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基础--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18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基础--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闻来源:原理海泛舟 发布时间:2008-7-14 14:29:26 浏览次数:66

   大学生们要真正到达成功的顶点,没有明确的动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与现实中,许多成功者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学生们在了解了大学学习特点,努力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对学习的动机、目标以及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尤其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有充分的认识.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自何而来呢?一般地说,它来目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一是环境。前者产生内部动力,后者产生外部动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一、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大学生学习成才的过程中,它是起推动与维持作用的一种心理因素,是激励大学生们奔向预定目标的内在原因。    
   学习的这种内部动力,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自人的需要。人本身,一方面是自然界中的生物有机体,一方面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做为自然的人,有生理性的需要,如衣食住住行等等,这类需要是先天性的。做为社会的人,则有社会性的需要,如劳动、交往、友爱、创造等等,这类需要是后天性的。大学生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就是这后一类需要中的一部分。人的需要实际是复杂多样的。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由最普遍的生理需要、生存需要到具有社会性的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社会性,更多地表现为高层次的需要。大学生们正处在青年中晚期,生理各系统的发展接近成人水平,渐渐趋于成熟,他们在心理方面,其智力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与进展。同时,由于结束了中小学基础教育,进入大学的专门教育阶段,他们在生活上处在由不独立、半独立到独立的发展过程中,这一过程直接联系着他们的终身职业,关系着他们未来生活与事业的道路。正是这些自身的因素,使大学生们的需要,从交往的打算,求知的愿望,到成材的渴望、理想的追求,都带上了社会性,表现为精神的、发展的需要。也正是这种需要,产生了他们学习的动机,构成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来。
   然而,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并不是一样的。由于他们以往的经历、现实环境的条件以及在这些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所受的影响的不同,也由于他们自身在年龄、性别,性格、气质、情趣等种种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学习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一些调查表明,大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有以下种种:
1.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感到“振兴中华”的责任落在了自己这一代身上;   
2.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四化建设所需领域中的专门人才;    
3.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追求真理,探索客观世界的奥秘;    
5.珍惜学习机会,学得知识,不虚度年华;    
6.想在自己爱好的专业或学科领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7.争取入党、入团,争取三好学生,争取奖励;    
8.期望学好了受到大家的尊敬;    
9.得个好成绩,争取受表扬;    
10.将来能找一个较好的工作;    
11.努力学习,争取发表一些作品;    
13.保证顺利毕业就行;    
14.取得文凭,能分配工作,离开农村,离开小城市;  
15.报答父母或师长的期望。    
   这些个动机,只是当前大学生们状况的一斑。一个人可能受到几个动机的驱动。它们影响着一个人学习的目的,努力的程度,对专业与学科的兴趣,对成败的态度等,既影响当前,也涉及将来,多种多样,比较复杂。
二,大学生应建立什么样的学习动机
   分析前面列举的那些学习动机,可以看到,其中有些是长远的,有些是短暂的,前者叫远景性的动机,稳定而持久。后者叫近景性的动机,虽短却会产生直接的动力。例如,想得个好成绩,争取得表扬,是近景性的动机,将来找一个较好的工作,是远景性的动机。一般地说,近景只看眼前,远景想得长远;但是如以上两例,远景性动机并非都是高境界的,近景性动机也不都是低水平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会调整,努力建立动机与效果之间的良性循环,不断推进自己的学习。    
1.建立端正的动机
   现实的环境,无论是家庭、学校都为大家提供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基本条件,而我们的社会与时代又对大家提出了要求,提供了舞台。因此,建立一个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必要和可能的。而这样的动机,应该是结合个人的条件、爱好、兴趣,又与社会、历史的要求相一致的高水平的动机。建立这样的动机,首先要确立这样的目标。因为动机总是与具体的目标相联系的。不同的目标,标志着不同的预期结果。动机总是指向自己的目标,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而目标则指引着学习活动,沿确定了的方向坚持下去,因此,大学生们,首先要明确现代化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弄清自己的起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愿望,瞻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情况的,切实合理的目标,努力实现。没有这样更高水平的目标,学习过程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缺乏持续力量,缺乏积极性与自觉性。我们提倡的应是这样的大目标,以及与这一目标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前提下,再确定一个个阶段,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2.建立盘导动机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大学生们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各样的需要都会反映到学习生活中来,他们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现在与将来的思考也是复杂的、多角度的。因此,即使同一个学习过程,也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动机起作用,它们的作用有大有小,持续有长有短,甚至可能有矛盾。因此,确定一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些矛盾情况,要进行分析。例如,为搞好将来的本职工作,大学生要化力气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为了将来工作中对复杂多变的状况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又要下功夫学些其它相关学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无疑的,这在精力上、时间上会有些矛盾的。同是表现为要搞好学习,有人是为了争得三好学生,或争得奖学金等等,是些短期的打算,有人虽则是长期的安排,但目标各异:或是为了个人出路,或是有所成就,出人头地;或是在专业领域立志开拓,或是个人所爱与社会需要结合,力争做些贡献等等,其水平,其境界,高低不一。很明显,在这种种情况下,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寻求一个主要的,稳定的主导动机,驱动自己的学习顺利而健康的进展。而其它的动机,则做为辅助动机。青年大学生在寻求与选择学习的主导动机时,一定不可忘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时代提供的条件和自己的志趣爱好与特长。    
