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和冤案都乃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养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5:56
秋天就这么来了。
9月,温家宝总理在接受CNN采访时说,“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刚进10月,一名产妇在含山县的一家民办医院中因为说不清楚的原因殒命,留下的是她的丈夫为了救她跪在医院门口求救的声嘶力竭。
我们每个人也都想活得有尊严,感到安全可靠,只是有些遥远有些难。
曾经被误判为杀人凶手的赵作海因案中“死者”死而复生冤案一朝得雪,11年的牢狱之灾后他没有像有些人担忧的那样留下不适应社会,无法回归生活的困扰。相反他这场冤案却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做起了替人维权的事业:他正以公民代理身份免费帮助别人申冤。这是一个跨越了21年之久的案子,当事人段铁岭“发誓要为母亲伸冤”。于是就有评论人为他带上了“公民赵作海”的头衔,听起来和“公民韩寒”有些相同。
若要在当下的中国给“公民”二字下个定义很难,其中涉及很多或敏感或为行政系统讳莫如深的价值在内,但是如果冠以“公民”头衔,却毋庸置疑会是莫大的殊荣,因为这是为“公”,为“民”,践行的是一种我们社会最最缺失的理想或者说本应该有的口号中的现实。
而其实,赵作海之所以可以称自己为“公民代理”并有人愿意找他办事的原因,就在于经过聚光灯普照的他已经成为了“名人”,通过“名人”自然可以得到来自媒体或者政府的更多关注,事情解决的机会也就越大。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放在一个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无疑这是给法治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只有人治社会才需要人替人、人帮人去维权,皆源于法律已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底层人民维权的艰辛。有时不免庆幸,还好我们有赵作海式的充满悲情光环的“名人”可以博得社会的关注,至少让埋在地下多少层的不公平有一个发声的机会。
维权,是一个与“维稳”缺乏善意的字眼,用现实来解释,这就是一对现阶段无解、要解决就会“乱”的矛盾,于是才有拆迁促生的悲剧不断上演,这个悲剧不仅是普通民众的,也是官场众生的。
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之后,县政府的两个书记被免职了,都说这是国家史上第一个因为拆迁问责被免职的官员,但大家都习得官场“换个地方还是窝”的做法,听到消息后的一丝喜悦和希望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深深的焦虑,这样能够带头抢尸的官员改天换身衣服就摇身一变成为各什么某某局长,或者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二把手的,因为这些与维稳有关的撤职并不影响官员换地方任职。而对于“拆迁”这个事情的根源呢,不用问“强拆”的疯狂是否会终结,答案只有一个,还是否定的。
回放在宜黄事件中钟家姐妹被剥夺权利和自由到学会运用网络和媒体维权的辛酸历程,这也是同赵作海同样的一课,过程不同,结果相同,被剥夺的痛感给了他们公民般“要回权利”的警醒。
而我们还可以看到,普通民众的底层艰难总是与手中掌管者的为所欲为两两相望。
河南党政机关官员们为了欢迎能给地方创造巨额税收的大企业富士康,将大学生当成了招商引资的筹码,教育局下达了行政命令让新闻系的学生专业实习之后再去富士康当线长。熊丙奇说这是行政权力越位,其实这就是权力明目张胆地宣示“我可以对无权者为所欲为”,而且这也不是个案。
无权者能怎么办?现在证明可行的方式就是像赵作海和钟家姐妹们一样经过一场被权力践踏的洗礼,感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遥远,而后懂得。
必须知道,在网络的捕风捉影可以让事件无限放大从而给真相一个机会的时候,拆迁和各种冤案将一个个或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的民众推上了自我权益的觉醒之路,这样的过程有流血有伤害,更有些残忍,有幸而又何其不幸走上了这条路的人,我们报以尊敬和支持,这都是为了生存的“尊严”和“公正”,唯愿,这不是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每个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