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7:14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一)
【本刊讯】美国国防部根据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于7月28日向国会提交了2003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摘要如下:
公法第106—65项、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第1202款规定,国防部长应提交一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应讨论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发展当前和未来大概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信条与大概的发展,以及今后20年军事组织和作战理念大概的发展。”
本年度报告所讨论的问题如下:(1)中国军事力量在知识方面的空白;(2)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3)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力量结构方面的发展,包括将会使中国的军事能力提高的先进技术方面的发展;(4)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5)台湾海峡的安全局势。
第一部分:序言
本报告讨论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发展当前和未来大概的方向,以及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信条与大概的发展,以及今后20年军事组织和作战理念的信条和大概的发展。提交国会的本报告讨论有关中国的战略、军事领导层的过渡、中国的军队、中国来自前苏联的武器销售以及台湾海峡的安全局势等五个部分的具体问题。
本报告开始所敲响的警钟在最初在国防部长办公室2000年发表的《提交国会的有关与台湾关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净评估)中得到简介。这份净评估报告简要介绍了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各个最重要的方面知之甚少的问题。中国的守口如瓶范围是广泛的。尽管中国官方声称,中国2002年12月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反映了透明度的提高,但是该白皮书所透露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数量或素质以及人民解放军的预算的情况仍然很少。中国的国防开支可能是它于2002年3月所公布的大约2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的3倍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前往中国的美国军事交流代表团展示的仅仅是“橱窗式”部队,从来也没有任何先进部队、任何行动训练或者合乎实际的演习。
A.知识方面的空白
国防部已经确认了美国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知识方面的三项空白。第一项是中国军事力量与台湾军事力量的对比。对于双方的治国之道、它们动用武力的做法、主观认为的它们的弱点和它们所偏好的行动方法以及做出军事评估和制订计划的政治与军事组织,美国所能够了解的情况比现在多得多。第二是后勤、理论以及指挥和控制等中国的无形能力。最后,尽管国防部已经重点指出北京对于采取胁迫和先发制人战略兴趣的增加,辨别出了新的战争方法———这些方法看来今后很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导弹和信息战方面,但是很难有把握地估计,这些发展将如何影响总的军事力量对比。
B.主要的发展最近几年以来,国防部已经辨别出中国军事能力在许多领域中的提高。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最近的发展包括:
●领导层的过渡。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上中央军事委员会中的军人换届很重要,包括选择两位新的副主席。现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比较年轻的军事领导人与其前任相比,在推进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各个重要领域方面,准备要充分一些;作为一个集体,他们在武器整合、后勤、指挥、控制、通信、电脑和情报(C4I)方面拥有操作经验,并且经过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训练,包括在应付台湾局势方面的训练。
●先发制人和攻其不备的理论。中国的理论继续强调攻其不备、佯动和在战役开始阶段的震慑效应。除了为了对抗美国的干预力量而开发或者采购“刺客之锤”武器系统之外,中国还正在探索旨在使台北迅速就范的胁迫战略。
●军事预算。2002年3月,中国宣布了增加开支17.5%,即30亿美元,从而使公开报道的总额增加到200亿美元。有关总开支的估计从450亿美元到650亿美元都有;年度开支就实际数字而言,到2020年可能会增加2倍到3倍。今年已经是连续第4年来自俄罗斯的先进武器系统的采购合同达到20亿美元———这是整个90年代年平均数的两倍。
●训练、武器结合和联合行动方面的改进。北京的军事训练演习越来越注重把美国当作敌手,注重准备在比较合乎实际的条件下采用武器的结合和联合行动。
○人民解放军继续注重为了对抗军事上比较先进的敌手而进行训练以及把“三打三防”主动行动融入进去,就是一方面注重防空训练,以打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直升机为重点,一方面防御精确制导打击、电子战和敌人的侦察。
○2002年军事训练改革的实施旨在改进军官和义务兵的训练,从而最终建立一支比较专业化的军队。
○一些特选的地面部队正在继续实现机械化,从而提高人民解放军的机动能力。
○2002年,人民解放军的训练继续注重海上和两栖作战以及常规地面部队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特种部队之间的整合。演习继续使人民解放军部署和保持其力量的能力提高。
●导弹开发。
○中国在其已经部署的武库中拥有450枚左右的短程弹道导弹。预计在今后几年里将会每年递增75枚导弹以上。这支部队的命中精度和致命能力也正在增强。人民解放军正在开发CSS-6导弹的变型。CSS-6导弹提供了在部署在前沿的情况下袭击冲绳的能力以及在部署在更加靠近内陆的地方情况下袭击台湾的能力。
○中国的全部已知的短程弹道导弹据悉都部署在台湾对面的南京军区。在台湾对面部署的常规弹道导弹的数量预计在今后几年里将大大增加。
○中国正在用射程较远的CSS-4Ⅱ型导弹取代其大约20枚的CSS-4Ⅰ型洲际弹道导弹。中国还正在开发DF-31导弹的两个后续的、射程延长的版本。这是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和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从潜射导弹。
●空中力量。
○中国已经从俄罗斯获得了额外的苏-30MKK战斗机。中国还正在生产苏-27前线战斗机。3年来,这些苏-27和苏-30飞机一直迅速地融入到作战部队之中。
○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术部队正在开发和获得先进的、从空中发射的弹药。中国已经从俄罗斯获得了AA-12/ADDER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据莫斯科报纸报道,人民解放军空军将获得苏-30飞机的一个海上打击版本。这种飞机将能够发射反舰巡航导弹。
○据报道,中国已经开发了几个较大型号飞机的电子战变型,并且可能正在实施几项计划,以部署新的防空区外干扰机和护航干扰机。它们将基于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和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平台。
○中国曾经于1999年引进空中预警飞机Y—8AEW。它正在寻求从俄罗斯获得A—50/MAINSTAY空中警报和控制系统飞机。
○中国一直在升级其台湾海峡沿岸的空军设施。
○空中作战战术继续演变,飞行员的训练越来越先进。
●海军。海军的加强措施包括在最近获得的平台与相关的武器系统上进一步熟悉情况和提高水兵的能力,以及提高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海上侦察能力。
○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在继续努力提高其在更长距离的巡逻中部署潜艇的能力和建造水面舰只并用能力更强的防空资源以及更加致命的反舰巡航导弹装备这些舰只,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投射能力方面的选择。
○中国大约拥有40艘两栖舰只。这些舰只在从军舰到海岸的行动中将得到民用资源的援助。中国还拥有一支庞大的民用商船舰队,可以应征服役,以支援两栖作战。
○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头两艘俄罗斯制造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已经与中国海军舰队的行动实现了充分的整合。北京已经与莫斯科签订了有关采购另外两艘“现代”级驱逐舰的一项合同,并且继续获得额外的、先进的俄罗斯制造的武器系统。
○中国已经生产了柴电动力的“宋”级潜艇。这是中国的第一种具有大倾角螺旋桨的潜艇。该潜艇还是第一种为了携带YJ—82导弹而设计的中国潜艇。这种导弹是能够从一艘潜入水下的潜艇发射的第一种中国茧式封存反舰巡航导弹。
○北京已经从莫斯科采购了4艘“基洛”级潜艇。这是世界上噪音最小的柴电动力潜艇之一。中国于2002年6月与俄罗斯签订的关于采购8艘新的“基洛”级636型潜艇的合同包括3M—54E“创新者阿尔法”反舰巡航导弹、有线制导“试验—71ME”重型鱼雷和53—65犓E尾流自导鱼雷等武器。这种“基洛”级潜艇还为北京提供了获得其从前无法获得的消音技术和武器技术的机会。
○中国已经推出了一个新的核动力攻击潜艇级别———093型核动力潜艇。它将携带有线制导的和尾流归航的鱼雷和巡航导弹。
●防空和侦察。
○从俄罗斯获得的SA—N—7海军舰对空导弹提供了人民解放军海军近期内能力最强的中程舰对空防御系统。来自这种导弹的技术大概可能会有助于开发一种国内生产的海军舰对空导弹系统。在今后10年中,人民解放军海军很可能会从俄罗斯获得并且/或者开发一种大体上相当于岸基SA—10/20导弹的远程海军导弹。
○远程HQ—9舰对空导弹的基于陆地的版本正在开发之中。根据先例,中国大概将生产HQ—9的一个海军变体,吸收俄罗斯和西方的技术。
●陆军和装甲兵。一年来,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显示出了重要的改进,其明证就是训练频率的提高和装备升级的增加。
○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为其起骨干作用的59式主战坦克的主炮升级,以及为1000多辆已经装备了105毫米口径火炮的坦克进行维修保养。
○几项新的或者经过更新的装甲资源即将进入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的武库,包括一种轻型坦克、一种两栖坦克和一种两栖装甲运兵车。
○96型坦克的生产正在继续,预计到2005年大约1500辆将得到部署。
○从90年代过半以来,陆军的大约100个机动师当中的许多已经缩减规模或者退出现役,剩下大约40个师和40个旅,从而腾出更多资源用于现代化。
○人民解放军可能正在考虑在今后几年里进行另外一场大规模的裁军,此举将使它得以增加用于重点部队和装备采购的拨款。
○人民解放军正在寻求巩固和改善后勤援助。
○人民解放军近年来已经提高了其两栖攻击能力,并且正在稳步拓展其通过空中和海上运输地面部队的能力。
●指挥、控制、通信、电脑和情报(C4I)。
○C4I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将近25年来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个能够在指挥链条的上上下下迅速传递命令和信息以及把情报传递给国家与战区一级决策者的指挥网络。
○中国正在运用商用信息技术推进大规模的国家计划,以创造一个能够在和平时期和战时支持一支现代军队的高技术电子环境,从而稳步提高自己的C4I能力。
○然而,尽管90年代末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中国仍然落后于西方有关整合和控制复杂的联合军事行动的标准,并且尚未使新的C4I结构与在一个现代战斗空间中进行训练和作战所必需的计划与行动充分地融合到一起。
●情报、监视与侦察(IS犚)。中国对标志着最先进技术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的开发和部署是不均匀的。中国可能拥有多达3种超地平线天波雷达和两种表面波超地平线雷达。
●信息行动/信息战(IO/IW)。
○中国对IO/IW的应用所注重的是控制、非对称、电脑战、网络战、时空分析、知识战、信息保护和电子安全。此外还包括非常重视一系列的新的信息战力量,而不是在美国所流行的那样的信息优势和“系统之系统”对策。
○在正在形成“局部的出色成果”的几个城市中,专业化的IO/IW预备役部队是活跃的。这些部队可能会逐步开发专门知识和扩展,以组成一支能够保卫中国的电信、指挥和信息网络,同时发现外国网络中的弱点的“网络武士”部队。
●电子战。
