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如何包容? //让人民富起来成“十二五”重要执政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1:57
“包容性增长”如何包容? // 让人民富起来成“十二五”重要执政理念 // 网民热议“包容性增长”
2010年10月19日 07:12:08  来源: 新华财经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胡锦涛就“包容性增长”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2009年首论“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
胡锦涛再论“实现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的由来——
“‘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10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汤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
此外,中国GDP如果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是否应该适当下调增长预期水平,也成为当时学者争论的焦点。
据汤敏介绍,在此背景下,2005年,由亚行赞助支持,亚行经济研究局和驻中国代表处联合开展了“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研究课题,同时邀请林毅夫、樊纲等国内七八位知名学者一起参与研究。
与此同时,在中央政府将“构建和谐社会”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背景下,由林毅夫主编,庄巨忠、汤敏、林暾等学者编写的《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一书正式于2007年出版,该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的特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所带来的问题及挑战,探讨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
“这本书出了英文版。当时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们斟酌了很久,最后是用了‘共享式增长’这个词,实际上也有人翻译成‘包容性增长’。”庄健说。
庄健表示,“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
搜索更多包容性增长 的新闻
让人民富起来成“十二五”重要执政理念
2010年10月19日 07:18:5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照片
以审议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专家解读称,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提到新高度
“进一步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民生入手再正确不过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元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五中全会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他分析,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工业化进程也进入了后期初段,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但在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的不协调、不匹配的现状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的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这已经成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王元京表示,正是由于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失衡,公共物品短缺,倒逼居民进行储蓄,制约了消费,影响了内需的扩大,也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次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抓手和立足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惊喜”。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则认为,五中全会上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目的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强调经济增长一定要惠及全体老百姓。
其次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调。刘瑞说,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好,但是社会建设落后,而社会建设又主要与民众的生活相关。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另外,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通过30年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任务,下一阶段应该着力去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这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了起来,老百姓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经比较容易获得满足,但是社会公共物品还是供不应求,排队现象严重。如果解决不好,会让群众感到失望,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刘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改善民生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到过,从理论上讲不存在创新问题。但是这次在五中全会上重点提出来,是为了强调这一项任务在未来五年的重要性。”
搜索更多执政理念 的新闻
“十二五”规划 期待更有质量的增长
“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
《瞭望》:“十二五”奏响复兴“奠基礼”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专家点评“十二五”四大期待
加快转方式仍然是“十二五”主基调
解读“十二五”规划四大投资热点
网民热议“包容性增长”
2010年10月19日 07:19:2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近期网民对“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表现出很大兴趣。网民认为,包容性增长是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是趋向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不过,鉴于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体制性弊病犹存,实现“民富”,进而达到“包容性增长”目标,需要从分配体制、资源配置体系、执法体系等多方面深入改革。
网民解读“包容性增长”
署名“施行”的博客文章说,“包容性增长”必须强调两个方面,即“参与”和“共享”。包容性意味着制度公平,而增长则意味着效率,包容性增长涵括了制度的基本效能———公平与效率。
署名“孙锡良”的博客文章说,“包容性增长”可以从七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表现为制度和体制性相互包容。第二,体现为人类欲望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包容。第三,要求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相互包容。第四,提倡富裕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的相互包容。第五,引导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互包容。第六,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相互包容。第七,提醒世界也要与中国相互包容。
核心是“国富民富”
署名“古洋斋”的博客文章指出,在指导思想上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表明中央实施“民富”的方针已在动作中。“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容包括公平正义体现核心价值、调节个税缩小贫富差距等几大方面。
“施行”在博文中说,“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制度特征,就是国民大众对增长成果的合理共享性,拒斥穷者愈穷和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发生。如果贫困的成因不在于个人,而是由于致富权利缺失,制度不信任和群体性怨愤就会发生,潜在危机因此容易转化为现实危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社会动荡就会发生。如果制度公平,合理的收入差别则会为理性国民所认可和接受。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包容性增长不仅要求对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和普遍共享,同时也涵括了对合理差别的相互认可和彼此尊重。
搜索更多包容性增长 的新闻
“十二五”规划 期待更有质量的增长
“十二五”:冲破中国发展瓶颈的关键
《瞭望》:“十二五”奏响复兴“奠基礼”
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 专家点评“十二五”四大期待
加快转方式仍然是“十二五”主基调
解读“十二五”规划四大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