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奥运前后中国的走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26:04
● 蒋兆勇(北京)
可以肯定地说,北京奥运赛事将是顺利的,不会有问题。开完这次运动会,中国的国家形象是更光鲜,还是给世人留下恶劣的形象,却是一个未知数。一年后的北京能应对奥运么?能给世界一个崛起大国文明形象么?
中国这样的体制,场馆不是问题,甚至交通也不是问题。北京政府担心老百姓随地吐痰、出租车司机不洗澡、大街不够干净,但其实,中国人的可爱在于好讲面子,越来越浓厚的奥运氛围,外国人多了,建筑民工也会洗澡的,我等“新闻民工”也会打着领带,露出灿烂的微笑,迎接来自远方的朋友。因为我们都想为国争光,扬国威,长长中国的志气。
最难的恐怕是基于阴谋论,基于某种考量,不愿触及更深层的体制。改善社会治理状况,单单只是增加人手,单单只是工作制度的一般调整,解决不了结构性毛病,在步步被动中总被修理,在舆论的围剿下步步后退,最终国家形象会受到极大伤害。
要开一个成功的奥运会,摆在面前有三个选择。
宣传还是传播?
宣传的逻辑是灌输,是报喜不报忧,是单方面的自我主张。传播即是主体的、全面的;宣传是可以操控的,传播却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是独立于政府的。
奥运期间,注册和非注册记者不少于4万,将超过历届奥运会。关心赛事的可能占10%,来看“热闹”的可能占80-90%。官方不懂得“印象就是真实”,这样的采访可控么?能灌输么?
外国记者常驻北京的纷至沓来,最新统计近700人,还聘请熟悉中国国情的中方助理,满街都是中国人带着外国记者采访,一个外国记者的中方助理多达五、六名,负责收集和分析资料,港台记者四处乱窜,你何能控制?我斗胆建议,既然限制不了,不如索性真正放开,天塌不下来的。
那么,官方就不能施加影响么?最好的方式是设置议程,甚至政治话语权。听说,奥组委对突发事件必须在两小时内作出回应。笔者所知,过去发生突发事件,没有官员透料,官方在看了他们不喜欢的消息时才作出回应,官僚机构对媒体查询是拒绝回答。说来有那么多部门在工作,其实哪个部门都不负责。
在重重的过滤下,在对传统媒体的重重限制下,互联网却变成了公共空间,话语权并不掌握在权力部门手里,而是操控在自由分子手里。难道还不好好地反思做出有远见的调整?
宽容还是控制?
为了一个纸包子,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打电话到北京询问奥运食品安全问题,但以前这只不过是防疫所、工商所的事情。韩国外交官打针而死,他吃的三明治、打的针是否符合国际标准?记者总是用国际标准来观照北京的每一件小事,这实在难为了北京。
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无疆界记者”组织在奥运大厦拉起五个手铐标志的海报,人数并不多,但在海外影响极大。
中国政府还没有处理社会运动的经验。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开到哪里,跨国的抗议活动就如影随行。对示威抗议如此敏感的中国官方将如何应对?当然,如今在北京,要形成大规模与官方抗衡的示威难以成事,但弄出象征意义的活动来,是无法避免的。既要办奥运,对如此象征性的抗议活动,是否要宽容呢?奥运不只是中国人的游戏,既然是国际游戏,就要有一定的国际化色彩。这恐怕是中国在申奥时所始料未及的。
透明还是黑箱?
“在不得与外记冲突”的要求下,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大有改进,但内心深处却难以理解现代媒体文化。管控传媒思想的人,永远不理解记者的职业特性。
中国已有开放自由的外交部、国新办记者会,提出令人难堪问题的记者,中方官员都是和颜悦色。但是,涉及奥运的记者会,却如县级记者招待会。
遇到如此盛事,打扮国家形象的又是些什么人呢?从各个地方抽来的,良莠不齐。奥组委只是零时机构,抽调的人并不一定是国家或是官僚机构里的精英,不能从体制内外吸纳真正的社会精英,所以出低级错误、常识错误就不稀奇了。
一些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也是小圈子在不透明的情况作出的决定,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腐败现象。
话又说回来,那些参与这项政治任务、每天为“领导批示”而辛勤工作的人,我也经常见到。他们眼睛充满血丝,辛苦不是一般。韩国行政结构借奥运会变得更加民主化、透明化、高效运转,而不是动辄要“批示”才能运转。中国若没有结构性的变化,靠一部分人努力是无济于事的。
汉城奥运之后,韩国人关心国家朝什么方向走。事实证明,韩国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奥运前后的中国,是否也能走向这样的道路呢?中国能平稳地从传统社会走向公民社会吗?
为了奥运,北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每一天都在进步,政府越来越有公共情怀,政府服务也越来越有人情味,警察也越来越尊重人,官员也越来越少了官气。政治是很难回到过去的,政治家须看清社会的大潮,拿出远见卓识来,把中国带上一个民主、自由、文明的轨道。
·作者是香港媒体驻北京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