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一等奖--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06:32

时事新闻学生党建知荣明耻理海泛舟理论课堂红色之旅雷锋在线学苑书香名篇鉴赏鸿雁传书人生寄语外语天地音乐空间奥运频道美天在线世界博览民族风情科技之光航空博览航海之家海洋世纪环保之窗学子风采走进大学我的大学方式方法青春华彩文明礼仪师德建设学术讲堂人生导师爱心助学校报联盟法律在线政策法规健康驿站心灵相约百年旅顺爱我辽宁招生考试学生就业感恩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课堂 >>优秀教案 >>一等奖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新闻来源: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评比 发布时间:2009-5-14 19:00:44 浏览次数:载入中...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申报章节: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所在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社科部
主讲人:王 姝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授课对象:2007级本科学生
学时安排:6学时
一、教学目的
根据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正确认识人生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2、难点: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分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教学方法运用
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进行互动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物图片、收集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洪战辉的事迹简介、准备袁隆平的人物介绍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
五、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散文诗欣赏:《做一个最好的你》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
那就当尾小鲈鱼,
—但要当湖里最活跃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
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 道格拉斯·玛拉赫(美)
读过上面的散文诗,大家是否已经开始考虑 “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一起来探讨“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人生为了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在大学阶段,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资料】:(徐本禹、王顺友、马加爵、杨芳)
可以看到,人的生命在自然人的状态下,应该是没有差异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们看到了徐本禹坚定而执著的眼神;我们看到王顺友在平凡中体现着伟大;我们也看到不重视他人生命,又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杀人恶魔马加爵;我们也看到了因为一点小困难克服不了就了断自己的懦弱者。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对待生命的过程及其在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具体的问题,即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如何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问题。要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理解这三个问题,就需要在本章中注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讨论本章的第一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时    (板书)
本节将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理论过渡到人的本质的观点,说明如何理解“人”及怎样对待人生,再通过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从理论上阐释究竟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板书)
(一)世界观       (板书)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注意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观念,那就是世界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往往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因为世界观是人的最基本的观念意识,它源于人类根据自身需要而从事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因此说,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就拿生活来说,有的人感到无聊,认为世界不值得留恋,这里就有悲观主义的世界观。有的人认为生活困难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主张消极忍让,这里就有宿命论的世界观。有的人认为我们只要能把生活困难的现实原因搞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这里就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有人坚持认为少数人是天生的优越者,反对别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这就包含着专制主义的世界观。在对待鬼神上,有的人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有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等等。可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都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某些信念和观点。
(二)人生观  (板书)
1、人的本质  (板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思索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学生问:老师,人是什么?亚里士多德随口就答:人是陆栖的两脚动物。这个学生跑到外边,提了一只鸡来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这是人吗?亚里士多德哑口无言,片刻又说:人是不带毛的陆栖两脚动物。这个学生听后把鸡毛拔了个净光,又问老师:这是人吗?这次亚里士多德彻底答不上来了。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又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过道。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则说: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给人下了个定义,这就是:人是会制造、使用工具的动物。但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要生存,就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而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一方面,人的本质不是虚幻的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另一方面,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规定的。如人有纵向社会关系——人自身与父母祖先以及子孙后代的历史关系、现实关系和未来关系:有横向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还有介于纵向和横向社会关系之间的综合关系,如血缘关系、姻缘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思想文化关系、阶级关系、政党关系、国家关系等等。这些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形成“现实社会”,规定着人的本质特性。所以,人是社会的人,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单个的人、孤立的人就不成其为人。这就是说,我们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了解了人的本质,下边我们来看人生的含义。
2、人生    (板书)
