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研究与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3:31
辽宁中医学院 关庆增
1 小柴胡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
1.1 发病规律
1.1.1 性别 在759例病案中,有性别记载者649例,占85.50%。其中男性308例,占47.45%;女性341例,占52.54%。男女之比为1:1.1。女性病人虽多于男性病人,但比例相差甚微,说明两性罹患本方证的几率是基本均等的。
1.1.2 年龄 在759例病案中,有年龄记载者526例,占69.30%,其中男性231例,女性295例。最小者为几个月女婴,最大者为80岁老妪。以10岁为一年龄组,按性别划分,发病情况如下:在年龄分布表中,男性病例多集中于21~50岁之间,共149例,占男性病例数的64.5%;女性病例多集中于21~40岁之间,共185例,占女性病例数的62.7%;最多年龄区间是21~30岁,比同年龄组男性病例数高出1倍。这种情况与女性在该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有关。此时女性发育成熟,进入生育年龄,易发生经孕产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经期外感所致的热入血室、妊娠及产后诸病。因此,反映在样本中这一年龄区间女性病案较为集中的趋势。
1.1.3 季节 关于发病季节是根据就诊时间确定的,严格的说在一定数量的病案中,就诊时间并不是该疾病的发病时间,而是在其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方证及施用本方治疗的时间。这种情况在慢性病中尤其多见。但做为本方证的发病季节,这种统计是能说明问题的。759例中有就诊时间记载418例,占55.07%。统计结果表明,本方证四季均可发生,春季例数最多,占有时间记载的三分之一强,与春季少阳主令,阳气初生,乍暖还寒,易患外感疾病,或慢性疾病易在此时引动而少阳见证较多有关。
1.2 病程及病史
在759例医案中有病程记载者405例,占53.40%。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40年,时间跨度极大。病程在半月之内者227例,占405例注56.10%,多为中医外感疾病和西医各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程在半月以上者178例,占43.95%。其中一部分为外感疾病迁延未愈,一部分为慢性疾病演见本方证。
1.3 症状、舌、脉统计结果
1.3.1 症状及症状诊断指标
759例医案共记载症状402个,5136症次,平均每例近7个症状。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论中少阳病提纲3症和小柴胡汤4症(除外心烦)均为多见症状,说明历代医家是遵从仲师原旨辨证施治的,验之病案,如此应用确是丝丝入扣,行之有效的。此7症作为多见症状具有本方证症状诊断指标意义,反映了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疏泄失调、胆火上炎、脾胃失和的病理机制。应该说明的是咽干为口渴之渐,口渴为咽干之甚,为三焦枢机不利,津液不能上承和胆火上炎,灼伤津液所致,惟程度轻重有别;眩晕为郁热上干空窍所致头目昏眩,常可同称;恶心呕吐均为胆火内郁,逆犯胃腑,胃气上逆之象,故可并举。
往来寒热是本方证的特征性热型,其症名本身就有寒往热来之意。反映在样本中主要临床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寒热发生次序上均为先寒后热。②在寒热程度上绝大多数为热重寒轻,极少数为寒热并重。③在持续时间上均表现为寒短热长。④在昼夜变化中一般为昼轻夜重,或朝衰暮盛,或午后尤重等。另外在现代528例医案中有往来寒热症状者,有130例记载了体温情况,占24.62%,即近四分之一有体温升高。
由此可见,往来寒热是以体温升高为客观基础的,临床以中、高热多见,在超高热中最高1例为42℃,足可说明其热势鸱张,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意识昏糊,或大渴引饮。但因其热前先寒、寒后发热,故与阳明之大热,不恶寒自有区别,但临床治疗多合白虎汤双解之。有个别作者认为发热体温超过正常值,但呈先低后高表现者,也可认为是寒热往来。此种观点尚欠全面,临床发热体温不是一下升到高峰,而成逐渐上升趋象。只有在体温变化中,患者同时自觉先寒后热,才符合往来寒热的涵义,单凭体温变化是不能确定的。
反映在我国现代医案中一个值得重点探讨的临床证候特点“休作有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论中97条的“休作有时”,144条热入血室的“发作有时”,即往在本方证的临床识辨上并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对其机理和临床特征性表现也没有深入探讨。在现代528例病案中共有153例(29%),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本方证休作有时的临床证候特点。
1.3.1.1 疾病发作或病情变化有固定时间 如每月朔日开始出现嗜睡惊恐哭叫的周期精神病;每至月经前一周必发的经期感冒;每至月经周期便痛经吐泻;每五日一作的定时吐血;每四日一作的伏暑阴疟;及三日疟,间日疟;每日子、午两时必发的神识痴迷,四肢不收;子、卯两时加剧的咳嗽;每晨必发的荨麻疹;每日一作的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的热入血室;每日子时发作的腰痛、发热;至于每日下午发的先寒后热,寒轻热重的往来寒热病案,更是不胜枚举。
