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0:28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1
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
感谢师父上人,还有净宗学院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同修,还有诸位来自世界各地同修的参与,能够成就这个殊胜的因缘。末学有讲得不好的地方,请诸位法师、诸位同修给予批评、指正。
佛陀在《华严经》上有教诫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修学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先有信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也提到六信,一开始就是信己,信自己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对佛陀的话也要有十足的信心。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弟子规》,我们也要对《弟子规》的重要性,《弟子规》对于世界,对于整个佛法,还有对于社会安定,对于家庭的和谐是个非常好的法宝,我们也要先建立这个信心。因为学贵立志,当我们了解到《弟子规》的重要性,我们才能立志;透过《弟子规》的修学,《弟子规》的力行,能够让整个社会减少冲突、灾难,让整个世界能够安定、祥和。
我们放眼当今的国家社会确实动荡不安。我们要思考,因为佛法也教诫我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觉悟的人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够对症下药。因为社会的动乱,起因于人心,佛法上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诸位同修,我们现在的人心都在想什么?人心都是以什么为出发点?我们从人心、从根本才能解决问题。这几百年来西方东进,西方的思维也一直不断的影响东方的思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所以现在是资本主义、功利主义挂帅。我常常也问很多的朋友,我问他们:你是炎黄子孙吗?诸位同修,您是炎黄子孙吗?「信为道元功德母」,要有信心,您是炎黄子孙吗?是!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大声也没有用。我们要勘验,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是真正随顺老祖宗的教诲,还是已经受到整个世界思想的污染。
我曾经在一次讲课当中,我就问他们,我说当你拿到一个最好吃的东西,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底下坐在前排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不假思索马上就说:吃下去;后面有一位中年的女性,她说给儿子吃,给孩子吃;最后面有一位长者,应该也有七十几岁,他说给父母吃。诸位同修,哪一位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但是哪一位的学历最高?自己吃的学历最高。读书志在圣贤,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教诫,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教我们真正做个好人,真正做个善人。而好人、善人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分存心,所以老祖宗的教诲以仁慈为根本,我们看《论语》整个的教诲就是有个仁爱之心。
而因为西方东进,现代人功利主义特别重,所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读很多翻译书,比方说自我为中心,讲起来好像觉得是西方翻译的名词,还觉得我读了些书。其实自我中心讲白了是什么?就是自私。当一个人,当每个人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自私,自私再提升变什么?变竞争,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竞争再提升变什么?变斗争;斗争再提升,变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常常走在路上,看到电线杆上写着四个大字,叫「末日到了」。诸位同修,末日到了没有?什么叫末日?生不如死,叫末日。人死了,我们都明了换一件衣服,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是生不如死,那才是真正的末日。
我们在大陆听到一个讯息,有个十三岁的孩子他煮饭给他的父亲吃,吃了以后,父亲就暴毙。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草草就埋了。后来他又煮饭给他的母亲吃,吃完之后,母亲也去世了,也是草草把她埋掉。后来刚好在祭祀父母的时候,他很不耐烦,马上就把这些饭菜倒到水沟里面去。他的婶婶一看心里一震,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对父母没有恭敬之心?后来他又走过来对他的婶婶说,我的父母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了起鸡皮疙瘩,觉得不对劲,马上去报警。后来调查结果,父母都是他亲手毒死的,问他说你为什么要毒死父母?他说因为我要拿保险费。保险费只有一万人民币,两条命送掉了。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他要买手机。我们听到这个事件,我们要深深来思考,为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无父无母,心中只有什么?只有欲望,只有他的利益。老祖宗告诉我们「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欲是深渊,一踏下去见不到底,整个自性就会不断的迷失掉。我们听到这个事件,当所有的孩子对父母都没有孝敬之心,那父母日子就非常难过了。
