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 掘金利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3:44
【核心提示】十七届五中全会今起将在北京召开。从近期高层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径已经颇为明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一五"是调结构的五年,但也是遭遇"保增长"等多重压力的五年。正如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所言,调整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平正义地切好"收入分配"蛋糕、推动多领域改革步伐……多家券商给出了他们眼中的"十二五"关键词。
导读:
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GDP目标增速或在7%~8%
五中全会今召开收入分配改革待破题
房地产或成"十二五"头号调控产业
五中全会或将拉开30年改革大幕 包容性增长受期待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面临十大挑战
五大关键词预热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五大看点 A股从中受益
"十二五"板块:谁执彩练当空舞
五中全会今开幕 定调"十二五"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5日至18日举行,主要议程之一是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定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
专家认为,市场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培育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区域规划协调发展等三大热点,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主基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落脚点。
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有实力富民,而解决发展中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已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外来的压力和挑战不断考验着中国的耐力和承接力。流动性泛滥充斥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通胀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中国将如何化解风险,寻找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发展更有效率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立是关键点。这个五年节能减排硬约束指标如何在下一个五年得到延续,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增长,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节流更要开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市场热捧的土壤。参与起草"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的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财政金融支持将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相关企业上市进程;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
据了解,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8%。发展主要将两大路线,一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大型集团发展来带动中小企业,这一路线主要用于技术密集、规模效应高,风险大等三网融合、航空航天领域;二是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来发展规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
发展需要纵深。除了条条行业外,块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将成为关注焦点。国家发改委土地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十二五"规划至少会涉及区域经济的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构建经济圈和经济带,二是培育新的增长极,形成新的城市群。
随着五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号角即将吹响。(上证)
"十二五"GDP目标增速或在7%~8%
位于北京西客站往南的京西宾馆一片喜气。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并讨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并衔接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人士指出,本次会议确定的建议,将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依据,该纲要目前已经初步编制完成,进入润色阶段。一旦上述建议通过,未来纲要经过修改后,将于明年3月5日被全国人代会讨论通过,变成下五年的发展蓝本。
这位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有望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强化结构调整目标,尤其是环境、气候等约束性指标,并将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上述会议精神,已经由目前下去的24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分别在各地开始做传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十二五"期间的确没必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GDP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即使一直强调结构调整,但是经济仍会快速增长。"他对记者谈起"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指标时说。
根据他的测算,今年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按照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的要求,每年经济增速在7%-8%即可。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在2020年人均GDP有望向8000-1万美元冲刺。但是即便如此,这仍在世界排名80名以后,而且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仍可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GDP增速7%-8%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确定的速度是"七上八下",即年均GDP增速在7%-8%之间。
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再过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则每年只需要7.2%即可。"由于到了'十三五'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所以'十二五'增速可以定得高一些,这样仍可采用'十一五'的7.5%,但是考虑地方定的指标比国家层层拔高,国家也可以定得稍微低些。"这位专家说。
据悉,"十五"的预定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是7%,实际增速是9.5%。"十一五"预定的速度是7.5%,实际在10%以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发布报告认为,G-3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出口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将经济增长重心转向国内消费。为此,下五年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回复近几个周期以来持续的双位数增长,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调整增长模式而非加快增长步伐,所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额年度实际GDP增长目标(与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定的通常为8%的当年增长目标不同),可能维持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设定的7.5%不变。