○中国已经使电子战成为中央军委“三打三防”倡议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满足一场“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的局部战争”的要求。北京注重主要通过与西方公司的合作和逆向工程设计来进行技术和设计的开发。中国最新的系统与从前的系统相比已经大大改进。
○中国正在采购标志着一流工艺的技术,以提高其拦截、寻的和干扰能力。它可能还正在开发干扰机。这些装备可能会用于对付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
○人民解放军正在对新的电子战部队进行试验,以便在实战中检验最新的电子战系统和新的作战理念。
●激光武器。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激光武器的积极的研究与开发计划。1995年,中国展览了一种称为ZM-87的可随身携带的激光武器。这种武器被宣扬为能够使人和电光传感器丧失视觉。1999年,中国人在其90Ⅱ型坦克上展示了一种大概是基于激光的反坦克导弹对抗装置。此外,北京还生产一种用作对付激光半主动式寻的武器的假目标的、激光假目标生成器。
●射频武器。中国科学家已经就一项开发用炸药推动的、可能用在导弹弹头或者飞机炸弹中的射频武器技术的计划撰写了文章,而且中国大概已经制订了这样一项计划。
●太空战。
○北京可能已经获得了能够用于开发基于地面的反卫星武器的高能激光设备。(未完待续)(尹宏毅译)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二)
第二部分:中国战略的目标与趋势
A.总战略
总战略的目标
中国一直没有就其“总战略”公开地做权威性的官方阐述。中国的军事战略家把总战略界定为“一国或者国家联盟利用一切国家力量的全面战略”,以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尤其是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相关的目标。
中国的总战略试图平衡两项往往相互竞争的目标。一项是开发它所说的该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一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力量战略结构”或者“势”,以维护国家独立和使中国能够形成“势头”,以图增强国家力量。国家领导集团对这两项目标的相对重视程度可以调整和改变,具体情况要看中国如何评估“力量的战略结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综合国力是中国的战略规划者据以评价和衡量国家相对于别国的地位的概念。它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初与中国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国家发展战略一起出现的。它标志着采纳西方用于监视与评估国家力量的方法论,与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和战略概念相结合,十分注重计算和估计国家之间的相对力量。当前的做法采用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外交的数量与质量上的评估,以确定相对的综合国力。
北京称,其当前的头号战略重点是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发展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它还被看作逐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军事现代化方面的一项重要步骤。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更加强大的中国还会增强其相对的综合国力,并且可能会对其资源加以配置,以形成比较有利的“力量战略结构”。
在中国的国家领导集团注重总的国家发展的同时,它还不断地评估范围更加广泛的“力量战略结构”,以确定有可能促使它调整或者改变总战略的潜在的挑战或者威胁,以及推进国家利益的机会。特别地,中国领导人认为,中国要想作为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三项至关重要的条件———国家统一、稳定和主权。在这些条件当中,北京的判断是,国家的统一最为重要。推动北京一门心思保持统一的是中国的内外安全环境和国情、历史经验、国家目标,最重要的也许还有对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挑战。
确保国内安定和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对于北京的国家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高层领导人目前所重视的是完成确保政权稳定的短期任务,通过保持国内秩序和领导集团的控制,同时应付国内动乱和不稳定的几个来源。中国领导人还认为,他们必须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条件。这一观点反映在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之中。这些问题包括人权与民主,以及与邻国的领土和资源争端等。
倘若中国卷入一场大战,则它在自己国家目标问题上的相对重点很可能会改变。和平时期所要努力做到的是通过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有利的“力量战略结构”,但是这一努力在一场危机之中也许会黯然失色。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公开表示,如果中国面临对自己的国家统一、国内安定或者主权的根本性威胁,则重新建立一个有利的“力量战略结构”这一目标优先于发展国力的目标。
这种情况被界定为如果中国面临对大陆的一场军事入侵的可信的前景,或者国家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譬如中国与台湾之间的一场包括美国直接军事干预的大战。虽然邓小平和江泽民曾经表示,确保一个有利的战略“力量结构”将是这种局势下的首要国家目标,但是他们还明确强调,中国的战争目的之一将是尽可能迅速地按照有利的条件结束战争,以便北京能够重新把重点放在发展国家力量的目标上。
总战略的来源
一直以来,影响中国总战略的主要是中国治国之道的古老信念与比较现代的国家发展理论的结合。虽然古老的中国治国之道和国家发展理论占主导地位,但是另外一些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总战略。中国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项地缘政治挑战就是保持对中国腹地和“亚洲内陆”的主要成分的控制。它还谋求确保沿海和陆地边界的广袤周边地区的安全,以及传统上的对手和敌人所聚居的一个地区中的领海的安全。这些挑战影响着中国制订总战略的方式,尤其是它对保持一个有利的国内和国际“力量战略结构”的注重。此外,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意识形态以及从中日战争和中国内战中所汲取的教训也普遍影响着中国制订总战略的对策。最后,中国人还研究其他国家如何处理国际安全事务,包括总战略,以图改进自己解决战略、安全和发展等问题的方法。
北京一直寻求在予以肯定的、消极的、合作的、良性的与和平的主题中阐述其长期政治目标,即发展综合国力和确保一个有利的力量战略结构。这些主题包括中国强调“和平与发展”、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不动用武力、不干预别国内政、中国军事战略的防御性质、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宣言、支持建立无核区,以及宣称中国永远也不会在外国领土上部署其军队。
然而,这些原则性主题不应掩盖中国国家发展计划野心勃勃的性质和中国在动用武力方面做法的性质。这种做法取决于别国的行动,而不是像中国的评论员们经常积极宣称的那样,具有内在的被动或者防御的性质。尤其是,北京认为具有内政和防御性质的主权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在别人看来则可能并不是良性的和和平的。此外,北京大概估计,在国际对话中采取模棱两可的做法有助于在发展国家力量方面为中国争取时间。
邓小平向中国安全与发展机构下达的重要指示之一就是所谓的“24字方针”:“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这项经常引用的方针不仅表明了想要对中国的野心加以轻描淡写的愿望,而且证实了一项长期的战略,即增强中国的国力,着眼于使中国未来的选择最大化。然而,一些迹象表明,中国起码在外交战线上,正在试图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在地区事务中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以及在全球事务中,包括与国际安全相关的伊拉克等问题上。
从北京的观点看,在战略上的含糊其词———包括战略拒绝和诡计———是影响外国政府的政策和别国广大公众以及社会精英的舆论的一项机制。中国领导人认为,含糊其词和强调中国行动的“正义性质”的效果是可以启发国外对中国利益的反对派和支持者“畅所欲言”。一旦中国领导人分清敌友,他们便能够制订和调整方案,以进行反击和推进自己的总计划。此外,这种辨别还使中国能够奖赏国外的“朋友”,或者惩罚“敌人”,以增强中国自己在力量对比中的地位。
B.安全战略
安全方面的评估
像中国的“总战略”一样,中国也没有按照类似于美国所采用的方式公开阐明一项“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实现其安全目标的努力涉及一项一体化战略,其所采用的是国家力量的外交、信息、经济和军事等工具。中国的国家安全领导结构建立在一个传统的列宁主义模式基础之上。在该模式中,党的官僚机构与国家体系是一一对应的,它在战略和政策的制订与监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为党的作用提供便利的是“交叉领导”,即党的干部与政府职位“双肩挑”的做法。
虽然北京看到了与华盛顿交往所获得的机遇和好处———主要在贸易和技术方面,但它看来认为,美国构成了严重的长期挑战。中国领导人已经断言,美国谋求
遏制中国国力的增长,从而最终“分裂”和“西化”中国,并且谋求阻止俄罗斯力量的重新崛起,从而保持地缘政治上的主宰地位。对于美日安全联盟的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包括中亚驻军的增加及其扩大北约组织的努力,北京都解释为华盛顿战略的表现形式。
北京大概估计,美国开发导弹防务系统的努力将会挑战中国核威慑的可信性,最终该系统还会得到扩展,以保护台湾。在北京看来,这一发展会使其相对于该岛的不断增强的常规弹道导弹努力的胁迫价值下降,并构成华盛顿与台北之间的事实上的军事联盟。北京继续表示反对导弹防务,并且表示了对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担忧。它还表示反对把台湾纳入到一个导弹防务体系之中,尽管它的这种声音现在不像前几年那样刺耳了。
中国人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一种担忧,即北京将在应付美国在台湾海峡或者南中国海爆发危机时可能进行的军事干预方面遇到困难。中国人曾经担心,一旦发生与藏族或者穆斯林等少数民族之间的国内争端,美国有可能进行干预———由中国人对美国应对1995—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在科索沃实施的“联合力量”行动和最近在美国领导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所采取的军事行动的看法来看,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曾经加剧,但是现在大概已经减轻,因为北京认识到,中国与科索沃不同,是一个核大国,这使美国对中国领土发动攻击的概率降低。
虽然这些担忧和长期以来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评估近年来并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在党的十六大上看来形成了领导层的一种共识,即北京通过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美国面前树立一种积极与合作的形象,能够最好地推进自己的利益。2002年和2003年初,由于北京加强了与北约组织的接触,在伊拉克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联合国安理会的1441号和1483号决议的表决时投了赞成票,对美台防务纽带以及中美关系中的另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反应温和,所以北京做法方面的转变迹象显现出来。
对于北京树立比较合作的形象的努力,还可以从它2002年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的经济和外交关系中看出。这些关系包括签订了一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一项有关通过谈判在10年内达成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北京还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努力在中亚地区扮演更大的角色,突出表现是2002年年底与吉尔吉斯军队在边界地区共同举行的演习,以及表示北京正在考虑参加联合国在阿富汗的维和行动。