1.3.1.2 发作过程有固定时限 如一女患者某日下午未时受惊吓,后每日此时便手足抽掣,二目上吊,10分钟后自止即如常人;每晨必发之荨麻疹,过午自隐;子、午两时的痴迷,1小时后醒如常人;子、午两时的定时发热,每作必持续2小时,移时体温正常;经前1周之身体浮肿,经行则消;经前1周必作的感冒,经行3天自愈;子夜腰痛,子时一过,疼痛自消。
1.3.1.3 发作常有固定原因 如经期诸病,非临经期而不作;少阳头痛,每因饮酒、郁怒而诱发,三叉神经痛多由洗脸、吃饭、情绪激动而触发;慢性胆系疾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复发。
1.3.1.4 发作有定证、定位 即病情每次发作证候病位均固定。如子时发热,肌肤灼热如烙而醒,醒即难眠,每夜如此;如子时腰痛,夜夜痛醒,它处无碍;或定时发热、作即头晕乏力,胸闷时呕;或规律性发热11年,每月余1次,发即胸胁满闷,腹胀纳差,口中粘腻,咽干吐痰,休时无异。
1.3.1.5 休有定证 即发作过程结束时有固定表现。如寒热往来,休作有时,持续若干时间后,微自汗出,热退身凉,次日此时再作再止。
以上五种表现即是“休作有时”的临床特征,说明本方证常有“朝汐”现象,病情表现有时相、节律特点。有休有作,作有时,届时而发;休有时,至时而退,呈周期性变化。休作有时在论中是对往来寒热的表现形式的描述,其产生机制仲师指出是“正邪分争”。何谓分争,就是有分争,或分或争,正邪分则病休,正邪争则病作。正邪争时邪胜则寒,正胜则热,故表现为症状上的往来寒热、时间上的休作有时。现代关于休作有时产生机理的探讨不甚深入,仅对子、 午时发作性疾病有所认识,一般都遵从岳美中先生的“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替之际,小柴胡汤能调整阴阳枢机”的观点。对于发作于其它时间的休作有时性疾病,大多数均为临床报道,都没有对机理予以探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3.2 舌象及其诊断指标
1.3.2.1 舌质 759例中记载舌质者266例,其中舌(边、尖)红出现最多,为171例,占有舌质记载的64.8%,其次为舌质淡59例,占22.2%。紫暗14例,绛舌9例,舌嫩、胖大、齿痕、瘀斑等13例。舌质红是小柴胡汤证的舌质诊断指标,反映了邪入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调,郁火上炎的病理机制。舌质淡有两种情况,一是外感疾病,虽入少阳但病程较短,邪气不重,其势尚浅;二是内伤疾病,病程日久,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多见胖大齿痕等。至于舌绛、紫暗多为邪气较重,兼伤阴血,或久病入络,挟有血瘀所致。舌质淡可做为舌质主要参考指标。
1.3.2.2 舌苔 759例中有舌苔记载者439,占57.8%。言苔色者有黄、白、灰、黑之区别;言苔质者有腻、糙、滑之不同;言苔形者有剥脱、薄、厚之差异。其中白、黄两色舌苔为405例,占有舌苔记载的92.3%。 另外,还有苔黄白18例。一般说来,苔色定病性、病位,辨之表里寒热;厚薄察邪气,辨之深浅轻重;润糙验津液,辨之有无存亡;腻腐应湿浊,辨之三焦脾胃运化利与不利。邪入少阳,病在半里半表,邪气浅者,偏于表寒,苔色多白;邪气深者,偏于里热,苔色多郁,水道不能通调则湿浊内生,而苔见腻腐。黄白有薄厚,兼腻亦有薄厚,反映了病位深浅,邪气轻重,病程久短,气机郁展的不同程度,临床施治可依舌象加减进退。舌苔诊断指标为苔白、黄。腻为舌苔诊断参考指标。
1.3.3 脉象及其诊断指标
759例中有脉象记载者526例,占69.3%,大多数以复脉形式出现,共见脉象65种,其中以弦数、弦、弦细、弦滑出现较多。余下除弦细数24例外,多在1~10余次之间。把复脉拆成单脉进行统计,能够进一步明确本方证的脉象特点。共有单脉20种,1004脉次。
其次,出现较多的单脉为滑脉77次,占14.6%,沉脉47次,占8.9%,浮脉32次,占6.1%。弦、数、细三脉出现率高,弦脉尤其突出,三脉和三脉互兼者308例,占脉案的58.6%。三脉兼他脉者178例,占脉案的38.8%,即三脉共出现486例,占脉案的92.4%。不涉及此三脉的病案仅40 例,占7.6%。足见弦、数细三脉在本方证脉象诊断指标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初步认定小柴胡汤证的诊断指标如下:症状诊断指标:往来寒热,饮食减少,口苦,咽干,口渴,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眩晕;舌象诊断指标:舌质红、苔白、黄。参考指标:舌质淡、舌苔腻;脉象诊断指标:脉弦。参考指标:脉数、脉细;重要诊断参考指标:病情休作有时。
1.4 用药规律
759例医案中,共用药244味7054味次,各类药物均有涉及。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应用情况如下:
从药物出现率来看,柴胡为100%,芩、夏、草均在90%以上,参、姜、枣为75%左右,即三药在应用本方时被减味的机率较大,占四分之一。病案反映出无虚去参枣、胃和舍姜(夏)的现象。观论中本方加减法,除柴、草未易,余五味皆可更代,据证设药,圆机活法,在用参方面,有药名药量记载者269例,其中,用人参46例,用党参、太子参、西洋参223例。党参价廉易得,功用较太子参、西洋参更接近人参,故临床多以党参替代人参。姜以片计、枣以枚算,也是样本中反映出的临床用药特点,现一些药房不备姜、枣多嘱患者自购,而所以然之。