李新运认可这个看法。作为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的他,今年专门给国家发改委、山东等多个省份测算"十二五"的指标。结果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的经济增速会实际平均达到9%,低于"十一五"10%以上的增速。原因是中西部经济发展很快,全国的投资项目仍很多,只是投资增速有些放慢而已。
而地方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想法,和过去"十一五"一样都比较大,比如有3个省市经他测算的"十二五"增速将分别达到10%、11%、12%。特别是有2个直辖市的经济增速比较高,在11%-12%。但是李新运认为实现难度并不大。"西部省市基数低,投资的空间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都很大,12%只是规划的速度,实际增速更快也不是没可能。"他说。
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即便公布,实际规划的指标并不是很多,可能只有GDP、能耗、碳排放等核心指标,更多的指标,可能要等到"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结构调整将是中心任务。
而这样的调整实属非常重要。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所所长杨宜勇指出,过去几十年都在强调结构调整,现在好字当头,好与快要结合,就需要解决一些结构日趋恶化的问题。这包括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等。
比如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目前仍在拉大,只是这个差距拉大的趋势有些放缓。他指出,尽管就业良好,但是收入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就业不能仅仅需要数量,就业质量仍需要改善。"他们需要体面的工作,绿色的工作。"杨宜勇在10月12日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后者增速高于前者,不过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基数大,实际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未减少。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一位专家则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发生转换,即更多的依赖内需增长,特别是消费,而不是依赖外需的出口。从区域角度看,更多的是依赖中西部加快增长,而不是东部。
从产业的结构看,更多的要依赖服务业,而不是农业。从收入增长来看,国民收入更多地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不是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快速增加。从具体的投资走向来看,则更多的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的投资,而不是对高耗能等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
这种转向还与国际形势变化有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坦承,由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势必在未来几年将转化成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一定能有市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就是证明,而那些高耗能产品,一旦西方国家实施碳关税,将很难再有国际市场。
"再不转变方式,就说不过去了,明年经济最主要的结构问题,如果再像现在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实施临时抱佛脚的限电,显然是难以持续的。"范剑平说。(.肖.明)
五中全会今召开收入分配改革待破题
分析人士预测,"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改"、"收入再分配"等将成为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的主题
在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复杂多变的时刻,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与超越的关键时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会议为期四天,将讨论并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二五"规划)文件稿。分析人士预测,"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房改"、"收入的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等将成为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的主题。更有预测认为,"包容性增长"可能写进"十二五"规划。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可能贯穿整个规划制定过程,收入分配改革无疑是与公众利益最贴近、最受公众关心的主题之一。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在路径选择上,是倚重于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再分配领域,目前在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上述人士称,此次会议将为收入分配改革路径定调,其推进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同时也将增加劳动者收入,进而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找准核心
高华证券、瑞银证券等针对五中全会内容的研究报告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将成为此次会议的关键词。工资增长、财税改革、社会保障被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三大核心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生昨日在以收入分配为主题的秋季学术沙龙上表示,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必须找准核心,真正抓住分配失衡的本质和要害所在,从根本上扭转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华生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背后真正的问题在于房地产泡沫造成的城乡居民财产差距的急剧扩大,解决房价上涨过快以及进行土地制度变革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赞成把工资增长列为解决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王小鲁分析,因为劳动者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工资增长并不能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
他认为,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两头--高低收入群体。对于低收入群体,一方面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增加其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法缩小其与高收入群体间的差距。对于高收入群体,则是规范其收入,尤其是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而对非法和灰色收入的治理是个制度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堵住制度漏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也表示,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在于调节过高收入,"用从富人那里得来的钱接济穷人"。
路径抉择
收入分配改革是个牵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复杂社会问题,应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从目前情况看,学者对于改革的着力点、路径倚重尚存不同意见。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此前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表示,解决收入分配可以从多方位入手,其中在初次分配领域,可以采取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措施。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主体收入的过程,也就是收入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原始分配的过程。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有学者认为,初次分配领域是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所在,如果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即使通过税收也难以矫正。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则认为,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初次分配领域进行调整所能起的作用有限。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在再分配领域实现分配的公平。