虽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驻军,中国保持了一种即使不是怀疑的也是情感复杂的态度,但是与2000年的《国防白皮书》形成对照的是,中国2002年的《国防白皮书》并没有明确批评美国在该地区的活动,在口吻上也温和了许多。尽管如此,新的《国防白皮书》继续对地区军事联盟的增强、导弹防御和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某
些国家”表明担忧,从而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含沙射影。这份白皮书还提到另外一些有关地区安全的比较笼统的担忧———南亚、阿富汗和朝鲜半岛———并且第一次把全球和地区恐怖主义当作一项安全上的重大担忧提及。
除了其一贯的安全担忧之外,中国的战略规划人员还开始认识到种种全球和跨国的威胁,譬如艾滋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和贩毒,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此外,北京于2002年实施和刷新了一些法规。这些法规旨在进一步控制可能会被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投掷系统的、具有双重用途的技术的出口,以图进一步与国际上的不扩散规范接轨。最后,部分地由于20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把对“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的威胁以及国家独立的被侵蚀看作全球化的后果。由于中国融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这些担忧在未来年度中只会加重。
在强调经济力量首要地位的同时,北京认为,要确保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保护重要的国家利益,支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亚洲地位显赫的强国最终脱颖而出,对于实现这些目标来说,军队是必要的。尽管如此,从邓小平开始,中国领导人一直把军事现代化排在其他重点之后,这些重点包括发展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这一安排所依据的是一项估算,即基础广泛的现代化将提高工业、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总水平,以维持长期的军事现代化。
围绕着中国国家重点的适当排序问题的辩论不时地出现,尤其是在面临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外部挑战的情况下。例如,在1999年的“联合力量”行动以后,北京认真地考虑了提高对军事现代化重视程度的问题。虽然从那时以来,高级领导层重申了其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注重,但是他们仍然同意提供重要的额外资源和资金,以支持军事现代化的加速。在去年的党的十六大上,中国领导人重申了其对经济发展的首要承诺,以及继续支持军事现代化,从而表明新的领导集团将继续执行这项政策。
在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战略的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一个重要的变量是台湾。北京的重点安全利益之一是防止台湾进一步迈向与大陆的永久分离,以及按照中国的条件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在大陆政权统治下的回归被认为是迈向完成国家重新统一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去年以来,北京对台湾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公开对策,主要由于它认为,在2004年3月的下次台湾总统选举之前,不会有机会申明自己的理由了。尽管如此,只有在“一国两制”框架的条件下,才同意海峡两岸之间进行对话,在这一根本原则方面,北京仍然毫无灵活性。
北京寻求国家统一,是为了满足文化和民族主义情绪,并为了谋求主观认为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北京的估计是,台湾如果永久地与大陆相分离,可能会充当美国的一个战略立足点。相反地,中国若获得对台湾的控制权,就将能够把自己的防御
范围进一步推向海洋。中国的对台战略将继续注重对台北采取胁迫对策。北京的决策者们已经重申,假如台湾目前事实上的分离成为正式的,不论是通过一项宣言还是诸如此类的国际承认,他们都会诉诸武力。此外,中国领导人还扬言,如果他们不能朝着“统一”目标取得进展,他们就会动武。尽管2002年的《国防白皮书》中漏掉了这一威胁,但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则称:“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除了防止台湾迈向合法的独立之外,北京还谋求对抗它所认为的日本与美国之间不断增加的军事合作,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与此同时,它继续珍视自己从获取日本技术、贸易和外国投资的机会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好处。北京在东亚的其他重要的战略目标包括阻止发展和建立地区性的战区导弹防务系统,尤其是有台湾参加的这种系统;应付对其在东海和南海上的领土要求的挑战;以及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譬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进程和东盟地区论坛,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提供支持。
美国在这些地区重点当中将继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影响中国在该地区行动的将是它对美国的政策,尤其是华盛顿的地区联盟和防务关系的评估。在寻求与华盛顿之间的稳定关系的同时,北京还将继续寻求机会,以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
影响安全战略的重要变化趋势三个重要因素在影响中国长期的安全政策方面,很可能仍将是根本性的,不论与台湾之间如果发生冲突结局会如何,也不管中国主权的性质如何改变。
第一,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大概将继续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同时努力应付信息革命,促进官僚机构的专业化。第二,全球化和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将继续和扩展。第三,将有要求政治变革的压力。中国将继续面临经济和国内的挑战,其中一些挑战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势头已经增强;来自国内外的对现政权的要求将持续不断地存在。因此,中国将继续察觉来自西方的挑战,但是它将继续寻求获得与西方体系相关的技术、财富和实力;然而,它将继续坚持认为,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与它的利益是相对立的。
犆.军事战略中国领导人认为,对军队和其他胁迫性的力量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是其安全战略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并没有一份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直接相当的文件。最为近似的东西是一份被称为《新时期国家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的文件。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家们正在开始在专业刊物上讨论通过有限地动用武力实现政治目的来获得效率等问题。此外,军事技术方面的进展将在长期里为中国领导人提供更大范围的一系列选择。这些能力的增强已经在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带来了一种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胁迫性对策而不是毁灭性对策的趋势,并将使这一趋势保
持下去。军事战略方面的变化趋势中国看来正在取得胁迫性军事能力进展的主要领域涉及空中力量、导弹和信息战。军事胁迫还能够通过采取封锁或者隔离来实现。此外,动用地面部队可能会提供摧毁敌手的抵抗意志所必需的最后的“震慑价值”。最后,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会采用政治和心理上的恫吓,可能还有经济上的胁迫。
第三部分:领导班子换届(略)(未完待续)(尹宏毅译)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三)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现代化
为台湾海峡可能爆发的一场冲突做准备是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北京正在追求的是一种能力,即迫使台湾在与大陆统一问题上按照北京的条件进行谈判。它还寻求吓阻和剥夺外国力量代表台湾进行干预的能力,或者使这种能力复杂化。北京一直受到新兴的军事革命的影响,并且正在寻求对抗美国已经取得的进展的手段。中国的理论所强调的是出其不意、诡计和先发制人,把这些当作抵消装备等方面的弱点的手段。中国目前的常规短程弹道导弹力量是其对台湾的最为可信的和直接的威胁。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战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战理论的演变
人民解放军作战理论的演变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过半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与军事战略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军事革命的影响。中国持比较前瞻观点的战略家注意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使新兴的军事革命引起人民解放军高度重视方面的作用。特别地,人民解放军的观察员们目睹了装备着高技术武器系统的军队如何迅速地打败了在许多方面很像人民解放军的伊拉克军队。那场冲突中的联盟军队所显示出的力量与能力促使人民解放军的理论家们改变了他们对未来战争性质的看法,突出显示了空中作战与防空作战、电子与信息战以及远程精确打击的作用。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的观察员断定,围绕着军事革命的技术进展也使另外一些领域中对军队的要求提高了,包括更加重视C4ISR(C4I加上监视与侦察)、武器和军种联合作战的结合、对操纵与维修保养先进装备的专业性的、技术合格的人员的需要,尤其还有对专业化的军士部队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一直努力改进所有这些方面。
美国对军事革命所发表的评论也渗透到人民解放军有关军事革命对未来战争影响的思维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美国以及其它外国的军事革命理念的吸收将会在理论、战略、战术和装备方面的实际变化中显示出来。
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致力于吸收被认为属于军事革命的现代战争理念,他们所重视的是开发对于在亚洲实施快节奏的高科技战争来说必要的技术和战术。
总的来说,人民解放军的作者们估计,当前的军事革命具有造就全新的战争形式、强化的信息战、系统网络和“数字化的”作战部队的潜力。然而与此同时,根据对海湾战争和“联合力量”行动的观察结果和从中汲取的教训,北京认为,在它所认为的美军过度依靠军事革命所提供的技术进展的倾向中,存在着某些弱点。因此,修改后的人民解放军理论除了吸收军事革命所取得的进展之外,还强调了瞄准和利用军事革命弱点的措施。
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的演变。1999年的“联盟力量”行动对人民解放军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看来与海湾战争起码一样大,但是,它与其说是变革的一付催化剂,不如说是证明了对现代战争变化趋势的早些时候评估的正确性。人民解放军对北约组织在科索沃的空中行动的评论所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有效的,往往是低技术的反侦察措施,譬如伪装和隐藏、简单的假目标、分散和部队频繁的调动,可以使一支占据优势的敌军对处境的意识及其精确打击系统陷入进退两难。北约的空中行动使人民解放军更加注重采用地下设施、地面线路通信和充分隐藏的补给仓库。
据报道,塞尔维亚军队在与一支占据优势的军队作战中,在一个现代战场上所表现的生存能力给人民解放军的观察员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些观察员还注意到,塞军苦于劣势的装备、民用设施的防御力量不足以及后勤供应差。