什么是人生?古往今来人们也有许多说法。比如胡适先生就说过:“人生固然一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岂不可以做一个轰轰烈烈的象样子的梦呢?”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就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把人生比做早晨的露水,认为时光短暂,应及时行乐。还有人认为“人生如浮云”,没有规律,难以驾驭;有的人说“人生如苦海”,受尽熬煎,没有希望,等等。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人生的本质内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生首先是指一个人生命的自然过程,人的生老病死展现了这一过程。人生更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因为刚才我们讲过,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满足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存在需要,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因此,人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和发展自身的生命历程。
3、人生观     (板书)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看法。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所要回答的是:人为什么而活着;该怎样走人生道路,应当怎样处理学习、工作、事业、前途、友谊、爱情、荣辱等问题;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概括起来,人生观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是人生态度,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三是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观


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为什么活着
怎样
活着
人生的意义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比如有人把人生看作游戏,以追逐乐趣为能事,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在学习上,有的人勤奋刻苦,努力钻研;有的人则草草了事,不求甚解。在对待金钱上,有的人视其为粪土,有的人则视其为命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板书)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说明,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板书)
【典型案例】:
王顺友,20年的飞雪传心,穷尽韶华,不惧艰险,在危险孤寂的马班邮路上跋涉人生,行程53万里。王顺友说:“首先我是一名乡邮员,送好邮件是我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每当我看到各族老乡那么期盼我的到来,我心里就暖乎乎的。他们离不开我,他们把我当成了共产党的大干部,送不送邮件也成了党管不管他们的标志。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还真的不能少。”
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动力何在?你为了什么而拼搏奋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王顺友的身上学到奉献的精神、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0年穷尽韶华,不惧艰险,53万里的飞雪传心,靠什么来支撑?很简单,靠他明确、朴实的人生目的的支撑――为当地老乡服务!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总目标。它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并制约人生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人生目的是人生观中的根本问题。
(一)人生目的的内涵     (板书)
所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对“人为什么活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个人在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基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的形成是以客观现实条件为前提,是主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首先,人生目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基础上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其次,人生目的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结果。
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这并不是一种作秀。当你看到贵州地区黑糊糊的屋顶,黑糊糊的锅时,你就会真实体会到贫穷的含义;当你看到无知的孩子睁着纯真的眼睛,不知道玻璃为何物,不知道首都在哪里时,你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当你看到徐本禹站在破房中,捏着粉笔头对着流鼻涕的孩子细心讲解时,你就会看到人格的魅力。
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不是徐本禹,但我们可以从徐本禹的精神中吸收奉献的力量。
(二)人生目的作用和意义   (板书)
目的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目的的实践。在人生各种具体目的的背后,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它体现着人生的宗旨和最终目标,这就是人生目的。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围绕着这一人生目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它作为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典型案例】:
周恩来上初中时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16岁“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们始终朝着这样的人生航向前进。
马克思,他在17岁选择职业时就这样思考:“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一个人“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假如他只为自己而劳动,当然,他也可能变成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是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宗教也教导我们说,大家努力实现的理想是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能否认这一类的箴言呢?” “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激发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目的使人以萎靡消沉的态度对待人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者,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典型案例】: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邰丽华
大家还记得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吧,这个节目的演员都是聋哑女孩,领衔主演的是聋哑女孩邰丽华。
她2岁时因发高烧失去听力,但她并不悲观消沉。她认为,她除了听不见声音外,并不比别人差!她将痛苦化作动力,终于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委员会授予邰丽华的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由于人的价值要通过人的行为实现,而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生目的,所以,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志向是否高远,往往决定了人生价值大小。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问题探讨]:
一位刘姓的企业家,身患罕见重症,四肢瘫痪,曾四次心跳停止。一次经30多个小时抢救才脱离危险。就是这样,也未改变他喜欢助人做善事的习惯。他先后在全国各地资助了40多位家境贫寒的小学生。2003年,在发病住院打着点滴的情况下,他签了两份资助两个贫困大学生的协议书。
分析以上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表现出的人生目的特征,思考,主人公如何换成你,你能做到吗?