王小鲁表示,很难确切判断到底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到底哪一个重要,但从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再分配领域,政府将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包括进行税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
本报记者从一位参与《工资条例》起草的专家处了解到,原定年内出台的《工资条例》由于遭遇种种阻力,估计年内无法出台。(.第.一.财.经.日.报 .王.羚)
房地产或成"十二五"头号调控产业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以下简称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会议将重点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很可能将不再提GDP增速"保八"的目标。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政策的调控。其中,房地产或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头号调控产业。
该人士表示,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将成为"十二五"的重点扶持产业,而与此形成对比,房地产业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调控。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性产业
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此前于9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这份文件透露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信号。
在发布上述文件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
针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误差,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明确表示,"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认识不到位,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
对于国土资源部上述负责人的表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房地产不能作为支柱性产业。很明显,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并将改变以往存在的认识误差。"
叶青指出,以往业界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差。"多年的实践证明,房地产业只是建筑业的一部分,但是房地产对于GDP的拉动作用,在中国被过度放大了。"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房地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可能将逐渐降低。目前,这一比例是4.5%。
张汉亚同时指出,调控房地产并不意味着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他对记者解释,"现在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房地产将不再是支柱性产业,这一观点意味着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将给接下来的房地产调控带来深远的影响。"
3000万套保障房挤压泡沫
据记者了解,关于"十二五"期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物业税、房产税的争议仍在继续,其政策方向有待于进一步明朗。
"但是,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十二五'期间每年要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5年下来就是3000万套。"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解释说,按照一个家庭3口人计算,合计大约可以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一个硬指标,将严格执行。叶青表示,5年建设3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能起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效果。
他列举了一个数据,目前每年约1000万人进城,现在大中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大约解决了7%~10%的住房需求问题。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20%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早在去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 《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今年住建部等六部委又联合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每.日.经.济.新.闻)
五中全会或将拉开30年改革大幕 包容性增长受期待
能源和资源价格改革、财政和税收改革、金融业改革、户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多家机构关注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领域能否在上述层面取得突破。
事实上,在"十一五"乃至近一年中,一些领域的改革已经迈出步伐。
例如,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已经于6月1日正式启动,两者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5%。
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就推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至于财税领域方面,划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并把政府开支引向公共物品,这将有助于减少经济中的地区性和行业性扭曲,同时会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保体系。业内估计这将成今后攻坚的重点。
国企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
不少专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呼吁,要规范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多地上缴国家。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央企中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类别的不同,央企向国资委上缴其利润的10%和5%,而欧洲国家的这一比例为50%。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这届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大幕。
除了经济领域,社会政治领域也是聚焦之所在。
"包容性增长"成为近期的热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表示,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包容性增长"或将写进"十二五"规划,以此推动解决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影响民生的各种问题。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面临十大挑战
中国社会即将跨入"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期。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会面临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十大挑战。
再过几个月,中国社会就要跨入"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段。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会面临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十大挑战。