3、学会自我调节。
   大学生需要、动机与目标确立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适时的调整。已如前述,大学生的需要,更多地应是精神方面高层次的需要。但是,对大学生们的一项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他们用于精神生活方面支出的比例太低了,这就需要调节。大学生是一代同龄青年中有文化的佼佼者,如果只注重物质生活享受方面的需要,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必然要抑制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大地减弱学习的动力,甚至失去前进的方向。    
   同时,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微观的调节也是不可缺少的。许多学生进了大学,所学的专业原来是家长的选择,掺杂了,重新确立目标,适应新情况,跟上变化,否则将极大的影响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
   调节并不是消极的防御,更应该是积极的进取。有的学生得了60分的成绩,及格了就满足了,而有的学生得了80分还不满足,因为他在这门学科方面的目标定的还要高一些。
应该提倡这种进取精神,并以它来调节一个个小的具体的可变目标,随着学习的提高,不断进行,永远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怕60,就怕停止。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调节,使学习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位大学生要注意尽快地学会这样做,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三、学习兴趣及培养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使人对这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使人对这种事物产生向往与关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1.兴趣的发生及深化。    
   好奇心,是诱发人们兴趣的起点,也是导向人们求知开始。著名画家丰子恺有一幅题为“研究”的漫画,很耐人寻味。他画的是两个年幼的孩子,趁父母不在家时,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将一管牙膏挤了出来,他们爬上桌子,跪在上面,围着被不断挤出的,弯弯曲曲的牙膏,聚精会神地靠研究”超来。这幅简洁的漫画高度提练了生活中的现象,极富哲理,生动地反映了强烈的好奇心在求知中的作用。事实上,人们正是这样开始探索自然界的。例如,医学界熟知的侧支循环理论及扩张理论,当年就是苏格兰解剖学家亨利从对切断鹿角会发生什么情况的好奇开始,进而进行实验终于做出这一重大发现的。它使现代治疗动脉瘤的结扎术有了科学根据。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学习的兴趣一且发生,就要注意巩固与深化,激起新的需要,并丰富与发展原来的兴趣。如此往复,不断深化,渐渐进入更高的境界,成为“乐趣”。乐趣是一种特殊的爱好,它已不只是有指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而且是有了实际活动的一种倾向,有行动相伴随。这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志趣”,到了这时,它已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奋斗方向,专一深入,持续稳定,切实成了学习与创造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兴趣的这种变化与深化的过程,以及它的内在动力的意义,增强自觉性,意头脑中闪过的好奇火花。
2.广泛的兴趣,稳定的中心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这是人们成长的需要。大学这个阶段,奠定了青年人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求得发展。为此,没有广泛的兴趣去获取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其二,这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现今,许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许多边缘学科纷纷产生,迫使人们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这种严峻的变化了的现实。高校中文理工渗透,课程的综合设置等,说明了这点。许多大学生已敏感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因而抓住了大学阶段这一宝贵学习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力争与自己所攻的专业形成一个互补的合理结构。这样的广泛的兴趣,不是很值得提倡吗?不是很适时与必要吗?其三,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实现诸多需要是完全可能的。对大脑工作奥秘的探索,证明人脑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大脑左右半球对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各司其责,广泛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大脑的工作,一个学工的学点文学艺术,一个学文的学点数理工程,不但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影响与干扰,反而会使大脑两部分协调平衡地工作,既从多方面开发了自己的智力,又有了一个丰富多采的生活。
   然而,广泛的兴趣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中心;首先,这是因为现今的知识,有极丰富的内容,而且还在发展中,不可能什么都能学到;其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在一个领域中取得那怕是点滴新成果,也绝非一日之功;第三,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再高的天赋,也不会事事都精通。在科学史上,有位意大利人贝索,曾对爱因斯坦形成相对论思想起过促进作用,他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并没有什么科学建树,究其原因,就在于他的兴趣缺乏一个专注而稳定的中心,没有形成一个结构,没有重点,也没有整体的配合,所以他没有成就。青年大学生常常热情很高,但又很容易跳跃转移,浅尝辄止,无所收益。所以在学习阶段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开阔视野,调节情趣,更要有稳定的中心,围绕专业,明确目标。那种蜻蜒点水,四面出击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