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板书)
讨论人生目的问题,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讨论人生态度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生活,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典型案例】: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委员会授予邰丽华的颁奖辞――洪战辉,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从洪战辉身上,我们看到了何为坚强、何为勇敢乐观,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洪战辉学习,学会坚强、学会勇敢乐观。
(一) 人生态度的内涵  (板书)
1、人生态度的含义   (板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下,根据自我生活的体验,在人的生存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形成的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是人生观的一部分。它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2、人生态度的特点   (板书)
(1)从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看,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个部分,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也对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影响。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其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和痛苦,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从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理想的关系看,人生目的、理想标志了人的一生应追求什么,指出人生的道路,表现为要做什么;人生态度则显示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人生,表现为具体怎样去做;
(3)从人生态度与人的行为关系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在表现;
人在一生中,必然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会遇到学习、工作、事业、命运、前途、义利、苦乐、生死、祸福、理想、价值、荣辱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看法和选择,就是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人生态度虽然具有行为倾向,但不是行为本身,人生态度往往借助语言、表情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3、几种错误的人生态度  (板书)
在当今大学生中,不乏有人持错误的人生态度,大致如下:
(1)与世无争型: 对人生、对社会抱悲观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于是他们学习上高呼“60分万岁”,生活上松散拖沓,没有时间观和纪律观,人际交往上独来独往,漠不关心他人,更谈不上交上挚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什么都无所谓”。
(2)享乐自私型: 抱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 “消费发烧友”、“麻将先锋”、“舞林高手”出入其间。“甚爱必大费”,沉湎于物质追求,必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无暇追求人生的大志了。
(3)惟我独尊型: 自认才高八斗,轻视他人,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且嫉贤妒能,别人被他认为是“阿斗”。“人之生,不能无群”这是中国古人告诫后人的至理名言。不借助他人,不依靠社会,个人成功的机会太少了。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
(二) 人生态度的抉择  (板书)
1、人生须认真。(板书)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2、人生当务实。(板书) 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当乐观。(板书)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典型案例】:《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曾在纽约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给他的学生上的难忘的一课。这个班的多数学生常常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他们交完考卷后总是充满忧虑,担心不能及格,以至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并大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所有同学围在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无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难免会有失策或愚蠢的行为,难免会失去我们不应失去的东西,我们要对自己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只有努力忘掉苦恼和痛苦,只有努力在痛苦中开拓新生活,我们才能给生命赋予新的意义。
4、人生要进取。(板书) 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洪战辉说:“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谛!生活中一定有希望,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板书)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我们同学应当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同学们应当自觉地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苦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和命题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
【典型案例】: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已故原教育局长胡昭程同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高风亮节,谱写了一曲“三个代表”的时代赞歌!实现了他心灵深处的青春童话!胡昭程用自己的壮丽人生,回答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活着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死后留下什么?”的历史命题和人生命题。他的人生历程、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无私奉献、求实创新、勇于拼搏的高尚情怀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感召力!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同学应当把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实践,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战胜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不断开拓人生更高境界。
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为他人做点好事、做点实事,是为人民服务;真诚待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扶困帮贫,见义勇为,是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依法经商,善处义利,使个体的或局部的利益符合国家的总体经济利益,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可见于做人的点点滴滴。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大学生活中,就是把求知与修养相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关心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奉献。总之,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还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应认清这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1、反对利己主义人生观。   (板书)
奉行利已主义人生观的人,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事做,无利的事不沾边,甚至尊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应当承认,这种利己主义人生观在大学生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受其影响较深的一些同学往往被大家评价为自私的人。利己主义的实质是自私自利。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板书)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这种人生观是错误的。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追逐名牌和奢侈品。这些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危害社会风气。作为学生,应当比学习,比能力!
我们同学一定要认清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摆脱享乐主义的陷阱。
3、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板书)
在金钱拜物者的眼里,金钱可以主宰一切,金钱不是人的手段,而是人的目的。他们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一切向钱看。
用拜金主义指导生活实践,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金钱成为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和人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二人与人之间仅存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人的尊严和情感被淹没在金钱的冰水之中;三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一批腐败官员受到党纪政纪和国法的严惩。这些腐败官员就是受到了拜金主义的侵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金钱观念逐渐增强,但我们要正确认识金钱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钱,但钱只是人发展自我、建设社会的手段,不是为之献身的目的;人应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丛飞的妻子邢丹说“:生活中,钱很重要,但没有精神层面的生活,再多的钱有什么意思?"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它们看待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利;其二,他们夸大了人的某方面需要,而忽视人的全面性和全面需要。人除了有自然的需要,还应有社会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同学们,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学时  (板书)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本节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科学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课程导入】