其一,人口挑战。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具体分析,有三个方面需要观察。一是人口总量与峰值的经济影响,二是人口结构特别是老龄化问题,三是人口的区域分布与流向问题。尤其是人口的区域分布与流向的影响尤为突出。处理是否得当,不仅会影响当下的经济质量,决定结构调整的成败,而且还将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其二,外贸挑战。这是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过去30年,外贸曾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现在,外部环境变了,大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尽管如此,外贸的作用仍不可轻视。从近300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通过国际贸易做大做强的。因此,中国也不会例外,现在需要的是如何用创新思维来打开外贸新格局。
其三,消费挑战。居民消费现在是海内外一致看好的增长引擎。在外需不振的今天,着眼于扩大国内居民消费是不错的选择。但中国的情况是,市场不成熟,贫富差距大。未来消费市场由谁主导?是由外商和舶来品主导,还是由本国企业和本国商品主导?这需要结合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进行观察。
其四,产业挑战。近30年的发展,中国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上有明显的外需依赖型特征。因此,在外需格局已经改变、内需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原有的产业格局从思路到结构都要做大调整,动大手术。如何平衡内外部需求,同时以满足内需为导向,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与结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其五,就业挑战。这是"十二五"期间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人口高峰的到来,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二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加剧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未来五年,受社保体系尚不健全的影响,很可能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年轻人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有可能延长退休年龄,结构性问题突出。
其六,分配挑战。近年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分配矛盾突出。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策略有关。未来五年,在分配方面面临的挑战有两个,一是如何通过政策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二是如何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实际享有的社会财富差距。
其七,资源挑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一是因为发展基数已经较高,要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同步提高。二是发展标准在提高,尤其是13亿人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消费保障。三是受资源的价格因素影响,资源消耗的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
其八,环境挑战。环境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一大"瓶颈"。未来五年,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期,环境压力将来自多个方面。一是生产环节的压力,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它在未来的制造业特点不会消失,因此由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压力很难得到降解;二是生活环节的环境压力,也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
其九,市场挑战。主要是来自国际国内各种要素市场的挑战。在未来五年,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都将面临国际金融体系大变局、市场结构大改造的多种挑战。其中,由美元动荡引起的价格体系紊乱,将是"十二五"期间不可回避的大麻烦。因此,市场能否找到平稳运行的新模式,对实体经济不造成巨大冲击,将是大考验。
其十,国际投资挑战。主要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未来五年能否有所长进,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作出特殊贡献,也是一个看点。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引导国内过剩产能向外转移,二是如何参与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有效利用,三是如何在各大要素市场上充当有相应话语权的参与者角色。这些挑战在未来五年都会出现。
由此观之,"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不简单。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完全可以有效化解上述这些矛盾,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上.证 .亚.夫)
五大关键词预热五中全会
编者按: 十七届五中全会今起将在北京召开。从近期高层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径已经颇为明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一五"是调结构的五年,但也是遭遇"保增长"等多重压力的五年。正如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所言,调整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平正义地切好"收入分配"蛋糕、推动多领域改革步伐……多家券商给出了他们眼中的"十二五"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受期待
能源和资源价格改革、财政和税收改革、金融业改革、户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多家机构关注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领域能否在上述层面取得突破。
事实上,在"十一五"乃至近一年中,一些领域的改革已经迈出步伐。
例如,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已经于6月1日正式启动,两者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5%。
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就推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
至于财税领域方面,划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并把政府开支引向公共物品,这将有助于减少经济中的地区性和行业性扭曲,同时会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保体系。业内估计这将成今后攻坚的重点。
国企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不少专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呼吁,要规范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多地上缴国家。中国从2008年开始在央企中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类别的不同,央企向国资委上缴其利润的10%和5%,而欧洲国家的这一比例为50%。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这届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大幕。
除了经济领域,社会政治领域也是聚焦之所在。
"包容性增长"成为近期的热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表示,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包容性增长"或将写进"十二五"规划,以此推动解决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影响民生的各种问题。(.孟.斯.硕)
GDP目标7%?
在最近的五年中,尽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GDP增长仍远远超过了最初设定的目标。