人民解放军在经过调整的“三打三防”防空训练方法中汲取了“联盟力量”行动的教训。“三打三防”的重点是攻击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直升机,同时防御精确打击、电子战和敌人的侦察。人民解放军的许多训练活动现在也包括这一新的训练方法。虽然现在判断人民解放军从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中都汲取了什么教训为时尚早,但是中国媒体已经重点报道了美军特种部队和机动战法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投入使用。
人民解放军当前的作战理论
理论文献在中央军委授权下,大概还在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密切协作下,由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纂。军事科学院负责制订理论和应用的军事战略、作战理论与方法论,以及中国军队的作战战术。各军种具体的战术、方法和程序分别由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制订;然而,每个军种都必须服从大局,以及战争的战区层次及其以上的、由军事科学院制订的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方针。军事科学院的战役和战术部的军官们在制订新的作战规则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该部门还负责草拟和撰写在功能上相当于《美军联合出版与野战教范》的文件和手册。然而,关于1999年出现的新的作战指针的实际内容,所了解到的情况甚少。
局部战争中出其不意和先发制人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反映了90年代所进行的过渡,以便从歼灭战占主导地位转变到胁迫性的战略。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家们看来,震慑和出其不意对于成功的胁迫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强调实现攻其不备和在战役的开始阶段产生“震慑威力”。在可能的冲突中,出其不意和先发制人的显著作用,在人民解放军作战理论的“积极掌握主动权”和“攻敌不备”等根本原则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整个90年代,人民解放军的作者们突出强调了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此作为抵消一支技术上占据优势的力量投入战斗时所具有的有利地位。从科索沃战争中汲取的教训进一步促进了发展在战争中的行动和战略水平上打击目标的进攻型作战的能力。人民解放军的作者们认为,进攻性打击资源比防御性资源成本效益要高,这些资源的打击重点必须是对手实施打击和/或反攻作战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对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不是夺取领土,而是打击对敌人抵抗能力所产生的效果。
人民解放军认为,出其不意对于任何战役的胜利都十分重要,因而除非它有把握实现相当程度的战略上的出其不意,否则它就不大可能愿意发动任何军事行动。由于没有任何明显的政治因素要禁止采取先发制人,所以人民解放军要求把震慑当作一个力量乘数,为的是使台湾或者像美国这样的另外一个潜在敌手猝不及防。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郑申侠少将等观察家注意到,不采取先发制人的理论,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机会是有限的。
人民解放军的著作显示出了一些可能会提高出其不意成功率的方法论,包括战略和作战方面的诡计、电子战,以及使对手的政治与军事领导疲惫不堪或者丧失敏锐的察觉能力。至少一个目标是减少人民解放军采取军事行动的迹象和警报。
针对技术上占有优势的敌手的作战考虑人民解放军在技术上的相对劣势导致了对带来“以弱胜强”能力的非对称方法的探索。
人民解放军的著作表明,中国军队对于自己运用传统的歼灭战或者通过依靠数量和消耗战直接进攻敌军、敌军编队和部队的作战,来打败一支技术发展程度与之相当的地区军队,仍然抱有较强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还坚信,这种传统的战法不足以对付拥有先进技术的敌人。由此而来的是注重实施将会造成拥有高科技的敌人作战能力瘫痪的行动,包括从一开始就阻断和拖延敌人的战役进展的行动,以及把重点高度集中于辨别敌人构成最大威胁的高科技武器的类型和方位的行动。在辨别出这些武器之后,人民解放军必须设法使之丧失作用,要么通过硬杀伤方法,比如火力和特别行动,要么通过软杀伤方法,也叫做技术封锁。降低一个高科技敌手处理或者搜集信息的能力被看作是一项绝对重要的任务,如果弱者要想打败强者,尤其是如果这个高科技敌手被认为过分依赖信息系统使之能够进行作战的话。
例如,中国海军研究所的沈中昌上校设想,一支较弱的军队战胜强者的方法是通过袭击其基于太空的通信和监视系统。“对外层空间的主宰将是取得军事胜利的一项必要条件,因为外层空间即将成为作战的新的制高点。”他还说:“闪电战袭击和强有力的第一次打击将在未来得到比较普遍的采用。”沈突出强调,在未来战争中,雷达、雷达站、通信设施和指挥船只将是容易受到智能武器、电子攻击和电磁脉冲武器打击的重点目标。
人民解放军最终谋求的是,在一场战役开始阶段就达到技术上的均势状态,以增加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因此,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所要求的作战目标如下:
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
造成敌人信息系统的瘫痪;
摧毁敌人最先进的武器系统;
造成敌人支援(后勤)系统的瘫痪;
阻断敌人战役系统中的关键联系(即使敌人丧失其技术优势所产生的合力)。
据中国军事刊物《军事文摘》说,中国已经拥有一项“刺客之锤”或者“王牌”理论,以对抗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优势。一篇文章具体地确认了5项主要的“刺客枪棒”,包括战斗轰炸机、潜艇、反舰导弹、鱼雷和水雷,以摧毁航空母舰。中国即将从俄罗斯获得这些武器,或者自行开发。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声称,中国能够协调所有这5项武器,以从几个方向同时袭击一艘航空母舰,使之“燃起熊熊烈火”。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规军事现代化和训练
虽然中国保持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但是它缺乏技术和后勤方面的支援,以便在大大超出本国边界的范围部署和维持常规力量。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对准的是训练和装备各军种,以使之能够进行短时期的、高强度的战争。由于认识到全面的现代化将花费许多年时间,所以人民解放军正在寻求获得力量的乘数。
空军。虽然人民解放军空军拥有大约3200架具有战斗能力的飞机,但是只有150架左右被认为是第四代现代战斗机。开发和采购方面的努力的主要目的一直是打败地区内的空军,从中国沿海地区起飞远距离防御敌机,击败高价值的空中资源,阻止美国的海军行动,以及打击空军基地和防空场所等另外一些目标。一项全军范围的现代化的重点是获得先进的系统、增强训练的现实主义意识、采取新的战术来补充现代技术,以及培养具有技术能力的人员,以增强在今后10年里的战斗力和促使作战范围远远超出陆地和海洋边界。到本10年结束时,预计中国将拥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机群,包括第四代战斗机,外加现代导弹、电子对抗措施和几种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类型飞机。虽然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的能力按照西方的标准仍将很差,但是全面的改进将使他们的战斗潜力提高。
海军。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在努力提高部署潜艇进行更大范围的巡逻的能力,并且为水面舰只配备能力更强的防空资源和更加致命的反舰巡航导弹,从而改善其在地区内部署兵力方面的选择。2002年夏季,人民解放军海军与俄罗斯敲定了一项合同,从而在这一方向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合同规定到2005年建造8艘装备着3犕54E“创新者阿尔法”反舰巡航导弹的“基洛”级636型潜艇。此外,海军继续努力应付反潜战方面的弱点。尽管稍有进展,但是人民解放军海军仍在寻求改进舰队的防空、超地平线瞄准,以及为重大两栖行动提供充足的海运和空运。与此同时,鉴于其水雷和潜艇的大量库存,所以人民解放军海军仍将是可能会对地区内各国海军构成威胁的一支规模和能力不断增强的力量。
地面。力量的削减和有选择的新的装备采购正在造就一个较为机动性的、做好战斗准备的核心。从90年代过半以来,陆军已经从大约100个师缩小到40个师左右,其中许多部队裁减成旅。人民解放军还拥有三个航空师和两个海军陆战队旅。然而,人民解放军超越中国陆地边界部署兵力的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少两栖舰只、重型货运飞机、远程运输机以及另外一些后勤上的缺陷,所以仍然是有限的。尽管人民解放军近年来提高了其两栖进攻能力,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对于增强人民解放军的重型运载能力,或者对于在近期内在国外实施持续的地面行动,北京的态度是认真的;然而,中国人可能正在评估另外一些创新性选择,以便通过动用中国的商业机群和舰队以及得到改进的后勤支援,来提高其载重能力。
常规导弹力量。近年来的现代化和训练方面的发展突出表明,中国正继续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其常规装备的短程弹道导弹力量的能力。在已经部署的武库中,有大约450枚短程弹道导弹;这一数字预计在今后几年里,每年将递增75枚以上。预计通过采用卫星辅助的制导系统,这支力量的命中精度和致命性也会增强。由于北京增强其常规弹道导弹武库的命中精度和致命性,所以它对驻西太平洋的美军以及包括台湾在内的盟国和友邦构成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空军现代化
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装备着大约3200架具有战斗能力的、基本上属于过时的苏式轰炸机和战斗机。整个90年代的现代化努力的重点是从俄罗斯采购苏—27和苏—30/“侧卫”战斗机,以及关于利用中国的成套设备生产额外的苏—27飞机的一项许可证协议。北京还继续寻求制订国产飞机计划,包括Fb—7战斗轰炸机,以及对F—7和F—8战斗机进行升级。此外,北京正在开发一种国产的先进战斗机F—10。预计这种飞机将在几年内投入使用。
战斗飞机。人民解放军空军动用其部分增加的现代化拨款从俄罗斯购买了新式武器,包括苏—27空中防御战斗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苏—27飞机的国产正在向前推进。中国还继续为其武库中已有的战斗机进行升级。主要重点是改进传感器、武器、电子战能力,以及飞机上的信息沟通,以增强在其它方面已经过时的飞机的致命性。据报道,为了提高海上打击能力,中国正在开发Fb—7飞机的一个改进版本。这是一种承担反舰任务的全天候、超音速的中程战斗轰炸机。Fb—7的改进很可能将包括更好的雷达、夜间攻击电子设备和武器等。此外,据莫斯科报纸报道,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还就购买苏—30飞机的一种海军打击版本达成了协议。这种飞机将能够发射一种反舰巡航导弹,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军种打击水面舰只的战斗力。在今后20年里,生产重点将放在F—10、经过改进的Fb—7战斗轰炸机和苏—27/苏—30的可能的升级上面。
特种任务飞机。从海湾战争以来,中国一直谋求提高其特种任务飞机的能力,重点是电子战飞机、C4dA犚平台和加油飞机。据报道,中国已经研制了其几种比较大型的飞机的干扰机版本,并可能正在实施几项计划,以利用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和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平台,来部署新的防空区外干扰机和护航干扰机。
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寻求获得一种先进的空中监视与控制飞机。1999年,它引进了空中预警飞机Y—8AEW。由于以色列于2001年取消了提供能力较强的“费尔康”飞机的计划,所以北京被迫寻求另外一些选择,包括从俄罗斯获得A—50飞机。
空中加油。中国于80年代中期利用一种经过改装的B—6/“獾”式轰炸机作为空中加油飞机,从而开始开发自己的空对空加油能力。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和加油飞机最近一次成功地传递燃料,是于2000年4月在南海上空实施的空中行动期间。
无人机。中国正在大量投资于开发无人机。中国的武库中已经拥有一些用于侦察、监视和电子战的短程和中程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研究正在进行,以开发一种最终将提供范围远远超出中国沿海海域的持续不断的监视能力的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中国人还正在寻求获得一些技术,以开发一种无人驾驶战斗机。
