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7:28
论沿海城市用工荒
企业用工荒也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也许今年比较突出而已,不知道现在为什么突然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从经济学角度看,用工荒产生的原因是供需不平衡,企业的用工人数超过了工人的供应量。在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其结果必将导致工人工资上涨,带来人力资源的流动,来填补工人短缺的缺口,达到供需平衡。
那么,首先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么?那么完全的市场经济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需要健全的'市场化的游戏规则’,即有效且健全的约束制度。而目前我国公司的现状如何呢,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才会规范企业的决策运作也即生产经营行为。而我国是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所谓有效地约束还是虚置的,即效益好时增加报酬福利,经营损失了由国家承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民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足以与国营企业抗衡,尤其近年来,民营和个体工商户大量减少,许多领域呈现出“国进民退”的趋势。去年4万亿的救市资金,又有多少流入了民营企业的口袋呢?原本为社会提供70%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又在一次的被国有企业击退了。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此艰难的营商环境,他们又怎么愿意提高工人的待遇呢?工资不增加,又怎么招到工人呢?不出现用工荒才是怪现象呢。二是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大部分是没有信用的企业。随意拖欠和扣发工人工资现象层出不穷。想必合俊玩具厂大家都还有印象吧,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工厂)。在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约6500工人工资毫无保障,对于这么公司都可以'拍屁股’一走了之,更何况其他一些小公司呢?
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有了后顾之忧,怎么会再次愿意出来打工呢?三是市场经济是资源自由流动的经济。目前,中国的资源流动还有很多的障碍,一年一度的“春运”,就是这种流动性障碍的典型代表。且不说前一段时间“被高铁”问题,导致出行成本增加,“一票难求”问题不解决,用工荒将不可避免。
另外,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父辈为了吃饱肚子,可以背负着“农民工”的称呼,工作在城市的最底层,而现在出来打工的人更需要的一种身份的认同,社会的尊重,他们不愿意在被负着“农民工”,“农二代”的称呼,工作在社会的最底层。过去出来打工可能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可现在,他们更需要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包括很多方面,单凭企业的力量是不能提供的。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却不能享受城市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他们不具有该城市的“户籍”人口,而户籍直接和各种福利挂钩。让没有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与他们本该享有的福利制度失之交臂。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各种福利制度还很不健全,虽然养老保险可以城乡转移,但是,其中有太多的难题有待解决,又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的养老保险留在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中呢?虽然,现在政府正在搞城镇化建设,逐步放户籍政策,但是,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仍比较突出。如果沿海城市不能给他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用工荒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
作者:baobao_beibeiboo 回复日期:2010-02-23 11:50:52
中国经济从来不缺畸形的现象,与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相映成趣的是,如今很多地方闹成了民工荒。媒体报道说,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南方企业纷纷到河南“抢人”,给本土企业用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本土企业,为留住熟练工人,早在年前已为员工涨了工资。不仅是河南企业,外省一些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文件,限制劳动力外流,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可见,现在的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内地工资也在提高,与沿海地区抢“劳力”,而如果沿海地区的工资还是很低,生活成本又高,而且离家又远,自然就变成了劣势。因此,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想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压低产品成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显然是走不通了,这也是中国制造现实的难题。
还有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农民工新生代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倒逼企业升级换代。事实上,这也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确实因为现在的民工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和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大幅度地提高,客观上需要升级换代,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现实产品优势在于低端产品,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厚引起的劳动价格偏低,这也让国内消费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内需难以提振。而且,如果产业升级换代之后,如果服务业因为营业费的过高的因素和垄断行业没有足够的诚意开放,会踢出大量的劳动者,造成低端也失业,高端产业也找不到工作,那么,经济就会更加畸形。这就是我们搞产业结构升级的风险所在,但畸形的经济现象又迫使我们必须前行。
当前中国现在正在搞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是现在的落后产能过剩,对经济造成拖累,但奇怪的是,低端产能却能吸纳大量的农民工,而高级白领却面临着过剩的格局,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正常,而农民工却出现了民工荒。
这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正是中国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艰巨重要原因。是的,我们现在是该非淘汰过剩产能的时候了,但我们也应当考虑,为什么我们的阻力这么大,是不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落后产能是不是真得落后,是不是出现了贴标签的嫌疑,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制造新一轮的失业潮,中国大规模的淘汰所谓夕阳产业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这些都需要我们再仔细厘清,否则,我们可能会步入产业空心化的怪圈。从当前出现的怪现状来看,我们的这种担心正是一种现实。