但调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正是由于"保增长"压力的存在,以及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强大的惯性等因素,"调而不快"甚至"调后反弹"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从目前已经释放的一些信号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转向调整增长模式而非加快增长步伐。
瑞银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测算,"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年均增长7.5%,实际约为11.4%。
在经济增速超预期的背景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GDP增长调控目标或在7%左右,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转变。
多家机构也给出了类似的预测。
一家券商给出的报告指出,据参与制定规划的一些学者预计,在"十二五"规划约束型考核指标中,经济发展类指标权重将从60.7%降至22.7%,而社会发展指标权重将从39.3%提高到77.3%。
高盛亚洲中国经济学家乔虹认为,由于对外部需求前景不乐观,中国政府可能将"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十一五"规划的7.5%下调至7.0%。
安信证券则指出,中国劳动供给正在趋紧,人口红利也将在未来转化为人口负债,国民储蓄将出现明显下降,这意味着资本存量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但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未来10年中国年均增速仅需达到约5.6%的水平就能完成2000年至2020年间人均GDP翻两番的长期经济目标。下调GDP增长目标,是中国政府更加重视调结构的信号,不必过于关注。(.孟.斯.硕)
区域产业布局:"后四万亿"时代重点
瑞银证券预测,2011年与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关的投资项目就会推出,以确保四万亿刺激政策结束后投资增速不会显著下滑。同时,制造业投资的增加也会部分抵消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疲软。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近日表示,在今后5年中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2009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部崛起规划的相继出台,以及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规划进一步延续,使得我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域全部纳入到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中。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探索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目前广受关注的政策。不过,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完善。如何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流向区位条件好、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孙.书.博)
未来五年攻坚内需 城镇化将成桥头堡
随着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依赖外需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因此,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十二五"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华社近日播发的文章强调,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重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
而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将为扩大内需提供巨大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到2030年的城镇化率将达到约65%,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而相关证券机构预测,自去年以来,部分区域性发展规划的颁布将全国"十二五"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
中银国际认为,城镇化是支撑"十二五"时期投资的重要因素,城市群发展将直接带来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投资需求。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速发展也将带动一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目前中小城镇基础设施供给水平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
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出台了区域发展和产业转移规划,将加快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拉动服务业发展。
此外,城镇化将带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升级,对部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形成刺激。
不过,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加速,需要户籍、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孙.书.博)
机构看好新兴产业GDP贡献率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这是一个意向鲜明的信号--即将启程的"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迈向更广的领域。
"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投入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说。
而在这一过程中,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成为关键。
建银证券认为,我国将通过两个主要途径来优化产业结构。即加速传统产业改组、整合,以及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其中,"十二五"七个新兴战略产业对GDP的贡献将从目前的低于2%上升到8%。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被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今后加快推进。(.孙.书.博)
五中全会五大看点 A股从中受益
聚焦五中全会(之一)
记者 彭浩
编者按:
备受各方瞩目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今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依照此前有关媒体公布的会议议程,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中共中央委员们将讨论并审议"十二五"文件稿。
市场对十二五规划有什么预期?政府接下来将大力进行哪些重要改革?各地区和行业会否确定具体的投资和增长目标?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应关注什么?本报将与您一起走近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前瞻
●10月15日讨论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总体框架,完整的规划将于明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中将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具体目标。随后各地区和行业将公布与这一规划吻合的各自的五年规划。
●预计十二五规划将调低中期GDP增长目标,着重强调调整结构。诸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等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已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语句均将继续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
●在十二五规划中预计会出现一些新的关键词,包括"改善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土地市场和房产税改革"。由于五年规划中大部分目标不具约束性,因此新的和原有的主题能否得到切实有力执行尚是个问号。