弹药。中国开发空军常规弹药的对策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精确制导弹药得到了庞大和有效规模上的采用。以后的战役,譬如“联盟力量”和“持久自由”行动,显示出了这种弹药采用的不断增加。这使得北京开发和获得类似能力的欲望增强。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10多年来一直把b—6/“獾”式轰炸机当作C—601/“海怪”反舰巡航导弹的一个武器平台。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术部队还正在开发和获取精确制导弹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苏—30的装备目的是使用反辐射导弹和激光、电视以及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弹药,譬如AA-12/“蝰蛇”主动雷达空对空弹药。据报道,俄罗斯已经同意向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出售海上攻击型的苏—30飞机。这种飞机可能装备着一种能够支持雷达制导的空对地(舰)导弹(譬如AS—X—17b/“氪”反舰巡航导弹)发射的雷达改进。未来的飞机预计还将采用各种国产和俄罗斯制造的陆地攻击巡航导弹、反舰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演变中的能力。自从1992年中国获得其第一架第四代苏—27战斗机以来,训练、战术和作战理念取得了缓慢的进步。三年来,新的苏—27和苏—30飞机已经在作战部队中实现了整合。与此同时,空中作战的战术继续演变,训练越来越先进,尽管与西方的标准相比仍然落后。到2010年,人民解放军将在成为一支现代空军的道路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虽然并非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所有部队届时都会装备现代武器,但是一个部队核心将会部署到位,以使人民解放军得以实施其当前的军事理论所设想的地区作战类型。(未完待续)(尹宏义译)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四)
海上力量的现代化
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兵员29万、大约60艘驱逐舰与护卫舰、50艘左右的柴油动力潜艇和6艘核潜艇,以及大约40艘两栖登陆舰只。对辅助性的和较小的巡逻船只数量的估计是500艘到750艘。人民解放军海军还拥有一个海军空中分支,由500架以上的固定翼飞机和60架直升机组成。10年来海军清除了大量比较陈旧的船只,代之以数量较少的、比较现代的部队,从而实现了力量的合理改进与现代化。潜艇的数量已经下降了一半左右。尽管潜艇数量下调,但是海军继续寻求一项旨在制订先进平台和武器系统计划的强有力采购战略。新的两栖舰只正在中国生产,以替代正在老化的船只。海军还拥有几百艘较小的登陆艇、驳船和运兵船。这些船只都可能会与渔船、拖网渔船和民用商船一起使用,以加强海军的两栖舰队,在夺取一个港口或者建立了一个滩头堡之后提供跟进部队和物资。主要的水面作战舰队的规模一直相当稳定,比较陈旧的舰只正在逐渐地被比较新的中国制造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所取代。
人民解放军海军谋求把其海上防御范围进一步推向海洋。行动方面的这一变化要求获得能够进军琉球群岛和南海的比较新的现代军舰和潜艇。在这些更远的距离上,这些平台将必须用更好的武器装备起来,以提供防御所有攻击方法的能力。海军一直在进行研究和获取外国技术,以图提高范围广泛的一系列海军作战能力;它还即将获得新的军舰级别。这些军舰将更好地适用于远达东海和南海边陲的行动。
主要的水面战舰。由于获得了两艘俄罗斯制造的“现代”级驱逐舰,另外还订购了两艘,所以中国水面舰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些军舰装备着犛犛—犖—22/“日灼”反舰巡航导弹和犛犃—犖—7舰对空导弹系统。这些“现代”级驱逐舰还配备着犃犓—630犕30毫米口径“加特林”火炮和130毫米口径的两用火炮。这些从外国获得的武器不仅使中国的作战能力即刻提高,而且还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提供了就比较现代的武器与相关系统进行逆向设计的机会。中国最好的国产水面战舰———6000吨的“旅海”级驱逐舰———装备着犆—802反舰巡航导弹和犎犙—7舰对空导弹系统的一个海军变体。中国还在其武库中增添了一艘新的7000吨驱逐舰。据报道,它是“旅海”级的一个改进型,装备着一个远程防空系统,并具备隐形特点。该级别的头两艘舰只于2002年下水。
到2010年,目前正在建造的新的驱逐舰将开始进入舰队,一艘新的护卫舰也可能如此。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已经用另外一艘新的驱逐舰替代其即将老化的“旅大”级舰只,从而大大改进其驱逐舰舰队。在这段间隔时期里,中国将用新的导弹改良其比较陈旧的“旅大”舰只,以便使它们的服役期再延长10年。上述新的一艘护卫舰很可能会替代比较陈旧的“江沪”Ⅰ/Ⅱ级别的护卫舰。
航空母舰。在继续研究和讨论各种可能性的同时,中国看来已经把关于采购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无限期地搁置起来。
防空。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在处理自己对与敌人飞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交战能力的由来已久的忧虑。由于海军努力在基于陆地的防空系统的保护区以外进行活动,所以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更加重要。海军的水面战舰的对空作战能力有限,而且主要用于自卫。为数越来越多的舰只———目前占其驱逐舰和护卫舰的1/5左右———装备着舰对空导弹系统;其它战舰仅仅装备着高射炮,可能还有可随身携带的防空系统。海军的大多数军舰都缺少对于执行地区防空任务来说必要的现代的空中监视系统和数据线路。短程武器的装备,加上缺乏现代监视系统,把海军限制在自卫和防御对空作战的范围内。因此,除了在异常情况下之外,没有任何海军舰只能够为另外一艘军舰提供防空。此外,海军无法可靠地防御目前或者预料之中的反舰巡航导弹的袭击。中国认识到对抗隐形飞机和巡航导弹的重要性。正在做出工程设计努力,以开发能够侦察到并且最终与这些系统交战的防空系统。
防空的改进包括开发了舰对空导弹,以提供地区防御力量。这一努力已经带来与俄罗斯之间在与防空相关的雷达和导弹方面不断的交流。SA—N—7导弹提供了近期内能力最强的系统。来自这种导弹的技术大概将会有助于开发一个国产的海军舰对空导弹系统。在今后10年里,海军可能会开发出一种大体上相当于基于海岸的犛犃—10/20导弹的海军导弹,并且/或者从俄罗斯采购这种导弹。虽然中国宁愿进行本国的舰对空导弹开发,但是它是否将能够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限内制造自己相当的替代品是不确定的;可能必须购买额外的、比较先进的俄罗斯武器。
远程HQ—9导弹的陆基版本也正在研制。按照先例,中国大概会生产HQ—9的一个海军变体。HQ—9的设计是为了使之成为一种远程的舰对空导弹,以对抗高性能的飞机、巡航导弹、空对舰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来自先进的西方系统的技术可能会被这一系统所吸收。
潜艇。人民解放军海军意在保持一支庞大的潜艇力量。中国正在生产更多的现代潜艇,并且正在获得俄罗斯的技术,以改进未来的部队,目前舰队的改良很可能将在这些全面的改进期间完成。虽然这支部队的主要宗旨是利用鱼雷和水雷封锁水面舰只,但是对国产的反舰导弹的开发和采购外国武器用于这些潜艇,使海军获得了一种从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中国于2002年6月与俄罗斯签订的关于购买8艘新的“基洛”级636型潜艇的合同包括3M-54E“创新者阿尔法”反舰巡航导弹及其相关的火力控制系统。由于这些平台即将投入使用,也许2005年就可以,所以这项合同将使巡航导弹的交战范围扩展到更大的距离上。另外一项重大改进涉及使用先进的流动水雷来增强海军庞大的潜艇设置的水雷武库。
柴电动力潜艇。除了海军中剩下的大约20艘陈旧的苏联设计“罗密欧”级潜艇之外,中国还生产了两个国内设计的柴电动力攻击潜艇级别:“明”和“宋”。“明”的设计所仿照的是“罗密欧”;据报道,新的制造厂已经对声纳和导航设备进行了改进。“宋”是中国第一种新设计的常规动力潜艇。它是中西技术的混合,有几项特色显示出柴油动力潜艇设计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它是第一种具有倾斜螺旋桨的中国潜艇,也是第一种为了携带YJ—82反舰巡航导弹而设计的中国潜艇。这种导弹是中国第一种能够从水下的潜艇发射的茧式封存反舰巡航导弹。
人民解放军海军已经接受了4艘俄罗斯制造的“基洛”级潜艇的送货。两艘是“基洛”级潜艇标准的877型号出口版本,另外两艘是“基洛”级潜艇的636型号(“基洛”级的改良型设计)。海军采购“基洛”级潜艇,获得了世界上噪音最小的柴电动力潜艇之一。由于装备着有线制导鱼雷和尾流鱼雷等武器,所以“基洛”级使北京有机会获得了从前无法获得的消音技术和武器技术。中国将试图把这种潜艇的一些方面引进到其国内计划之中,但是这些技术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可能得到有效利用。
到2010年,中国将让“罗密欧”级潜艇退役;到2020年,中国的非核动力潜艇武库大概将包括“明”、“宋”和“基洛”等级别的潜艇。中国将继续购买外国技术,以便对消音、推进和潜艇的设计加以改进。中国还将得益于其国内潜艇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的成熟,以获得在国内设计和制造现代潜艇的能力。
核动力潜艇。海军的武库中拥有5艘“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都是1970年到1990年期间下水的。中国唯一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夏”级———于90年代末经过大修,从而确保了其服役期将延长到2010年以后。
2002年,中国的新一代核动力潜艇093型的主体船壳下水。该潜艇预计将于2004年年底或者2005年年初投入现役。额外的3艘预计将于2010年加入人民解放军海军,从而构成中国未来对抗航母的前方作战能力的骨干,并最终取代“汉”级。该潜艇的技术相当于俄罗斯的犞Ⅲ级核动力潜艇,它将携带有线制导的和尾流鱼雷以及巡航导弹。094型号级别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将类似于093型号级别,但它将拥有一个导弹舱,以携带犑犔-2潜射弹道导弹。
水雷。中国拥有出色的水雷攻防作战能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发射平台。现有的水雷种类包括沉底和系留感应水雷、流动水雷、遥控水雷、指挥引爆水雷和动力推进弹头水雷。在深水中使用动力推进弹头水雷具有在广袤的作战地区拒止敌人海军编队的潜能。
鱼雷。中国已经为其潜艇、战舰和直升机开发了国产鱼雷,并购买了外国鱼雷。它的现代化努力的重点是开发具有标志着一流技术的归航与推进系统的、能够在浅水的具有挑战性的音响环境中发挥作用的鱼雷。中国还寻求先进的鱼雷对抗措施,譬如流动假目标和硬杀伤反鱼雷鱼雷,以增强其水面舰只和潜艇的生存能力。
潜艇声纳。据悉,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大多数潜艇都具有基于比较陈旧的模拟设计的、过时的声纳系统。越来越多的中国潜艇拥有大概是基于西方技术的比较现代的数字声纳系统。中国人拥有一个庞大的音响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它采用现代的现成商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未来的中国声纳设计很可能将类似于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获得的西方潜艇声纳系统,其特色是现代的现成商业处理器和显示器。
潜艇消音。据评估,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潜艇包含范围广泛的一系列消音技术,其中大多数是进口的。尽管如此,中国渴望开发本国生产无噪音潜艇的能力。主要的潜艇消音技术领域是机器的隔离、船壳涂层和螺旋桨。海军的一些潜艇已经包含了这一技术。预计未来的潜艇设计还将包含较低的螺旋桨旋转速度和比较先进的螺旋桨设计、机器底座与船壳涂层。中国的国产努力表现在,它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和制造。
地面部队的现代化
中国的地面部队分为大约20个集团军、40个左右的机动师和大约40个机动旅。这些师当中的大约12个和这些旅当中的几个被指定为“快速反应”部队。中国于2000年完成了一项50万人的裁军,以图进一步精简兵力和腾出资金用于现代化。这次裁军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撤销几个集团军司令部、把人员转移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及把大约30个作战师缩小为旅。最近的改进还一直注重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能力,以及探索征用民船支援两栖行动的途径。另外一项大规模的裁军可能会在几年内进行,因为人民解放军试图削减其正规的步兵,腾出经费用于主要的部队和装备的采购。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目前的规模表明,起码在2010年以前,对继续的现代化,将保持慎重的态度和限度。到2020年,机械化步兵、航空兵、装甲兵和陆军航空兵在军队中将占大得多的百分比。
