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迦禅师《论佛门弟子与孔门弟子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8:26
昌迦禅师《论佛门弟子与孔门弟子的区别》


昌迦禅师手绘墨兰:




《论佛门弟子与孔门弟子的区别》

                               -------------------------昌迦禅师著文



   有人对我说:某某人在宣扬孔子《弟子规》,还办起了私塾,我们为什么不讲《弟子规》呢?

   我说:《弟子规》可学不得!

   弟子规,原典出自《论语.学而篇》的第六条,全文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所设的五个规矩,可以认做是孔子学堂的“学生守则”。全文如下: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用现代汉语译出,意思是:“做我孔家弟子门徒,在入门要做到有孝道,出门要讲究兄弟前后的社会秩序,处世要谨慎讲信用,要广泛的爱护群体,并积极向仁爱的品德靠拢,如果你能做得到,你才可以入学。”

   孝,是专门指子孙对父毌长辈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供养关系,那是“孝行”,它是归属于“家庭伦理”的内容。中国古代对这个“孝行”是要做到绝对至上的!不论对错,要绝对无条件服从长辈父母,不可点滴有反抗。

    弟,是专指一些古代的社会组织内部,所实行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度关系,这叫“弟行”,是弟兄式的服从。弟弟要尊敬和服从兄长,在社会上这关糸不能倒置,它属于“社交伦理”。

    从“孝行”到“弟行”间,流露出这个“学生守则”是一种家族制度下的私营规矩,这学堂就叫“私学”,为什么说它是“私学堂”?

    你看“弟子”二字:“弟”是要你对着老师同学做到“弟行”从社交上的服从组织。 [弟子 ]的“子”,又是孝行中的定义,你学生还得对老师做到“孝行”!把他当父母从物质到精神供养起来。做到这“弟行”和“孝行”两条了,才合乎孔子他所谓的儒家“弟子”标准。与其说它是学堂,倒不如说更像个旧式家族。

    这孔子的“弟子”是一定不好做的,据说他的七十二得意门生中,没几个人完全做到,那些半途跑到少正卯这学课的人,即属于不孝之列了,“子”没达标。学生背叛了弟子规,恼怒中孔子亲手去杀了少正卯。

    有人以为汉语用上“弟子”二字的不止儒家,佛家也有称号“弟子”的,便以为两种“弟子”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儒家们的弟子只对《弟子规》五条标准服从,而佛门弟子的标准是佛教《三皈依》的皈依佛法僧三宝。

    儒家《弟子规》与佛门《三皈依》的区别在哪里?同为学生守则,儒家《弟子规》以模拟世俗家规的方式完成;但佛门《三皈依》,却以师生在学堂中教学目标的必然逻辑关系来完成。

    模拟格式与必然格式之间,显然只有服从必然格式才更科学合理。所以儒家《弟子规》的弟子,与佛门《三皈依》的弟子完全不同,《弟子规》是世俗的一套,《三皈依》是出世离俗的。

    佛教以出离世俗为学术正宗,不主张佛门师生内搞《弟子规》这套亲亲爱爱的家庭式私情关系,所以不要以为“弟子”二字是一样的,儒家学堂它讲的只是私情关系,佛门讲的才是讲教育理念关系。只不过佛门在汉语上借用了“弟子”一词,但它从不承认《弟子规》这套东西。

     细致分析,学堂里搞私情关系的结果只能是拿学术做买卖,什么文章道德到了这一关也都是待价而估的向着学生要点什么。所以孔子学堂是从不教拿不出学费的学生,他的确并不论贵贱,你若不亲手交给他两大条腊肉做出孝敬,当年孔子根本不会认你做弟子。

    孔子以“处世要谨慎讲信用”,约束着弟子们这个即 [弟 ]又 [子 ]的身份,这就是他儒家的“汎爱众,而亲仁”入学的第一步。所以孔子全文要拿出你的处世信用【对老师做到→行孝;对組织做到→行弟】,依孔子原话说:“行有余力”可实行了,你才能“则以学文”入学堂跟他学习文化。

    好啦!用文理分析的结果,我们看到了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在学堂也要象在家族一样做“孝·弟”,大家都来在这个组织中模拟一个大家族,孔子他是这模拟家族中的“模拟爸爸”!

    我们佛门里就不许讲私情,大家都依佛理行事。 对僧团,我们即不是[弟 ]又不是 [子 ],虽然也借称“佛教弟子”,但不得在僧团中去模拟家族关系和做模拟爸爸儿子,大家只做师徒和同修的关系,人格上都是理性平等的。

     感情于学习过程来说,是多出来的障碍,没有最好。我们佛门中对僧师的生活供养,是与收徒分离的,不许出现“不献上腊条肉就成不了弟子”的事。你们就是贫寒到了饭都没得吃,只要认识到《三皈依》法理必然的教育关系,都可以做佛门弟子。

    孔子自称他的学堂是儒家正统,他也自称《周易》是他一生尊崇的儒门重要法典。但细读《周易》中相关的内容,才发现且不论史学记录的孔学不是正统儒学,即孔学的《弟子规》内容,也与法典《周易》相矛盾!

   《周易》的 [需 ]卦,就是古代周朝对“儒”的规范条例, [需 ]是“儒”的古代写法,后世才把它加上了单人边傍,成为现代的“儒”字。

    [需 ]卦的总则上,它以“修学”来注释古代儒的全部文义,并说:“从光明无私进入诚信中的学习,才是顺利和吉祥的,才利于长远的事业”。哪有模拟爸爸儿子的内容!

    在 [九五爻 ]上,虽然也列示了似如孔子向学生索贿一样的内容:“应献以酒食来求教于别人”,孔子明文要向人收学费的依据,大概是从这里得出的。但,我们也许不知, 与[九五爻 ]才相距两爻的[九三爻],爻文却是对“需”指出了儒的一种常见敝端:“你若在儒中如泥巴调水一样的导致更糊涂,那你真是引来敌人了”。

   什么是“泥巴调水”呢?就是儒生迷失在情障之中了。本是你入学求真理的,结果在学的过程中更迷糊了,“泥巴”喻学生未开化的头脑,“水”喻错误的引导方式和内容。

    看来,孔子的《弟子规》也非正统的儒学呢!他这种对周代儒学搞充了“水”的学生守则,违背了他很想遵从的《周易》。

    历史上讲到孔子少年盗听儒学实有其事,他的儒学来路不太正。所以佛门五戒中,有反对“盗”,你是盗学知识也不行,因这样的学习方式常会弄错了道理。

    对于孔子盗窃周儒而自拟出的《弟子规》,我们是不能去随便学的,更不能照它的去做人。认私情为原则的学习和处世工作,会让学习过程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更会让我们在社会工作中常常落入浮夸贪腐的黑洞里不可自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