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人口红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36:44
消失的“人口红利”
2010年10月10日 15:48:29  来源: 羊城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2007年,广州大学城,排队等待求职的毕业生挤满了蜿蜒的楼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对“人口”与“人才”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人口红利”,一个经济学、人口学上的专业术语,正成为时下媒体报道的流行语: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大幅上调最低工资,企业出现“加薪潮”,原因是“人口红利”在消失,不涨工资找不到人干活;
10月起,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试行企业柔性延迟退休。最新数据显示,20年后中国将两名劳动人口养一名退休人员,有人提议国家也应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以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减轻老龄化压力;
……
人口是如何变成“红利”的?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红利”也会消失吗?如果“人口红利”真的消失,对中国经济长远影响会有多大?
什么是“人口红利”?
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这种情况下的高增长被称为“人口红利”
2013年,或者2015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在众多学者眼中,这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
1997年,一些外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概念,次年开始,它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每年出版的《世界人口现状》中正式使用,也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人口红利”并不难理解。一国人口结构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人口中青少年比例较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第二阶段,劳动适龄人口比例高,社会抚养负担轻;第三阶段,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社会抚养负担变重。在第一阶段已过去而第三阶段尚未来临时,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这个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人口红利”并不明显。而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也迅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
有研究表明,1978年,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这28年间, 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 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两者相抵,总抚养负担每年以1.075%的幅度降低。这样,劳动年龄人口多,社会总抚养负担降低,劳动力供应充足、成本低,产生了明显的“人口红利”。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广东更超过13%,这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口红利”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末,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南下,广东等地形成了汹涌“民工潮”,千千万万打工仔、打工妹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以此不断向内地扩展,助推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起飞。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昉的研究,我国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然而,“人口红利”既然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就注定终有消失的时候。2004年前后,距“民工潮”兴起不过15年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用工形势迅速转变,“民工潮”变成“民工荒”,并且同样迅速地向内地扩展,各地近年都陆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蔡昉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将不再下降。也就是说,2013年或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短短数年间,一向被认为中国几近“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居然正面临短缺———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吃惊,却又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搜索更多人口红利 人口 的新闻
我国人口红利期将结束 30年后两劳力养一个老人
七成安徽人“年轻力壮” 将迎来约20年“人口红利”期
国务院参事阐述人口红利还能“利”多久
社科院学者金碚:人口红利短期内不会改变
2013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现"拐点" 仍有25年"人口红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