方中柴胡用量,按仲师原意,量为半斤,近芩、参、草、姜(各三两)的3倍,而样本中多见诸药用量相近,甚或有时柴胡用量最小。既往有柴胡升散能动肝阴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柴胡的使用剂量。究竟柴胡所劫肝阴导致的临床表现如何,未见明确记述。样本中柴胡用至30g 者,也无任何副作用出现,故此说当属推测,难以为凭,不应有囿。诵胡星垣老先生案,柴胡每用至一两,外感内伤,奇证怪病,药投辄响,效如浮鼓。有人体会柴胡用量(成人)每副不应少于八钱(24g),若证重者用至一两二钱(36g)或一两六钱(48g)之间,效果明显,未见任何副作用,余药可按量递减,否则轻重倒置,难以达到目的。有人认为柴胡功用因剂量而异,小剂量(5~8g)能升提中阳;中等剂量(10~15g)能疏肝解郁;大剂量(16~24g)能和解少阳,退寒热。即根据疾病性质、程度,变化药物剂量,因证施量。还有偷偷把柴胡的用量和煎法结合起来,讨论其药性和治疗作用,认为柴胡有升散和清降二重性,对于病偏里、偏下,欲取其清降之功,柴胡用量宜大,可用至25g,余药以不超过柴胡半量效果最佳,但需久煎、重煎,以防其量大升散太过。煎法为头汁二汁煎出后去滓,再合煎浓缩至一半;如病偏表、偏上,欲取其升散之功,柴胡用量减半(12g),且不需久煎,保全其升发之性。观样本中各案不论柴胡用量大小,案均有效。说明柴胡用量和选择,不单纯是理论问题,更主要的是经验问题。由于各家对柴胡量效关系体会不同,上述情况当为参考。在柴胡药源选择上,有人提出以伞形科柴胡为好(即北柴胡),否则效果不佳。
样本中除小柴胡汤原方药物外,共加药237味,2426味次。其主要加减情况是:清热药最多为592味次,依次为活血化瘀药273次,补血药231次,解表药206次,理气药199次,止咳化痰平喘药186次,利水渗湿药165次,芳香化湿药105次等。在具体用药中,辛温解表加桂枝、葛根、薄荷、菊花(共60次);清热泻火加栀子(63次)、石膏(40次);利水渗湿加茯苓、泽泻、薏仁、茵陈蒿(109次);理气药加陈皮、香附、青皮(154次);化痰止咳平喘加桔梗、瓜蒌、竹茹(111次);活血化瘀加川芎、郁金、桃仁、红花、元胡(202次);平肝熄风加钩藤、牡蛎(32次);补气加黄芪、白术(43次);补血加当归、白芍(223次);截疟加常山、草果(43次)等等。
样本各案中均未按仲师原旨,即煎半去滓再煎三服的方法进行煎服。有煎法记载者为一剂两煎,或各煎各服,或合煎而服,无去滓再煎,以臻醇和的过程。在服药时间上,发热者多4小时一服,个别者2小时一服,直到热退。对休作有时之病,如疟疾,常在发病前2~4小时内服药;若经行诸病,则在未行经前3天左右开始服药。
1.5 本证在中医和现代医学疾病中的分布
在759例中,有中医诊断者360例,涉及病名119个,属外感范畴163例,24个病名;属内伤杂病者197例,95个病名。外感疾病最多见的诊断疾病有“伤寒”、“少阳病(证)”,“热入血室”等;内伤杂病多分布于中医内、外、妇科。有西医诊断的314例,122个病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传染等科疾病。内科诸系统中,呼吸系以病毒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渗出性胸膜炎多见;消化系以慢性胆系病多见;泌尿系以结石、急、慢性肾炎多见;神经系以美尼尔氏症、肋间神经痛多见;五官科则以化脓性中耳炎、扁桃体炎多见;传染科则以甲、乙型肝炎、腮腺炎、疟疾多见。总之本方应用广泛,样本中不乏奇症怪案,久病痼疾,诚如胡星垣老先生所云:“余业医四十余年,诊治所及惟小柴胡方证独多,每诊脉见弦形,疾涉少阳一症者,即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无一不效”。
2 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
2.1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小柴胡汤对由N-苯酰胺脒诱发癫痫模型的发作波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外伤性癫痫发作波;对由大鼠脑内注射钛盐引起的癫痫波也有抑制作用;用类似人类癫痫发作的EI-小鼠模型证明小柴胡汤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使大脑半球的多巴胺含量增加和脑内过氧化物减少,可能其抗癫痫作用有关。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证实,本方能阻止Na+、Ca++、K+引起的膜电流;抑制BA时钙的病理性移动,并抑制细胞内5~7千道尔顿蛋白质的增加和细胞膜附近钙的结合状态;可抑cAMP含量增加;纠正PTZ导致的脑电图功率谱变化;促进胎生大鼠大脑皮质初代培养神经细胞突触增殖作用,并能激活老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能使延髓、中脑的5-羟色胺水平和视丘下部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抑制N-苯酰胺脒诱发的发作波,使大脑半球的多巴胺增加。
2.2 对免疫系统作用
2.2.1 对免疫淋巴细胞的作用 小柴胡汤对促细胞分裂素活性、多克隆B细胞活性及佐剂活性均有诱导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小柴胡汤提取物,12h后腹腔多核细胞增加,4日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这些细胞是幼稚细胞和非T非B细胞,推断是刺激骨髓造血机能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能促进B细胞成熟,并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本方不仅能活化淋巴细胞,而且具有抗菌作用。用100mg/kg小柴胡汤给小鼠(ICR),6h和4日后分别在腹腔或静脉以绿脓杆菌和李司忒氏细菌感染,结果表明6h和4日前给予小柴胡汤组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研究证实,小柴胡汤是通过非特异性激活体内的巨噬细胞而发挥抗菌活性的。