在汕头刚好有些老师组织起来,教孩子学习《弟子规》。学了一个多月,老师也觉得让这些孩子磨练磨练,可以上台来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成长。一个七岁的孩子站上来,他第一句话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诸位同修,这句话很有味道,做人「原来」要孝顺,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而中国圣贤教诲已经断了两、三代,大半的人现在已经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做人的义务是什么。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到「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诸位同修,现在要怪谁?一直怪上去,都是受害者,因为都没有机会闻到圣贤的教诲。
假如我们在两百年前,刚好你路过田间小道,看到一位正在耕作的农夫,您跟他请教说:请问做人的本分是什么?他虽然一字不识,他可以跟你讲三十分钟,不用打草稿。他一定开头就说,做人一定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人一定要言出必行,要诚实对人。虽然他不识字,但是当时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给他正确的引导。假如现在正值毕业时期,您到著名的大学门口,刚好那一天这些大学生毕业出来,您向前去跟他请教说:请问你,做人的本分是什么?这些大学生会怎么回答?他会说:你怎么这么无聊,你怎么不问我现在排行在前十名的歌曲是什么?前十名的歌星是什么?所以相差很远。我们常常说世界在进步,其实这句话我们需要冷静来思考,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所谓「知耻近乎勇」,要真正了解到我们确实是退步了,才能够积极向上去成长、去改进。
有位朋友跟我说:蔡老师,精神文明确实退步了,但是物质文明进步了。我就请教这位朋友,我说:全世界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空气、阳光、水,这些东西都怎么样?都坏了。我接着跟他说:最重要的物质是地球,当这个物质坏掉了,所有的万物都不可能生存。一个地球要形成,是几十亿年才能够形成,有人类历史这几千年来,地球都没有出状况;却在这两百多年,把一个几十亿年才能够成就的地球,搞的科学家都要发出警告,再这样污染、破坏地球,可能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地球就不能再住了。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老祖宗处处都想着如何给后代子孙好的智慧、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存心。而现在,假如我们都是以西方人为思维来对应事情,只想到自己就想不到后代子孙,所以现在把整个环境破坏成这样。打从有人类以来,可能会被后代子孙骂得最惨的是哪一代?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所以一定要教导,他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自然相处。
这个七岁的孩子提到了做人原来要孝顺。提完之后,他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想着要如何谋害父母。他这句话讲完,他母亲坐在底下瞠目结舌,他母亲绝对不相信,这句话居然是从她孩子的嘴里讲出来的。为什么孩子会想着要谋害父母?才七岁!我们五伦大道当中第一伦,「父子有亲」,父子无亲才会想要伤害父母。无亲是怎么造成的?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都交给保姆,交给补习班,交给电视、电脑。电视电脑里面都教什么?杀,盗,淫,妄,都教这些东西,所以孩子的思想、观念慢慢就偏颇掉了。而且很多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送去学一大堆的东西,孩子一个礼拜排得满满的,他的内心是叫苦连天。因为父母又没有照顾他,没有亲,然后又把他搞得这么累,这些怨气慢慢一点一滴在积累。而家长可能觉得出去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都说,你看我的孩子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得了多少名,我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所以孩子学这些东西,变成是父母拿来炫耀的,拿来让他很有面子。他一直觉得他以孩子为荣,但是却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注意到。
所以孩子的思想、观念到底往哪里变化,其实现在为人父母者,心里很多有没有底?没有底。当孩子从小就父子无亲,他就无法形成仁爱之心,他的发展就会自私自利;慢慢提升就变成竞争,变成斗争,变成战争。所以诸位同修,我们来看看,现在每天你打开报纸,在社会上、在国际上上演的戏码是不是就是竞争、斗争、战争?这些果相根源在哪?在于一念私心。我们只要把这一念转正确,整个社会的恶果就会慢慢改善过来,而转成正确的思想,一定要从仁爱下手。