一些国家在崛起的时候,也付出了沉重的进步代价。比如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贫民化比较严重,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贩毒吸毒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黑社会、暴力犯罪活动。我们正处于城市化起飞的阶段,民工市民化也刚刚开始起步,生活成本的增加反过来导致用工成本的增加,而用工成本的增加要么逼迫企业多使用新机器或者高科技来替代用工,出现“机器吃人”的返祖现象,要么是提高工资,削薄利润。因此,如今出现的民工可能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常态,但高端性的产业如果难以有效的吸纳这么多的劳动力,可能使得本来在消费与投资就严重失衡的更加畸形。
这种畸形根源于经济体制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能够吸纳众多劳动力的服务业必须要减负,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壮大第三产业。当务之急是削减营业税,只有服务业壮大起来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也增强了国内的消费力,才能真正的保障国家的税收。
另外一个阻碍就业的是垄断行业开放度不够,甚至以各种各样高尚的借口大搞独断,这对于中国高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造成我们当前有那么多的高级精英们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2006年曾有报道,一个电力行业的抄表工年薪10万元,舆论哗然。同年,有人把国资委管辖下的煤、电、油、运等行业,形象地称之为“十二豪门”。曾有人测算,2006年“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达到每人12万。这样的垄断利润都通过地位的分配而不是能力的分配进入了私人腰包,岂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愤慨。要想打破中国产业升级和总是在低端产品上具有国际优势的坚冰,从进一步开放垄断性产业的这一思路出发是可行的。
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找工作难这样强烈刺眼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畸形已久的还有待改进的经济体制,这些体制都是改革的坚冰与长期容忍的怪胎,当容易改进的地方我们都改进了,现在是时候攻克这些难啃的硬石头了,是时候动外科手术了。相信通过打破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后,我们的经济才能融化掉更多的坚冰,让经济机翼更加轻便。
国内的“民工荒”与国外的“反倾销”
作者:liangwangsheng 提交日期:2010-2-22 1:07:00 访问:23645 回复:89
随着春节的即将结束,大大小小的工厂都已经陆续开工。于是,民工荒这个字眼,又再一次走向大众的视线。据初步估计,仅东莞一市的民工缺口就达100万左右。
我本人正是在东莞做制衣加工厂的,根据我所知道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民工短缺现象的原因大概如下:
第一,工资待遇太低,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加上加班费)一个月下来也就1800左右,除去开支一个月能剩1000元的样子,现在的工资水平和10年之前基本无异,但是,消费水平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翻了。
第二,生活条件太差,在工厂每天的上班时间一般为11个小时(一般是晚上10点左右下班),住宿条件一般是8-12人住一个房间(只有床架,无其他任何家具),吃的是大锅的蔬菜,基本见不到肉。
第三,无人身自由甚至无人格尊严,在工厂上班是要看上级的颜色做人做事的。很多工厂,都有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种限制人身自由和罚款等规章制度可谓琳琅满目。在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很多人已经开始远离这样的环境。
第四,缺乏劳动保障,普通工人除了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之外,基本上无其他任何福利可言。所谓的劳动法,与工厂的工人的福利基本无关。
第五,农村收入的提高,随着农产品价格的逐渐提高,农民在家务农的收入已经不会比外出务工者的收入低。另外,搞基建和建筑的农村技工和小工的工价水平已经涨至100元/天左右,而且还请不到人。他们的收入已经远高于工厂打工者的收入,10年之前这些工人的工价只有18元/天左右。
第六,向江浙一带转移。这个不是新情况,3至4年之前已经开始。但是,江浙一带工资怎么样,我本人不是很清楚,估计会好一点(听说工厂的制度都比较规矩)。
从以上可以看到,东莞本地工厂的普通工人待遇还是维持在10多年之前的水平,而其他领域已经更新换代,如果工人还是选择在工厂做,那就怪了。另,令本人很迷惑的是,我们的血汗工厂做出来的廉价产品出口到欧美的时,还被人家搞反倾销。为什么我们不能提高报价呢?这样既可以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待遇,甚至还可以将“农民工”这个带有侮辱性的身份改为正规的产业工人甚至给农民工市民身份。
希望哪位高人能够指点一下。因为我本人实在是找不到很全面的数据。难道我们提高报价就接不到单了吗?不知道我国在出口行业里在国际上占到有多大的比例?像制衣、家具、玩具等已经做开的行业应该占到有70%的比例吧?本人认为,这些行业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他们的普工的工价应该在我们的十倍之上),印度和东南亚等地的制造业也还是刚刚起家。而且,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要远高于印度和东南亚等地。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大批的制造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
那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不具备定价权呢?主流观点认为制造业属于行业的最低端,所得到的价值只能是最低的。但是,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制造这个环节,其他什么物流、贸易、营销和零售都无从谈起。
顺便说一句,本人觉得香港的贸易公司对我们的制造业有很大的影响,是他们从国外接的订单,然后在大陆找加工厂做。他们在这之间会无形之中把价格杀的很低。我们是否可以抛弃香港的贸易公司直接从外国客户那里接单呢?顺便整顿下各行业的生产秩序,统一对外报价。国际贸易,可以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为什么非得是厂与厂之间的竞争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些零乱的想法,欢迎各位深入探讨,为我国的制造业出谋献策,为农民工翻身群策群力。
备注:本人是农民工之子,也是农民工。
作者:heavenguest 回复日期:2010-02-22 18:51:56
为什么CCAV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播报广东民工荒?
这是事实还是捏造?听说是部分事实吧,有招的到人的企业,也有招不到人的企业。可是CCAV此举到底是为什么造势呢?(一般来说代表经济不好的现象的新闻CCAV一般不报道,事出有怪必有妖。)
找不到人的原因有很多:
1.次贷危机爆发时农民工大举返乡
2.ZF鼓励密集型产业企业内迁
3.民工生活成本高,工资低
…………
舆论造势广东民工荒可以造成什么后果呢?
1.如果部分民工返回广东,可是回来后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又如何?
2.如果大部分民工回流,又如何?
2.加速企业内迁?
3.企业非常有限地增加民工工资,其实与这些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比较来说非常有限。如果再爆发通货膨胀,又如何?
4.世界经济形势不乐观,中国经济一片大好稳步回升,中国企业又用工荒,到底搞什么JJ?
也许我想得复杂了,也许民工想的要简单得多,要生存就要工作,除了打工还有多少选择。这样想来,新闻也只是鼓励民工返回来。看来是ZF决策失误,它们真的不知道要干什么啊。
如果按这种方法调整产业结构,真的不知所谓。唯一解释也许是说明要向农村开刀了。
我也是抛砖引玉,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