装甲现代化。除了保养已经装备了105毫米口径火炮的1000多辆坦克之外,人民解放军还一直在为其起骨干作用的59型主战坦克的主炮升级。此外,几项新的或者刷新的装甲资源也即将进入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的武库,包括一种轻型坦克、一种两栖坦克和一种两栖装甲运兵车。96型坦克的生产继续,预计到2005年,将部署1500辆左右。
火力支援的现代化。火炮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继续注重对人民解放军炮兵的质量上的改善,而不是生产数量。一种先进的多管火箭筒和一种自动推进两栖榴弹炮方面的进展继续。
特种部队。除了常规作战的现代化之外,人民解放军还把相当多的资源用于发展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是地面部队现代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预计它们将在实现种种目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些方面,有限的目标、兵力规模和时间对于获胜是至关重要的。特种部队的任务很可能包括进行监视和对战斗损失的评估;查明犆4犐资源、运输枢纽和后勤仓库的位置或者加以摧毁;夺取或者摧毁机场和港口;支援入侵的部队;摧毁防空资源,以及实施拒止和诱骗以及信息行动。
陆军航空兵。尽管中国陆军航空兵拥有一个不断增大的直升机武库,其中目前的飞机数量大约为300架,但是陆军航空兵只能为地面或者两栖作战提供最低限度的支援。2002年年底,中国接受了40架苏制米17中型攻击直升机的交付使用。有关出售俄制米17飞机的会谈正在取得进展,预计的交付日期在2003年内。中国仍然缺乏一种载重直升机和一种专用的攻击直升机。
虽然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继续在几个领域中取得进展,但是它们仍然面临几项重大挑战,包括:
●裁军和结构调整。中国领导层仍然认为,其地面部队“步兵成分过重”。北京大概认为,要想使这支部队的机动性、致命性和生存能力提高,从而使兵力的结合实现比较适当的平衡,必须进一步削减部队,再加上额外的结构调整。因此,一场新的大规模裁军可能会在几年内进行。
●现代化的步伐。新装备最近的部署一直为数有限,因而并没有大大提高人民解放军大多数地面部队的能力。即使把地面部队资源逐步集中成为较少的单元,陆军也仍然过于庞大,因而阻碍了通过其兵力结构进行迅速的装备现代化。然而,虽然目前并没有在全国部署新的装备,但是这种部署正在人民解放军战略上重要的地区,特别是东南部进行。
常规第二炮兵导弹现代化
北京不断增强的用常规武器装备的导弹力量,为中国提供了避免与使用核武装导弹相关的种种政治和实际上的制约因素的军事能力。中国的CSS—6和CSS—7短程弹道导弹为它提供了一支具有生存能力的和高效的常规打击力量,起到这种作用的还有未来的常规武装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和地面攻击巡航导弹。中国的已经部署的武库中有大约450枚短程弹道导弹;这一数量在今后几年里,将每年递增75枚以上。据悉,中国所有已知的短程弹道导弹资源都部署在台湾对面的南京军区。这支力量的命中精度和致命能力也不断提高。人民解放军正在开发CSS—6的一些变体可能会采用卫星辅助的导航,以提供攻击冲绳和台湾两地的能力。
基于地面的防空和导弹防务现代化
中国目前缺少一个合理的、全国性的、在战略层次上一体化的防空系统。虽然中国拥有各种主要的防御武器系统,但是它的防空系统主要基于过时的武器系统,为例行的行动提供便利尚可,譬如为各大城市和其它高价值资产提供点防空,但是却不便于在全国范围提供有深度的或者灵活性的防空。
中国的防空体系包括人民解放军空军所操纵的战略资源和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操纵的战术资源。在历史上,北京曾经依靠其庞大的拦截武器武库以及人民解放军的高射炮部队来保卫国家。然而,现代的地对空导弹的获得可能正在加快历来的战略的一种改变。在这项战略中,地对空导弹曾经并不是交战中的首选。现代的地对空导弹是在近距离上对付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战术飞机的首要武器,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可以成为用于在更远距离上与战术飞机作战的首要武器。在新增的地对空导弹部队投入使用之前,中国将只能有效地防御孤立的入侵和小规模的进攻。
中国最近的防空现代化努力的很大部分都是由于从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中期的“联盟力量”行动开始,北京对西方军事战役的观察结果。海湾战争期间对精确制导弹药、隐形飞机和机载C4I的采用,显然提醒北京意识到其防空能力的局限。据报道,HQ—9地对空导弹的设计受到了这些观察结果的影响;一些计划为改良中国的C4I系统而制订出来。新型的俄制地对空导弹,譬如SA—10和SA—15被购买来提供应付所观察到的巡航导弹威胁的临时措施。此外还寻求了外国援助,以开发一个强大的防空系统。
反辐射导弹的开发。北京已经购买或者正在开发一些反辐射导弹系统。北京已经从以色列购买了大量的HARPY反辐射系统。有关一种中国反辐射地对空导弹———FT—2000———的报道最初出现在1998年9月的范堡罗航空展览上的推销小册子里。FT—2000是一种机动系统,广告中所说的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它被描述为“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杀手”。此外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促进开发另外一种反辐射地对空导弹———FT—2000犃———它是对过时的CSA—1导弹的一种刷新,是一种具有固定基地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射程为60公里。反辐射地对空导弹系统意图中的打击目标是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飞机或者任何发射无线信号的机载资源。没有任何信息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已经表示想要获得这两个系统当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进展已经超出了构思阶段。
训练和演习据报道,像2001年一样,2002年人民解放军的武器结合训练重点是有多军种有限度地参加的两栖战争。此外,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进行了军种特有的训练。2002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涉及对训练的客观评估的新的军事训练改革。这些改革最终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军官和军士两者的专业化。
此外,人民解放军还建立了专门的设施来增强训练的现实主义。人民解放军的空中训练和演习。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术训练继续进行,尽管是缓慢的。2002年期间,空军比较先进的飞机当中的一些继续进行涉及仿照敌人战斗机机型的高深的战术训练。高深的战术训练是人民解放军为实现其对抗地区内空军的战斗力现代化所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正在采用的战术大大背离了传统的人民解放军训练;然而,与西方战术相比,这些战术并不先进。像上年一样,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2002年的演习活动据说集中在机动能力、防空和对两栖进攻力量的支援上面。防空演习看来次数比上年要少,据说这些演习高度地按部就班,缺乏现实性,从而限制了人民解放军飞行员本来有可能从演习中获得的益处。
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训练和演习。人民解放军海军2002年的训练和演习活动是积极的,海军参加了几次机动训练和演习。此外,年终的多舰队演习据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这次演习于2002年11月在南海举行,包括了水面舰只、潜艇和两栖资源。
地面部队的训练和演习。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的训练和演习继续注重海上和两栖训练,以及常规地面部队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特种部队和边防军之间的整合。在以前年度基础上,在有更多作战部队参与情况下,人民解放军部署和保持力量以及在多军种环境中进行两栖作战的能力得到提高。(未完待续)(尹宏毅译)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五)
C.战略力量现代化
中国正在实施一项使其所有导弹类别中的力量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得到增强的弹道导弹现代化计划。这项现代化计划旨在一方面通过增加能够瞄准美国的弹头的数量来增强中国的核威慑,另一方面提高应付东亚地区突发事件的行动能力。尽管北京保证“绝不首先使用”,但是由于中国增强其战略力量,所以有迹象表明,一些战略家正在重新考虑北京会动用战区核武器对付本地区美国驻军的条件。
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即将用射程较远的CSS—4Ⅱ型洲际弹道导弹取代CSS—4Ⅰ型。据报道,替换所有的大约20枚CSS—4Ⅰ型导弹的工作将于本10年过半时完成。此外,中国还正在开发三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洲际弹道导弹。DF—31型导弹的开发正在取得进展,部署工作将在新世纪的头十年的晚些时候开始。中国还正在研制DF—31型导弹的两个射程延长的改进版本: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和一种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潜射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的部署将于新世纪的头十年中期和末期开始。中国还将把12枚左右的CSS—3洲际弹道导弹保留到新世纪的头十年结束。
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
第二炮兵正在继续用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公路机动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补充其即将老化的、使用液体推进剂的CSS—2中远程弹道导弹库存。
潜射弹道导弹
预计中国将于2003年在“夏”级核动力舰队弹道导弹潜艇上部署JL—1中程潜射弹道导弹。JL—2导弹将于本10年末在094型潜艇上部署。
导弹部署方面的趋势
中国目前拥有20枚左右能够瞄准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一数量到2005年可能会增加到30枚左右,2010年可能会达到60枚。
D.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中国正在提高其战斗空间意识,以应付台湾海峡中的一场冲突。获取现代的ISR系统仍然是北京军事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中国正在发展其ISR能力。这些能力基于国内的开发,提供补充的是对外国技术的获取和完整的外国系统的采购。它对新的空间系统、空中预警飞机、远程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和超地平线雷达的采购将使其在西太平洋侦察、监视和瞄准军事活动的能力得到加强。
基于太空的ISR开发
利用太空和获取相关技术仍然是北京的重中之重。中国高度重视改进基于太空的侦察和监视,包括电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其它卫星侦察系统。这些系统在充分部署情况下,将提供覆盖本地区的强大的和多用途的太空侦察能力。
中国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了其第一颗海洋卫星。据中国报纸报道,这颗卫星将收集有关海洋颜色和温度的精确数据。北京声称,它到2010年将发射一个海洋卫星星座,以组成自己的立体观测系统,用来监视海洋环境。
中国已经开始欣然接受以共用的卫星运载舱为重点的新的卫星构造。卫星制造方面的这项对策基于采用了一个标准的多用途卫星运载舱,经过轻微的修改,以适应各种程度的有效载荷。除了本国的开发之外,中国将继续利用商业性的卫星图像,并且可能会寻求加入一个国际财团所有的星座组织。中国正在与一些国家合作,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以推进其在太空的目标的实现。
机载ISR开发