2.2.2 对肥大细胞作用 利用一脱颗粒促进剂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促进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小柴胡汤能抑制此脱颗粒作用,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组成小柴胡汤各单味药的抑制脱颗粒作用,他们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柴胡、大枣、生姜、半夏、黄芩、人参和甘草。用不同剂量(50、30、5mg/ml)小柴胡汤的冷冻干燥提取物,其抑制脱颗粒作用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小柴胡汤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是巨噬细胞,并使其产生淋巴细胞活性因子(IL-1)和促进巨噬细胞清除碳粒的作用。
2.2.3 免疫调节作用 小柴胡汤可使免疫激活,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单红细胞抗体反应的抑制,有恢复作用,说明可刺激T细胞功能。用碳清除试验测定显示,小柴胡汤有增强细胞吞噬作用。本方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多种复杂的机理,其作用中以对免疫抑制状态最为有效,同时也能改善免疫亢进模型。小柴胡汤对激素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免疫低下所显示的显著效果,证明其具有生物反应调节物(BRM)的特点。
2.3 对肝胆系统的作用
小柴胡汤对多种损伤动物模型呈明显保护作用;促进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能使肝脏的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活性上升;对氟烷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异常有抑制作用及膜稳定作用;对二氯化二甲联吡啶所致的肝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引发的O2-有消除作用;可显著抑制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有直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这对肝硬变的修复有积极意义。对胆囊结石症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有激活Oddi氏括约肌调节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十二指肠液由乳头逆流,并防止胆汁郁积。此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胸胁苦满的主要机理之一。
2.4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小柴胡汤浸剂给狗灌胃,观察麻醉狗的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左心室压力及心输出量,结果未见明显影响;而用0.03~0.18g/kg小柴胡汤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0-4.0g/kg剂量可使肾血流量增加。小柴胡汤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其抗凝机理可能与它的激素样及非激素样抗炎作用有关;对血凝纤深因子a2-纤溶酶抑制物和抗凝血酶III均有明显激活作用;对不同机制引起高脂血症均有改善作用;能使豚鼠高胆固醇血症的血清LDL的胆固醇下降,同时使HDL胆固醇含量增加;可使血液粘度下降,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减轻血管壁的损害,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
2.5 抗炎作用
小柴胡汤的抗炎作用,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近年研究认为,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连锁反应。机制是小柴胡汤作用于巨噬细胞,在直接抑制花生四烯酸游离的同时诱导脂皮质素或脂皮质素类物质,从而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绿脓菌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对中枢白细胞的活性氧释放有增强作用,其激发机制主要是通过Gi(GPT结合蛋白的一种)参与磷脂酶C以下的代谢。一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抑制活性氧的释放,主要是参与磷脂酶C以下的代谢系统,抑制白细胞素的激发机制,从而抑制活性氧的释放。
2.6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小柴胡汤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呈现双向调节作用。表现在①在类固醇减量过程中并用小柴胡汤,可缓和因连续投与类固醇引起的ACTH分泌抑制;②对应激时ACTH分泌亢进有抑制倾向;③对Dex4μg所致的ACTH分泌强抑制状态未见影响。由此认为小柴胡汤对机体ACTH分泌异常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使之恢复的作用。
