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1: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日:“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日:“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惜日:“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郎将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日:“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日:“我乃松父友也,虽责,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嶝,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槛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畸侯奔书日:“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竞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l注1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奔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选自《资治通鉴》,略有删改)
【注】伏波:马援因功累官伏波将军,故称其为伏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克:战胜
B.臣尚能被甲上马                      被:通“披”,穿
c.军次下隽                            次:到达
D.大众怫郁行死                        行:将要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马援“武陵平叛,尽心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马援请行  ②矍铄哉是翁!  ③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④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⑤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  ⑥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
A.①②④    8.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3分)
(2)以事上之,帝从援策(3分)
(3)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3分)
(--)(15分)
2.(3分)  C(驻扎)
3.(3分) D
4.(9分)
(1)我受皇上厚恩,(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意
思对、语句通顺1分,“迫”、“死”译对各给1分)
(2)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意思对、语句通顺l分,
“以”、“上”译对各给1分)
(3)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  (意思对、语句通顺l分,
“会”、“因”译对各给1分)
【参考译文】
(一)(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夷侵犯临沅县;(皇帝)派遣李嵩、中山郡太守马成讨伐他们,不能取胜。马援请求出征,皇帝怜恤他年老,没有答应。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皇帝命令他试试看。马援骑上马回头示意,表示还可以被用,皇帝笑着说:“这个老翁精神健旺啊l’'于是,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带领四万多人去征伐五溪。马援对友人杜情说:“我受皇上厚恩,(我的)岁月紧迫,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死;如今获取愿望,甘心闭目,只是害怕权贵子弟有的在身边,有的参与做事,很难能够调和,耿耿于怀,只是厌恶这些罢了!”
马援军队到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多人。
当初,马援常生病,虎贲中郎将梁松来探候他,在床下独自跪拜,马援不答礼。梁松离开后,众子问说:“梁伯孙,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非常显贵,受到尊重,从公卿到下面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畏惧他。大人为什么唯独不回礼呢?”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即使显贵,我怎么能够失却彼此的辈份呢!”梁松因此怨恨马援。
到后来马援讨伐武陵蛮夷,军队驻扎在下隽,有两条路可以进入武陵,沿着壶头山进军,路程近但水流湍急;从充县进军,道路平坦但运输遥远。耿舒打算从充县这条路进军,可是,马援认为那样花费时间,耗费粮食,不如从壶头山进军,控制住蛮人的咽喉的地带,充县的盗贼也就自破;马援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进军扎营在壶头山,盗贼凭借着高峻的山势,守住险隘,河水湍急,船只不能上行;正好遇到天气十分炎热,士兵有很多得了传染病而死。马援也得了病。盗贼每次登上高险之地,击鼓哗噪,马援总是拖着病体蹒跚缓行来观察,部下都为他壮志未酬而哀叹,没有一个不为他而流泪的。耿舒给兄长好畴侯耿弁的信说: “前次我上书说应当先攻击充县,粮食运输虽然困难,可是兵马好用,军人几万都想争先奋战。如今驻军在壶头山,竞不能前进,大家都忧闷不乐,即将疫死,实在令人痛惜!前次到临乡,盗贼无故自来,如果夜里攻击他们,就可将他们消灭,而伏波将军像个西域做买卖的胡人,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因此失利。如今果真传染病盛行,这都应验了我的话。”耿弁接到书信,进呈皇帝,皇帝就派梁松乘着驿车赶去责问马援,趁机就代理督领军队。
(梁松到达时)正遇上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罗织罪状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将马援新息侯的印章组绶追收回来。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难满粮食,府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㈠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① 厉王母得幸焉                ②  且焉置土石?