如果说把人当作一个纯粹的生物体出售的话,最多也就值几千元;如果把器官移植也许值几十万。但这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吗?当然不是。人类有史至今,有资料显示已产生了近百亿人,纵观人类历史,有永垂千古的,人生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有背负千古骂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国外曾有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被处决前他曾提出把自己的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竟然无人肯接受。一个病人说,我宁愿死也不会用他的器官。他已经不是人,已经没有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是青年学生喜欢谈论和思考的话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板书)
我们先从价值的概念说起。价值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指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一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用途或积极作用。它最先被用于经济领域。 19世纪,德国哲学家把“价值”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引入哲学领域,赋予其更为广泛的意义。
(一)价值  (板书)
价值是一个使用很广的概念。比如,一个东西对人有用,我们就说它有使用价值;一个东西能与另一个东西交换,我们就说它有交换价值;一本书写得很好,一幅画儿画得很美,我们就说它有欣赏价值或者是审美价值。概括起来讲,价值就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作用或意义。一个东西有价值,就是说它对人有用、有意义。
在理解价值这个概念时,我们要注意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所谓“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就是说,价值反映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例如,粮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充饥和摄取营养等需要。艺术品可供人欣赏,可以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但对于没有审美需要或缺乏艺术鉴赏力的人来说,它也无所谓价值。由此可见,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指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二)价值观  (板书)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评价和准则。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三)人生价值  (板书)
1、人生价值的内涵  (板书)
人生价值是指个体人在其人生实践中满足主体(个体人和社会)需要的关系。人生价值,它既有一般价值的属性,又有与一般价值概念相互区别的特性。人生价值表示的也是一种客体关系,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样一种特定关系,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观念的交替、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2、人生价值的特征  (板书)
(1)客观性   (板书)
人生在世,总会留下点什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他必然对社会和他人具有某种意义和作用,人生价值所表现的是人同人的需要的一种特定关系。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进步和他人具有积极的作用,就有价值;反之,就没有价值,甚至是负价值,人生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有其客观性。
(2)社会性   (板书)
我们知道,人生价值实际上是个体的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个人的价值只能存在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之中,他的一切活动都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并表现出了社会性。不同的社会形态,提倡不同的价值观念,人生价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3)双重性  (板书)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和消费者。在人生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中,人作为价值的载体具有两重性,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或者说,在一种场合下,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是客体;在另一个场合下,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则变成主体。人作为客体,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劳动、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人作为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又必须从社会、他人和自然界得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
3、   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板书)
人生价值所表示的主客体关系较为复杂。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的客体是人生,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价值的主体是人,既可以指人类社会,也可以指群体或个人、他人和自己。从人生实践者的角度来看,主体的人主要指人类社会和人生实践者自身。那么,人生价值就是反映作为客体的一个人的认识实践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与自身的需要这种社会价值。人生实践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称为人生的社会价值,人生实践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称为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价值就是由这两方面构成的。
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自我的肯定关系,即个体满足自我需要的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是人生进取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的,不能以否定或贬低其中的一方来肯定和抬高另一方。譬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为自我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和贬低人生社会价值的意义。
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人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便是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把社会需要内化为自我需要,使自我需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时候,自我价值实现同时也就是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实现同样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如我国的科技精英、奥运健儿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他们事业的成功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是生价值最高体现。事实上,人的价值实现总是离不开社会的实践和社会的评价,即使是人的自我价值,也必须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视频资料】:袁隆平
在袁隆平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他事业的成功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是人生价值最高体现,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价值的内容十分丰富,除此之外,人生价值还可分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板书)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   (板书)
人生价值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人生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及个人的心理活动,对他人或自己同社会的行为关系做出有无积极意义及其意义大小的判断、评定,表明褒贬态度。人生的价值评价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板书)
在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问题上,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有不同的人生价值标准。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以占有财富和奴隶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志。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以等级、门第、权势、财产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赤裸裸地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金钱确定人的价值。总之,在剥削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理论是为剥削制度及其利己主义服务的,因此,他们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极其荒谬的、错误的。
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客观的,劳动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桥梁。由于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受者,所以,在人生实践中就存在着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讲人生价值,就是讲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并从中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作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只有人人都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社会才能前进,人类才能进步,每个人的需求才能有充分的保障。所以,唯物史观认为,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唯一客观标准。
(板书)
【问题探讨】:罗素曾说过:“人生在自己的手中”。 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使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表现出来,将人们内在的、潜在的能力表现为外在的现实的价值。人生实践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  (板书)
1.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  (板书)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2.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1)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素质,提供精神动力。
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素质,提供智力支持。
