hou xiang lin
导演:孙曾田
出品人:杨步亭 潘志忠
制片人:韩三平 蒋益民 王元晶
总策划:董庆九 关晓红 俞明康 蒋协助 史东明
片长:100分钟
上映时间:2007年11月
类型:剧情/人物
发行:北京众道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荣获:第十二届电影“华表奖”记录影片题名奖
影片剧情简介:
影片以人物为线索,重视人物与祖国命运与石油石化发展的关系处理,强调历史感和国际化视角,分为三个部分描述侯祥麟作为红色科学家、产业科学家、战略科学家的形象。每部分选择重大事件突出表现人物的一个精神侧面。第一部分选择航空煤油生产技术的突破和为"两弹一星"研制特种润滑油战役,表现侯祥麟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终生不悔的坚定信念。其中对他青年入党经历的回述,凸显他作为一个红色科学家的典型特征。对他留学期间肩负党的使命,力劝一批学成人员归国的描述,表现党培养科技人才的深谋远虑和侯老为此所做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选择"五朵金花"和"用好一亿吨原油"课题,表现侯祥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其中描述侯老在文革期间的经历,表现侯老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及人格;第三部分选择"世界石油大会"和"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事例,展现侯祥麟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把侯祥麟从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到组织指挥几百人协同作战的管理者,再到为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命运作规划的战略科学家的个人成长史放在祖国百年风云的大背景上展开,在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中推进,完成人物精神的多侧面表现,从而塑造侯祥麟一个立体的大写人生。
他在60年代领导完成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及生产工艺等若干炼油技术的科研攻关,使中国炼油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批导研究解决了国产喷气烯料腐蚀燃烧室的特殊技术问题,领导研究并组织生产了国防技术所需的新型润滑材料,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