B. ① 立子长为淮南王              ②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① 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②  复与疏钟相间。
D. ① 且淮南王为人刚              ②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6.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9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②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3分)
㈠ 文言文阅读(18分)
3.A (舍:安排住处)4.C  (焉:语气词,助词/兼词;为:当,担任,动词/被,介词;且:况且,连词/暂且,副词)  5.C (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6.①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来危害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王”、 “危”、判断句式各1分)
②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补出主语、“袖”“椎”“刭”每点1分,扣完3分为止。“刭”译为“用刀割了他的脖子”亦可。)
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考”“馈”“弃市”各1分)
【附】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①,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③,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小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斯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③叠足:翘足,指不费吹灰之力。登垅断:垅断指断而高的冈垅,登垅断指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
4.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   舍:留宿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今夫乾没氏之属  属:类          举酒属客   属:连接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终:结束                            终期于尽   终:最后
D.言,身之文也                            文:修饰             其文漫灭     文:碑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隐,自闭之义也               及其所之既倦
B.今为小女子所知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不害其为廉                  其孰能讥之乎
D.君其以我故为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作者的一位姓李的朋友,代娄公求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为开端,借此引出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对娄公的评价。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要到深山之中,蓬蒿之下,才算是隐居。
C.作者认为能初步懂得大道,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以隐居山林为小隐;而能做到把握操守,不被外物诱惑,喧寂两忘,所以以隐居朝市为大隐。作者进而强调隐居在朝市的人一定是大隐。
D.文章最后引用的韩伯休的故事旨在说明真正的隐士就不需要文饰,不需要求得显贵。言下之意,娄公的“隐”,不是真正的隐士;而士大夫喜欢娄公,是硬要为他写诗文而扬自己的名。
(一)(9分,每小题3分)
4.B(属客:劝客人喝酒)
5.D因为(A的/到 B被/成为 C他/难道)
6.C(前几句话是作者引述前人的观点,依作者看来,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市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
[参考译文]
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过:“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过赋、传,我想请你也为娄先生写一篇,您还是因为我的面子缘故写一篇吧。”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 就是自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说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彻底,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 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到哪里都一样,言行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隐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价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治假隐士)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 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缩敛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和奴仆、贩夫拿着刀子血战,挂羊头,卖狗肉,嘴里说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去干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你知道吗?”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贵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东汉末年韩康(字伯休)的事情来作为结尾。韩伯休在都市卖药,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药,韩康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康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药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闭的本意,不是和韩康不同了吗?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官人们喜欢和娄先生交往,是强加给了他名声,并不是他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贞佑丙子(金宣宗贞佑四年)十二月某日,河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作者故乡忻州在河东,故自称河东元某)元某题写此篇。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4分)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5分)
2. C   3. D
4.(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
翻译: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早年丧父,跟随外祖父颜真卿学习。顺宗做太子的时候,招他作舍人,当殿中侍御史。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十三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韦丹去世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戏,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3.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存:问候
B.每朝,候上之间说                     间:空闲时
C.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下:下等
D.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赍:携带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C.请治行者何也?                     其妻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D.数岁,以官卒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3.C(谦恭)
4.D(A从/到。B好像/假若。C语气提顿/的人。D两个“以”作“在”讲。)
5.A(郑当时来当项羽将军,是他的父亲当过。)
【文言文翻译】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父亲郑君曾经做过项藉的将镇;项藉死后,不久归属汉朝。 郑庄以行侠仗义为乐事。他曾经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名声在梁、楚地区广为传扬。
孝景帝时,为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官吏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四郊设置马匹,问候 那些老朋友,请竭拜谢宾客,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总是担心不周到。郑庄喜好黄老学说,仰慕年高望重的人.好像生怕见不到。他年纪轻官位低,但他交往的好友都是他祖父辈的天下知名的士人。武帝登基,郑庄—步步升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直升为九卿担任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举行的当时的廷议中发言失当,郑庄被贬为詹事,后来调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能以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廉洁奉公,又从不添置私产,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诸位年长的宾客。这样—来,他赠送人的礼物,只是些竹器盛放的普通食品。每次上朝,等到皇上空闲时就进言,每次不忘记说及天下德高望重的贤士。推举士人和丞、史等下属官员时,总是津津乐道,兴味盎然,还常说这些人比自己贤能。他对吏属从不直呼其名,跟下级谈话,总怕言辞失当而伤害他们。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因此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溃口,自己申请给五天假整治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千里不带粮’,现在却申请给假整治行装,这是为什么?”(郑庄虽然人缘好),然而他在朝廷议事,常常迎合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态对或不对。到他晚年时,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夷族,全国耗费多,财力物力越发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有给大司农承雇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做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以后贬为庶人。不久,在丞相府暂任长史。皇上认为他老了,让他担任汝南郡太守。几年以后,在任上去世。
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为人清廉,平时居家品行纯洁。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宾客渐渐散去。等到做郡守,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一点财产。
太史公说:凭着郑庄的贤良,得势时宾客多到以十倍数计算,失势时宾客星散,何况一般人呢!下邽翟公有过这样的话:当初翟公做廷尉时,宾客盈门;及至免职家居,门口可以张网罗雀。翟公重新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去投靠他,翟公于是在门上写上大字,说:“一死一生,才知交情;一贫一富,才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才显。”郑庄的境遇也可以这样说,可悲呀!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马伶传 (节选)
〔清〕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节选自《壮悔堂文集》)