生理心理条件——前提条件。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而且,并不是只有成为大科学家、大企业家等突出人物才算为社会做了贡献。每一个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发挥才智,就为社会做了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为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典型案例】
在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18名农民工的身影引起人们的注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辛勤的劳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成为1亿多农民工兄弟、乃至全体劳动者的楷模。
在这18人中,来自建筑业的7人,采掘业和制造业4人,服务业和其他行业7人。管道工、浇注工、木工、钢筋工、炉前工、搬运工、清洁工、饭店服务员、保安……他们都从事着普通的职业,甚至是一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职业。而正是这样千千万万个平凡岗位,造就了广厦千万间,铺就了国家重点工程,装点着人们亮丽的生活。这些农民工兄弟,也通过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在这些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中,仇通亮,宁波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分公司管道工;张志飞,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长江公司吊装班班长;陈艳书,武汉小蓝鲸山味特色店经理;杨贵喜,昆明市公安局官司渡分局昆明站地区社会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保安员;范文学,鞍山市铁西区环卫处永乐环卫所工人。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板书)
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目标正是在实践中得以确立和修正。大学生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使命,在思考实现人生价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板书)
把个人的目标置于国家、社会、集体的大的目标体系之中。另外,人生价值目标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典型案例】
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好法官宋鱼水,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因工作业绩突出,她曾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并被最高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4年1月19日,宋鱼水光荣当选“中国法官十杰”,获得“金法槌”奖。2004年五一前夕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板书)
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不断艰苦奋斗的结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先进人物,形成了长征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这些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都说明这一点。
【典型案例】
王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被成为“当代毕升”;作为科技带头人,王选的人生目标是:狂热地追求,看准了目标,永不回头。王选认为,众多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王选说,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王选非常赞同爱因斯坦所说的,“人只有为别人活着,那才是有价值的。”认为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备这种品质。他们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活的有价值,始终不渝,狂热地追求。今天谈起北大方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王选也是声明显赫,名利双收。但在创业之初,在王选开始从事激光照排项目研制开始,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逆流而上”的艰难。当时的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当然,艰苦的劳动付出也获得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和回报。王选就常说,看到街上报纸那些用自己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漂亮版面,那种乐趣是难以形容的。
艰苦奋斗还要准备与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作斗争。当今的大学生从小就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不少人缺少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和思想意识。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意志脆弱,做出许多极端的行为。这将会导致大学生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作为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和服务,认识自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离不开社会实践的躬行和体验。其次要重视今天的学习活动。第三,需要时间的持久性。
【问题探讨】: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学时  (板书)
【情境体验】:风雨同舟
体验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风雨同舟的感受,使学生懂得合作、友爱。让同学们理解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场地:可移动桌椅的教室或室外
方式:准备数张一样大小的报纸。将参加活动的同学分组,每组人数基本相等(范围在8-12人)。然后指导老师宣布比赛方式,将报纸平铺在地下作为一只船,全组同学都设法站在船上。成功之后将报纸对折,缩小船的面积,再尝试让全组同学站上去。各组开动脑筋,最后以报纸对叠次数最多,成功站在面积最小的船上的小组为优胜。老师可在进行过程中采访各组同学,请他们谈全组同学相互配合,同舟共济的感受,体会什么样形式的配合最有效率。
分析引导:每个生命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环境制约着人生,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过程。人们只有协调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多种关系的总和。我们讲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们只有协调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板书)
(一)身心健康的涵义  (板书)
所谓身心健康,是指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人生,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板书)
所谓心理健康,它是一种内部心理因素之间以及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是人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根据这个定义,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三层含义:即一是心理健康是人内部心理活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二是心理健康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心理健康是人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典型案例】: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 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好友。
2月26日 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3月1日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2004年3月15号晚上7点20分,在海南三亚市落网。
【点评】马加爵成为杀人狂魔,与其不健康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被同学批评了几句,心理非常不平衡,就把这看成是奇耻大辱,怀恨在心,似乎与他们有深仇大恨,从而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假如马加爵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假如他知道去找心理医生,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板书)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并产生悦纳自我价值的情感检验;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和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当面对众多困难和挫折时,要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各个击破,调节心态。二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提高维护自我身心健康、增强心理平衡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甚至出现疾病的同学来说,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3、合理调控情绪。
大教育家卢梭说,青年时期是疾风怒涛的时期。因而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显得尤为重要。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轻松松,对生活充满信心与乐趣。反之则情绪不稳、患得患失。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因此,大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情绪调适;对不良和烦恼的心情及时进行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因为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大学生只有通过集体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友情,达到心心沟通的确良目的。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板书)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  (板书)
1、平等原则,这是协调个人和他人关系的前提。与人交往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要学会尊重他人。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平等待人,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对待。
2、诚信原则,这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诚信是做人之本。俗话说:“诚实无欺,做人根基。”在人际交往中,诚实、诚恳、信任,是处理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3、宽容原则,这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在与他人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和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解和意见分歧而产生人际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严以律己、宽心待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作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