所以七O年代,英国汤恩比教授就有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可以做到,诸位同修,哪两种?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刚刚提到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是慈悲;西方示现的圣者耶稣基督,他也教诲我们应该要博爱,去爱护一切人。所以所有圣哲人的教诲,莫过于「仁慈、博爱」。当所有的人都能用仁慈、博爱来存心,进一步,人与人就懂得互助,懂得互爱,就能够实现我们儒家所追求的大同世界,我们在佛家所追求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回想一下,在三、五十年前,当一个人家收割稻子的时候,旁边的邻居都会怎么样?都会一起来帮忙,那种人情味非常的浓厚。有时候家里办喜事,所有的邻居、亲友也都会一起来帮忙,那是一个互助、互爱的社会。现在可能住在对面的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对面跟我们之间这个走廊,我们还要分一半,这一半我扫,另外一半他自己扫,都要计较成这个样子。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去扭转现阶段的社会风气。只要我们是至诚心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相信一定可以从齐家,从家庭开始转变;从治国,从你所处的公司、团体开始可以转变过来。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能真心的演出来,一定可以唤醒每个人的真心、真诚,这一点我们也要很有信心。
我们看到古代舜王,大舜,他真诚的对待父母,至诚的孝心,他修身做好了。当他把修身做好,进一步所有的邻里乡党都被感化。邻里乡党感化的力量继续往外扩展,「近者悦服,远者怀之」,远方的人也很尊敬他,也希望跟他学习,归附在他的领导之下。后来连尧帝也被感动了,把天下都让给了大舜。所以,社会风气有赖于我们学圣贤、学佛菩萨教诲的这些同修,一起来好好演给众人看。
我们来看到整个世界要能够安定和平,重要的在这一念之间。如何让人真正用仁慈的心去对待一切人事物?要从哪里下手,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在《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一个人要修养身心,提升道德学问,一定要依循正道;而「修道以仁」,修养正道根源在仁慈之心。而仁慈之心的根本在哪里?《论语》里面也教诲我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把根本的根本找出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的仁道、正道就可以成就了。所以孝悌是仁之本。孝悌要真正落实,最好的教材是什么?是《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诸位同修,我们要有信心,《弟子规》能解决世界的问题。
《弟子规》能不能帮助佛法复兴?师父上人刚刚也有提到「万法因缘生」。我们思考一下,佛法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印度离中国多远?有很长一段距离,而这些高僧大德把大乘佛法传到中国的这个过程里面,有没有经过其它的国家?有没有?有!那怎么没有把大乘佛法介绍给他们?这些高僧大德都是,只要众生能得法益,他们纵使舍身命都会在所不惜。我们知道高僧般剌密帝为了让中国人能够闻到《楞严经》,把《楞严经》藏在自己的手臂里面,自己宁可把身体割开来,都要成就中国人闻《楞严经》的机缘。所以只要众生能够承接大乘佛法,这些高僧大德一定会去把这个法传出去。
结果这些邻近的国家并没有接到大乘佛法,我们也看到东南亚这么多国家只能领受小乘佛法。为什么在中国人这一片土地当中,能够把大乘佛法承接过来?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佛在经上也提到「不学小乘,而学大乘,非佛弟子」,所以学大乘必然要奠基在小乘的基础之上。诸位同修,中国有没有小乘法?小乘都没落了,那小乘在哪里?我们中国人怎么直接就学大乘?对!假如你不学小乘就是魔弟子,不是佛弟子。因为中国有儒家学说,把我们的人天乘、小乘的根基都扎下来。而儒家很多的教诲,它的心量甚至于还超过小乘。
我常常问朋友们说,什么是中国人的胸怀?在《礼记·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他那一分孝心、恭敬心,那分爱心是推衍到一切人,就像《弟子规》说的「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儒家的教诲,心量还有超过小乘。因为中国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能承传大乘佛法,在这两千年左右开花结果,非常多人成就。但是因为近代这一百多年,中国圣贤教诲没落了,很多人学大乘佛法不得力。我在北京讲课的时候,有一位同修六十多岁,带着他的儿子一起来听课。第一天听完他很激动,他就跑到我们老师身边来,一直在那里感谢。他说:我修学几十年不得力的原因,我终于找到了,因为我的孝道没做好。而孝道是德行的大根大本,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人把德行的根找到了,就是孝道,教育、修身一定要从孝开始做起。所以我们也了解到,为什么这么多人修持,但是成就的人比起古人差很远?原因就在没有根基。而《弟子规》是儒家学说最基础、最根本的一本经典,当我们能够把《弟子规》学好,进而能够去广宣流布,这也是为大乘佛法的承传尽一分心力。
《弟子规》学好,能够救世界,能够救佛法,能够救家庭。诸位同修,现代的家庭状况怎么样?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复杂的事情当中,你只要把它抽丝剥茧,把纲领找出来,其实问题都不大。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为什么周朝可以绵延八百多年,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读历史能够鉴往知来,其实周朝就是把孝跟悌做得相当扎实。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的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会去问候他的父亲王季,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一看,内心就会很着急。等父亲身体稍微比较舒适,吃的比较正常,他才觉得非常宽慰,所以是一日三次的问候。