【看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划重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有关专家透露,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明确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之一,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透露,"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高端制造业可能成为重中之重。有关专家认为,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所突破,并形成若干个有独特优势的高端制造产业群。"中国制造"闻名世界,但是中国制造,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十二五规划核心是抢占高端制造业制高点,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看点二】扩内需成调结构关键任务
未来五年,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向更深更广领域进军。除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还在于扩大内需。
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任务。对于目前的国内需求状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由于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中国的整体消费能力极度受限,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工阶层,基本没有多少消费能力。
"放到当前来看,如果欧美市场继续疲软,出口不畅,农民工的收入受到影响,基本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无法拉动起来的。"孙立坚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需要通过促进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制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让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消费。
北京大学教授刘伟也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未来可开拓的空间很大。真正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看点三】提高居民收入与改善收入分配
为了提振内需,外界预期政府将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久拖未决的收入分配改革应是其中一个重点议题。
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等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14项重要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并将有关调研报告正式交给了国务院,作为其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最迟应于明年上半年制定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还应建立健全有利于居民收入合理增长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等,并就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税收调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另外,瑞银证券预计,改善收入分配也是一个重要主题,其中不一定包括提高国企的分红,但非常可能包括上调国有部门的工资,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等。高盛高华也提出,中国政府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从而使得内需得以持续增长。
【看点四】五中全会有望定调楼市政策方向
迅速蹿升的房价对许多城市居民而言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9月29日,多个部委出台的"最严厉调控政策",明确要求各地"立即"制定细则,已发细则的地区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不过,时至今日,多个地方尚未出台地方调控的细则。多位人士分析认为,地方的博弈源于GDP,这也是一些地方调控的细则迟迟不出台的主因。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层面已对抑制投机和控制房价提上日程的背景下,很有必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给"高房价"一个权威的定论,提纲挈领之后新政才能发挥威力。而这个时机正恰逢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高房价问题有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给出"一个说法"。
瑞银证券指出,打破地方政府在城镇土地供应领域的垄断将有助于增加土地和房地产供应,并降低其价格。再加上征收物业税,将有助于防止房地产行业出现大的泡沫。不过,这些备受争议的政策短期内将对房地产相关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但长期而言对建筑业以及消费品相关行业应有支持作用。
【看点五】GDP增长目标或下调至7%
9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外界视为将于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风向标。
新华社对该会议的报道称:"会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高盛高华认为,与五年前起草"十一五"规划时相比,政府倾向于认为,尽管增长的反弹已经使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但复苏可能会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由于工业化国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使增长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缩小其产出缺口,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面临外部需求的负面冲击。高盛高华预计,看淡外部需求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政府或在明年3月将"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长目标从"十一五"规划的7.5%下调至7.0%。
与高盛高华观点类似的是,瑞银证券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年均增长目标可能从十一五规划的7.5%调降至7%。实际上,未来10年中国年均增速仅需达到约5.6%的水平就能完成2000年至2020年间人均GDP翻两番的长期经济目标。
A股将从五中全会中受益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重点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总体框架,这一规划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也将决定A股市场未来5年最大的赢家。
有关此次"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众多研究机构的语气高度一致。不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等高频词汇将继续出现,"改善收入分配'、"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房改"等新的关键词汇也将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而这些领域所涉及的行业将从中受益。
"十二五"规划中所涉行业的亮丽表现,是规划风向标意义的最佳体现。"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涉及了资本市场发展和涵盖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尤其是房地产及其带动的整个产业链,这个行业的大发展都非常真切地反映在了A股市场中。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中,除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举措对A股市场具有指导意义之外,其所涉及的体制改革内容,也值得关注,多数改革内容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炒作热点。
总结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十二五"规划可能通过七大改革,分别为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垄断行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市场和物业税改革。其中,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市场和物业税改革对A股市场有较大影响。(.投.资.快.报)