【注】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鸣:出名。
B.已易衣遁矣遁:逃走。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欺侮。
D.安得不工哉工:精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金陵为明之留都             子孙视之不甚惜
B.坐客乃西顾而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金陵曾经是明朝的都城,生活着许多达官贵人,再加上处在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四处听戏、游乐的人络绎不绝。
B.兴化部和华林部都有高超的演出水平,但是在扮演严嵩的演技上华林部的李伶当初无人能及。
C.马伶原本就擅长演唱,后来跟顾秉谦刻苦学习,精心钻研,终于超过了李伶。
D.侯方域高度评价了马伶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坚定的意志才促使他走向成功。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一)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①,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②而趋!迷阳,迷阳③,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④也;膏火,自煎也⑤。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节选自《庄子·人世间》)
(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节选自《论语·微子》)
【注】①凤:凤鸟,这里用来比喻孔子。②画地:在地面上画出道路来。喻指人为的规范让人们去遵循。③迷阳:指荆棘。 ④自寇:意思是自取砍伐。寇:侵犯,掠夺。⑤自煎:意思是自取熔煎。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
(2)同是接舆的话,在《庄子·人世间》中是“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而在《论语·微子》中却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3.C(凌:超过。)
4.C(为: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土地;B.乃: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就;D.而:连词,表结果,从而,因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5.C(因为顾秉谦和严嵩本质上是一路货色,所以马伶跟顾秉谦做差役,以便近距离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模仿严嵩,而不是跟顾秉谦刻苦学习。)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旧都,留守旧都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碰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时,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却只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装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轻易找人替换他,竟然就停止演出这出戏,从此在金陵演出《鸣凤记》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戏曲界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突然停止了演唱,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兴化部在这一天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 马伶说:“的确是这样,当时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那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侯方域说:真是奇妙啊,马伶求师悟艺独有心得啊。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如严嵩本人一样的人来教如何演严嵩,怎么能不扮演得精妙呢?哎!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6.(1)见“参考译文”画横线处(2)前者主张“无用之用”、“无为而为”的消极处世态度;后者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参考译文】
(一)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承载(获取);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在地上画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荆棘啊,荆棘啊 ,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我穿行在曲折窄小的道路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是更大的用处。
(二)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           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徒:白白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3分)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2.【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因为听信毁谤而废黜了他,他心中怨恨,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人事的真实情形,会全部送给秦国。齐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得到,岂止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2. B  币:礼物(《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
3.C
4.D“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不合文意。
5.(1)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得分点:先,折,略)
(2)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得分点:富贵/贫贱,士,固然))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
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赐爵山北县男               寻:不久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       戍:城池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     发:传达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         次:驻扎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  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  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C.①盆乃以城东入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孝宽知其离阻  ②吾其还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7、翻译下列句子(7分)
(1)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4分)
(2)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3分)
4、【C出动,派出】
5、【A  A都是介词,都是“在”的意思;B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用”的意思;C第一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第二个“乃”是“才”的意思;D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代“敌人”,第二个“其”是语气词,是“还是”的意思。】
6、【C    A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的是韦旭;B“独立”表述有误;D因果有误,原文还有“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的句子。】
【参考译文】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他的父亲韦旭,曾任武威郡太守。永安二年,韦旭被任命为右将军、南幽州刺史。当时氐族贼人多次抢掠财物,韦旭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不久,韦旭死在官位上。
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军的先锋前去平定叛乱。朝廷很欣赏他的这种行为,便任命他为统军。韦孝宽随冯翊公长孙承业挥师西进,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被任命为国子博士,代理华阴郡太守的职务。恰好侍中杨侃担任大都督,出京镇守潼关,让韦孝宽做都督府司马。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干感到惊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永安年间,朝廷任命韦孝宽为宣威将军、给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县男的爵位。孝武帝初年,韦孝宽以都督的身份,独立镇守襄城。北周文帝从原州进军雍州,命令韦孝宽随大军前往。等到攻下潼关后,当即任命他为弘农郡太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当时边境极不安宁,于是命令韦孝宽以大将军的身份代理宜阳郡太守的职务。不久升任南兖州刺史。
这一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再次攻占宜阳,派扬州刺史牛道恒鼓动招诱西魏边境的百姓,韦孝宽为此深感忧虑。于是派间谍寻求到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信中说到牛道恒归顺的意图,又假造了灯灰烤焦的痕迹,就像这封信是在灯下书写的一样,又让间谍回头把这封信送到段琛的军营中。段琛得到这封信后,果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所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韦孝宽知道敌方已经离心,相互牵制,于是天天出动奇兵突然袭击,终于俘获了段琛和牛道恒等人,崤山、渑池一带于是安定了。
北周大象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动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向东讨伐。七月,军队驻扎在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打败了他们。又进军驻扎在怀县永城桥的东南。那座城既已处在要塞地带,城墙坚固,尉迟迥又已派兵把守它。众将士认为这座城处在要害,请求先攻占它。韦孝宽说:“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如果没有攻下,那么会削减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主力部队,这座小城里的军队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带领军队驻扎在武陟,大败了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尉迟惇快马逃到了邺城。尉迟迥亲自出战,韦孝宽又打败了他。尉迟迥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十月,军队胜利回到京城。十一月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韦孝宽善于安抚驾驭部下,深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他尽力效命。也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当时有一主帅许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命令他去镇守一城,他领命后竟然向东投降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前去刺杀他,不入便斩其首而回。他就是能够像这样收揽人心。
7.见上文划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