由于周文王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的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统统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取下来,无时无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分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所谓至诚感通,相信周武王那杯汤药跟一般人的汤药一不一样?一定不一样,因为那个有孝心加持,那个水的结晶都特别漂亮,喝下去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我们不要把很多事想得太复杂。
再来,周朝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个哥哥,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个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他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个圣主之相。而他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这么疼爱这个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么一上山,就没有再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诸位同修,他这么一让,尽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很好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个兄弟而有所顾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这一让,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让兄弟不合?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这个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悌、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领导人为榜样,所以它的时代可以绵延八百多年。诸位同修,家庭的问题根本解决也在孝跟悌。我们对《弟子规》要很有信心,确确实实能够解决世界问题,能够解决佛法衰败的问题,解决社会、家庭的问题。
佛陀在《华严经》上的教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弟子规》也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为什么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不得受用?「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真正要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无量寿经》也教诲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诸位同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什么时候开始修?假如我们想说往生以后再修,这就是分别、执着;假如我们当下就把普贤菩萨的十愿,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样你往生一定会很有把握。因为西方这些菩萨一定会每天跟阿弥陀佛说,娑婆界已经有个普贤菩萨,我们赶快去把他接过来。
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位同修,礼敬诸佛,先对哪个诸佛开始礼敬?对!哪有不敬父母而敬他人?所以《孝经》里面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爱父母,而爱别人,这是违背德行,这是不正常的。当他对父母不孝敬,对你很好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你不要沾沾自喜,因为那是业障现前,冤亲债主都很有法术的,会有迷障出现。我在讲课当中会提到人生抉择很重要,你一抉择错了,可能人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诸位同修,我看你们也可能都有女儿,你们有没有教过她如何选择伴侣的方法?假如我们没教,她嫁不好,你也不能怪她。你要教导她,她才会判断。最好的法宝就是孝,当对方有孝心的时候,对你的爱、对你的关怀才是真实的。
我就问一些还没有结婚的朋友,我说假如有位男士,他追求你追求了三年,对你是有求必应,跟观世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你半夜肚子饿了,只要打一通电话给他,他二话不说,勇猛精进就冲出去,把芝麻糊、杏仁糊就端到你的面前来,不辞劳苦。只要他放假了,一定陪你喝咖啡,陪你爬山,游山玩水,但是就是从来没有陪过他父母喝过咖啡、爬过山。幸好你祖宗有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刚好你一个长辈认识他,就跑来提醒你:他对父母不孝,你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嫁!结果很多的女士,她还在那里犹豫半天,我说你现在都犹豫,那真正遇到了,我看是凶多吉少。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当旁观都看不清,当局就麻烦了。
有些女士就说了,她说他会改,他可能会说:只要你嫁给我,我一定把我所有的坏习惯都改过。我就跟这位女士说,我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人都是抱着说「我要去改变对方」,所以嫁给他,嫁了以后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要真想改,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我们旁边只是个助缘而已。而当你是助缘的时候,又很强势的要他改,他就偏不改,所以你会累得半死。我们要找门当户对,要找思想、观念相近的,才能够来结这个法缘,结这个姻缘。所以,孝可以判断伴侣,当然孝也可以判断你所有交往的朋友,因为朋友有孝心,他对你的情义才是真实的。