4、互助原则,这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互助”表现为交往的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既满足交往双方各自的需要,又促进相互之间的联系,深化相互间的感情。互助是前提,是出发点,助人为乐是其基本要求。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板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与社会上的人们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和合作。一般来说,竞争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坚忍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增强人的智力效能,增强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朝气、活力等,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但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与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结。尤其是采取不正当手段所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如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比赛、智力竞争、学校里的评优与人才选择等方面的竞争,都要有规则意识,讲道德,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公正、公开、公平竞争。
2、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式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板书)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与社会,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里的关键是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板书)
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和能动性。人的本质性在于人的社会性,离开社会的个人无法生存和发展。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个人的存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个人影响着社会,离开了所有的个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而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所以说,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板书)
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同时,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孤立地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以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可能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辩证关系,是协调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效方法。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板书)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的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要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名人名言】
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爱因斯坦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板书)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尤为重要。
(一)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板书)
人对自然的改造的程度越深,所带来的危害性就越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改造了环境,但环境也改造人。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探索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日与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物种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至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看、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在无情地报复人类。所以,我们要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典型案例】:
英国科学家警告:若再热3摄氏度,30亿人无水喝
据新华社2006年8月16日专电 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地球将因此失去一半以上森林,4亿人面临饥饿,30人将无淡水可喝。在详尽分析人为造成的气候变暖潜在后果后,英国科学家得出这一惊人结论。
据英国《卫报》2006年8月15日报道,布里斯托尔大学的马儿科•朔尔策博士研究认为,随着气候的变化引起全球气温上升,未来200年间,洪水、森林大伙和干旱等灾害将更加常见。
(二)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板书)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板书)
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人要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但索取要适度,要使资源能够长久甚至永续使用;二是保护原则,即要使用与保护并重,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三是节约原则,即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不掠夺和浪费资源。
六、教学小结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有总体认识,并能够结合典型实例深入分析有关人生问题。但部分学生回避自我人生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因此,以后的教学中,应在详细阐述基本理论后,更注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的事例说明问题解释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七、课后思考题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参考书目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编,焦国成主编:《青年道德读本》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1—4卷
路遥:《平凡的世界》
《鲁迅全集》
罗国杰主编:《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青年》2003年第10期:《王选:认准目标,就要狂热地追求》
《中国青年》2003年第15期:《贺卫方:大悲悯造就激情与成就》
《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课外阅读
1、对“人性自私论”的透析
(1)“人性自私论”把人的本质定位于自然属性。
“人性自私论”的提出往往是将人的“趋利避害”等生理需求作为其理论根源,认为自私、贪婪是最原始的本能,实质上是将人的本性定位于自然属性,显然,这是不全面的。首先,人的自然属性不能决定人的本质。其次,生存本能、欲望不等于贪恋、自私。最后,让我们考察自私的真正来源。自私并不是人的原始本性,而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意识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满足,最终消灭了私有制,自私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2)“人性自私”所具有的负面效应
“人性自私”,不仅在人性的理论定位上是根本错误的,在现实中也有广泛的负面影响。从人性自私这一人的本性出发,就必然导致人生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诸多错误的人生思潮均是这一理论的不同现实表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几千年私有观念的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社会现实,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走向,自私自利的观念还将存在,也必将影响我们大学生正确的人生取向。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坚决摒弃“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认清其理论的失误,科学把握人的本质,处理好人生与社会的关系。
2、《人生境界》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境界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上一篇:纲要课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下一篇:
??最新更新
基础课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纲要课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概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原理课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纲要课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纲要课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概论课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概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
最新图片
热门信息
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基础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概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概论课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理课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概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概论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纲要课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基础课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纲要课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热门图片
??
主办单位 中共辽宁省高校工委 辽宁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
中国大学生在线    |    辽宁省教育厅    |    中华教育网    |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    共青团辽宁省委    |    校园图客网
Copyright 2006-2010 stul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8102557号.
网站建设:沈阳中斯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