2.7 对胃肠道的作用
胸胁苦满、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指征之一。近年通过实验对该作用机制有了新说。一组胆石病人,通过术中胆道内压的测定观测小柴胡汤对胆道口括约肌调节机制的影响。结果在0.1、0.5ml/s灌注压时,1/4、1/5衰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表明小柴胡汤在胆道内压增高时,能使胆道口括约肌松驰迅速并且充分,防止胆汁郁滞,推测这是小柴胡汤用于胸胁苦满的作用机制。免疫系统在病态时分泌的IL-1,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摄食行动,故而认为感染时出现的食欲不振与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IL-1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将基因重组型人IL-1β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给大鼠ip,24h饲料摄取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在投与IL-1后立刻一次胃内投与小柴胡汤,则有明显地改善食欲的效果,2h后再次投与效果更显著。推测这是小柴胡汤改善不欲饮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返流入胃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其中的多种组分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胃粘膜,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反弥散增加,最终导致胃粘膜损伤。这是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可能是胆汁反流的原因之一。顾氏等用牛黄胆酸纲和碱性上部小肠液ig造成大鼠胃粘膜的急性炎症和弹簧机械性使大鼠幽门括约肌持续扩张造成慢性返流性胃炎模型,观察了小柴胡汤对上述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表明小柴胡汤对上述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2.8 其他药理作用
改善动脉硬化:近年来血凝纤溶系统紊乱造成的血液性状恶化,在动脉硬化成因中的作用已引起了注意。小柴胡汤对不同机制引起的高脂血症模型都有改善作用,说明其降血脂的机理不是单一的。实验证明小柴胡汤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阻止内皮细胞损伤。以小柴胡汤处理血小板后添加中性粒细胞,可明显抑制过氧化物产生,其抑制不受中性粒细胞存在的影响。所以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刺激血小板产生过氧化物,而且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增强产生过氧化物,起致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缓解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而防止老化。
中枢作用与维持机体稳定的作用:小柴胡汤对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皆与它的中枢作用密切相关。小柴胡汤通过中枢,对肾上腺的体液性调节起促进作用,而对神经性调节起抑制作用。小柴胡汤对老龄大鼠的体重增加及肾脏、肾上腺重量减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老龄大鼠的学习获得时间延长有改善作用。小柴胡汤可减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香草杏仁酸含量,而使多巴胺增加,其对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虽在6周龄大鼠也能重复,但对老龄鼠的作用更明显。小柴胡汤的抗应激、抗衰老、抗痴呆作用,不仅对治疗医学,对预防医学也有重要影响。
3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3.1 小柴胡汤治疗肝胆疾病
衡氏综述了近年来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概况,提示小柴胡汤治疗本病是有前途的。马氏介绍了日本有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文中援引5例肝功能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的HB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及肝硬化1例,均用小柴胡汤治疗,结果4例转氨酶有改善。80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单用小柴胡汤治疗6个月(7.5g/日),肝功能好转(AST、ACT)明显降低)50%,说明小柴胡汤对慢性乙肝患者HBeAg的阴转有一定疗效。如与桂枝茯苓丸合用,有希望提高治疗效果。慢性活动性乙肝86例,分为小柴胡汤组(汤剂,250ml/d)、小柴胡汤加联苯双酯组、联苯双酯组作对照研究,疗程3个月。发现小柴胡汤在降低ALT方面与联苯双酯相同,但在降低TTT及r球蛋白方面则优于联苯双酯。肝穿显示肝细胞坏死虽均明显减轻并趋于局限,但有小柴胡汤组极少见“反跳”现象。