「礼敬诸佛」一定是从我们的父母开始礼敬起。礼敬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弟子规》第一句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的礼敬一定是落实在一切的言行之中。当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要观照自己,我们的存心是不是恭敬?还是回应一下,心里还有点不耐烦;我们要从起心动念去观照,从根本去下手。除了言语上的恭敬之外,在生活当中也点点滴滴的照顾,所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我们学冬温夏凊,《弟子规》只举了这一个事例。冬天天气凉,我们赶快帮父母温被子,让他睡的时候比较温暖;夏天比较热,我们把床先扇凉再睡。是不是对父母的关心就是这两件事?那我们就学呆了。我们要养父母之身,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从这几方面去尽心尽力,这就是真正落实礼敬父母。
礼敬诸佛,除了父母之外,我们还要礼敬谁?礼敬兄弟,礼敬长辈,所以「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真正对父母有孝心的人,绝对不会兄弟争吵,因为兄弟一争吵,谁最伤心?父母。真的一个人孝心开了,百善皆开,他兄弟绝对不会吵架。因为「德有伤,贻亲羞」,他出门在外与人相交,一定诚信待人,不然他社会的名声很不好,传到父母的耳里来,父母也会非常难过。所以,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礼敬诸佛,接着要礼敬所有的长辈,敬老尊贤。敬老尊贤也不能挂在口头上,所以《弟子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要吃好吃的东西,当下是贪心,还是恭敬心,那就差很多。圣凡之分就在哪?一念之间。当我们在生活当中,在饮食需求当中,都是第一个先想到父母、长辈,那我们的礼敬就是真正落实。
除了父母、长辈要礼敬,还有哪些地方要礼敬?我们看《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对时间要不要恭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其实人对于自己时间会礼敬,那也是对父母、对师长的礼敬。因为这个身来自于父母,希望他能够用这个身立身行道,能够成就自己,进而光宗耀祖。这些态度才会延伸到他不敢虚掷光阴,浪费生命,所以时间要礼敬。「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对自己这个身也要礼敬,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又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个态度是对什么礼敬?是对一切的矿物、物质都礼敬。我们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把书本叠得整整齐齐,这也是在落实礼敬诸佛,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谨」也是落实礼敬诸佛。
再来「信」,「凡出言,信为先」,对自己的言语也要恭敬。其实对我们言语的恭敬,也是对他人的恭敬,因为言语假如伤害到别人,你对别人就没有恭敬之心。所谓「见未真,勿轻言」,当我们都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就开始把话传出去,事实上已经对他人不敬;而且更重要的,也对自己的自性不恭敬,因为已经迷失了。「泛爱众」是对一切众生的爱护,一切众生的礼敬。「亲仁」,面对师长,面对善知识,一定要恭恭敬敬,依教奉行,这也是礼敬。最后「余力学文」,对我们所学的学问也要有恭敬之心,假如我们对学问不恭敬,对佛法的修学不恭敬,那可能就像李炳南老师说的,在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所以《弟子规》落实了礼敬诸佛。
《弟子规》也落实「称赞如来」。诸佛跟如来不一样,诸佛是在相上讲,如来是在性上、在心上讲。称赞如来,一定要随顺性德来称赞,所以我们要称赞别人也要有个标准,一个准则,不然有时候我们的称赞不只没有帮助对方,很有可能还害了对方。有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才四、五岁。所有看到她的长辈,眼睛都瞪得很大,然后接着就说:怎么有人可以眼睛长这样!鼻子长这样!嘴巴长这样!都长的这么刚刚好,漂亮得不得了。我们一个老师说,看到这个小女孩,都不敢再看第二眼,太漂亮了。所有的长辈都一直称赞她什么?称赞她的相貌,这样是不是称赞如来?不是。称赞她的才华,相貌只会增长她的傲慢心、她的贪心、她的虚荣之心。所以这个小女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就把镜子拿起来照一下,都不专心。所有的人看到她,她一定先重视什么?外表。
所以,我们称赞如来要随顺性德,《弟子规》就是个很好的标准。我们能够读诵、受持,你时时刻刻就能够提得起来,就知道依循这些德行去称赞他人。不然我们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那就不好。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2
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
我们早上提到了普贤十愿的落实跟《弟子规》是完全相应,当然所有学习的教诲必须透过解行相应,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益。我记得在前年到我们学院来学习,也是上了《弟子规》这门课程。记得那时候刚好学到「出则悌」,提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一切人的父母、兄弟也应该礼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用,我回到寝室就请教每一位长辈,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假如比我父亲年纪大,我就跟他一鞠躬,说谭伯伯,你好!假如比我父亲年纪小,我就说陈叔叔,你好!
