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云端传来读书声(新京报 2007-12-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5:47
云端传来读书声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2-23 3:00:22 · 来源: 新京报

夫妻小学18载改变彝族山村
目击提示
四川省甘洛县大乌史乡海拔2800多米的二坪山上,有一个60多户人家的彝族村落,和一对夫妻开办了18年的“云端小学”。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出入村庄需要翻越近4个小时的险要山路和悬崖绝壁上的5个天梯。每到周末,云端小学的教师李桂林夫妇都要护送住在山下的学生上下天梯和悬崖绝壁,18年来,没有一个孩子遇险。云端小学给当地人带去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被村民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从18年前的赤身赤脚,到如今讲卫生、读书、修路、外出打工,这里的景象已大不相同。

8岁的阿木子布大声朗读课文,这些吃惯了苦的孩子们对学习机会很珍惜。

2007年12月20日清晨,四川省甘洛县大乌史乡海拔2300米的二坪村,村里到处都是孩子晨读的身影。

每到周末,二坪小学教师李桂林夫妇都要护送住在山下的学生上下天梯和悬崖绝壁。一路上,他们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随时有可能滚落山崖,粉身碎骨。18年来,二坪小学是附近唯一一所小学,学生主要来自二坪村和山下的田村。

听说有记者拍摄,一些爱美的彝族女孩特意穿上彝族服装来到学校。几个五年级女生在二年级窗口张望着教室黑板上的内容。

木乃尔哈兄弟放学后在屋外的石板上写作业,他们要赶在天黑前把作业做完。他家的后面就是二坪山的最高点,海拔2800多米。

李桂林夫妇给7岁的二年级学生木乃静福理发,18年来,夫妻俩帮助这里的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
二坪小学和李桂林夫妇

位于四川省甘洛县大乌史乡二坪村,海拔2300米,现有彝族学生80人,2年级和5年级40人,学校每三年招一次生。18年来,李桂林夫妇是这里仅有的两位老师。

妻子 陆建芬 彝族人,41岁,1991年9月起追随丈夫在任教,现为聘用教师,月工资230元。

李桂林  彝族人,男,42岁,1990年9月起在任教,现月工资1100多元。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人大代表。
二坪小学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云端小学”,因为在海拔2300米的高处,每次降雨后,学校就会被云雾环绕,连教室里都飘着白雾。但是,这里却是一个严重缺水、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生活极度贫困的地方。正因为条件恶劣,1990年之前,这里找不到一个老师愿意长期任教。为二坪村找一个老师,成了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多年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桂林:我想用知识改变同族
上世纪70年代,二坪村来了一位代课老师,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离开了。此后一直到1990年8月,这里没有来过一个教师。
1990年8月,时年24岁的李桂林是大乌史乡一企业的会计,曾做过5年的民办教师。听说很多彝族孩子没有老师教,他找到当时乡政府的党委书记阿木铁哈,想先上山去看看,再做决定。
当时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很多倍,李桂林从家里步行6个小时才到达二坪山脚下对面的大渡河,几个乡亲早已等候在那里,颤巍巍地走过铁索桥、看到天梯时,李桂林彻底打消了任教的念头。可是天色渐晚,下山是不可能的了,乡亲们用肩膀扛、用手拽,一路硬是把他搀过悬崖峭壁,这让李桂林心里一热。
到了二坪村,李桂林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听说有老师上山了,二坪村的全体村民自发地守候在村口迎候,李桂林眼睛湿润了。更让他吃惊的是,村里的人很多都光着脚,个个衣衫褴褛,孩子们几乎光着身体。同族人生活在如此原始的世界里,李桂林决定留在这里,他想用知识改变这一切。
一年后,妻子追随他上山
因为失学孩子太多,李桂林一个人教不过来。他向县、乡教委申请支援,自己也四处游说,但整整一年都没有结果。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陆建芬。
陆建芬上过高中,当时正在家带着一岁的儿子。他的想法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一年后,心疼丈夫的妻子说服家人,带着孩子随丈夫上山支教。
夫妻俩的第一批学生,没有一个会说汉语的,李桂林夫妇就用彝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孩子们也没有讲卫生的习惯,年龄小的孩子常常在课堂上大小便,陆建芬就烧热水给孩子擦洗,用自己的衣服裹上。课外,他们给孩子们剪指甲,理头发,帮助孩子们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乡亲们给他们夫妻做了张木板床,把家里最好吃的送来,最暖和的被子让给他们盖,就这样,李桂林夫妻在艰苦和感动中一同度过了8年。
二坪小学的变化
1999年11月,乡政府启动了二坪小学的修建工程,投入10800元。3个多月里,在李桂林的组织下,乡亲们家家出劳力,2000年元月底,5间砖瓦结构的校舍建成,这是当时全村唯一的砖房。
2005年,学校又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水泥操场,孩子们可以在操场上跳绳、拔河了。山下的人送来了篮球和足球,可是他们没法玩,因为稍一用力,球就会飞过低矮的围墙,顺着倾斜的地势滚落到深渊里,再也找不回来。
2007年,李桂林和乡亲们在山上有水源的地方围了蓄水池,用水力发电,让学校第一次通上了尽管是微弱的、时断时续的电。
18年来,二坪小学共招收学生189人,有109个学生小学毕业。令李桂林遗憾和无助的是,目前,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上初一,一个上高三外,村里没有一个小学毕业生继续上初中,尽管孩子们小学毕业的成绩优异,但家庭的贫寒,阻挡了他们的求学路。李桂林说,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也不敢肯定。
让更多的人改变这里
18年来,村里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很多人读了书,能跟外界有更广泛的交流,不再像以前见了生人拔腿就跑,有的村民能出去打工,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失学,学生们的个人卫生习惯渐渐养成,并影响着家里的人。
在村民们看来,是李桂林夫妇给这里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文明,他们全村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二坪村正在修建一条可以让马、骡子行走的通往山下的路,山里养的牲畜将来可以卖出去了,村里如果有可靠的收入来源,孩子们继续读书就有了可能。但是这条路,可能无法改变孩子们上天梯、走绝壁求学的现状,因为新修的路要多绕程2个多小时。
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问李桂林:将来你会离开这里吗?
李桂林说:“有人愿意来吗?我走了这些孩子们怎么办?还有这些淳朴的同族人怎么办?”获知自己当选了省人大代表,李桂林问记者:省人大代表是不是能有更多说话的空间了,我要把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告诉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来改变这一切。
□本报记者 陈杰 摄影报道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visual/2007/12-23/014@030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