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北肉羊缘何形不成强势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8:01:11

陕西:陕北肉羊缘何形不成强势产业

发布日期:2007年5月27日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陕北肉羊产业早在10多年前,曾辉煌过一阵子。可是近年来,农民守着国内最好的山羊绒和丰富的羊肉资源,却不能发羊“财”,陕北白绒山羊的羊绒工业用途广泛,却也不能实现加工增值。陕北肉羊产业到底怎么啦?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
   
加工能力不足      制约肉羊产业发展

  对养殖了60多只肉羊的定边县纪畔乡高岔村农民米杰来说,羊羔一般四五个月就育肥出栏了,由于当地没有一个羊肉深加工企业收购,把羊养到一年多了,还卖不出去,导致养殖成本大大增加。米杰说,对我们高岔人来说,如今全村户均养羊50只,但是品质好的羊在市场上卖不上什么好价格,没效益。跑很远的路到市场上去卖,来回还要搭上100多元运输费。而且眼下市场价格和往年比还少赚了100元。
  米杰说,他和所有养殖户一样,盼望有一个大的肉羊加工企业和他们签订肉羊销售订单,优质优价,这样养羊才有利润。可是目前榆林、延安从事肉羊分割、深加工的企业少之又少。在榆林,羊肉加工稍具规模的只有榆林秦源公司,年屠宰肉羊仅2万只左右,已注册的“毛乌素香羔肉”,年加工小包装精选肉才200吨左右。
  据了解,目前,榆林、延安的肉羊存栏总数已达到600多万只,宰杀后每年除供应大量的胴体羊肉外,产生大量的山羊绒和羊皮却作为低端产品廉价销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陕北的肉羊存栏一直占全省的40%,畜牧业一直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但是效益始终上不去。

    竞争不过个体户  加工企业纷纷“缩水”

   为什么企业涉足羊肉深加工领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院王永军副教授认为,如果企业搞羊肉加工附加值低,就竞争不过“手持一把刀子”的个体户。王永军这样说,现在很多农民拿一把刀子宰羊,而你要经过整个的加工生产线,所以竞争不过农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林市的榆林毛毯、地毯、皮毛制品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九十年代兴起的羊毛防寒服产业,仅销售企业就有100多家,个体加工户4000多户,年产各类防寒服4000多万件,产值近10亿元。九十年代后期,由于企业资金运转困难,市场开拓不力,榆林市的一毛、二毛等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企业只能为鄂尔多斯集团等大企业进行来料加工,效益直线下滑。如今,榆林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羊绒分梳厂等国营企业和一批乡镇企业却纷纷倒闭,第一、第二毛纺厂已进入拍卖阶段。
  榆林市原畜牧局局长张瑞雪说,肉类加工过去是依靠外贸出口,后来这个外贸也不行了。我们就不搞了,现在就是当地的肉联厂搞一点儿季节性现宰,大多数都用于自食、自产自销。因为没有产业化也就没有商品化,因此这个产业始终不能做大做强。
  陕北肉羊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龙头企业去带动,所以农民在养殖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市场,也是陕北肉羊产业化、商品化的产业链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

    “龙头”带动  陕北肉羊产业将前景广阔

  在陕北肉羊产业发展处于低迷时,陕西兴龙畜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准了这个资源优势,在靖边县政府支持下,已规划在当地投资近5亿元,新建年屠宰600—800万只肉羊深加工项目,目前一期投资1亿元、年屠宰100万只肉羊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并围绕羊肉、羊血、羊皮、羊内脏的深加工,配套建成屠宰厂、皮革制品厂、羊血提取血清血球蛋白干粉剂,骨胶骨粉厂、有机肥料厂和大型饲料厂等深加工企业。
  公司董事长李林表示,将高出市场价15%左右向农民收购肉羊,与农民建立共赢的利益机制。他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兴龙建成西部最大的肉羊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与陕北农民共发羊财,让消费者吃上纯正放心的陕北羊肉。
  这无疑给陕西肉羊产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个强劲的引擎。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陕北肉羊重现昔日辉煌,只有把肉羊产业链拉长,做大规模,才具有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同时,还要建立顺畅的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赢得国际市场的垂青,在国际市场的高额利润中去分享,是谋求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企业和广大农牧民的多方共赢,陕北肉羊产业发展才大有希望。