突然在我跟这些长者行礼的过程,有一位长者就跑过来对我说,他说我也要,就是他也要当叔叔,这位叔叔他姓卢。就是因为那一天回去我对每位长者行礼,就跟这位卢叔叔结了一个缘分。隔天这位长者就找我坐在客厅里面,足足跟我谈了两个多小时,把他人生的经验跟他学佛的这些体悟,都一点一滴的给我教诲。在那两个多小时当中,我的内心非常的感谢,也得到很多的提醒。在当下我只感受到,这位长者他是完全不求回馈的帮助我们这些晚辈。我当下只有一个念头,就想怎么样?因为内心很感谢,就想直接就跪下去。我在那个当下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师道,因为老师确确实实完全为我们着想,而不求一丝一毫的回馈。我当下就跪下去,结果因为卢叔叔他年轻的时候是学柔道的,动作特别敏捷,当我还没有跪到底下去,他已经一把把我拉起来,他说:使不得。所以真正有智慧的长者都非常的谦虚。
因为我们有礼敬、恭敬的态度,所以能够得到善知识的教诲。所谓「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所以,「礼敬诸佛」也能够得到「常随佛学」的果报。在那两个多月,这位卢叔叔他就常常在吃饱饭后,会找我去散步,所以学院这些地区的路线我也满熟悉的。因为卢叔叔他就带着我,问我说,今天你听了这些课有什么收获?我会把我的感受跟这位长者分享。他就会告诉我:你看得不够深,看得不够广。他就这样手把手教导我、指导我。
我记得他有一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说:修行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面对我们的习性,要有赶尽杀绝的态度,不能有一丝毫的放纵;而对待别人,我们要处处宽恕、处处体谅。记得有一次,刚好我从浴室出来,结果卢叔叔进门接着要盥洗,突然他跑出来告诉我,他说:来来来,我们来看一下,你看你进了浴室以后,地上是湿的,然后因为你又掉了些头发,刚好有人走进来,假如不小心滑倒,怎么办?假如这个人又有洁癖,看到这些头发他又心生烦恼。我们持十善业要不杀,而不杀最重要是不恼害众生,所以我们处众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绝对不要让跟你住在一起的人生烦恼。我一听完很感动,这些教诲是扎扎实实落实在生活之中。我听了也很高兴,我马上就赶快把它收拾干净。
隔天要出门的时候我就跟卢叔叔讲,我说我这个人毛病很多,小时候没有受教育,希望往后再有任何的缺点,也希望卢叔叔能把我指出来。所以我认识卢叔叔这两年多来,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打电话跟他请教。而当他跟我一起相处的时候,只要我有问题,这位长者也会直言不讳的告诉我。因为我们有个恭敬心,因为我们知道要落实「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由于这样的态度,确实让自己的人生得到相当大的益处。所以「学贵力行」,唯有力行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益。
早上我们也提到普贤第二愿「称赞如来」,称赞也要随着性德称赞,你不随着性德称赞,很容易长对方的傲慢,长对方的虚荣心。我记得有一次我有一位晚辈,她才差不多三岁左右,三岁多,来到我们家里。我的阿姨把她带到家里以后,刚好我的父母都在,她就叫她的外孙女开始表演,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就开始一个一个问她: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她对答如流,umbrella。问了很多个都问不倒她。突然这个小女孩就回问她的外婆说:外婆,书本怎么讲?她外婆说: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小女孩接着说: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当我们给予他的都是这些能力上的称赞,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有什么影响?我很厉害,我不得了。假如从小就是被这样称赞过来,「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对于孩子德行的敏感度要很高。
我记得我打开《礼记》第一篇叫「曲礼」,「曲礼」第一页对人有四个提醒,我看了也相当震撼。这四个提醒,第一条就写到「傲不可长」;第二个「欲不可纵」,欲望是无底深渊,不能放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所谓乐极生悲。我们看看现在世间犯这四个过失很多,也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教育有一点很重要,要「禁于未发之谓豫」,当一个人还没有形成这个错误的态度,你就要把他教正确;假如他已经学到错误的,要把他再扭转回来就很困难。所以「发然后禁」,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你再禁止他,「则捍格而不胜」,你要再指导他,就好像要跟他打仗一样,很难扭转。所以,我们的称赞一定要对性德。