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中国军队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长虹”(CH—1)远程空中发射的独立无人驾驶侦察机。中国开发CH—1是通过用越南战争期间缴获的美军“火蜂”无人驾驶侦察机进行逆向设计。该系统的一个改良版本在2000年的珠海航空展览上展出,目前可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航空期刊报道说,CH—1能够携带一个日光静物照相机、电视机或者红外线照相机。它很可能并没有配备一条数据线路,而如果配备,则会使遥控操纵得以实现。它也不能向远处的操纵者提供实时的有效载荷反馈。人民解放军还使用另外一些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主要用于战场侦察或者电子战。目前使用的是比较先进的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譬如ASN—206和ASN—207。ASN—206能够携带的有效载荷为110磅,最大航程为148公里,耐久力为8小时。较大的ASN—207的有效载荷和续航力是206的两倍。广告称,它能够与另外一架充当数据中转站的ASN—207协同行动,从而使最大航程延长到602公里。ASN—206能够携带可见光和红外线照相机,以及电子战有效载荷。中国人声称,ASN—207能够配备可见光和红外线照相机、一个观察前方的红外线传感器、一个观察侧面的机载雷达系统、通信情报、电子情报、干扰或者假目标有效载荷。2003年8月,中国计划在东南海岸线上采用一个配备着“海龙”雷达的有绳的高空气球来加强其对台湾海峡的监视。
有人驾驶飞行器。除了犢—8预警飞机和通过采购与生产获得机载警戒与控制系统能力的努力之外,中国还有另外几种能够执行ISR任务的飞机,譬如图—154多用途特殊任务飞机。它能够执行电子情报搜集任务,可能还有电子战。据报告,人民解放军空军还拥有几种能够起图像侦察作用的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有。
基于地面的ISR开发
超地平线雷达。据评估,中国所拥有的超地平线天波雷达可能会被用来瞄准航空母舰。这些系统还可能会被用来起一种早期警报作用。中国还可能已经部署了几种表面波超地平线雷达。高空气球。中国正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监视用高空气球,预计交货时间将在2003年年底。这些系统将用来监视台湾海峡对面的空中和地面活动。
基于海洋的ISR开发中国可能已经开发出被动式声学传感器,以用于水下声音传播范围,可能还用于海岸监视。这一监视范围可能会被用来在训练演习期间追踪鱼雷。由于中国继续对提高其反潜战能力感兴趣,所以新增的水下传感器的开发和部署大概将在今后10年进行,并将在2020年以前扩展。这些未来的系统当中的一些可能将一直安装到大陆架的边缘。被动式传感器将仅仅提供针对无声潜艇的几英里监视能力,但它可能能够侦察到更远距离上的商船和噪音大的战舰。
E.作战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
战区水平上的武器管理
人民解放军在战区内的联合作战与武器管理过程仍然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
指挥员决定哪些武器会最好地满足战斗目标,然后把这些决策传递给下属的武器控制人员。指挥员和控制员参与一个涉及反馈环路和行动方针的叠代过程。然而,人民解放军认识到,附属自动化的作战管理系统在指挥的所有梯队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开发一个共用的联合犆4ISR系统,是因为认识到准确的传感器的重要性。中国的目标还有在全天候能力、微型化、人工智能、生存能力以及与其它传感器之间的整合方面,改进其传感器的特性。
预计中国将在今后10年内获得巨大的机载警戒和控制系统能力。可能拥有的技术能力将使这些飞机能够显示协调的空中画面,能够对机载资源进行指挥和控制。由于空中加油能力的提高,所以这种空中能力可能会延伸到南海和更远的范围。据报告,中国目前已经从俄罗斯租用了几架犃-50/“中坚”飞机。中国还可能正在与白俄罗斯公司阿加特进行谈判,以生产能够执行联合作战管理的犆4犐软件和设备。
通信网络
中国拥有一个供其军事和文职领导层两者使用的、由经过加固的地下隐蔽所和指挥与控制(犆2)设施组成的范围广泛的网络。20世纪60和70年代对与前苏联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恐惧促使北京利用大量资源建设了国家层次的指挥所、民防设施以及相关的通信设施。这些设施旨在确保中国领导集团的生存和提供一个庇护所,以供其保持对国家军队的控制。
中国的国家领导层和犆2设施与军用及民用通信网络相连接。军用通信网络与民用通信网络分离。它支持军事和文职领导层的所有级别。军用通信网络为中国的国家军事指挥和数据网络提供骨干支持。人民解放军全国层次的犆2通过多重传递系统传递,这些系统包括同轴电缆与光缆、卫星通信、微波无线电中继和远程高频无线电。中国的军用和民用通信网络对于人民解放军和平时期和战时的行动至关重要。中国的通信网络,不论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都能够支持范围广泛的军事行动。中国媒体于2002年10月报道,北京与一家法国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以制造亚太6号通信卫星。这颗卫星定于2004年年底用一个中国助推器发射。亚太6号将是中国第一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所有部件都在欧洲制造。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色列将向中国提供两颗军用通信卫星,交付使用的时间将在2005—2006年度。(未完待续)(尹宏毅译)
美国防部关于中国军事力量问题2003年度报告(六)
F.信息行动/信息战(IO/IW)
中国有关信息行动/信息战(IO/IW)的观念包括作战的诡秘、军事上的诡计、心理战、电子战、对犆2基础设施的实物摧毁以及电脑网络战等成分。中国把IO/IW看作一项战略上的先发制人工具,用于传统的行动边界以外地方。IO/IW得到大量采用,在一场冲突开始时充当一项非常规武器。对于任何与技术上占据优势的敌手之间的未来冲突中IO/IW可能会得到的非对称应用,中国尤其敏感。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已经出版了几本讨论这一主题的书籍。这些著作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对IO/IW所有方面认识的不断加深。除了发展其强大的信息控制与观察处理能力的战时应用之外,中国还正在寻求IO/IW的开发,作为其总的军事现代化的一部分。
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了军事演习中IO/IW成分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所做出的努力最初的重点是提高人民解放军在防御措施,尤其是对付电脑病毒威胁方面的能力。最近的演习包括一场冲突开始时两军指挥所之间的信息战(IW)理念。特种信息战部队可能会攻击和阻断敌人的犆4犐,同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系统提供强有力的防卫。在敌人丧失视觉或者行动被阻断的同时,中国军队会发动攻击。对防卫的担忧看来正在推动人民解放军和得到军方支持的学院内部的反病毒和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开发。促进这种研究的是信息技术的双重用途性质和中国的科技基础的加强。网络防御的增强很可能会使中国对病毒传播及其行为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不仅为电脑网络的防卫,而且可能还为电脑网络攻击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加强其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技能基础的努力中,人民解放军一直在制订计划,以招募技术专家。专业化的IO/IW预备役部队在几个城市中很活跃。这些城市正在取得“局部的出色成果”,这些成果可能会逐步地形成专门知识并得到扩展,以组成一支能够保卫中国的电信、指挥和信息网络,同时发现外国网络中的弱点的“网络战士”部队。
中国拥有渗透保护措施很差的美国电脑系统的能力,并且可能会利用电脑网络袭击来打击具体的美国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这一破坏使用的战略的核心是瞄准行动的重心,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犆4犐中心、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战斗群。
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黑客活动的作用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黑客活动很可能会在紧张局势或者危机期间发生。中国的黑客活动很可能会涉及用同情中国的主题内容进行范围广泛的网页涂黑活动。虽然中国政府的参与程度难以摸清,但是有关发挥中国在因特网上的不断增强的影响力的官方言论,以及采用“网络战争”中的“人民战争”的原则,都表明政府将在未来的民族主义黑客活动中起更强的作用。
G.电子战
中国的电子战努力集中在技术与设计的开发方面,主要通过与西方公司的合作、逆向设计努力和采购西方系统实现。中国的电子战装备的武库包括50年代到80年代的技术与少量吸收最新成分的特种部队的结合。中国比较新的设计在航空和贸易展览上推销。这些设计式样显示了对比较陈旧的系统的重大改进。
中国正在购买标志着最新成果的技术,以提高其拦截、寻找方向和干扰的能力。除了提供范围广泛的图像侦察与监视和电子情报搜集之外,北京的无人驾驶空中运载工具计划大概还会产生经过改良的无线电和雷达干扰机的平台。此外,现有的地面站还能够得到改装,以干扰卫星通信。人民解放军还正在制订一项电子对抗措施理论,并且已经在一种电子对抗措施环境中进行了有组织的训练。
H.对抗太空的开发
在公开场合,中国反对太空的军事化,谋求阻止或减缓美国反卫星系统和基于太空的导弹防务的发展。然而私下里,中国领导人大概认为,反卫星系统,笼统地讲还有进攻性反太空系统,以及基于太空的导弹防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被动的反太空措施———譬如拦截和迷惑———之外,据说中国还即将获得可能会被用于开发中国的主动反卫星能力的各种技术。
中国可能完全了解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太空活动。这部分是基于可以获得的有关美国太空系统和太空活动的公开来源信息。北京可能已经获得了可以用于开发用来追踪卫星和为其摄像的激光雷达的技术援助,并可能正在寻求获得一种能够在地球低轨道上追踪卫星的先进雷达系统。它还可能正在研制可能会被用来对付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的干扰机。
此外,中国可能已经拥有在特定情况下破坏很容易被激光破坏的卫星上的光学传感器的能力。北京还可能已经获得大概将用于开发基于地面的反卫星武器的高能激光设备和技术援助。鉴于中国目前对激光技术的兴趣程度,所以北京将来大概会开发一种可能会摧毁卫星的武器。虽然中国用于一个激光反卫星系统的具体计划尚未弄清,但是报刊文章表明,中国对开发这种能力是感兴趣的。
据悉,中国正在研究和开发一个直接进入轨道的反卫星系统,可能将在2005年到2010年的时间框架中部署。中国科学家在技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文章报道了本国对“太空拦截器”的研究。他们说,这些装置能够被用来摧毁太空中的目标。2002年6月中国杂志上的文章称,中国应当“集中精力加强对攻击地面和太空基地(特别是地面基地)的反卫星武器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应尽可能快地开发出一、两种可以对敌人太空系统起威慑作用的反卫星武器,以便在未来的太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2001年1月香港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中国已经开发和试验了一个称为“寄生星”的反卫星系统。虽然这一说法无法得到证实,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开发和扩散微星(质量为10到100公斤)及毫微星(质量为1公斤到10公斤)技术。
I.太空发射能力
北京正在开发重型太空运载工具的一个新的模块系列/类别,据说它将采用生态上洁净的推进剂。中国的目标是到2007年获得向地球低轨道发射25吨和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14吨运载装置的能力。此外,北京已经开始研制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新的小型太空运载工具“开拓者”1号。它是迈向开发一系列使用固体燃料的小型运载工具的第一步。这些运载工具将为中国提供发射目前处于开发阶段的小型卫星的一项高效率的手段。中国报纸称,使用固体燃料的小型“开拓者”太空运载工具系列的三、四个变体正处于研制之中。这篇报道还说,这个助推器类别能够从可移动平台发射,它提供迅速发射的能力,具有广泛的军用、民用和商业用途。
中国在载人飞行太空计划方面继续取得进展。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次无人驾驶“神州”试验发射(1999年11月的“神州”1号、2001年1月的“神州”2号、2002年3月的“神州”3号和2002年12月的“神州”4号)。
J.“新概念”武器系统中国正在实施研究与开发计划,以便为人民解放军的武库引进所谓的“新概念”武器系统。这一类别中的重要武器系统包括动能武器、激光武器和射频武器。
动能武器
中国拥有动能武器方面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与开发计划。这些武器的初速超过每秒2公里,并建立在新技术,譬如电热化学炮和轨迹射线枪基础之上。中国的科学刊物说,一种很可能会用于海军防空的电热化学炮正处于开发的收尾阶段。
激光武器
