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相关知识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1:36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338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17日
微型课题研究相关知识简介
一、什么是微型微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微型课题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控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方法研究;怎样导入新课;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如何设计和批改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合作学习得有效性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怎样科学合理的排座位;如何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
二、“微型课题”产生的基本途径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教师在确立自己最感兴趣、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后,最终目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办法。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认真填写《微型课题研究手册》,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四、“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
小——选题切入口及研究规模微小;研究方法简单细小;研究周期、时限短小。
活——选题角度、研究范围、研究手段、资料收集、结果呈现方式等灵活多样。
实 ——选题及研究过程真实有效,研究方法朴实无华,研究结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对教学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短——研究周期短,见效快。
五、“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问题驱动 生成课题——广泛阅读 收集摘要——积淀信息 聚焦表述——行为研究 撰写日志——交流赏析 取长补短——反思修正 发散再创。
六、“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研究形式,教师既可以组建一个二——三人的小组开展研究,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研究。但不管是建立课题组也好,还是一个人研究也好,都必须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研究过程,约束我们的研究行为,没有严格的、规范的研究行为作保障,课题研究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
1.严格执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根据研究计划合理安排课题研究的时间和顺序,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周、本月工作的日程安排等等。
2.课题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尽管微型课题研究的规模小,课题组的成员不多,但一旦建立了课题组,就必须分工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谁做、要达到什么要求、如何考核评价等,都要明确具体。主持人要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研究计划和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认清研究的目标,熟悉、掌握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操作要领。
3.建立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是理清研究思路、计划阶段研究工作、记录研究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记录课题研究的大事,课题研究工作安排,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培训、交流、考察学习的内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等等。为执行计划、调控过程、提高效率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积累完整的研究资料打下了基础。
4.定期检查、总结、交流。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度,调控研究过程,要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总结交流,检查是否认真执行了计划,研究到了哪一步,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了哪些效果,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保存是否完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什么等等。如果是个人单独进行的研究,也要进行自查自纠。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有计划地通过书面报告、座谈交流、现场会议等形式展示阶段性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者既要作出书面的阶段研究情况报告;又要在课题组成员座谈会上介绍研究情况、听取大家的意见。同时,还要通过听研究课、观摩研究活动、观看影像记录、参观实物展览等活动来开展评估和交流。
5.要善于合作交流。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面虽小,但要做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同组老师以及学生的支持,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实践的指导,更需要一个研讨、合作的氛围。因此,要主动和领导、同伴、学生交流、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多方互动、多渠道交流沟通、及时反馈等均有助于研究工作更完善、更有效,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搞课题研究需要群策群力。同时,微型课题研究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能否结题,能否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多向专家请教,多与教科研人员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提倡融研于教,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研究,但平时肯定要花时间充电、补课,回家要看看书、写写文章。因此,要取得家人的理解。
6.收集保存好研究资料。
收集保存研究资料是老师们最容易疏忽的工作。那么,在研究中,老师们要注意收集保存哪些资料呢?
按资料的内容来分,可以把研究资料分为:
1,理论资料,这类资料主要是研究者围绕课题研究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
2,方法类资料,是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方法,以及操作案例等。
3,事例类资料,是研究过程中的调查分析、数据统计、案例等能说明研究效果的材料。
4,实物类资料,包括会议、活动照片、课堂实录、课件、获奖证书、师生作品等等。
就资料的特点还可以分为:
1,基础性资料(也把它称为原始资料),包括下载、复印文章、文摘等理论资料,以及国家、市教育局、学校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政策性的资料。
2,过程性资料,包括微型课题研究的申报表、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研究目标责任书、教学案设计、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日记、会议及研讨活动记录、接受培训及考察学习的材料、学生作业、有关试卷、图片等与研究过程有关的所有资料。
3,结果性资料,包括调查或观察报告,工作小结,研究课课例、实录,研究报告,随笔或论文,经验总结,师生作品,课件,结题鉴定意见等能反映研究效果的材料。
收集资料的工作不能等到结题的时候再做,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有些原始资料一旦丢失了就很难找到。为了使资料充实、完整,并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除平时注意积累外,还可以开展主题调查,进行专题收集。比如: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可以通过检索、查阅文献资料,专门搜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哪些问题,同时,通过问卷、个别访谈、座谈、日常观察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哪些问题,从而形成专题资料。
七、“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价值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