我记得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年轻人,小我应该也有五、六岁左右。我一看到他,因为也在学习佛法,掩不住内心的欢喜,马上就给他大大的称赞一番,说你这么年轻就能学佛,真了不起!后来过了三、四天,刚好看到他有个小小的问题,因为跟我的年纪也有一段差距,我就主动去跟他做个沟通,说这个情况我们应该避免。当我在跟他提意见的时候,突然这位朋友他的脸色变得很厉害。因为「闻过怒,闻誉乐」,一听到过的时候马上很不高兴,就怒形于色。因为我们也会察言观色,当他已经变脸了,我们再继续讲就会结恶缘,所以我们马上言语就踩刹车,就不敢继续讲下去。我就回想到当初,我们不可以一见到人,不了解情况,就大肆赞叹一番,这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所以往后我们称赞别人,我都会随着《弟子规》的教诲。比方说他很孝顺父母,你愈肯定,因为跟性德相应,他会愈认真去落实。你看到他生活非常有规律,你赞叹他,这也是他会欢喜继续保持、继续提升。称赞如来,我们有个性德的标准、德行的标准,才好赞叹。
接下来,「广修供养」,供养当中有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我们从「入则孝」当中,对待父母就是三种供养都具足。所谓「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日常生活起居的需要,我们要尽心尽力,这是内财布施加上外财布施供养。再来,法供养,对父母要不要法供养?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所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给父母法供养,当然态度也要对,不然会适得其反,到时候意气用事就不好。所以这是法供养。再来,无畏供养,让父母能够心里没有担忧,所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也尽心尽力去照顾,所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我们对父母都能够修圆满这三种供养,进一步再把对父母的孝心延伸到对一切众生。《梵网经》也教诲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面对佛陀所讲的任何一句话,绝对不能打折扣;当我们对佛陀的教诲打折扣,我们已经生分别,我们已经不老实。当佛陀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以这个为依准,以这个为方向,全心全意去落实。「广」是指没有边际,当我们把这一分供养之心扩充到一切众生,就是真实落实广修供养。
再来,「忏悔业障」。为什么会有业障?因为我们迷惑,所以造业,才会受到这些苦果,所谓惑、业、苦。因为迷惑,因为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对待人的态度,对待事物的态度,才会造业。因为整个圣贤的教诲也已经断了将近三代的时间。我们在杭州讲课的时候,讲到第三天左右,有一位朋友他才差不多四十岁,因为他当武警当了十多年,所以主办单位派他来保护我们这些老师。他听到第三天,刚好要送我们去吃饭,他就一直喊着一句话: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们这些老师听到他这段话,也摸不着头绪,只体会到他的内心很欢喜。后来到了吃饭的地方,他就跟我们说:我现在的心情,只能用三岁小孩的言语来形容,就是太好了!我活了四十年终于知道我的人生错在哪里,我终于知道我太太为什么离开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跟我沟通,为什么这些同事都这么怕我,我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当一个人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他的内心才开始踏实。
其实人生走几十年,当我们不知道错在哪,内心是非常的空虚。而由于年纪增长,又好面子,又不愿意承认错误,又不知道错误在何处,所以每天心是悬在半空之中。当他听到原来他是因为不懂得体谅别人,不懂得落实《弟子规》,才会造成这些错误,当他已经了解到,他反而非常欢喜。所以,知道错误在哪,才能改正错误。当我们的心中有个理智的标准,我们时时拿这个来观照,就能够真正忏悔业障。
而忏悔最重要的就是后不再造。诸位同修,现在要做到后不再造容不容易?假如今天你有朋友,他学了《弟子规》,每学一句他就马上改正,都做到了;假如您有这样的朋友,请您一定要通知我们。为什么?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我们一定要赶快请他出来弘扬正法,弘扬中国文化。因为我们无始劫的习气比较重,面对别人的过失,我们也不能太苛刻,只要尽力提醒对方,让他能够知道对错。
