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与电脑交易算法的智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6:37

操盘手与电脑交易算法的智斗

从 FT中文网有 2 人喜欢此条目通过 辉格 的共享条目

奥斯陆一家法院裁定,这是市场操纵。但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段故事,讲的是两名短线操盘手如何智胜已逐渐统治金融市场的“速射机器”。

当收到涉嫌市场操纵的刑事指控时,彼得•韦比(Peder Veiby)正尝试着在股市里赚点钱,以支持自己在挪威管理学院(NorwegianSchool ofManagement)的学业。而现在,他发现自己成了一起涉及电脑算法(或程序)的、里程碑式法律案件的中心人物。电脑算法是自动交易系统的核心。

上周三,韦比和另一名挪威短线操盘手被判处有期徒刑(但获缓期执行),并被处以一大笔罚款。法院裁定他们犯有下述罪行:利用一家美国经纪商自动交易平台的缺陷,向市场传递“错误和带有误导性的信号”。

这两人各自研究出了,如何通过预测Timber Hill电脑算法对特定交易的反应来赚钱。Timber Hill是美国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旗下机构。两人否认此举构成市场操纵,但法院却不这么认为。

该案件的发生,正值监管机构在“闪电暴跌”后逐渐加强对自动交易系统的监控力度。所谓“闪电暴跌”,是指5月份时一个算法程序引发的美股大跌。

算法是近年来随着交易日益分散于诸多不同交易平台而出现的电脑程序。

美国的交易模式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十年前,大多数股票交易还是在纽约证交所(NYSE)的交易大厅中、或在交易员的办工桌上人工执行的。

算法(市场术语称为“algos”)正是经纪商与资产管理公司用以摆脱这一繁琐交易模式的工具。做自营交易的机构也在使用算法,以便在转瞬之间提交数千个交易指令。有一种叫做“效率”(efficiency)或“调度”(scheduling)的算法,它会接收一个大额指令,然后将之拆分成众多小额指令,再定期将它们提交出去,以寻找与它们相匹配的指令,从而找到当时的最佳可能价格。

韦比的律师安德斯•布鲁斯威特(Anders Brosveet)表示,他的当事人在监控其对一只成交量较低的挪威股票的长线投资时,注意到了该算法的一种反应模式。

韦比发现,在每笔交易后,买入价和卖出价会紧跟着上下波动,因此很容易预测二者的价差。

他还注意到,不管交易大小,该算法的反应模式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他能够以低价买进大批股票后,再进行几笔较小的交易,以此哄抬价格,然后卖出所有股票获利。

另一名被告斯文德•埃吉尔•拉尔森(Svend Egil Larsen)当了7年的全职短线操盘手,他和韦比是各自独立发现该算法缺陷的。

两人彼此并不认识,而且在法庭上发现,他们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彼此的交易策略,因为两人都对挪威一些成交量较低、股价容易波动的股票进行了类似的操作。

拉尔森告诉挪威《经济日报》(Dagens Naeringsliv),“我开始并没有想要愚弄机器,但在针对它操作几次后,你就会看出它是怎么运作的。该电脑系统相当容易看透。”

挪威业余交易圈子大多对这两人抱同情态度,尽管检方指出,他们以这种方式牟利数万美元,损害的是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一位评论人士在网上论坛问道:“如果我们不比机器聪明,我们怎么赚钱?”

两个人各自发现了该交易系统的缺陷,引发出这样的问题:世界各地会不会还有其他交易员存在类似的行为?布鲁斯威特表示:“面对一个愚蠢的电脑(算法)和一只流动性较低的股票,任何观察力敏锐的人都能够如法炮制。”

伦敦的算法专家表示,这两名挪威交易员似乎是利用了一种在市场上公开报出买价和卖价的“做市”算法,采取这种算法的交易员希望通过捕捉买卖价差获利。

设计算法的机构——Arctic Lake的高级合伙人尼尔斯•布尔(Niels Buhl)表示,他不清楚挪威的这件案子,但通过观察市场数据、价格和算法产生的交易模式,并进行逆推,是有可能琢磨出一种算法的运行模式的。

“你可以从统计上测算市场上正在发生什么,做一些预测。”不过,他又说道:“猜测算法的运行模式并非易事,否则会有很多人这么干。”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