"十二五"板块:谁执彩练当空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日在北京召开,将重点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总体框架,资本市场"'十二五'板块"由此正式登场。
这一规划不仅能够决定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也将决定A股市场未来5年最大的赢家。分析人士指出,在"十二五"板块众多的明星中,行业振兴、区域振兴以及内需振兴,将成为贯穿规划的主线,而与这些主题相关的若干板块则有望率先起动。
各行业将出子规划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此次会议将讨论政府在下一个五年期遵循的总体原则,修改后的建议稿将在此后不久公布,但其中应不会包括具体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保护目标。随后,国家发改委将向学术界、国际机构和智囊机构等征求意见,并与其他部委协同起草详细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经济发展速度、能耗减排等总体指标,提交2011年3月的人大会议最终审议。各地区和行业将根据规划细则中明确的指标,相应公布与之吻合的各自的五年规划。目前这些规划草案基本都已明确上报。
根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09年"十二五"规划编制会议上的讲话,"十二五"规划的八大重点议题分别是:扩大内需、增强创新、推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节能减排、完善公共服务、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行业振兴:传统新兴皆有机会
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最耀眼的明星。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改造的传统产业,也将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此相关的板块同样有潜力成为"十二五"期间的焦点。
据相关人士透露,战略新兴产业可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会单独占据一章节;而规划出台后,七项战略新兴产业将分别发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确定中期发展目标。
中信证券(600030)的研究报告认为,在资金投入方面,目前在科技领域,全国研发投入约占GDP的1.5%;今后5年将扩大到2%-2.5%。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如果每年经济增速维持在8%,"十二五"期间科研投入将达45892亿元。在产业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支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快速发展机会。
中信金通研究员叶江认为,"十二五"规划中,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一起进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
中银国际则认为,以重组为主题的传统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仍然会获得较大的投资热度。例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造纸和其他能源消费等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受益于政府支持的行业整合。
区域振兴:老少边疆将成亮点
从年初的海南板块,到异常火爆的新疆板块,"区域振兴"已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原因就是区域振兴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在"十一五"规划全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即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这一基础上,"十二五"规划中将更加强调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而这将成为规划中最具地域特色的投资亮点。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沿海地区在享受了高增长的同时,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主要经济增长动力--出口有可能会日趋疲软。未来几年政府将着力加快西部和其他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步伐,加速这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将通过倾斜的政策,如优惠的土地、信贷、财税政策等,促进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迁移。区域发展直接意味着内陆地区将增加基建投资,兴建工业园区,并进行旧城改造,这将使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GDP增长速度继续领先于东部沿海地区。
民生振兴:大消费板块直接受益
内需振兴是"十二五"规划将带给资本市场的又一投资主题。内需振兴即民生振兴,而民生则是"十二五"规划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十二五"规划应着力加以综合解决的民生问题包括: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望写入"十二五"规划中,随后国家发改委有望推出国民收入分配优化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
提高居民收入的直接效果是刺激内需市场。中信金通认为,与改善民生、提高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是大消费板块,包括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这些行业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直接受益者。
根据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的前提下,最终消费率将从2010年的48.6%提高到2015年的55.0%左右。这一数据有望写入"十二五"规划之中。
此外"十二五"期间还将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农民工的"新市民"认同过程。据相关报道,十二五期间将至少新增2亿"新市民",这些人的落户、稳定就业、社会保障等,将形成大量新增需求,也构成大消费行业的增长基础。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我国中药协会有关人士获悉,中药协会负责制定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中药部分的内容已经上报到工信部,汇总整合之后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统一征求专家意见。
与此同时,我国医药商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由商务部牵头负责制定,日前已公布征求意见稿,并且在向行业协会、专家征求了意见之后做了一定的修改,规划很快将进入上报发布程序。
医药工商业各有主题
记者获悉,对于医药商业(即医药流通)领域,"十二五"期间的主题仍旧是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而医药工业领域,"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产业升级。
对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该规划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目前规划制定已经接近尾声。
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有关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行业将重点考虑两大问题,一是确定自主研发的重点领域,并在"十二五"期间争取赶上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看来生物制药应该是重点之一;二是重点推进医药产业升级,目前可以确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医药消费国,未来还有望成为第一大医药消费国,然而我国目前的医药竞争力较低,因此加快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对于鼓励产业升级的措施,上述专家表示,并不仅限于鼓励完全自主创新的医药品种,原因是完全的创新毕竟有难度而且成本较高,政策也将鼓励企业进行剂型升级创新、应用成果创新等,提高整个产业的制造水平,这都属于产业升级的概念范畴。
分析人士表示,创新型医药上市公司未来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预计将有更多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寻求产业升级或业务转型。
对于医药流通行业,多年来的"多、小、散、乱"的行业现状在"十一五"期间并未得到显著改观,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医药企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仍是重要任务。