我在从事教育的这几年当中,没有生过气。所以我很多的同学、同事都很惊讶,他说现在的孩子这么难教,你怎么会不生气?我就跟这些朋友分享,我说因为《梵网经》当中佛陀有教诫我们,他说他老人家已经是第八千次来到这个世间,而且第八千次还讲了多久?四十九年。我在一次礼拜释迦牟尼佛的时候,突然这一句经文好像一道光一样射进了我的脑袋里面,我突然痛哭流涕。因为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差的学生,劝了八千次,还继续迷惑颠倒,而且第八千次又劝了我四十九年,我还是不听,所以我是个很差劲的学生。我自己这么差劲,怎么可以说我劝我的学生两次、三次他不听,然后我就气得半死?因为我比不上他,而且我们也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耐心,那一分不疲不厌的心,来从事这份教育工作。我们期许自己要发现问题,勇于改过,而对于别人的过失,我们不能太苛刻,应该多体谅、多提醒、多关怀。这是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弟子规》当中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而当我们在随喜功德,这个功德也是跟自性相应才能够随喜赞叹。因为我们也了解到,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信众?旁边有没有很多人也在随喜他的功德?有很多!才会让这么多的人信任他,所以他们的随喜错误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有位老师参加一场演讲,两个小时,是在称赞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结果两个小时下来,底下的听众大半都开始在那里赞叹:他讲得真好!讲得真精采!我们的老师也很冷静,当大伙都坐下来,他就问了一句话,他说:请问这个老师从头至尾有没有谈到孝道?所有的人说没有谈到孝道。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孝道跟师道,而孝道是德行之本,谈了两个小时,连最根本的东西都没有谈到。这个时代挂羊皮卖狗肉的非常非常多,我们要懂得判断对错的时候,我们的称赞、我们的随喜功德才不会造成错误。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今天我们要观察到,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现在我们要转法轮,要能够护佛种性,让众生的自性能够彰显,必然要观察现在的机缘,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唤醒众生的觉悟?而我们看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教诲我们,最重要的要能够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且要深信因果。所以老人家当时印了三部书,量非常大,是《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还有《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三本都不是佛经,为什么印祖他要大力来弘扬这三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人已经必须用因果来教诲他们,他们才能够唤醒回来。
我们看看当今社会,人相不相信因果?现在连信因果都有困难度。师父上人观察到这个机缘,是了解现在的人连做人的根基都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做人。所以在这几年当中大声疾呼,告诉我们,不管出家、在家,不管你是不是已经八十岁了,都必须从《弟子规》开始落实起,因为这是根本、是基础。我到净宗学院来学习当中,让我最惊讶的就是老和尚所订的九年的学习课程。其中两年就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而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当中提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落实在《弟子规》之中。所以我们请转法轮,能够弘扬《弟子规》,让所有的人了解到做人的根本,能够把正法延续下去。
「请佛住世」,当我们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礼请他教化一方,所谓「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当我们去亲近仁德之人,也是在请佛住世。而当今的众生要能得到法益,必然要做到「长时熏修」才行,他假如听两、三个小时就能开悟,那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整个人他忘失了做人根本,我们今天要唤醒他的理智,觉悟,必然要长时熏习。所以我们请佛住世,一定要能够长期在一个地方讲课。
我在海口讲《弟子规》,诸位同修,你看一本《弟子规》要讲多久?讲了半年,每个礼拜固定跟家长、跟老师讲课。我们也发现有些朋友来,来了一个多月,脸色还是不好看,还是有很多怀疑。到了二、三个月以后,他开始对一些道理融通了,理得心安,整个气色都不一样。今天假如我们立志要来弘扬《弟子规》,我们也要制造机会,让众生来长时熏修。那你要劝请朋友发心来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