杨氏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炎后综合征128例,总有效率为93%。胸胁苦满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用小柴胡汤加减可奏效。将260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实验,说明小柴胡汤能预防或延缓肝硬化患者潜在的Hcc发生。日本学者对206例肝硬化患者的对比观察结果,也证明了小柴胡汤对肝硬化向肝。癌转化有抑制作用(显著性机率为5%)。对伴有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的非代偿性肝硬变5例老年患者,用柴苓汤治疗后,4例有效控制了腹水,另一例虽有轻度腹水,但防止了硬化疗法引起的腹水增加,肝功能均有改善。
3.2 小柴胡汤对艾滋病的防治
用汉方医学诊断方法对16名同性恋HIV感染者进行证的研究,其中6名为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对美州商陆有丝分裂原引起增殖反应有增强效果以及对HIV复制有抑制效果,证实了小柴胡汤的疗效。对11例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观察,其中8例服用小柴胡汤,3例服用人参汤口服1年至4年9个月。虽然感染已经7~8年,但临床AIDS发病者只有1例。对5例艾滋病和4例艾滋病毒(HIV)抗体阳性的血友病患者,用小柴胡汤治疗,结果使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均增加;56例HIV感染者用小柴胡汤或人参汤,观察表明二方均有改善HIV感染导致低下的免疫功能作用。认为小柴胡汤可望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发挥作用,对预防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有效,对AIDS至少作为辅助治疗是有意义的。
3.3 小柴胡汤对肿瘤的防治
小柴胡汤可引起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连锁反应,表明小柴胡汤对荷癌机体和癌细胞有生物反应调节物作用,可激活降低的荷癌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肝硬变患者投予小柴胡汤,长期观察LAK活性的变化。使用1年以上者LAK活性维持高值,说明小柴胡汤有长期效果。把肝硬变患者260例分为两组,投药组服小柴胡汤7.5g/天,对照组服其他药,投药组不仅使累积肝癌发生率下降,而且可以提高长期生存率,表明小柴胡汤有作为化学预防药的可能性。
3.4 小柴胡汤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刘氏对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的病人,用小柴胡汤加减服12剂后症状消失。又用柴胡剂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12例;服柴胡龙牡汤治疗心肌梗塞,频发或阵发生房颤和用柴胡桂姜汤医治心动过速、感染性心肌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取得较好疗效。段氏用本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效良好。
3.5 小柴胡汤治疗肾病
柴胡汤治疗15例糖尿病性肾病,结果尿中微量蛋白明显改善者10例。金氏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症1例,服药4个月后停用激素,多次尿检呈阴性;又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获良效。周氏等根据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和解法为主治疗,临床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疗效肯定。
3.6 小柴胡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郭氏把体虚易患感冒作为小柴胡汤临床运用指征之一。李氏介绍刘渡舟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聂氏、徐氏也有报道,李氏以本方治疗经期感冒、韩氏以之治小儿夏季感冒,也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李氏、胡氏、李氏以之治外感发热、黄氏以之治急性热病、邵氏以之治“复感”、胡氏以之治驰张热,均获良效。姚氏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治疗湿温伤寒576例,总有效率为97.05%。范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外感眩晕173例,总有效率98.8%。田托身份证夫报道,用小柴胡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连用一年,使3例Ⅰ型类固醇依赖性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症状都获改善,谷崎胜良等总结了使用小柴胡汤1年,治疗类固醇依赖型重症验证治性哮喘为主的患者28例,有效率64.3%,尤其对支气管痉挛伴过量分泌和细支气管闭塞型有显著疗效。