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激光武器的积极的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国人公开表示,他们的科学家在激光技术方面“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能够开发激光武器。据报告,中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有关对抗兵员、对抗精确制导弹药防空和反卫星作用的激光武器开发。
中国对激光武器技术的研究已经带来了几个系统的开发与部署。1995年,军火贸易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马尼拉和阿布扎比的防务展览会上推出了犣犕—87激光武器。这种武器的一个海上版本可能会被用于使外国海军兵员丧失视觉等目的。
从那时以来,中国人的文章显示,他们正在继续努力开发新的激光系统。第二个系统在1999年的50周年国庆军队检阅上展示。当时中国人在其90—Ⅱ型坦克上展出了一种大概是基于激光的反坦克导弹对抗措施。其它中国地面作战系统包括激光指示器、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目标指示器。这些装置定期地在防务展览会上推销。中国今后可望继续开发和部署军用武器和非武器激光系统。利用国产能力与外国援助的结合,到202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军用激光的一个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射频武器
据报告,中国重视开发射频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公开表示,人民解放军将需要能够在21世纪挫败敌人电子设备的射频武器。虽然人民解放军目前很可能并不拥有射频武器,但是它正在开发可能会为一些类型的射频武器奠定基础的大功率射频技术。除了本国的研究之外,中国正与外国科学家密切合作,并正在寻求获得与产生大功率射频相关的外国技术。中国科学家就开发可能会用于导弹弹头或飞机炸弹上的射频武器技术,并正在研究电子设备上的射频脉冲的效应以及射频能量穿过大气层的扩散。
中国可能会选择试图开发用于挫败导弹或飞机的防空射频武器,通过瞄准制导、测高、火力控制、通信、导航等重要子系统方面的电子设备。北京可能会考虑与俄罗斯合作,以支持对一种叫做犚犪狀犲狋狊—犈的大功率微波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该系统将瞄准精密制导武器上的电子设备。
据说,中国正在进行有关炸药推动的射频武器的研究。然而,即使中国能够用一种炸药推动装置产生大量的射频能量,是否有可能制造一种能够与相同大小的常规弹头竞争的射频弹头,还不清楚。中国不大可能会在近期内拥有有效的射频弹头,即使这种武器被证明是可行的。
最后,中国可能会考虑具有反卫星能力的射频武器。一项反卫星任务无疑是射频武器最紧迫的用途之一。要想研制一个基于地面的、向太空发射射频能量的系统,就必须有在很大功率水平上运行的大功率微波来源,以及具有很高放大系数的巨大传输天线。对于一种通过直接升入轨道的导弹提供或者作为一个轨道系统部署的射频武器来说,有对系统的大小和质量的严重制约因素,以及与也必须接近目标的其它反卫星系统之间竞争能力的问题。即使中国人投入资源实施一项重大的反卫星射频开发计划,起码在10年到15年里,他们也很可能无法部署这样一种武器。
隐形技术
据报告,中国于80年代开始做出一项范围广泛的全国努力,以认识和开发隐形技术。国产努力在成熟程度和认识上很可能已经提高,以便使对外国能力的分析成为可能,并努力重复过去的研究。据说,中国科学家对隐形技术有理论上的出色认识,但看来他们缺乏几十年的实用研究所带来的实际经验。中国看来已经开始实施多项计划,以便把基本的隐形技术应用到其战斗机计划之中。据报告,中国还正在开发将包含隐形技术的新的战斗机。
K.技术的获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发、获取和使用将使军事能力得到提高的先进技术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包括采用传统的军事参与者、商业实体和参加基础科学研究的个人。对先进武器系统的生产所要求的不仅是转让或开发技术,而且还有转让或开发相关的知识,包括训练、教育、技能和制造技术。
1979年,中国开始通过一项注重在其整个国防工业基础中生产军用和民用两种产品的政策,来实现其武器设施的现代化。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中国对通过获得重要的外国双重用途技术和知识来实现长期的自给自足的渴望。一旦获得这种技术,附属于国防的研究所和工厂就可能会把它们应用于设计和生产商业和/或军用的终端产品。此外,国防工业基础对商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够产生收入和外汇,以资助获取先进的技术。从1979年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业机构已经在美国建立。这些机构所进行的大多数商业活动大概都是合法的,但一个不详的数量则可能瞄准了双重用途商品和得到控制的、不得向中国出售的技术。权威性的中国刊物建议更多地利用海外华人科学家来转让外国的技术。
中国利用学术交流作为培养科学家和发展科学家之间纽带的一条途径,看来正在全世界建立一个不仅能够为基础研究,而且为开发商用和军用技术做贡献的、非正式的科学技术网络。一个具有军事重要性的科学技术集合当中的一个例子涉及两所美国著名大学的两名中国留学生搜集有关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情报。这种材料是能源部的艾姆斯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稀土金属,用于具有军事重要性的海军和航空航天应用。虽然其中一名中国留学生承认把这一情报送给了人民解放军,但是学术组织、商业组织和军事组织之间的联系通常并不是如此明确。有关的人员和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往往使中国的大学、政府机构和工商企业之间的研究、资助与合作三角关系难以分离。(完)(尹宏毅译)
美国防部年度报告看中国军力
【法新社华盛顿7月30日电】题:五角大楼称北京具有对台动武的能力(记者 吉姆·曼尼恩)
进攻能力逐年提高
五角大楼今天披露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使北京具有对台湾发动突然袭击的能力,这将使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部队受到牵制。
报告说:“人民解放军的进攻能力在逐年提高,这使北京在台湾无法作出有效反应的情况下,拥有了威胁或进攻台湾的多种可靠的军事选择。”
它说:“一旦中国对台湾动武,它的首要目标很可能是迫使台湾通过谈判达成有利于北京的解决方案。”
报告说,尚不清楚中国将采取何种军事战略,也许这个话题在中国国内引起了争论,但可能包括军事压力逐渐升级、突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袭击以摧毁台湾军队,或实施“斩首战略”使台湾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集团保持中立。
报告说:“北京可能会在不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利用其两栖部队和空军迅速占领台湾的关键地带,并用对台湾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威胁迫使它投降。”
报告指出,中国领导人在过去一年对台湾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立场,而且他们认识到战争会严重破坏中国的地区和全球利益。
报告说,目前中国对台湾最直接的威胁是南京军区一支拥有450枚短程弹道导弹的部队。“随着北京的常规弹道导弹的精确性和毁灭性不断提高,它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部队、美国的盟友和朋友,包括台湾,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作战准则受新观念影响
【中央社华盛顿7月30日电】题: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制台防美促统为目标
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出最新的中国军力报告有关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部分指出,中国的作战准则受到新兴军事革命观念的影响,寻求设法反制美国掌握的优势,强调奇袭、欺敌和先发制人,以弥补在装备和其它方面的弱点。
报告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认为攻敌不备是任何军事攻势成功的关键。除非确定能收到很大的奇袭效果,不太可能会愿意发起任何军事行动。若要采取先发制人行动,解放军必须以震撼效果增加声势,制台湾或美国等可能敌人于不备。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空军参谋长指出,若不采取先发制人的作法,解放军获胜的机会有限。因此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强调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以“积极主动”和“制敌不备”为准则。
这份报告指出,受到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9年联军轰炸科索沃行动的冲击,中国解放军的作战准则已作了调整,希望能以弱敌强。例如解放军重新拟定所谓“三攻三防”的空防训练要点,就是攻击隐形战机、巡航导弹和直升机,防精准空袭、电子战和侦察。
解放军自知在科技上居于劣势,因此也积极研究能够以弱击强的不对称战法。其目标包括摧毁敌人指挥系统,瘫痪敌人情报系统,摧毁敌人最先进武器系统,瘫痪敌人的后勤支援系统,以及破坏敌人作战体系间的重要连结。
报告说,根据中国军事刊物的说法,中国已经有了对抗美国在西太平洋空中优势的王牌,包括五项利器,就是能够用来摧毁航空母舰的战斗轰炸机、潜艇、反舰导弹、鱼雷和水雷。这些武器或是购自俄罗斯,或是中国自行研发。
军事现代化状况
这份报告分析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状况,指出中国虽有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但是缺乏技术和后勤支援能力把传统武力送到离国境太远的地方。在空军方面,中国虽有大约3200架作战飞机,但只有约150架是较现代的第四代战机。要到接近2010年才会有较大量配备现代导弹的四代战机。
在海军方面,中国直到2002年夏季才有较大进展,与俄国签约订购8艘基洛级潜艇,配备先进导弹,预定2005年交舰。在陆军方面,中国大举裁减兵员和采购新装备,建立机动性和战备能力较强的主力部队。目前陆军兵力已由100师减至约40师,而且有许多部队缩编为旅。不过,解放军的两栖舰艇、重型货机和远程运输机数量有限,长距离投送兵力的能力受到限制,但可能以征用商用机队和船队提升此一能力。
【时事社华盛顿7月30日电】美国国防部30日发表了“中国军力年度报告”,并同时提交议会。报告指出,“对台湾海峡潜在争端的戒备是中国实现军力现代化的主要原因”。
这是布什政府继去年7月发表“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以来第二次发表该报告。报告警告说,中国在通过增强军事实力来追求“压制战略”,以期用有利于本国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另外,去年3月中国公布的军费预算为200亿美元,但报告推测说,中国实际军费达到了450亿—650亿美元,并预测到2020年时中国的军费将有可能比现在增加2—3倍。
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从俄罗斯追加购买了苏—30战斗机。从俄罗斯购买的两艘“现代”级驱逐舰已经进行了实战配备,另外中国还和俄罗斯签订了再购进两艘的合同。另据消息说,中国已自行建造了一艘新式攻击型核潜艇。
报告说,中国目前认为强化与美国的贸易技术合作关系有利于自己,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仍旧把美国看作是竞争对手”。在军事演习中,中国也以美国为假想敌。
报告推测中国大陆目前大约拥有20余枚射程可达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到2005年这种导弹可以达到30枚左右,到2010年最多将达到60枚。
对台策略首重奇袭
【中央社华盛顿7月30日电】题:美国防部分析中国对台军事策略首重奇袭  美国国防部今天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分析指出,要能够确定达到足够的战略奇袭效果,中国才会对台湾发动军事行动。解放军相信奇袭与欺敌是军事行动成功的关键因素。
国防部认为,解放军会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攻击台湾主要地面作战部队,如果奏效的话,再展开大规模海上及空中跨越台湾海峡的运输作业,让目前仍缺乏两栖作战能力的解放军在台湾岛内有立足点。
报告强调,如果解放军能有效将这些概念融入教战准则中,则台湾战略以及实际作战层面将显得更为不利。
这份报告认为,中国解放军的军力现代化、武器系统更新、飞行员训练、战术以及指挥管制能力,已经开始逐渐扭转台湾军方的优势,解放军空军第四代战机的数量最终将超过台湾,解放军也在加强预警能力,增加短程弹道导弹对台湾空防和军事设施的威胁。
在这种状况之下,除非台湾采取措施,提升必需的国防能力,不然再过几年,中国有能力以短程弹道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反辐射武器,对台湾机场和空防能力造成重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