这一点在日前公布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有明显体现。意见稿明确了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将做大做强,鼓励行业兼并重组,届时国药控股、上海医药(601607)这类全国性或区域性巨头企业有望更趋强大。
发布时间或待规划清晰
对于上述规划的具体发布时间,消息人士透露,包括生物医药等在内的不少"十二五"子规划都基本制定完毕,但很可能会等待一个全行业整体规划清晰之后陆续发布。
权威专家预测,此次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很可能会发布宏观范畴的规划内容,预计将有部分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内容,而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内容在修改调整时也将倾向于与之契合。
据了解,有关医药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实际并不只限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还包括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规划"等。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同的规划分工过细,不同部委也分工明确,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规划制定职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规划在开始制定时就兼有多重立场,在规划的联动方面效果可能会存在局限。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消息人士获悉,我国到2020年的核电装机规划目标在7000万-8000万千瓦之间,具体到2015年的装机目标将肯定超过1500万千瓦。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
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想让核电站在2020年前发挥功效,必须在2015年前实现足够的核电开工量。201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
周大地表示,如果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尽管此前对核电大规模发展存在争议,但发展仍成为主基调,按照有关规划,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比重中,核电将占到4%左右,另外水电占8%-9%,风电、光伏等占3%。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核电装机基本都处在满发状态,尚不参与电网统一调峰。对于在"十二五"期间,核电是否会参与电网调峰的问题,周大地表示,短期来看让核电参与调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不大,原因是核电的装机量还比较小,让核电满发经济性更高。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能源局即将公布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我国光伏行业202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定在了20GW,算下来到2015年的装机目标也只有5GW,上述目标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有关专家看来有点"过于保守"。
据消息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局日前委托中科院电工所制定了关于光伏行业的发展规划,预计将列入新能源"十二五"规划中,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初步制定,在向行业协会征求意见之后,已于日前报回给能源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表示,实际上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后劲较大,在"十二五"期间,如果光伏行业能够按照上网电价法执行标杆电价、对光伏产业予以持续政策支持的话,我国光伏装机量到2020年有望达到50GW甚至100GW。
然而,对于光伏电站短期内能否实行标杆电价,业内也存在争议。胡学浩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光伏电站没有必要实行标杆电价,实行目前的各地招标电价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各地的光照资源差别较大,开发难度也不同,因此制定某个地区统一的标杆电价难度较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起草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分布式能源初稿部分已基本制定完毕。该初稿建议,到"十二五"末,我国建设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较为适宜,总装机容量应控制在800万千瓦。
今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的函》,指出到2011年我国拟建设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
该意见稿认为2011年实现1000个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目标相对宏大,因此对此《指导意见》提出了保守修正的建议。据该委员会统计,目前中国分布式能源装机已达500万千瓦,但由于国家缺少宏观层面规划以及相关并网政策和技术标准,分布式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缺乏规划、并网困难等诸多问题。
如果该意见稿最终被相关部门采纳并纳入能源"十二五"规划,将是分布式能源首次进入国家级能源规划当中。这将对从事分布式能源设备生产的双良节能(600481),以及从事能源合同管理服务的泰豪科技(600590)等上市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获悉,按照每年1000万千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计算,到"十二五"末,我国风电装机有望达到9000万-1亿千瓦,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
"十二五"期间,我国七个千万千瓦级基地中的甘肃、河北、吉林、蒙东、蒙西将基本建成。同期,我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达到2000亿度,折合标准煤7000万吨。
该人士表示,由于能源"十二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的子项,因此将在"十二五"总体规划出台后再行颁布,具体出台时间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其中涉及风力发电的部分属于实施规划,因此只对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区下达,不对外统一公布。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估计,2010年新增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装机总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席Klaus Rave预测,2011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风电市场。
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预测,到2020年时中国累计风电装机有望达到2.3亿千瓦。但我国主要风电制造商均对2020年风电装机总量有更乐观估计。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预测,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有望超过2.5亿千瓦,甚至达到3亿千瓦。金风科技(002202)董事长武钢则认为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可以达到3.2亿千瓦上下。
科技部高新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在该会议上也表示,"十二五"期间该部委将重点扶持3-5兆瓦陆上以及5-10兆瓦海上风机的研发制造。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按照千瓦投资1万元的水平来推算,十二五期间风电带动的相关投资将达5千亿元。受未来装机容量预增以及风机大型化激励政策影响,风电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如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上海电气(601727)、东方电气(600875)、湘电股份(600416)、明阳风电等企业将受益良多。而风电装机容量占自身发电比例较高的电力类公司,如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等也将因此受益。
据国家能源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约2500万千瓦,居全球第二。(.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