刘氏也有报道38例咳嗽用小柴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3.7 小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刘氏用大剂小柴胡汤治疗胆囊炎285例,总有效率98.9%。曹氏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综合症各1例;杨氏用本方加味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8例;乔氏则用治肠伤寒持续高热案1例;叶氏有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袁氏用原方治疗夜半恶心案1例均获良效;吴氏等以本方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总有效率96%;傅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总有效率96.2%。
3.8 小柴胡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宋氏对曾三次以“狂躁型精神病”诊断住院的月经周期性精神病患者1例,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痊愈。杨氏、傅氏、乔氏均有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案。曹氏用本方加味治愈1例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6年的癔病患者。阎氏用本方加味治疗神经官能症。邵氏用本方合桂枝汤加黄芪治愈原发性多汗症1例;又用本方加川芎、当归、桂枝治疗1例多发性神视经炎,6剂而愈。周氏用本方治疗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半身汗出,5剂而愈。上村存臣用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癫痢、外伤性癫痢、脑外伤后脑电图异常及颅脑手术后的病人取得满意疗效。
3.9 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疾病
刘氏用小柴胡汤加香附、白芍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于原发性痛经57例,总有效率为96.52%。龚氏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早孕低热86例,无1例无效。吕氏用“柴胡三仁汤”治疗剖腹产术后高热23例,用药4~12剂而体温正常。赵氏、李氏运用本方治疗妇人热入血室。聂氏用本方加丹皮、栀子、生地、杭芍治疗经期外感,柴胡四物汤治疗痛经、闭经、不育、更年期综合症等,效果良好。
3.10 小柴胡汤治疗男科疾病
孟氏用小柴胡泊加麻黄治疗性别交不射精症9例,5例痊愈(其中4例已生育)。吕氏用本方加路路通、蜈蚣,治疗逆向射精1例,服药22剂告愈,后其妻怀孕生一男婴。也有报道用本方治阳萎效好。
3.11 小柴胡汤治疗儿科疾病
郭氏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2例,全部治愈。黄氏用本方合一服散治疗小儿顽咳32例,获良效。余氏治疗小儿风水症1例,服本方18剂而愈。冯氏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1例取本方4剂治愈。余氏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小儿多汗症、小儿便秘,效佳。有报道用柴苓汤治疗22例小儿肾病综合症获得较满意疗效。
3.12 小柴胡汤治疗五官科疾病
片冈明美通过对虚实中间证,无发热、隐窝有脓肿的慢性扁桃腺炎患者10例的治疗,认为小柴胡汤低量疗法对不是小柴胡汤证的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有显效,而且副作用少。大山秀树报告5例中枢性味觉障碍患者,服用小柴胡汤2周后出现效果。王氏、李氏均有用本方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之经验。朱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大疱性鼓膜炎、前庭神经炎、咽部神经官能症、急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屡获良效。邵氏用本方治愈神经炎1例。周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复视案1例,12剂而愈。苏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性,总有效率达88%。
3.13 小柴胡汤治疗皮肤科疾病
朱氏用小柴胡汤加减治愈1例夜间发作性双脸下瘙痒。二官文乃用本方治疗文身水银过敏性皮炎1例,治疗一例皮炎、溃疡均告痊愈。
3.14 其他
舒氏用小柴胡汤加减分别用于子时发热、午时腰痛案的治疗,效佳。谢氏也以本方加减治疗定时发热、定时脘腹痛、定时头痛、定时发疹,均获良效、张氏等以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哮喘定时性发作41例,总有效率为87.8%。马氏用本方加味治愈1例药物副反应。李氏、易氏报道用注方治疗恶性肿瘤晚期非感染性发热。徐氏治疗1例泌尿系结石用本方加减取得良好效果。蒋场彰等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外科手术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可改善外科手术后的临床症状、使血液生化检查恢复正常。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