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如何推行”穷人教育学”(新京报 2007-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0:15:04
如何推行”穷人教育学”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2-1 8:09:05 · 来源: 新京报

【信力建·视野所及】
如果不从保障穷人受教育权利的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恐依然难让穷人享受到所需的教育。要解决中国穷人教育的问题,最首要的是:先保障入学,再满足读好书的两步方针。
今天,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命运终于被推到了“十字路口”。从广州各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的确出现种种下滑现象。对此次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招生寒流,有媒体如此下结论:外来工子弟学校生源首现萎缩昭示变局,是推行全面义务教育后的正常波动,为提高教学质量及“民公融合”提供契机。
对此断然预言,我深为痛心。有几个疑点需解开的是;第一,如果是推行农村义务免费教育后,那为何仅广州市的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招生情况下降了呢,而成都等其他城市的招生情况不降反升呢?第二,“民公融合”,何来融合之有?是公立学校接纳外来工子女上学,还是拔付资助款以保证外来工子女上学呢?第三,能上公立学校的外来工子弟的身份如何界定?第四,为何认为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公立学校难以比拟……
对广州市开学之初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招生人数下降,决不能单纯地归咎于“农村义务免费教育”的冲击。90年代之初,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到城市后,使农村人的工作地点与居所实行分离。随着这种分离的扩大,各种问题日益显现,一个首要的问题便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农村剩下老幼两代家庭模式的问题。针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只是纯粹地推行农村免费教育,实难解决更深层次的道德伦理教育的需要。当年外来工子弟学校能应运而生,实乃形势所趋,大众所求。外来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外流,最主要的仍基于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其父母的工作居所有所变化,或者由于城市居住与生活成本提高。
最近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如果你买了几十万的房子,近来由于社会资本的重新分配,使房子增值到一百万,那你就是“百万富翁”了;但如果你只是在工地上搬砖,所得只够糊口养家,那在资本流动中,你根本得不到一点红利。有些人可能要质疑了,是穷人就应该回到农村去受教育呀,农村全部免费教育了。但享受免费的教育,同样存在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因此,很多人宁愿选择在城市里接受比较优质的外来工子弟教育或民办教育,而不回到农村,毕竟大城市的氛围与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难免对孩子的教育观产生巨大刺激。
所以,决不能因招生人数下降了就大加标签,认为是农村义务免费教育的冲击。单纯以公立学校接纳与融合之势来大力解构外来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历史意义,是一种武断与强势的行政管制思维造成的。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讲到了穷人的教育学。为何提出穷人教育学,无非就是穷人受教育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如果不从保障穷人受教育权利的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恐难让穷人依然享受到所需的教育。要解决中国穷人教育的问题,最首要的是:先保障入学,再满足读好书的两步方针。
在特殊的阶段,应该极力保障外来工子弟的上学机会,如现在尽管教育部门以联盟融合之名。不断地向外来工子弟学校送橄榄枝,然而有些扭曲的政策实在费解。例如,某些外来工子弟学校接受到政府的资助款项中注明了此批款项专用于购买电脑,但该校负责人十分苦恼,因为应教育部门达标评估要求,该校已经按教育局规定的标准购置了学生与老师电脑。因此,融合之势已在,但扶持之举却是隔靴搔痒,让很多外来工子弟学校感受不到善意。
如果外来工子弟学校放开举办的限制,以满足外来人口就读需求为最根本的指标,穷人教育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huanlan/2007/12-01/021@080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